⑴ 什麼是行程碼呢
行程碼就是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一個碼也相當於健康碼,是由中國信通院聯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利用手機接收的數據,通過用戶手機所處的基站位置獲取,為全國16億手機用戶免費提供的查詢服務,手機用戶可通過服務,查詢本人前14天到過的所有地市信息。
各地方各地區在進行防疫工作時,我覺得應該充分理解有效執行這一通知,不應強行要求被檢疫人員只能掃本部門本地區的健康碼才能放行。所以說,自己所在地區除了有國家統一健康碼之外,還有省級,縣級與單位級的健康碼,還有行程碼,這樣既利用於有效快捷防疫,也可以觀察相應的問題,所以說在疫情期間注意防疫。
⑵ 國務院大數據行程碼依據什麼
國務院大數據行程碼依據手機所處的基站位置獲取。行程碼是通過手機定位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機信令數據,通過用戶手機所處的基站位置獲取,來准確定位自己行駛過的軌跡,手機用戶可通過服務,查詢本人前14天到過的所有地市信息。
國務院行程碼特點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機信令數據,通過用戶手機所處的基站位置獲取,信令數據的採集、傳輸和處理過程自動化,有嚴格的安全隱私保障機制,查詢結果實時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的數據可以全國通用,真正做到全國一張網全面覆蓋。
還可以查詢到本人國內手機號的國際行程,行程碼是通過手機定位的。為確保通信連續實現覆蓋無盲區,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務質量,行政區劃交界處的兩地基站信號可能會交叉覆蓋,造成結果的偏差。
⑶ 國務院行程卡是誰研究的
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行程碼的全稱是「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它是由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推出的,利用的就是三大運營商的基站通信大數據。
絕大多數人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是綠色的,也就是近14天內處於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內。除了綠卡之外,還有黃卡、橙卡、紅卡。紅色常常代表了醒目和危險,所以紅卡代表了新冠肺炎確診或者疑似患者,它的標記數據來源於衛健委,而橙卡則代表了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黃卡則代表了其他國家和地區。
⑷ 健康通行碼是什麼
「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全市通用。
健康碼誕生於全產業鏈抓緊復工復產的背景之下,是為了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而順勢產生的新技術。疫情期間,健康碼是個人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是運用大數據加強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的產物。
健康碼始創於浙江,市民通過線上申報,完成健康信息登記後,經後台審核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在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的指導下,支付寶等公司已經加快研發並部署全國統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
(4)國務院數據通行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健康碼從立項到發布僅用14天時間: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的消息,市場監管總局(標准委)在2020年4月29日印發公告,發布《個人健康信息碼》系列國家標准,該系列標准採用了國家標准快速程序,從立項到發布僅用了14天時間。
在健康碼標准制定工作中,阿里巴巴表示其也全程參與,主要通過支付寶、阿里雲參與負責全國一體化政務平台以及全國統一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的搭建和支持。
⑸ 通行碼是什麼
健康通行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全市通用。
健康通行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全市通用。
為推動各地「健康通行碼」互通互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提供了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實現方式:第一種是在不改變地方現有「健康通行碼」的情況下,通過跨地區防疫健康信息數據共享,在本地「健康碼」中增加跨地區互認功能。第二種是各地「健康通行碼」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對接,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為中介進行轉換,從而實現跨地區「健康碼」互認。第三種是未建設本地「健康通行碼」的地區,可直接採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同時結合本地防疫健康相關信息,實現跨地區互通互認。
⑹ 國務院行程碼
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根據2020年12月13日全省疫情防控視頻會議的要求,自2020年12月20日起,增加查驗防疫行程碼
(6)國務院數據通行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1.應用范圍
(一)對所有入安、返安人員,在必要時均需出示防疫行程卡(通信大數據行程卡)。
(二)轄區內客運站、景區景點、酒店、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為查驗防疫行程卡的重點場所。對進入以上場所的人員,須出示防疫行程卡,均無異常者方可進入。
(三)各類用工單位、社區管理部門、大型活動主辦方等,對返崗復工人員、流動人員、邀請入安的外來人員要求出示防疫行程卡。
二、應用方式
(一)用手機微信掃描識別「疫情防控行程卡」二維碼,輸入本人手機號→獲取驗證碼→輸入驗證碼→查詢。
(二)手機微信搜索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或掃描識別「國務院客戶端」二維碼,點擊「防疫行程卡」,輸入本人手機號→獲取驗證碼→輸入驗證碼→查詢。
三、相關要求
(一)防疫行程卡(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為綠色,14天內到達或途徑地區無中高風險地區,即為無異常。
(二)「防疫行程卡」不能替代「雲南健康碼」,雲南健康碼掃碼驗碼全覆蓋和重點場所體溫測量工作要求不變。
(三)當天在同一地區游覽景點或出入場所時,可使用當天更新的「綠色行程卡」截圖,不需要反復掃碼。
2.疫情下的防護措施:戴口罩前、摘口罩後,均應做好手衛生;區分口罩正反面,不能兩面戴;不與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捏緊鼻夾,使口罩與臉頰貼合,避免漏氣;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應定期更換。
3.不建議清洗或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後使用。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護自己,又保護他人。公眾應根據不同疫情風險等級和所處環境選擇適宜防護級別的口罩,不過分追求高防護級別。
4.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應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5.有咳嗽或打噴嚏等症狀者,配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6.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配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⑺ 國務院行程碼是什麼
其為查詢本人前14天到過的所有地市信息,展示公民的行動軌跡。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由中國信通院聯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利用手機「信令數據」,通過用戶手機所處的基站位置獲取,為全國16億手機用戶免費提供的查詢服務,手機用戶可通過服務,查詢本人前14天到過的所有地市信息。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基於電信大數據,由三大運營商統一提供介面,僅須填寫手機號、驗證碼並確認本人授權,無須填寫身份證號、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個人信息,操作上更為簡便和安全,充分保護用戶隱私。
(7)國務院數據通行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2020年2月13日起,三大運營商提供的簡訊查詢行程的服務已覆蓋2億多用戶。
2020年2月29日,簡訊查詢升級為掃碼查詢,並提供了統一的網頁查詢入口。
2020年3月6日開始,在「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上上線了境外到訪地的查詢功能,可以對手機用戶前14天到訪的境外國家或者地區的信息進行查驗,可及時發現瞞報、漏報、不實申報行程信息的問題。
截至2020年3月25日,累計查詢量已超過4.5億次。
⑻ 健康碼與通行碼的區別 關於健康碼與通行碼的區別
1、健康碼是你自行申報的二維碼,行程碼是國家監測的行程數據。
2、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是在當地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目前有綠碼,紅碼,黃碼。
3、行程碼是通過檢測手機信號,顯示你所去過的地方的一個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