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雲班課中數據導出的各個注意事項
期末已至,在雲班課中辛苦耕耘一學期的老師此時可以一鍵生成數據化總結報告,動動手指即可將本學期的教學數據詳盡無誤地提交給學校了。然而在雲班課中導出數據時,有可能存在一些坑,我在此幫助老師們順著導出的流程捋一遍可能存在的情況,為大家排一排數據導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雷。
有一些老師的班課可能是連續 2 個學期使用的,這時候如果要導出本學期的數據,就要注意時間區間的選擇了。如果一口氣導出了 2 個學期的數據,整理起來就比較費勁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如下小工具可以幫助老師輕松篩選出對的時間區間的資源、活動、簽到。
使用如上工具,選擇本學期起止時間,點擊查詢。下方表格中即僅顯示本學期發布的資源、開始的活動、開展的簽到。有時候需要統計一個季度、一個月、一周的學習數據時也是同理。
通常會有老師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導出數據後,總經驗值與成員頁面中學生的經驗值不相等?其原因往往就在選擇參與統計的資源/活動這一步時出了問題。
在羅列資源的表格中,資源共有 2 種狀態:已發布、已刪除未收經驗值,如下圖。已刪除未收經驗值的資源即老師在班課中發布過之後又刪除了,但是刪除時沒有選擇收回經驗值。查看過這類資源的學生會獲得相應的經驗值,且在資源被刪除後ta的經驗值還是在的。所以在導出數據時,應該把這種類型的資源也選上才能讓經驗值對得上。當然系統也已經默認勾選上了,所以老師在這里可以不用處理。
在羅列活動的表格中,活動共有 4 種狀態:已結束/進行中/評價中/已刪除未收經驗值,如下圖右側4個紅框所示。已刪除未收經驗值的活動規則同資源。評價中/進行中的活動,系統默認是不勾選的,所以當老師選擇參與統計的活動時,一方面要注意盡量先將要參與統計的活動結束了再導出,另一方面選擇導出時要仔細查看一下列表中是否有未勾選的項目。小tips:可以直接看下圖列表左側綠框中的勾是否已勾上,如果勾上即所有活動都選擇了,如果這個勾是沒勾上的,就要仔細看一看列表中是否有遺漏的活動沒有選上了。
導出的數據中,只有已結束的活動的經驗值才會被完全統計,所以導出時一定要將所有參與統計的活動結束了!一定要將所有參與統計的活動結束了!將所有參與統計的活動結束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個問題雖然發生的不多,但是確實也有老師問到過,為什麼我的統計報表中會包含了不是我班的學生?老師在導出數據的時候,在成員這一欄也是需要稍微注意一下的。如下圖所示:
有時候,課程結束了,學生會無情地退出班課,而不管老師有沒有導出數據。學生不管,但是我們雲班課得管啊!所以在這里,我們很貼心地把所有進入過班課的學生都羅列出來,已離開班課的,我們會用紅字標注他們的狀態。並且系統是默認勾選上的,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老師要注意稍加處理一下。一方面可以對照看看已選成員數跟班上同學的數量是否相符,如果有明顯差異,那就可以仔細檢查檢查多了誰了。當然,導出時不管,在導出後的表格中刪除不相關的數據行也是可以的。
經常有老師遇到導出數據後,用WPS打開Excel表格發現其中有幾個工作表裡面所有數據都是 0 或者 0%。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用程序控制Excel 表格去對行和列進行計算,最後輸出的是 Microsoft office 中的 Excel 表格,但是 WPS 的 Excel 對這裡面有一兩個事件不能識別,需要老師打開表格後使用一下表格中的「重算工作簿」功能,一般快捷鍵是 F9 ,注意:是鍵盤最上面的 F9 按鈕,不是F按鈕+9按鈕。如果快捷鍵已被其他應用佔用,可以直接在Excel中找到「重算工作簿」的按鈕。如下圖:
其實我們在導出按鈕上方已作提醒,如下圖藍色框內的文字,只是很多老師可能沒有留意,或者初次看到時不理解。
比較多老師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導出數據後,成績匯總工作表中頭腦風暴、測試等活動大部分學生得分都是八九十,只有作業活動所有學生基本都分布在三四十分?
一般提問這個問題的老師,在開展作業活動時,基本都是採用教師評分或者指定助教/學生評分。這兩個類型的活動中,作業的評分范圍是 0~30 分,所以這個 30 分就成了這類作業的理論滿分值,但是老師往往根據作業的量和難易程度,以 10 分或者 5 分為滿分來評判的,也就是班上做的最好的學生也只是得了 5 分或者 10 分,所以在這一項上折算出來的分值就特別低了。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這里就要麻煩一下老師翻查一下自己一共開展過多少次作業活動,其中教室評價或者是指定助教/學生評價類型個數有多少,每次的評分標准都是多少,將您自己設定的最高分累加一下,然後在作業/小組任務的工作表中,把 作業/小組任務總經驗值 一欄中所有數值都改成這個數值。如這一表格原來作業/小組任務總經驗值為 173,此處被我統一改成了 80 分。
更改後,再返回到成績匯總工作表中查看,所有學生的成績都相應提高了,如下圖。這才是符合情況的統計。
註:僅需要對教師評價和指定助教/學生評價類型的作業作調整,互評類型的作業還保持原來的總分。
今天還遇到一位老師反饋,導出的時候選擇了所有的資源、活動、簽到,但是導出後總經驗值工作表中「經驗值總數」一項中的經驗值與成員在班課中所得的經驗值總數不一致。在我苦思冥想,各種查證之後終於找到問題所在:這位老師在前幾天導出數據後,又結束了 2 項活動。也就是前幾天導出的數據不全,但是一直用前幾天導出的表和今天的結果對照,結果自然是無論如何也不對的。
所以建議各位老師在導出數據後,如果班課又出現了變化的,請重新再導出一遍,切忌刻舟求劍啊。這個情況如果老師需要自己排查的話,我也可以支一個小招:導出的數據在任務中心那裡都記錄了時間的,而老師的操作也可以在【班課詳情】-【操作記錄】中看到,可以自己去比對一下導出數據的時間點之後,還有沒有發布過新資源、開始或結束過活動、開展簽到等。
總結一下這幾個問題吧:
1.注意導出數據的時間范圍,這一點僅針對多個學期使用同一個班課的老師。
2.導出數據前一定要盡量把所有活動都結束了。
3.導出數據時一定要反復確認是否已經勾選了所有的資源、活動、簽到、成員。不要相信系統默認一定會做對。
4.導出後如果用WPS打開表格,記得重算工作簿。
5.如果發現作業數據異常,可以調整一下作業的總經驗值。
6.可以對照操作記錄,看看自己導出數據之後是否還發生過會影響經驗值的操作,導致學生在班課中的經驗值和導出的經驗值對不上。
最後,祝老師們假期愉快!~新年快樂!~
⑵ 雲班課如何導出教學質量監測達成度導出
雲班課導出教學質量監測達成度導出:
1、時間區間有一些老師的班課是連續2個學期使用的,這時候要導出本學期的數據,就要注意時間區間的選擇。
2、參與統計的資源、活動,在羅列資源的表格中,資源共有2種狀態:已發布、已刪除未收經驗值。已刪除未收經驗值的資源即老師在班課中發布過之後又刪除了,刪除時沒有選擇收回經驗值。
3、參與統計的成員,課程結束了,學生會無情地退出班課,而不管老師有沒有導出數據。學生不管,雲班課得管,在這里,把所有進入過班課的學生都羅列出來,已離開班課的,會用紅字標注狀態。
⑶ 雲班課的文件怎麼弄出來
首先進入課程資源,打開你需要轉存的文件;點擊右上角的下載按鈕下載這個文件;接著下載按鈕就會變成分享按鈕,這里可以分享到qq上;最後在電腦上使用qq接收,這樣就轉存到電腦上了。
計算機文件屬於文件的一種,與普通文件載體不同,計算機文件是以計算機硬碟為載體存儲在計算機上的信息集合。文件可以是文本文檔、圖片、程序等等。文件通常具有點+三個字母的文件擴展名,用於指示文件類型(例如,圖片文件常常以 JPEG 格式保存並且文件擴展名為 .jpg)。
所謂「文件」,就是在我們的電腦中,以實現某種功能、或某個軟體的部分功能為目的而定義的一個單位。文件有很多種,運行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文件名來識別這個文件是哪種類型,特定的文件都會有特定的圖標(就是顯示這個文件的樣子),也只有安裝了相應的軟體,才能正確顯示這個文件的圖標。
文件是與軟體研製、維護和使用有關的資料,通常可以長久保存。文件是 軟體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軟體產品研製過程中,以書面形式固定下來的用戶需求、在研製周期中各階段產生的規格說明、研究人員作出的決策及其依據、遺留問題和進一步改進的方向,以及最終產品的使用手冊和操作說明等,都記錄在各種形式的文件檔案中。
文件是對軟體中另一組成部分──程序的解釋和說明,是對研製過程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員通過文件來確立不同研製人員或小組之間的工作聯系,調整研製周期各階段之間的銜接關系,並根據所產生的文件檢查和控制研製工作的進度。文件也是使用、理解和維護軟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
文件就是在我們的電腦中,以實現某種功能、或某個軟體的部分功能為目的而定義的一個單位。文件:電腦中的文件可以是文檔、程序、快捷方式和設備。文件是由文件名和圖標組成,一種類型的文件具有相同的圖標,文件名不能超過255個字元(包括空格)。文件是指存儲在外部介質上的數據的集合。
⑷ 培訓學校在進行課時管理時如何能更好的對課時數據進行統計操作
使用專門的課時管理系統啊,相對於傳統的管理方式,系統管理更具有它的優越性,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課消寶吧,你只需使用它進行課時記錄管理,系統會自動完成繁瑣的數據統計操作,不僅統計准確,而且生成的數據報表更方便管理人員查看,這樣的課時數據管理操作會更加滿足學校需求
⑸ 雲班課後台數據能留存多長時間
雲班課後台數據的話可以存留很長的時間,除非老師在下課之後把所有的數據清除,不然的話這個數據是會存留很長時間的。
⑹ 班級課程表屬於數據可視化嗎
班級課程表屬於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技術包含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①數據空間:是由n維屬性和m個元素組成的數據集所構成的多維信息空間;
②數據開發:是指利用一定的演算法和工具對數據進行定量的推演和計算;
③數據分析:指對多維數據進行切片、塊、旋轉等動作剖析數據,從而能多角度多側面觀察數據;
④數據可視化:是指將大型數據集中的數據以圖形圖像形式表示,並利用數據分析和開發工具發現其中未知信息的處理過程。
數據可視化已經提出了許多方法,這些方法根據其可視化的原理不同可以劃分為基於幾何的技術、面向像素技術、基於圖標的技術、基於層次的技術、基於圖像的技術和分布式技術等等。
⑺ Excel 如何根據課程總表中的數據生成各班課程表
1.第一行是主目錄,第二行是日期,第一列是時間,接下來是詳細內容,整個excel分為兩張,第一頁是主日程,第二頁是個人日程。
⑻ 一個班有20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數據包括學號,姓名,性別,年齡和四門功課
我用C++編寫的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string name;
string sex;
double score[5];
}stu[21];
int main()
{
int number;
cout<<"請輸入學生的信息\n";
for(int i=1;i<21;i++)
{
for(int j=1;j<5;j++)
cin>>stu[i].num>>stu[i].sex>>stu[i].score[j];
}
cout<<"請輸入你要查詢的學生的學號:\n";
cin>>number;
if(number>=1 && number<=20)
{
cout<<"學號:"<<i<<endl;
cout<<"學生姓名:"<<stu[i].name<<endl;
cout<<"學生性別:"<<stu[i].sex<<endl<<"考試成績:"<<endl;
cout<<"語文"<<stu[i].score[1]<<endl;
cout<<"數學:"<<stu[i].score[2]<<endl;
cout<<"英語"<<stu[i].score[3]<<endl;
cout<<"計算機:"<<stu[i].score[4]<<endl;
}
else
cout<<"沒有你查詢的這個學生的查詢信息!\n";
//輸出每個學生的總成績和平均成績
cout<<"輸出每個學生的總成績和平均成績\n";
double sum,ave;
for(i=1;i<21;i++)
{
for(j=1;j<5;j++)
sum+=stu[i].score[j];
ave=sum/4;
}
cout<<"每個學生的總成績和平均成績:\n";
cout<<sum<<" "<<ave<<endl;
return 0;
}
⑼ 學習數據分析需要哪些方面的數學基礎
這取決於你對數據分析使用的數學方法的復雜程度。如果你只是求一下均值方差、搞一下線性回歸之類,那都不需要什麼數學基礎,隨便用Excel或者任何的統計工具就能輕松實現。如果你想到達一個專業的程度,比如能夠理解P值的含義,比如能做邏輯回歸,那就必須學習好微積分、線性代數,然後再學習概率論、各種統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