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

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02 09:48:57

❶ 管理信息系統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步驟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⑴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⑵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⑶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⑷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⑸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⑹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❷ 資料庫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結果得到數據字典描述的數據需求(和數據流圖描述的處理需求)。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圖表示。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例如關系模型),並對其進行優化。

4. 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 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語言(例如C),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❸ 資料庫設計的四個階段

資料庫設計的四個階段是:
1、系統需求分析階段:資料庫設計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確定系統邊界信息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然後編寫系統分析報告。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概念結構設計,就是將上一階段通過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戶需求抽象為概念結構,或稱為概念模型(整個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自底向上的分析)。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資料庫邏輯設計,則是將上一階段的概念結構轉換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的過程。
4、物理結構設計階段:物理設計是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

❹ 資料庫的系統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庫設計包括六個主要步驟: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施:組織數據入庫、編制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行維護:系統投入運行,長期的維護工作。

❺ (20)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______。

A.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

分析:

資料庫設計的設計內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概念設計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者一個學校等),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應避開資料庫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細節,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示出來。

以擴充的實體—(E-R模型)聯系模型方法為例,第一步先明確現實世界各部門所含的各種實體及其屬性、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對信息的制約條件等,從而給出各部門內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資料庫中稱為用戶的局部視圖)。

第二步再將前面得到的多個用戶的局部視圖集成為一個全局視圖,即用戶要描述的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

邏輯設計

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5)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數據結構設計形成過程:

需求分析階段:綜合各個用戶的應用需求。

概念設計階段:形成獨立於機器特點,獨立於各個DBMS產品的概念模式。

邏輯設計階段:首先將E-R圖轉換成具體的資料庫產品支持的數據模型,如關系模型,形成資料庫邏輯模式;然後根據用戶處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慮,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視圖(View),形成數據的外模式。

物理設計階段:根據DBMS特點和處理的需要,進行物理存儲安排,建立索引,形成資料庫內模式。

參考資料來源:資料庫設計-網路

❻ 資料庫設計分哪幾個階段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6)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設計原則

1、一對一設計原則

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對一關系設計原則進而開展數據維護工作,通過利用此原則能夠盡量減少維護問題的出現,保證數據維護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降低維護工作難度。

2、獨特命名原則

獨特命名原則的應用是為了減少在資料庫設計過程中出現重復命名和規范命名現象出現。

3、雙向使用原則

雙向使用原則包括:事務使用原則和索引功能原則,軟體市場常見的索引模式有:多行檢索聚簇索引和單行檢索非聚簇索引。

❼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內容: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2、概念設計

內容: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邏輯設計

內容: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4、物理設計

內容:根據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於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存儲結構(包括文件類型、索引結構和數據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

5、驗證設計

內容:收集數據並具體建立一個資料庫,運行一些典型的應用任務來驗證資料庫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一般,一個大型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循環反復。當設計的某步發現問題時,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進行修改。

6、運行與維護設計

內容:在資料庫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除了關系型資料庫已有一套較完整的數據範式理論可用來部分地指導資料庫設計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資料庫設計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實現資料庫設計的自動化或互動式的半自動化設計。

(7)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重要性

1、有利於資源節約

對計算機軟體資料庫設計加以重視不僅可減少軟體後期的維修,達到節約人力與物力的目的,同時還有利於軟體功能的高效發揮。

2、有利於軟體運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資料庫設計可滿足不同計算機軟體系統對於運行速度的需求,而且還可充分發揮並實現系統功能。計算機軟體性能提高後,系統發出的運行指令在為用戶提供信息時也將更加快速有效,軟體運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於軟體故障的減少

加強資料庫設計可有效減少軟體故障的發生幾率,推動計算機軟體功能的實現。

❽ 資料庫設計的四個階段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主要特點:

⑴ 實現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⑵ 減少數據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⑶ 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⑷ 數據實現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

❾ 資料庫如何設計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按照規范設計的方法,考慮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開發全過程,將資料庫設計分為以下6個階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結構設計

3.邏輯結構設計

4.物理結構設計

5.資料庫實施

6.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資料庫設計通常分為6個階段1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4: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和存取路徑;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主要討論其中的第3個階段,即邏輯設計。



在資料庫設計過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設計可以獨立於任何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與選用的DAMS密切相關。

1.需求分析階段(常用自頂向下)

進行資料庫設計首先必須准確了解和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也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確,決定了在其上構建資料庫大廈的速度與質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會導致整個資料庫設計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務,是通過詳細調查現實世界要處理的對象,充分了解原系統工作概況,明確用戶的各種需求,然後在此基礎上確定新的系統功能,新系統還得充分考慮今後可能的擴充與改變,不僅僅能夠按當前應用需求來設計。

調查的重點是,數據與處理。達到信息要求,處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結構化分析方法,SA方法從最上層的系統組織結構入手,採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

數據流圖表達了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在SA方法中,處理過程的處理邏輯常常藉助判定表或判定樹來描述。在處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統中的數據也逐級分解,形成若干層次的數據流圖。系統中的數據則藉助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DD)來描述。數據字典是系統中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數據字典通常包括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和處理過程5個階段。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常用自底向上)

概念結構設計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了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

設計概念結構通常有四類方法:

❿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它們是

資料庫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內容: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

資料庫設計(Database Design)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在資料庫領域內,常常把使用資料庫的各類系統統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

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是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逐步明確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數據需求和圍繞這些數據的業務處理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通過自頂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統,分析的結果採用數據流程圖(DFD)進行圖形化的描述。

閱讀全文

與資料庫設計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技術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瀏覽:980
1kb寫多少程序 瀏覽:178
合法的股市交易平台有哪些 瀏覽:347
怎麼打開mp4文件修改程序 瀏覽:681
如何進入專利代理公司 瀏覽:926
速度與時間圖像滲透哪些信息 瀏覽:850
facebook如何復制聊天信息 瀏覽:89
和cookie相近的技術有哪些 瀏覽:608
一個美發師技術不好怎麼辦 瀏覽:472
怎麼代理國際快遞 瀏覽:101
深圳如何補貼電子產品 瀏覽:198
十佳代理記賬要多少費用 瀏覽:442
手游問道交易時元寶買什麼最劃算 瀏覽:428
河北衡水哪裡有收藏品交易市場 瀏覽:51
怎麼看網上高鐵票上的信息 瀏覽:568
柚子數據查徵信收多少錢 瀏覽:280
公示信息如何隱藏股東名字 瀏覽:867
微信如何注冊小程序進行調查問卷 瀏覽:636
南充網路技術哪個好 瀏覽:631
一個字有哪些數據類型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