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1、細分剖析
細分剖析是數據剖析的根底,單一維度下的目標數據信息價值很低。細分辦法能夠分為兩類,一類是逐步剖析,比方:來北京市的訪客可分為向陽,海淀等區;另一類是維度穿插,如:來自付費SEM的新訪客。
細分用於處理一切問題。比方漏斗轉化,實際上便是把轉化進程依照過程進行細分,流量途徑的剖析和評價也需要很多的用到細分辦法。
2、比照剖析
比照剖析主要是指將兩個彼此聯系的目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闡明研討目標的規劃巨細,水平高低,速度快慢等相對數值,通過相同維度下的目標比照,能夠發現,找出事務在不同階段的問題。常見的比照辦法包括:時間比照,空間比照,標准比照。
3、漏斗剖析
轉化漏斗剖析是事務剖析的基本模型,最常見的是把最終的轉化設置為某種意圖的實現,最典型的便是完成買賣。但也能夠是其他任何意圖的實現,比方一次運用app的時間超越10分鍾。
2. 動物學實驗的實驗動物常見的處理方法
一、編號
實驗動物常需要標記以示區別。編號的方法很多,根據動物的種類數量和觀察時間長短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標記方法。
(一)掛牌法:將號碼烙壓在圓形或方形金屬牌上(最好用鋁或不銹鋼的,它可長期使用不生銹),或將號碼按實驗分組編號烙在栓動物頸部的皮帶上,將此頸圈固定在動物頸部。該法適用於狗等大型動物。
(二)打號法:用刺數鉗(又稱耳號鉗)將號碼打在動物耳朵上。打號前用蘸有酒精的棉球擦凈耳朵,用耳號鉗刺上號碼,然後在烙印部位用棉球蘸上溶在食醋里的黑墨水擦抹。該法適用於耳朵比較大的兔、狗等動物。
(三)針刺法:用七號或八號針頭蘸取少量碳素墨水,在耳部、前後肢以及尾部等處刺入皮下,在受刺部位留有一黑色標記。該法適用於大小鼠、豚鼠等。在實驗動物數量少的情況下,也可用於兔、狗等動物。
(四)化學葯品塗染動物被毛法:經常應用的塗染化學葯品有
塗染紅色:0.5%中性紅或品紅溶液
塗染黃色:3-5%苦味酸溶液
塗染黑色: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根據實驗分組編號的需要,可用一種化學葯品塗染實驗動物動物背部被毛就可以。如果實驗動物數量較多,則可以選擇兩種染料。該方法對於實驗周期短的實驗動物較合適,時間長了染料易退掉;對於哺乳期的子畜也不適合,因母畜容易咬死子畜或把染料舔掉。
(五)剪毛法:該法適用於大、中型動物,如狗、兔等。方法是用剪毛刀在動物一側或背部剪出號碼,此法編號清楚可靠,但只適於短期觀察。
(六)打孔或剪缺口法:可用打孔機在兔耳一定位置打一小孔來表示一定的號碼。如用剪子剪缺口,應在剪後用滑石粉捻一下,以免癒合後看不出來。該法可以編至1~ 9999號,此種方法常在飼養大量動物時作為終身號採用。
二、分組
(一)分組的原則:進行動物實驗時,經常需要將選擇好的實驗動物按研究的需要分成若干組。動物分組應按隨機分配的原則,使每隻動物都有同等機會被分配到各個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去,以避免各組之間的差別,影響實驗結果,特別是進行准確的統計檢驗,必須在隨機分組的基礎上進行。
每組動物數量應按實驗周期長短、實驗類型及統計學要求而定。如果是慢性實驗或需要定期處死動物進行檢驗的實驗,就要求選較多的動物,以補足動物自然死亡和認為處死所喪失的數量,確保實驗結束時有合乎統計學要求的動物數量存在。
(二)建立對照組:分組時應建立對照組。1.自身對照組:是指實驗數據而言。實驗動物本身在實驗處理前、後兩個階段的各項相關數據就分別是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結果,此法可排除生物間的個體差異。2.平行對照組:有正對照組和負對照組兩種。給實驗組動物某種處理,而給正對照組用同樣方法進行處理,但並不採用實驗所要求的葯物或手段,負對照組則不給任何處理。3.具體分組時,應避免人為因素, 隨機把所有的動物進行編號,然後令其雙數為A組(實驗組),單數為B組(對照組)即可或反之。如果要分若干個組時,應該用隨機數字表示進行完全隨機分組。 一、實驗動物的除毛
在動物實驗中,被毛有時會影響實驗操作與觀察,因此必須除去。除去被毛的方法有剪毛、拔毛、剃毛和脫毛等。
(一)剪毛法:剪毛法是將動物固定後,先用蘸有水的紗布把被毛浸濕,再用剪毛剪刀緊貼皮膚剪去被毛。不可用手提起被毛,以免剪破皮膚。剪下的毛應集中放在一容器內,防止到處飛揚。給狗、羊等動物采血或新生乳牛放血制備血清常用此法。
(二)拔毛法:拔毛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拔去被毛的方法。在兔耳緣靜脈注射或尾靜脈注射時常用此法。
(三)剃毛法:剃毛法是用剃毛刀剃去動物被毛的方法。如動物被毛較長,先要用剪刀將其剪短,再用刷子蘸溫肥皂水將剃毛部位浸透,然後再用剃毛刀除毛。本法適用於暴露外科手術區。
(四)脫毛法:脫毛法是用化學葯品脫去動物被毛的方法。首先將被毛剪短,然後用棉球蘸取脫毛劑,在所需部位塗一薄層,2~3分鍾後用溫水洗去脫落的被毛,用紗布擦乾,再塗一層油脂即可。
適用於狗等大動物的脫毛劑配方為:硫化鈉10g,生石灰15g,溶於100ml水中。
適用於兔、鼠等動物的脫毛劑的配方為:1. 硫化鈉3g,肥皂粉1g,澱粉7g,加適量水調成糊狀;2. 硫化鈉8g,澱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3. 硫化鈉8g溶於100ml水中。
二、實驗動物的給葯
在動物實驗中,為了觀察葯物對機體功能、代謝及形態引起的變化,常需要將葯物注入動物體內。給葯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可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動物種類和葯物劑型、劑量等情況確定。
(一)注射給葯法
1. 皮下注射注射時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輕輕捏起皮膚,右手持注射器將針頭刺入,固定後即可進行注射。一般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側下腹部;豚鼠在後大腿內側、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狗多在大腿外側注射,拔針時,輕按針孔片刻,防葯液逸出。
2. 皮內注射此法用於觀察皮膚血管的通透性變化或觀察皮內反應。 如將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顏料或致炎物質、葯物等注入皮內,觀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環變化,作為皮膚血管通透性觀察指標之一。方法是:將動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後,用皮試針頭緊貼皮膚皮層刺入皮內,然後使針頭向上挑起並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葯液。注射後可見皮膚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當給動物注射不溶於水而混懸於油或其他溶劑中的葯物時,常採用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選用肌肉發達、無大血管經過的部位,多選臀部。注射時針頭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無回血現象即可注射。給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時,選大腿外側肌肉進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將動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試消毒,然後在左或右側腹部將針頭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進約0.5厘米,再使針頭與皮膚呈45 度角方向穿過腹肌刺入腹腔,此時有落空感,回抽無腸液、尿液後,緩緩推入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較多。
5. 靜脈注射是將葯液直接注射於靜脈管內,使其隨著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但排泄較快,作用時間較短。
6. 淋巴囊注射蛙類常採用此法,其皮下有數個淋巴囊,注入葯物甚易吸收。腹部淋巴囊和頭部淋巴囊常作為蛙類給葯途徑。一般多選用腹部淋巴囊給葯。注射時將針頭從蛙大腿上端刺入,經大腿肌層入腹壁肌層,再進入腹壁皮下,即進入淋巴囊,然後注入葯液。
(二)經口給葯法
1. 口服法:把葯物放入飼料或溶於飲水中讓動物自動攝取。此法優點在於簡單方便,缺點是不能保證劑量准確。一般適用於對動物疾病的防治或某些葯物的毒性實驗,製造某些與食物有關的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2. 灌胃法:在急性實驗中,多採用灌胃法。此法劑量准確。灌胃法是用灌胃器將所應投給動物的葯灌到動物胃內。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針構成。小鼠的灌胃針長約4~5cm,直徑為1mm,大鼠的灌胃針長約6~8cm,直徑約1.2mm。灌胃針的尖端焊有一小圓金屬球,金屬球為中空的。焊金屬球的目的是防止針頭刺入氣管或損傷消化道。針頭金屬球端彎曲成20°左右的角度,以適應口腔、食道的生理彎曲度走向。
(三)其它途徑給葯方法
1. 呼吸道給葯:呈粉塵、氣體及蒸氣或霧等狀態的葯物或毒氣,均需要通過動物呼吸道給葯。如實驗時給動物乙醚作吸入麻醉、用鋸末煙霧製作慢性氣管炎動物模型等,特別在毒理學實驗中應用更為廣泛。
2. 皮膚給葯:為了鑒定葯物或毒物經皮膚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 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均需採用經皮膚給葯方法。如兔和豚鼠常採用背部一定面積的皮膚脫毛後,將一定的葯液塗在皮膚上,葯液經皮膚吸收。
3. 脊髓腔內給葯:此法主要用於錐管麻醉或抽取腦脊液。
4. 腦內給葯:此法常用於微生物學動物實驗,將病原體等接種於被檢動物腦內,然後觀察接種後的各種變化。
5. 直腸內給葯:此種方法常用於動物麻醉。兔直腸內給葯時,常採用灌腸的膠皮管或用14號導尿管代替。
6. 關節腔內給葯:此法常用於關節炎的動物模型復制。
3. elisa試驗結果數據怎麼統計分析
可以分析
1.不同時期抗體水平的變化(OD值),即對照組與實驗組有無區別(統計學上的區別)。
2.分析個體動物抗體水平達到明顯高於對照組的時間差異,用方差分析先看總體上有無差異,然後兩比較,看出現差異的每對之間是否由於一些相同的因素而導致了差異的出現,如年齡、性別、體重。
3.影響抗體產生的因素很多,如注射的部位、注射時的情況(准確與與否,量的多少等)、有無使用佐劑、佐劑的配製好壞、免疫的頻率、動物的健康狀況等均可影響抗體的產生,細致的分析需要做好這些詳細的記錄,這樣在後面的分析當中才能排除一些技術上的因素,隨機誤差等,真正的分析出動物怎樣的本身性質因素導致了抗體的產生差異。
4. 生物學上實驗處理數據的方法有哪些
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
1. 平均值法
取算術平均值是為減小偶然誤差而常用的一種數據處理方法。通常在同樣的測量條件下,對於某一物理量進行多次測量的結果不會完全一樣,用多次測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是真實值的最好近似。
2. 列表法
實驗中將數據列成表格,可以簡明地表示出有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便於檢查測量結果和運算是否合理,有助於發現和分析問題,而且列表法還是圖象法的基礎。
列表時應注意:
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一般把自變數寫在前邊,因變數緊接著寫在後面,便於分析。
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測量的次數,測得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單位,計算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單位。物理量的單位可寫在標題欄內,一般不在數值欄內重復出現。
③表中所列數據要正確反映測量值的有效數字。
3. 作圖法
選取適當的自變數,通過作圖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並便於找出其中的規律,確定對應量的函數關系。作圖法是最常用的實驗數據處理方法之一。
描繪圖象的要求是:
①根據測量的要求選定坐標軸,一般以橫軸為自變數,縱軸為因變數。坐標軸要標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單位。
②坐標軸標度的選擇應合適,使測量數據能在坐標軸上得到准確的反映。為避免圖紙上出現大片空白,坐標原點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標軸的分度的估讀數,應與測量值的估讀數(即有效數字的末位)相對應。
5. 如何做好動物實驗
方法/步驟
實驗標題:闡述本實驗的核心.
實驗時間:主要是實驗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一般在實驗設計的時候已經擬好.
實驗編號:這是進行系統管理和實驗記錄檢索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不過可以用實驗時間代替,也可以用實驗標題代替.
實驗目的:主要闡述此實驗的目標結果.
實驗材料:按照材料或試劑名稱,公司,規格,貨品編號將實驗中用到的每一個器材和試劑均註明.
實驗步驟:分時間段和實驗先後步驟詳細闡述實驗中的每一步,越詳細越好.
7
實驗結果:原始記錄實驗中產生的所有數據和圖像.
8
結果分析: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闡述,對本次實驗做總結.
END
注意事項
實驗數據不可人為隨意更改.
結果討論應該客觀,並且依據實驗結果,做到有理有據.
應該一邊做實驗一邊記錄實驗步驟和數據,不可後續之後再憑借記憶進行更改.容易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