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初中數據表明什麼

初中數據表明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5 22:30:35

A. 教育部: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呢

教育部聲稱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這個數據說明了學校的教育內容越來越全面了,不僅涉及到孩子的智力培養,同時推進了孩子們在美育和德育方面的學習進程。中國學生的應試教育在國際上都是比較出名的,如果讓中國學生和其他國家的學生參加大型競賽,最後的冠軍肯定是屬於中國人的,因為孩子們擅長考試,但是從其他方面考慮的話,中國孩子的情況比較差。

教育部發布了很多政策,現在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說都是比較好的,很多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變得越來越多,學生們的課余活動變得非常豐富,不僅讓他們在智力方面得到培養,也要拓展他們的眼界,學習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內容。

B. 如何發展初中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第一,就是讓學生去經歷這個數據分析的過程,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

第二,鼓勵學生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根據問題的背景能選擇合適的方法。

例如,體育課上 11 名男同學 100 米 跑的成績: 13 秒 2 17 秒 13 秒 5 15 秒 8 12 秒 17 秒 1 16 秒 7 15 秒 6 17 秒 16 秒 6 16 秒 7 。

平均數: 15 秒 6 ,中位數: 16 秒 6

(1)如果選擇參加一項比賽,希望有一半的男同學可以參加,選擇哪個成績作為標准?

(2)如果希望確定一個較高的標准,選擇哪個成績作為標准?(答案不唯一)

(3)如果要確定一個標准,你如何確定?為什麼?

第三,通過數據分析,讓學生感受數據的隨機性。

史寧中說:「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重點是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培養學生的隨機觀念,難點在於,如何創設恰當的活動,體現隨機性以及數據獲得、分析、處理進而作出決策的全過程。」

在標准解讀中,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價值。第一,它們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中最應培養的數學素養,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面 ( 教育價值 ) ;第二,核心概念往往是一類課程內容的核心或聚焦點,它有利於我們把握課程內容的線索和層次,抓住教學中的關鍵;第三,核心概念本質上體現的是數學的基本思想;第四,這些核心概念都是數學課程的目標點,也應該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並通過教師的教學予以落實。

C. 南京一中學人均引體向上能做8個以上,這一數據有何意義呢

近日,南京市某中學通過調查得出一組數據,數據表明該中學平均每個人至少能做八個引體向上,很多人問這樣統計的意義是什麼,其實這樣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傳遞出來的消息是有意義的,這說明了這所中學的學生身體素質挺不錯的,同時也說明了該中學很注意學生的體育鍛煉,這其實就是有意義的地方,有時候大家很容易注意到數據,殊不知數據背後傳遞出來的東西,反而才是重點,所以大家也不要關注錯了。

最後,這樣的數據也是說明了,這所中學強調的是孩子們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在成績方面非常亮眼,在體育方面也是很能打的,學生都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很多學校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體育鍛煉。

D. 初中學習的統計數據有哪些

平均數,主要是反應了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也就是表示數據的集中程度。教學中,學生極易和平均分混淆。
眾數,表示某一個或幾個原數據在所有的數據中出現的次數。
中位數,學生在找這個量的時候,經常處的錯誤有兩個:1、忘記要先給原來的數據排序(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均可),然後才能查找。2、所在的原數據總個數為奇數的時候,要找到兩個數據後,還要求其平均數,這個時候,中位數就不一定在原數據中了。
極差,可以比較簡單的表示一組數據中各個數據的相差懇殊程度,同時也表示了這一細數據的范圍,表示了數據的離散程度。
標准差和方差,都是表示一組數據的波動情況。兩者的意義類似,但是也有很大的區別,單位不一致:方差的單位,是原來數據的單位的平方;標准差,和原來數據的單位是一致的。

E. 初中統計數據有哪些

初中學習的統計數據有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算數平均數)、中位數、數、方差、標准差、頻數、頻率。

拓展資料

平均數:對於N個數X1,X2…XN,我們把(X1+X2+…+XN)/N叫作這個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記為X(上邊一橫)。

加權平均數:一組數據里各個數據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計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時往往給每個數據加一個權,這就是加權平均數。

中位數與眾數:

①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作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②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大的那個數據叫作這個組數據的眾數。

F. 初中數學數據的的描述的定義

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條形統計圖一般簡稱條形圖,也叫長條圖或直條圖.條形統計圖是用條形的長短來代表數量的大小,便於比較.
條形統計圖分為:單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前者只表示1個項目的數據,後者可以同時表示多個項目的數據。
頻數:一般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frequency)]
頻率: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為頻率。頻率*100%就是百分比。
條形圖主要用於表示離散型數據資料,即計數數據。
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了n次試驗,在這n次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次數nA稱為事件A發生的頻數。比值nA/n稱為事件A發生的頻率,並記為fn(A).用文字表示定義為:每個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是頻率。
⒈當重復試驗的次數n逐漸增大時,頻率fn(A)呈現出穩定性,逐漸穩定於某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事件A的概率.這種「頻率穩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計規律性。
⒉頻率不等同於概率.由伯努利大數定理,當n趨向於無窮大的時候,頻率fn(A)在一定意義下接近於概率P(A).
英文釋義: frequency
隨機事件在n次試驗中發生m次的相對頻次m/n。一般物理科學中頻率指每秒中的振動次數,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確定性的。
在一定條件下,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觀察或測驗,每實現一次條件組,稱為一次試驗。其結果稱為事件。在一次試驗中,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
隨機事件 A發生的概率p(A)是該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其數值在0與1之間。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試驗,如果事件A不可能發生,則p(A)=0;如果事件A必然發生,則p(A)=1。隨著試驗次數n的增大,頻率接近於概率的可能性也越大,即:
式中δ是任意小數值。
水文現象是復雜的自然現象,其出現的概率無法確知,只能通過統計實測水文資料中出現的頻率作出推斷。由於受到所依據資料的限制,總會帶有一定的誤差。
描述水文隨機現象的隨機變數X , 一般屬於連續型。因此,X等於任意數x的概率是p{X=x}。水文計算中以累積頻率曲線FX(x)~x來描述水文變數的統計特性。如求長江宜昌站年洪峰流量大於或等於 80000m3/s的概率p{X≥80000}=FX(80000)。
在水文計算中,一般根據實測資料通過統計分析推估水文變數的頻率密度函數fX(x),再對fX(x)積分(見圖),可求得水文變數累積頻率函數FX(x):
水文計算中,習慣上把累積頻率曲線FX(x)簡稱為頻率曲線,fX(x)~x曲線則稱為頻率密度分布曲線。
頻率=頻數/總數*100%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數。通過扇形統計圖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單位1),用圓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佔總數的百分數.
作用: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數同總數之間的關系與比例.
扇形面積與其對應的圓心角的關系是:
扇形面積越大,圓心角的度數越大。
扇形面積越小,圓心角的度數越小。
扇形所對圓心角的度數與百分比的關系是:圓心角的度數=百分比*360度
扇形統計圖還可以畫成圓柱形的。
以上是扇形的公式
製作:
1 以知單位一,求出各面積占單位一的百分率(分率).
2 如單位一未知,應先求出單位一.
3 用360(圓的度數)乘求出的百分比(百分數),求應畫角的度數.
4 畫一個平面圓形
5 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畫半徑.
ps:單位一未知用除法,找出實數再找它的對應分率
通過扇形的大小來反映各個部分佔總體的百分之幾。
如果要更清楚的了解個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可以讓一些雜亂無章的數據變得清晰透徹,使人看上去一目瞭然,便於觀察,利於計算各種數據,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G. 數據表明什麼意思

數據 [ shù jù ]
科學實驗、檢驗、統計等所獲得的和用於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查證、決策等的數值
數據就是數值,也就是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或計算得出的結果。數據有很多種,最簡單的就是數字。數據也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等。數據可以用於科學研究、設計、查證等。

H. 初中數學統計的一概念

組距
我們把分成組的個數稱為組數,每一個組的兩個端點的差稱為組距。
另見:組數
變數數列中按數量標志分組時,每組最大數值和最小數值(亦稱上限和下限)的差距.各組的組距可以相等,如工人按年齡分為15-25歲,25-35歲,35-45歲等組;各組的組距也可以不相等,如工業企業按其工人數分為30-100人,101-200人,201-350人等組.分組時採用相等或不相等的組距,一般由統計研究的要求和現象的不同特點所決定.
頻數 absoluter frequency
在一組依大小順序排列的測量值中,當按一定的組距將其分組時出現在各組內的測量值的數目。
如有一組測量數據,數據的總個數N=148最小的測量值xmin=0.03,最大的測量值xmax=31.67,按組距為△x=3.000將148個數據分為11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圍內的數據有26個,則稱該數據組的頻數為26。
再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現的頻數是3,出現的頻率是3/18=16.7%
一般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頻數與總數的比為頻率。
頻數
也稱「次數」,對總數據按某種標准進行分組,統計出各個組內含個體的個數。而頻率則每個小組的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值。
在變數分配數列中,頻數(頻率)表明對應組標志值的作用程度。頻數(頻率)數值越大表明該組標志值對於總體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頻數(頻率)數值越小,表明該組標志值對於總體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I. 請問,初中物理實驗中提到的數據具體是指哪些方面

不同實驗不同數據,彈簧測力計的實驗 要記錄力的大小 拉長的距離等,電路的記錄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的讀數,實驗前 老師都會說明的

J. 初中生在校為什麼統計近視度數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問題呈現高發性、低齡化、重度化趨勢。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視力調查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觀看電子屏幕時間增長、戶外運動時間減少,與2019年相比,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增加了15.2%。世界范圍內,近視也是青少年最常見的眼科疾病,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世界視力報告》,全球共有26億人近視,其中3.12億是19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東亞地區的近視發病率較高。
我國青少年近視早發、高度近視高發等問題,嚴重影響我國人口素質,制約教育強國、健康中國遠景目標的實現。為此,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組成課題組,2020年在吉林、內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別選取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學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8萬余份,對這一問題展開專項研究。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近六成
通過數據分析,課題組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總體上,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較高,高度近視的比例較低。調研數據顯示,總體樣本中有58%的中小學生近視,有3%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近視。近視度數方面,多數學生(58%)在300度以下,有38%在300-600度之間,有4%超過600度(高度近視)。
第二,分學段看,隨著年級升高,近視比例不斷增加。調研數據顯示,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的比例分別為31.3%、64.9%、79.3%。從小學到高中,高度近視的比例從1.2%增加至7.6%。
第三,從學校位置看,中小城市學校的學生近視率高於大城市。調研數據顯示,地級市學校的學生近視比例(69%)高於直轄市/省會城市學校學生(56%)。這可能是由於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醫療技術更先進、資源更豐富,學生患有近視後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第四,從學校類型看,民辦學校學生的近視率高於公辦學校。調研數據顯示,民辦學校的學生近視比例(74.0%)比公辦學校(55.7%)高18.3個百分點。
中小學生近視主要有四大誘因
課題組分析,中小學生近視主要有四大誘因:
第一,近視的產生和防治具有長期性和累積性,不易引起重視且存在誤區。
近視是一種慢性眼部疾病,視力的發展呈現為一個長期變化的過程。正是由於近視危害不易馬上察覺,且可通過戴眼鏡進行控制,使得社會對近視的危害不夠了解、對防治近視不夠重視。
近視雖是慢性病,但危害大。近視通常伴隨散光、青光眼等其他症狀,高度近視有眼底黃斑、視網膜脫落等多種並發症,增加學生成年後患白內障的概率,嚴重時會導致失明。近視除了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還將產生持續的矯治費用,加重貧困家庭經濟負擔。
家長對於近視防治存在誤區。在部分家長的觀念中,近視是正常生理現象,通過配戴眼鏡即可防治。但框架眼鏡只是起到矯正作用,並沒有治療近視的效果,不合理地佩戴眼鏡反而會加重近視。還有家長認為「激光手術可以一勞永逸」,但激光手術只可矯正視力,達到摘除眼鏡的目的,無法根治眼底疾病,也不能降低致盲風險。此外,近視矯正手術屬於醫療美容整形手術,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近視不是疾病」的誤解。
第二,高度學業壓力致使學生用眼不科學。
目前,學業成績仍是學生評價、升學的主要指標。在高考「指揮棒」影響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面臨激烈的教育競爭。學業壓力下,學生課內外負擔較重,對視力產生了嚴重影響。
一是課後作業時間過長,使得眼睛長時間聚焦於書本、電子設備等近距離物體。《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鍾,初中不得超過90分鍾,課題組的調研數據顯示,逾六成小學生和近七成初中生的作業時間超出要求。
二是學業時間擠壓運動時間和睡眠時間,眼睛得不到充分調節和放鬆。學生長時間待在室內學習,接觸自然光的機會變少。課題組的調研數據表明,78%的中小學生每天運動時間不足1小時,接觸自然光的機會減少。特別是城市老城區的學校場地緊缺,制約學生戶外活動。例如,上海市中心城區中小學普遍存在生均活動場地偏小的情況。73.6%的中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達標,眼部肌肉長期得不到放鬆,產生視疲勞,增加近視風險。
第三,校園近視防控缺乏專業醫務人員指導。
為保證學生眼保健需求,需要足夠數量的眼科專業醫務人員作專業指導。盡管早在2014年,我國每5萬人中就已經有1.13名眼科醫生(2018年該數據為1.5),超過世衛組織對小康水平國家每5萬人中應有1名眼科醫生的要求。但面對日益增長的門急診需求,專業醫務人員無法將更多時間用於校園近視防控。《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2012—2018年,眼科醫生負擔不斷加重,平均每位醫師的門診人次數由2714人增加至2787人。專注近視防控的眼科醫生占眼科醫生總數的比例不足10%。醫療資源緊張、專家資源有限,專業醫務人員沒有太多精力進入校園開展預防工作,校園近視防控缺乏專業指導。
而專業醫務人員的缺位,給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機。目前,社會資源參與校園近視防治的動機復雜,容易對學生和家長產生誤導,過度治療。例如,研究表明,防藍光和視疲勞與近視防控不存在直接關系,但某些醫療企業出於營利目的,誇大電子屏幕藍光對視力的危害,以便銷售「防藍光膜」。
第四,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醫學研究尚未有定論。
目前針對青少年近視的流行病學研究尚存在不足。一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照明、睡眠、飲食等)對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影響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二是研究成果與近視防治手段之間存在脫節,研究結論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有效的防治舉措。
五項舉措應對中小學生近視問題
課題組建議:
第一,開發眼部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整合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營養學、醫學等多學科資源,開發與各學段相匹配的眼部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特別是抓住近視防控的關鍵時期,進行針對性的眼部健康教育。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考階段是我國青少年近視率的3個高峰增長期。在這些高峰增長期,學生學習時間較長、看書較多、運動時間較少,需要藉助系統的課程,進行針對性的眼部健康教育。
第二,推動醫校合作,為校園近視防控提供專業指導。
推動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學校共建健康校園。其中,醫院承擔近視科普和宣傳教育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就近提供眼部護理服務,學校在專業醫務人員指導下開展各項近視防控工作。課題組建議,首先,加強教師、家長等非專業人士的培訓,使其掌握近視防治知識,幫助學生及時篩查近視症狀、並進行有效干預。同時,鼓勵醫學專業與師范類專業的合作,在師范類專業開設視力健康管理等課程,增加師范生近視防控相關知識。其次,推動區域眼科醫療人才聯合培養。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發展國家戰略為推手,充分發揮北京、上海等地的醫療專家資源優勢,加強中小城市基層眼科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利用培訓機制和網路支持等手段,加強專家對基層近視防控的技術指導。
第三,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形成青少年近視防控的中國模式。
中醫在防控近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針灸、耳穴、中葯熏葯等中醫治療方法,有助於提高裸眼視力,對青少年低度近視是安全有效的。應積極推動學校與地區中醫醫院結對,在校園普及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葯食同源的養生健身知識,讓家長和學生正確了解中醫葯在防控近視中的優勢和特色。學校配合中醫師開具的臨床處方、膳食處方、養生處方、經絡按摩處方等,結合多樣化的戶外活動,對青少年視力進行全方位調理,為世界防治近視提供中國方案。
第四,藉助科研院所力量,對近視進行更加精準的研究。
首先,深化青少年近視相關課題項目的研究。教育科研院所可與醫療衛生機構、高校組建聯合課題組,加強對青少年近視機理的研究,探索近視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機制,針對易患病人群進行早期干預。用更多臨床數據,支撐更有效的近視防治方案。其次,發揮智能化設備在近視研究中的作用。通過智能手環、光記錄器等設備,更加精準地監測距離、睡眠時間、光照情況,監測、記錄、分析學生視力狀況和各類環境因素。
第五,強化學校和家庭主陣地,構建視力友好型校園環境和居家環境。
近視作為慢性病,在防治過程中必須堅持基層防控、長期防控,學校和家庭是主陣地。課題組建議,首先,引導學校構建視力友好型校園環境。建立由校長、分管校長、班主任、校醫院醫師、社區眼科醫師、家長等構成的視力健康管理隊伍,細化職責;落實「陽光體育」,優化體育課程設置,保證學生在校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建立視力友好型教室環境,如改善室內照明條件、配備可調高度的課桌椅等;建立學生視力定期篩查制度,動態監測青少年不同時期的視力發展變化情況。此外,我國女生的學習時間高於男生、每周體育鍛煉時間低於男生、近視患病率高於男生,可結合「春蕾計劃」,增加針對女生的近視綜合防控指導。
其次,督促家長履行近視監護責任。帶頭減少看電子屏幕的時間;以家庭體育為主,督促青少年參加經常性課余鍛煉,特別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助於視力發展的小球運動,形成健康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結構,攝入更多牛奶、水果、綠葉菜;增加睡眠時間,幫助青少年眼部肌肉放鬆,緩解視疲勞。
最後,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各級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網路信息等部門加強合作,廣泛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宣傳活動,引導學生和家長科學認識近視的預防和矯正,避免被虛假廣告侵襲;開發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為已接受屈光發育建檔的學生提供便捷服務,方便家長及時查詢孩子的視力數據。

閱讀全文

與初中數據表明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市場未來十年什麼行情會好 瀏覽:956
dbfview怎麼導入數據 瀏覽:686
層析技術有多少種 瀏覽:961
紡織技術上升紡織品價格如何變動 瀏覽:549
描寫市場景象的怎麼寫 瀏覽:417
途觀天窗數據怎麼讀 瀏覽:552
品牌數據線都是哪些工廠代工的 瀏覽:852
數據線100個表示什麼 瀏覽:595
怎麼測自己是什麼臉型小程序入口 瀏覽:614
脊椎骨脫落手術技術如何 瀏覽:704
上海勞氏工業技術怎麼樣 瀏覽:908
想買個菜刀走什麼程序 瀏覽:627
配股一般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502
產品優勢怎麼說 瀏覽:192
如何看待prada菜市場 瀏覽:853
電腦信息數據錄入員主要做什麼 瀏覽:129
如何分析歷史成交數據 瀏覽:974
徐州酒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26
野蠻生長產品有哪些 瀏覽:604
dnf拍賣行交易限額多久取消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