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無錄取數據是什麼意思
高考錄取查詢無錄取數據的意思如下:
1、很遺憾你沒考上;
2、可能未到該批次錄取;
3、有可能檔案正在審查中。
在錄取工作結束之後,省級招辦和高等學校會向考生提供錄取信息公開查詢及申訴渠道,並按規定將有關錄取結果向社會公示。有的考生查詢了幾次都顯示「還沒有錄取結果信息」,這不代表你沒被錄取,只是錄取信息還沒反饋。考生可以先去所報院校的官方網址進行查看,切記錄取結果最終以省教育考試院網站公布為准。
㈡ 高考各科分數滿分多少
高考各科的分值為:文科: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50分,文科(政治100分,歷史100分,地理100分)綜合300分,共計750分。理科: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50分,理科(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 綜合300分,共計750分。此外,上海地區高考總分為660分,各科分值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50分,不分文理科,此外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選考科目,每門滿分均為70分。
有些地區(如內蒙古、新疆、遼寧、山西等)聽力部分的成績不計入總分,作為單列的一項成績在投檔時提供給高校參考;非聽力部分120分換算為150分,換算辦法:按考生非聽力部分的卷面成績乘以1.25,換算為外語科目成績。有些地區(如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重慶等)聽力一年考兩次,是需要計入高考總分的,並且可以取較高一次成績計入總分,其他英語筆試題目滿分120分。
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為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作為考試科目(如: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天津、西藏、新疆、雲南、重慶等27個省市高考滿分為750分)。
㈢ 2022哪個高考志願APP最准
1、這些APP的作用就是幫助考生用最經濟的分數上最理想的大學、進最理想的專業。使用基於大數據和互聯網平台的高考志願填報軟體,考生收集高考資訊將更加及時、選擇更透明,基於大量統計數據提煉出的院校錄取分數預估演算法,預測院校當年錄取分數線,更准確,更靠譜,更便捷,大量節省了用戶自己收集數據的時間。
2、可參考APP價值,但要自己做好分析。在一般情況看,每年高考錄取情況是比較穩定,所以大多數的考生和家長可以根據往年的錄取情況評估自己填報目標高校和專業的成功率。不過,許多APP採取的數據的統計口徑、維度、質量不一,導致最後分析的完整性、准確性和參考性會有偏差,也值得引起考生的注意。
3、對於目前的高考志願填報APP究竟有多大參考價值的問題,更多的學生、家長表示持保留態度。高考生小黃坦言,她並不十分信賴這類APP,「大數據只是過去的總結,不一定適用於今年。而且我報考院校涉及個性化的東西很多,我的興趣在哪兒?我能夠做什麼?這些問題,不應由別人甚至機器來替自己回答。」
第—,修改高考志願前,要重新填寫志願草表,與原填報的志願一一對照,將網上需要修改的志願刪除,重新在網上輸入修改後的志願。
第二,仔細核對重新填報志願的院校代碼和專業代碼,避免錯填志願和無效志願。
第三,不要反復多次上網修改。網上填報志願有規定的程序和步驟,反復上網多次修改志願會給考生增加巨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前,慎重決定自己每—個批次的每—個志願,盡量避免反復修改。
第四,建議考生不要集中在網報截止時間前幾小時填報志願和修改志願。避免造成網路訪問流量過大、網路不暢、網速緩慢,不能及時登錄指定網站順利進行高考志願填報。
第五,修改志願後,最好再次點擊「查詢預覽」,復核修改的志願是否准確、是否有錯漏。
第六,網上填報志願的初始密碼為考生本人的身份證號,考生登錄網上填報志願系統後必須首先修改初始密碼,然後填報志願。如果考生忘記了初始密碼或修改後的密碼,可持本人准考證和身份證到高考報名的縣(市、區)招考辦申請恢復初始密碼。初始密碼恢復後,考生要及時登錄網上填報志願系統,修改初始密碼。
建議廣大考生填報高考志願時要多多注意,填報志願時要慎重。
㈣ 2022年高考人數大概是多少
2022年高考人數大概是1100萬多人。根據以往的數據來看,2020年全國高考的人數大約是1071萬,而2021年全國高考的報名人數是1078萬。可以看出來整體高考人數是呈現遞增的趨勢,高考人數的預測,一般都是各省根據中考考生的數據,來推測出高考的人數。
2022年比前兩年的高考人數,增加了22萬。對於這樣的漲幅,家長和學生都有些擔憂,畢竟報考大學的人數增加,就意味著競爭難度加大。
高考人數增加,也是意料當中的事情。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極其重視,從孩子小時候起,便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的學習經過學校和家長雙方面的督促,成績基本都很好。
可以說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都在提升,對於2022年的考生來說,只能面對事實,迎接挑戰。不過如今中考調整為了5:5分流,不知道在中考分流政策實施了幾年後,人數上會不會有減少。如果每年人數都持續上升,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只會越來越重。
高考各省預估數據
根據數據顯示,河南省每年的高考報名人數,是最多的。這就造成了河南高考難的問題,而且河南在第二輪雙一流名單中,並沒有新增加院校,這就讓問題難以解決。僅次於河南的高考報名人數,排在第二位的是山東,山東考生每年大概有80萬人次。
之後是廣東78萬高考考生,四川70萬高考考生,河北65萬高考考生。這些省份的人數幾乎每年都有增長,但是漲幅度相差不大。整體上看,全國的省份,幾乎都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
㈤ 高考成績公布後,有人建議把試卷掃描發給考生本人。你贊成嗎
我是一名學校老師,個人經驗來看,非常不建議!
1 首先第一個問題,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一個教室參加高考的,不是來自一個學校的,你告訴我如何把卷子把卷子發給每一個人。你總不會說,讓每個人來自己找吧!工作量很大,不現實!我們學校一個年級統考,12個班級打亂考試,後面卷子打分完,分卷子,太累了,你經歷過一次就知道了!再說了,你高考完了,你要卷子做什麼,留作紀念?
2 再次,如果有這功夫把卷子發下來了,那麼很多人就會找茬了,比如文科,語文, 歷史 等等,這問答題是扣一分呢還是扣2分呢,每個人都要去理論呢,你告訴我找誰去理論,全省幾十萬考生,這不亂套了!所以沒必要,當然有極個別考生的成績和自己的估分相差太大的話,那可以申請重新審核,一般這種概率很小哦!
3 最後,高考卷子歷來一直都是不發,自有它的道理,學生只要做好復習,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最最後,祝今年的高考學子夢想成真,考上理想的大學!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後,都有大批學生要求「查分」,因為他們感覺高考分數和自己的預估分數,差距很大,肯定是老師「改錯了」,按照有關規定,學生提出異議,是可以查分的,但是「贏在高三」老師當了十幾年班主任,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查分成功的學生。這是因為學生在「查分」時,只能查看有沒有漏改的或者「合分」錯誤的情況,這種情況,在當今計算機閱卷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出現錯誤的。
那麼,高考閱卷有錯誤嗎?
答案是:有,而且還不少!尤其是文科類的科目,主觀性很強,在閱卷速度很快的情況下,錯誤再所難免。一道題,「得分也有理,扣分也有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試卷發給學生,學生可以找出很多「改錯的題目」,每個學生都去找考試院修改,那不亂套了嗎?高考分數天天變動,高考報名無法按時進行,甚至還會給一些不法分子鑽空子的機會,你覺著會把試卷發下了嗎?不僅試卷不發下了,就連高考的草稿紙都不允許學生帶出考場,否則監考老師會想一切辦法追回。
既然不發試卷,高考試卷怎麼處理?答題卡掃描之後去哪裡了?
目前,答題卡的掃描圖片文件會被永久保存,而紙質答題卡會被封存一年。超過期限之後,答題卡和試卷會被集中銷毀。
如何才能避免「錯誤」發生在自己身上?
縱觀每年要求「查分」的學生,這些學生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規范!不扎實!他們似是而非的題目太多,有些題目,明明自己會做,但是就是因為不扎實、不規范導致失分,而這種失分,我稱之為「高高興興的失分」、「安樂死」。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日常訓練中,一定要做到嚴謹和規范,像衡水中學,學生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了「極致」,比如網上流傳的衡水英語的「衡水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平時做到嚴謹、扎實,集中解決「高考必考、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題目,這種錯誤就盡可能不會在你身上發生。
其實,為了避免高考閱卷失誤,高考閱卷採取「雙評」模式,同一個同學的試卷,由2位老師同時閱卷,設置一定的分差,在分差范圍之內,取平均值計入總分;超過分差,由第三個老師進行仲裁。而一個老師如果被仲裁的試卷過多,就會收到提醒,甚至被辭退,這就最大保障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這種提議是極為不妥的。
高考是國家高校人才選拔的重要機制,是全民的大事件,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必須充分保障高考人才選拔的各個環節順利有序進行,不得有一絲一毫的偏差;同時高考關繫到大多數考生的前途命運,關繫到眾多家庭的和諧與安寧,從高考舉行到成績發布再到志願投檔錄取過程中,不能有任何差錯。
如果高考考試結束之後,教育考試院招生辦將考生的試卷掃描結束之後,將試卷原件發給考生個人,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
第一,高考閱卷程序嚴密,評卷機制標准規范。現階段隨著國家高考制度改革,8高考各環節日趨完善,包括高考評卷、統分、投檔錄取等諸多環節嚴密緊湊,過程規范、透明,程序嚴密、准確,系統誤差越來越小,最大程度的保障每一位考生能夠公平競爭,考生沒有必要擔心。
第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 社會 矛盾,影響高校招生順利進行。現階段高考本科率比較低,特別是國家985、211及雙一流著名高校的錄取率更低,考生之間競爭激烈。部分考生和家長在高考過後的心理不平衡感會隨著高考成績公布與日俱增,一旦高考卷子高考卷子掃描之後,會被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畢竟「人無完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到處造謠生事,無中生有,甚至利用高 科技 手段修改原試卷進而鬧事,將會嚴重影響到高校投檔錄取和高校人才選拔機制,不利於大局穩定。
第三,從 歷史 上科舉就沒有在各類鄉試、會試、殿試之後將考生卷子發放到考生手中的先例,都是基於穩定考生和家長情緒,避免不必要的 社會 矛盾,確保考生個人人身安全和心理 健康 ;高考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安寧與和諧,高考結束之後,根據考生的成績情況進行後續相關程序,高考失利的考生,高考結束之後,一切重來,不問前世今生,只為今朝刻苦努力拚搏,來年再度重相逢高考即可,這樣高考失利考生可以順利進行短期的思想過渡。
第四,時間和精力不允許。高考從舉行前期准備,到招生錄取結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有眾多系統工作人員大量支持,更有眾多工作人員默默無聞的為確保高考各環節順利進行而不懈努力。如果將高考試卷在掃描之後,發放到考生手中,這是極為不現實的事情,只能夠再次增添無用功,耗費人力物力,同時給予學校也增加一定的負擔。高考結束之後,高考試卷對於大多數被錄取的考生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國家再次耗費大量的經費發放考生試卷,極為不劃算。
首先,高考閱卷是非常規范和公正的,考生不用擔心被惡意改錯和扣分。一份試卷經過多名老師評分,若評分差異較大,系統自動提請重閱或閱卷組長進行裁決。所以不用擔心分數的誠信度。
其次,答題卡發給考生不具備可操作性。
再次,考生拿到答題卡作用不大,難道總結經驗後復讀?也或者作紀念?
最後,考生拿到答題卡後勢必進行相互之間比較,很多題目,特別是像作文之類的主觀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評判標准,但是高考閱卷只能依據一個標准執行。這會引發 社會 矛盾。
沒有必要發。
第一、沒有意義。試卷做過的學生印象深刻,就算記不清,也沒有必要再去看了。
文科答案很靈活,學生不知道詳細評分依據,也就不知道為什麼扣分。因為一兩分的誤差,上不了理想學校,又不能改變,只能徒增煩惱。
如果允許提出申訴,肯定申訴人數很多,工作量更大,這分數公布,高招工作,拖拖拉拉,年底都搞不清了。
第二、主觀性強的題,比如作文,都不是一個老師在評。如果分數差距大,會有二評三評,相對來說,比較公平。我參加過高招閱卷,作文看的都很仔細,不會隨隨便便打分。打分的數據有小組長後台監控,誤差不會大。
三、高考組考、閱卷、招生都越來越透明,真沒有必要發還試卷,除了讓學生為做錯的題懊悔,我看沒有多大的意義。
很多學生考上大學或到 社會 上工作後,還會對高考念念不忘,經常回憶其中的酸甜苦辣。
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三年或三年以上,就為了高考。12年書海遨遊,高考答題卡有其積極的紀念意義。
個人不提議把整份高考答題卡掃描件都給學生,個人覺得應該給客觀題和草稿紙的掃描件給學生就可以,主觀題和作文之類的就不要發給考生了。
現在高考改卷公平、嚴謹,詳細的評分細則和多老師評分誤差,高考評卷權威性不容置疑。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好提議,而引來部分家長鬧,考生鬧。
紀念意義最大。
我覺得不太可能。
高考答題卡一直以來都是高度保密的,為什麼要這么做呢?
高考評卷是有很大的主觀性的,尤其是文綜和語文,除了那些客觀題之外,主觀題的評卷帶有一定的隨意性,通常情況下,高考評卷設置雙評模式,顯得相對公平,但是評卷教師為了避免仲裁卷出現,在給分的時候往往喜歡給一個適中分數,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這時候書寫好的同學優勢就出來了!有些人答得相當好,但是書寫差,分值可能會受影響,有些人答得不太好,但是漂亮的書寫又會增加評卷教師印象,獲得高分!一旦把答題卡掃描給學生,到時候學生們拿去比對答案,感覺分數不滿意,要求重新給分,到時候會整出一大堆事兒來!
其實,每個學生能考多少分?哪些題會做,哪些題不會做,學生心裡大概是有數的,評卷過程雖然做不到絕對公平,但是和實際水平還是沒有太大差距的。因此,不公開是有道理的。
我非常贊成這個建議,因為每年都有懷疑自己分數不對的考生要求查卷。像去年河南省考生家長要求查卷事件,全網鬧得沸沸揚揚的。
如果把高考成績掃描後發給考生本人,就會消除學生和家長的疑慮,讓高考變得更加透明公正。
但是,這可是一項非常浩大繁瑣的工程,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不是所有考生都有這種訴求。
我覺得應該具體情況具體解決,如果有這種需求的可以起申請,相關部門盡快給以反饋和滿足,沒有需求的就不必再浪費 社會 資源了。
大家覺得,我說得對嗎?
看了下該問題,反對方以老師為主。
這讓我想起球類比賽中的鷹眼挑戰技術的應用,推行之初反對聲浪最大的是裁判,球員和球迷都是支持的;後面還是用了,也沒什麼負作用,相反促進了比賽的公平公正。
向考生發送試卷問題,感覺和鷹眼挑戰的問題有點類似;裁判反對的原因和老師反對的原因應該也相近。
至於操作層面的事,憑著現在的 科技 水平,根本不是問題,讓考生留個手機號碼,掃描的同時就可直接聯網發送。
既然是高考成績公布之後,我覺得當然可以把試卷掃描後發給考生本人了。這個跟平時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每一次考試一樣,出來成績了連同試卷發給考生查看,唯一不同就是在校期間看卷子可以及時找出問題,但是高考再看卷子實際意義不大,畢竟不可能重考了,這也是為什麼沒有對考生開放試卷查看的原因,倒不是說學生看了會出現不同意見。對於考生本身來說,試卷掃描發給本人也算是一個紀念吧,畢竟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這一生或許就這一次參加高考的機會了。
㈥ 高考用的透明文件袋可以買大的嗎
可以。
買個透明的袋子是正確的選擇,可以把考試要用的東西都裝裡面,不止是文具,還有準考證身份證等,但是買個像筆袋大小的就可以了,太大的話桌子上邊沒地方放,影響答題。
㈦ 2022年高考人數能達到多少人2022年參加高考人數是多少
高考人數其實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數據,通過高考人數考生們就能夠了解這一年的競爭是否激烈,尤其是近幾年高考人數逐年增加,大家就更加關心這個問題了,那麼2022年高考人數能達到多少人?2022年參加高考人數是多少?我就為大家解答。
5、河北
2022年河北省高考報名人數共75萬餘人,對比2021年的63.4萬餘人,超出了11萬多人次。
6、甘肅
2022年甘肅的高考報名人數24萬餘人,具體數據暫未公布,不過與2021年的24.59萬人相差應該不會特別大。
㈧ 如何看待大數據時代讓我們變得更透明
大數據時代的浪潮已經覆蓋我們老百姓所能想像到的領域了,大數據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雲購物,手機付款,喜好推送都依賴於大數據。但是同時,我們的隱私也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泄露,大數據時代讓我們變得更透明了。
結語:
大數據時代確實讓我們變得更加透明,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的隱私什麼時候被泄露出去的。這個問題我們無需太過害怕,但更不能被我們忽視,無論是我們個人還是社會。
㈨ 河南高考本科錄取率
河南高考數據統計,本科錄取率為38%
通過合並據據,河南省總共錄取的人數為54.5萬,整體的錄取率為68.91%,超過24萬考生沒學上。這就是今年河南省夏季高考的基本情況。這樣的數據從各方面來看都是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無論是河南省的本科錄取率。還是整體的錄取率,基本都是處於全國墊底。比如廣東的本科錄取率達到50%,山東本科錄取率為43.06%。通過橫向的對比,我們都會發現三個高考大省的錄取數據,也會有較大的差異,這也能夠說明河南省內的夏季高考競爭相當激烈。
㈩ 河北省高考分數位次
河北省高考一分一檔:文科520,理科498,具體高考分數線:物理本科批412,物理專科批200,物理特殊類型錄取控制線498分。歷史本科批454,歷史專科批200,歷史特殊類型錄取控制線520分。
一、河北高考理科排名對應學校(1~10000名)
根據國內各個高校在河北省物理類的招錄數據可知,2021年河北省高考成績在1萬名之前的物理生能上的學校有49所,對應的分數為686分~610分。
在這個范圍內,收分最高的是清華大學,最低錄取位次為60位,最低分為686分;收分最低的是中央民族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最低錄取位次為9711位,最低分均為610分。
二、河北高考理科位次對應大學(6萬名~8萬名)
根據國內各個高校在河北省物理的招錄數據可知,2021年河北省高考成績在6萬名~8萬名之間的物理生能上的學校有116所,對應的分數為529分~508分。
在這個范圍內,收分最高的是廣東葯科大學、湖北經濟學院、陝西中醫葯大學、沈陽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最低錄取位次為60756位,最低分為529分。
收分最低的是北京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湖州師范學院、臨沂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濰坊醫學院,最低錄取位次為79620,最低分為508分。
高考投檔:
招生部門根據分數線和填寫志願把考生的檔案投送某招生學校。投檔錄取操作都是透明化的,志願投檔和非志願投檔嚴格按照事先審批的投檔模板由計算機自動投檔。不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考生一律不得投檔。每個考生的投檔記錄都可以在相關教育網站上查到。
當考生查詢到自己的檔案狀態顯示為「已投檔」的時候,就表明考生的電子檔案已經被投檔的某一招生院校了。這種狀況和被錄取還有一定的區別,由於高校還要依照選取的規矩來對考生進行審閱,這樣才能確定是錄取還是退檔。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