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有關資料庫加密方式有哪些

有關資料庫加密方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5 08:07:38

資料庫怎麼加密

資料庫加密作為近年來興起的資料庫安防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這種基於存儲層加密的防護方式,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資料庫明文存儲引起的泄密風險,也可以防止來自內部或者外部的入侵及越權訪問行為。從技術手段上來看,現今資料庫加密技術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前置代理及加密網關方式、應用層加密方式以及後置代理方式,其中後置代理技術有有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分別為:基於視圖和觸發器的後置代理技術和基於TDE技術的加密技術。你與安華金和了解下吧,以前他們還專門有過相關文章介紹。

❷ 數據加密主要有哪些方式

主要有兩種方式:「對稱式」和「非對稱式」。
對稱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通常稱之為「Session Key 」這種加密技術目前被廣泛採用,如美國政府所採用的DES加密標准就是一種典型的「對稱式」加密法,它的Session Key長度為56Bits。
非對稱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個密鑰,通常有兩個密鑰,稱為「公鑰」和「私鑰」,它們兩個必需配對使用,否則不能打開加密文件。這里的「公鑰」是指可以對外公布的,「私鑰」則不能,只能由持有人一個人知道。它的優越性就在這里,因為對稱式的加密方法如果是在網路上傳輸加密文件就很難把密鑰告訴對方,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有可能被別竊聽到。而非對稱式的加密方法有兩個密鑰,且其中的「公鑰」是可以公開的,也就不怕別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時只要用自己的私鑰即可以,這樣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鑰的傳輸安全性問題。
一般的數據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層次來實現: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3)
鏈路加密
對於在兩個網路節點間的某一次通信鏈路,鏈路加密能為網上傳輸的數據提供安全證。對於鏈路加密(又稱在線加密),所有消息在被傳輸之前進行加密,在每一個節點對接收到消息進行解密,然後先使用下一個鏈路的密鑰對消息進行加密,再進行傳輸。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一條消息可能要經過許多通信鏈路的傳輸。
由於在每一個中間傳輸節點消息均被解密後重新進行加密,因此,包括路由信息在內的鏈路上的所有數據均以密文形式出現。這樣,鏈路加密就掩蓋了被傳輸消息的源點與終點。由於填充技術的使用以及填充字元在不需要傳輸數據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加密,這使得消息的頻率和長度特性得以掩蓋,從而可以防止對通信業務進行分析。
盡管鏈路加密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使用得相當普遍,但它並非沒有問題。鏈路加密通常用在點對點的同步或非同步線路上,它要求先對在鏈路兩端的加密設備進行同步,然後使用一種鏈模式對鏈路上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這就給網路的性能和可管理性帶來了副作用。
在線路/信號經常不通的海外或衛星網路中,鏈路上的加密設備需要頻繁地進行同步,帶來的後果是數據丟失或重傳。另一方面,即使僅一小部分數據需要進行加密,也會使得所有傳輸數據被加密。
在一個網路節點,鏈路加密僅在通信鏈路上提供安全性,消息以明文形式存在,因此所有節點在物理上必須是安全的,否則就會泄漏明文內容。然而保證每一個節點的安全性需要較高的費用,為每一個節點提供加密硬體設備和一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所需要的費用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保護節點物理安全的雇員開銷,為確保安全策略和程序的正確執行而進行審計時的費用,以及為防止安全性被破壞時帶來損失而參加保險的費用。
在傳統的加密演算法中,用於解密消息的密鑰與用於加密的密鑰是相同的,該密鑰必須被秘密保存,並按一定規則進行變化。這樣,密鑰分配在鏈路加密系統中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每一個節點必須存儲與其相連接的所有鏈路的加密密鑰,這就需要對密鑰進行物理傳送或者建立專用網路設施。而網路節點地理分布的廣闊性使得這一過程變得復雜,同時增加了密鑰連續分配時的費用。
節點加密
盡管節點加密能給網路數據提供較高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方式上與鏈路加密是類似的:兩者均在通信鏈路上為傳輸的消息提供安全性;都在中間節點先對消息進行解密,然後進行加密。因為要對所有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所以加密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
然而,與鏈路加密不同,節點加密不允許消息在網路節點以明文形式存在,它先把收到的消息進行解密,然後採用另一個不同的密鑰進行加密,這一過程是在節點上的一個安全模塊中進行。
節點加密要求報頭和路由信息以明文形式傳輸,以便中間節點能得到如何處理消息的信息。因此這種方法對於防止攻擊者分析通信業務是脆弱的。
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允許數據在從源點到終點的傳輸過程中始終以密文形式存在。採用端到端加密,消息在被傳輸時到達終點之前不進行解密,因為消息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均受到保護,所以即使有節點被損壞也不會使消息泄露。
端到端加密系統的價格便宜些,並且與鏈路加密和節點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設計、實現和維護。端到端加密還避免了其它加密系統所固有的同步問題,因為每個報文包均是獨立被加密的,所以一個報文包所發生的傳輸錯誤不會影響後續的報文包。此外,從用戶對安全需求的直覺上講,端到端加密更自然些。單個用戶可能會選用這種加密方法,以便不影響網路上的其他用戶,此方法只需要源和目的節點是保密的即可。
端到端加密系統通常不允許對消息的目的地址進行加密,這是因為每一個消息所經過的節點都要用此地址來確定如何傳輸消息。由於這種加密方法不能掩蓋被傳輸消息的源點與終點,因此它對於防止攻擊者分析通信業務是脆弱的。

❸ 數據加密方式有哪些

對稱加密:三重DES、AES、SM4等
非對稱加密:RSA、SM2等
其他的保護數據隱私的方法還有同態加密、差分隱私、安全多方計算等
目前我們公司一直和上海安策信息合作的,安策信息研發了好幾種數據加密工具,包括加密狗、加密機、動態口令、加密工具等網路也有很多相關資料。

❹ 資料庫加密的實現技術

對數據進行加密,主要有三種方式:系統中加密、客戶端(DBMS外層)加密、伺服器端(DBMS內核層)加密。客戶端加密的好處是不會加重資料庫伺服器的負載,並且可實現網上的傳輸加密,這種加密方式通常利用資料庫外層工具實現。而伺服器端的加密需要對資料庫管理系統本身進行操作,屬核心層加密,如果沒有資料庫開發商的配合,其實現難度相對較大。此外,對那些希望通過ASP獲得服務的企業來說,只有在客戶端實現加解密,才能保證其數據的安全可靠。
1.常用資料庫加密技術
信息安全主要指三個方面。一是數據安全,二是系統安全,三是電子商務的安全。核心是資料庫的安全,將資料庫的數據加密就抓住了信息安全的核心問題。
對資料庫中數據加密是為增強普通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安全性,提供一個安全適用的資料庫加密平台,對資料庫存儲的內容實施有效保護。它通過資料庫存儲加密等安全方法實現了資料庫數據存儲保密和完整性要求,使得資料庫以密文方式存儲並在密態方式下工作,確保了數據安全。
1.1資料庫加密技術的功能和特性
經過近幾年的研究,我國資料庫加密技術已經比較成熟。
一般而言,一個行之有效的資料庫加密技術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的功能和特性。
(1)身份認證:
用戶除提供用戶名、口令外,還必須按照系統安全要求提供其它相關安全憑證。如使用終端密鑰。
(2) 通信加密與完整性保護:
有關資料庫的訪問在網路傳輸中都被加密,通信一次一密的意義在於防重放、防篡改。
(3) 資料庫數據存儲加密與完整性保護:
資料庫系統採用數據項級存儲加密,即資料庫中不同的記錄、每條記錄的不同欄位都採用不同的密鑰加密,輔以校驗措施來保證資料庫數據存儲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數據的非授權訪問和修改。
(4)資料庫加密設置:
系統中可以選擇需要加密的資料庫列,以便於用戶選擇那些敏感信息進行加密而不是全部數據都加密。只對用戶的敏感數據加密可以提高資料庫訪問速度。這樣有利於用戶在效率與安全性之間進行自主選擇。
(5)多級密鑰管理模式:
主密鑰和主密鑰變數保存在安全區域,二級密鑰受主密鑰變數加密保護,數據加密的密鑰存儲或傳輸時利用二級密鑰加密保護,使用時受主密鑰保護。
(6) 安全備份:
系統提供資料庫明文備份功能和密鑰備份功能。
1.2對資料庫加密系統基本要求
(1) 欄位加密;
(2) 密鑰動態管理;
(3) 合理處理數據;
(4) 不影響合法用戶的操作;
(5) 防止非法拷貝;
1.3資料庫數據加密的實現
使用資料庫安全保密中間件對資料庫進行加密是最簡便直接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系統中加密、DBMS內核層(伺服器端)加密和DBMS外層(客戶端)加密。
在系統中加密,在系統中無法辨認資料庫文件中的數據關系,將數據先在內存中進行加密,然後文件系統把每次加密後的內存數據寫入到資料庫文件中去,讀入時再逆方面進行解密就,這種加密方法相對簡單,只要妥善管理密鑰就可以了。缺點對資料庫的讀寫都比較麻煩,每次都要進行加解密的工作,對程序的編寫和讀寫資料庫的速度都會有影響。
在DBMS內核層實現加密需要對資料庫管理系統本身進行操作。這種加密是指數據在物理存取之前完成加解密工作。這種加密方式的優點是加密功能強,並且加密功能幾乎不會影響DBMS的功能,可以實現加密功能與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無縫耦合。其缺點是加密運算在伺服器端進行,加重了伺服器的負載,而且DBMS和加密器之間的介面需要DBMS開發商的支持。
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的好處是不會加重資料庫伺服器的負載,並且可實現網上的傳輸,加密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將資料庫加密系統做成DBMS的一個外層工具,根據加密要求自動完成對資料庫數據的加解密處理。
採用這種加密方式進行加密,加解密運算可在客戶端進行,它的優點是不會加重資料庫伺服器的負載並且可以實現網上傳輸的加密,缺點是加密功能會受到一些限制,與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耦合性稍差。
資料庫加密系統分成兩個功能獨立的主要部件:一個是加密字典管理程序,另一個是資料庫加解密引擎。資料庫加密系統將用戶對資料庫信息具體的加密要求以及基礎信息保存在加密字典中,通過調用數據加解密引擎實現對資料庫表的加密、解密及數據轉換等功能。資料庫信息的加解密處理是在後台完成的,對資料庫伺服器是透明的。
按以上方式實現的資料庫加密系統具有很多優點:首先,系統對資料庫的最終用戶是完全透明的,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明文和密文的轉換工作;其次,加密系統完全獨立於資料庫應用系統,無須改動資料庫應用系統就能實現數據加密功能;第三,加解密處理在客戶端進行,不會影響資料庫伺服器的效率。
資料庫加解密引擎是資料庫加密系統的核心部件,它位於應用程序與資料庫伺服器之間,負責在後台完成資料庫信息的加解密處理,對應用開發人員和操作人員來說是透明的。數據加解密引擎沒有操作界面,在需要時由操作系統自動載入並駐留在內存中,通過內部介面與加密字典管理程序和用戶應用程序通訊。資料庫加解密引擎由三大模塊組成:加解密處理模塊、用戶介面模塊和資料庫介面模塊。

❺ 誰能簡單介紹下資料庫加密

一、資料庫加密是什麼?
資料庫加密技術屬於主動防禦機制,可以防止明文存儲引起的數據泄密、突破邊界防護的外部黑客攻擊以及來自於內部高許可權用戶的數據竊取,從根本上解決資料庫敏感數據泄漏問題。資料庫加密技術是資料庫安全措施中最頂級的防護手段,也是對技術性要求最高的,產品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二、資料庫加密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不同場景下仍在使用的資料庫加密技術主要有:前置代理加密、應用系統加密、文件系統加密、後置代理加密、表空間加密和磁碟加密等,下文將對前四種數據加密技術原理進行簡要說明。
1、前置代理加密技術
該技術的思路是在資料庫之前增加一道安全代理服務,所有訪問資料庫的行為都必須經過該安全代理服務,在此服務中實現如數據加解密、存取控制等安全策略,安全代理服務通過資料庫的訪問介面實現數據存儲。安全代理服務存在於客戶端應用與資料庫存儲引擎之間,負責完成數據的加解密工作,加密數據存儲在安全代理服務中。
2、應用加密技術
該技術是應用系統通過加密API(JDBC,ODBC,CAPI等)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將加密數據存儲到資料庫的底層文件中;在進行數據檢索時,將密文數據取回到客戶端,再進行解密,應用系統自行管理密鑰體系。
3、文件系統加解密技術
該技術不與資料庫自身原理融合,只是對數據存儲的載體從操作系統或文件系統層面進行加解密。這種技術通過在操作系統中植入具有一定入侵性的「鉤子」進程,在數據存儲文件被打開的時候進行解密動作,在數據落地的時候執行加密動作,具備基礎加解密能力的同時,能夠根據操作系統用戶或者訪問文件的進程ID進行基本的訪問許可權控制。
4、後置代理技術
該技術是使用「視圖」+「觸發器」+「擴展索引」+「外部調用」的方式實現數據加密,同時保證應用完全透明。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資料庫自身提供的應用定製擴展能力,分別使用其觸發器擴展能力、索引擴展能力、自定義函數擴展能力以及視圖等技術來滿足數據存儲加密,加密後數據檢索,對應用無縫透明等核心需求。
三、資料庫加密的價值
1、在被拖庫後,避免因明文存儲導致的數據泄露
通常情況下,資料庫中的數據是以明文形式進行存儲和使用的,一旦數據文件或備份磁帶丟失,可能引發嚴重的數據泄露問題;而在拖庫攻擊中,明文存儲的數據對於攻擊者同樣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如Aul、MyDul等很多成熟的資料庫文件解析軟體,均可對明文存儲的數據文件進行直接分析,並輸出清晰的、結構化的數據,從而導致泄密。
資料庫加密技術可對資料庫中存儲的數據在存儲層進行加密,即使有人想對此類數據文件進行反向解析,所得到的也不過是沒有任何可讀性的「亂碼」,有效避免了因數據文件被拖庫而造成數據泄露的問題,從根本上保證數據的安全。
2、對高權用戶,防範內部竊取數據造成數據泄露
主流商業資料庫系統考慮到初始化和管理的需要,會設置以sys、sa或root為代表的資料庫超級用戶。這些超級用戶天然具備數據訪問、授權和審計的許可權,對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都可以進行無限制的訪問和處理;而在一些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中,除系統管理員,以數據分析員、程序員、服務外包人員為代表的其他資料庫用戶,也存在以某種形式、在非業務需要時訪問敏感數據的可能。
資料庫加密技術通常可以提供獨立於資料庫系統自身許可權控制體系之外的增強權控能力,由專用的加密系統為資料庫中的敏感數據設置訪問許可權,有效限制資料庫超級用戶或其他高許可權用戶對敏感數據的訪問行為,保障數據安全。

❻ sql數據加密有幾種方法

對sql中的數據進行加密,有5種方法,

1、利用CONVERT改變編碼方式:

利用該函數把文字或數據轉換成VARBINARY。但該方式不具備保護數據的能力,僅避免瀏覽數據的過程中能直接看到敏感數據的作用。

2、利用對稱密鑰:

搭配EncryptByKey進行數據加密。使用DecryptByKey函數進行解密。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大數據量。因為對稱密鑰的過程耗用資源較少。

3、利用非對稱密鑰:

搭配EncryptByAsymKey進行數據加密。使用DecryptByAsymKey函數進行解密。用於更高安全級別的加解密數據。因為耗用資源叫多。

4、利用憑證的方式:

搭配EncryptByCert進行加密和DecryptByCert函數進行解密。比較類似非對稱密鑰。

5、利用密碼短語方式:

搭配EncryptBypassPhrase進行加密,使用DecryptByPassPhrase函數來解密。可以使用有意義的短語或其他數據行,當成加密、解密的關鍵字,比較適合一般的數據加解密。

(6)有關資料庫加密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sql資料庫的組成:

在正式學習SQL語言之前,首先讓我們對SQL語言有一個基本認識,介紹一下SQL語言的組成:

1、一個SQL資料庫是表(Table)的集合,它由一個或多個SQL模式定義。

2、一個SQL表由行集構成,一行是列的序列(集合),每列與行對應一個數據項。

3、一個表或者是一個基本表或者是一個視圖。基本表是實際存儲在資料庫的表,而視圖是由若干基本表或其他視圖構成的表的定義。

4、一個基本表可以跨一個或多個存儲文件,一個存儲文件也可存放一個或多個基本表。每個存儲文件與外部存儲上一個物理文件對應。

5、用戶可以用SQL語句對視圖和基本表進行查詢等操作。在用戶角度來看,視圖和基本表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都是關系(表格)。

6、SQL用戶可以是應用程序,也可以是終端用戶。SQL語句可嵌入在宿主語言的程序中使用,宿主語言有FORTRAN,COBOL,PASCAL,PL/I,C和Ada語言等。

SQL用戶也能作為獨立的用戶介面,供交互環境下的終端用戶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SQL資料庫

❼ 資料庫加密有幾種

mysql資料庫的認證密碼有兩種方式,
mysql
4.1版本之前是mysql323加密,mysql
4.1和之後的版本都是mysqlsha1加密,
mysql資料庫中自帶old_password(str)和password(str)函數,它們均可以在mysql資料庫里進行查詢,前者是mysql323加密,後者是mysqlsha1方式加密。
(1)以mysql323方式加密
select old_password('111111');
(2)以mysqlsha1方式加密

select
password('111111');
mysql323加密中生成的是16位字元串,而在mysqlsha1中生存的是41位字元串,其中*是不加入實際的密碼運算中,通過觀察在很多用戶中都攜帶了"*",在實際破解過程中去掉"*",也就是說mysqlsha1加密的密碼的實際位數是40位。

閱讀全文

與有關資料庫加密方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市場未來十年什麼行情會好 瀏覽:956
dbfview怎麼導入數據 瀏覽:686
層析技術有多少種 瀏覽:961
紡織技術上升紡織品價格如何變動 瀏覽:549
描寫市場景象的怎麼寫 瀏覽:417
途觀天窗數據怎麼讀 瀏覽:552
品牌數據線都是哪些工廠代工的 瀏覽:852
數據線100個表示什麼 瀏覽:595
怎麼測自己是什麼臉型小程序入口 瀏覽:614
脊椎骨脫落手術技術如何 瀏覽:704
上海勞氏工業技術怎麼樣 瀏覽:908
想買個菜刀走什麼程序 瀏覽:627
配股一般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502
產品優勢怎麼說 瀏覽:192
如何看待prada菜市場 瀏覽:853
電腦信息數據錄入員主要做什麼 瀏覽:129
如何分析歷史成交數據 瀏覽:974
徐州酒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26
野蠻生長產品有哪些 瀏覽:604
dnf拍賣行交易限額多久取消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