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料庫中主碼和外碼怎麼判斷呀
1、創建主鍵測試表test_key_p,
create table test_key_p(id number, class_id number);
㈡ 資料庫中的「主屬性」、「碼」、「主碼」的區別是什麼
在資料庫的表(關系)中能夠用於唯一區分開每個記錄(元組)的屬性或屬性的集合,我們稱之為碼(候選碼)。
當我們指定其中一個用來區分開每個記錄(元組)的碼為主碼。
主屬性是指包含在候選碼中的屬性。
換句話說:主碼和碼的關系就像班長和班長候選人之間的關系。
每個班長候選人,我們可稱之為主屬性,只不過在資料庫中,候選碼可能是多個屬性共同組成的。
㈢ 資料庫中,什麼是「碼」
資料庫碼又稱資料庫關鍵碼,是資料庫中唯一能標識一個記錄值的內部記錄標志符。通常包括「域號」、「頁號」、「行號」等部分。當記錄存入資料庫時,資料庫就自動賦給它一個關鍵碼。使用關鍵碼可以加速存取記錄的速度。當應用程序訪問數據時,在入口和出口處都會有字元集編碼的轉換。對於中文數據,資料庫字元編碼的設置應當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3)資料庫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資料庫中關鍵碼(key,簡稱鍵)由一個或多個屬性組成。在實際使用中,有下列幾種鍵。
1、超鍵(Super Key)
2、候選鍵(Candidate Key)
3、主鍵(Primary Key)
4、外鍵(Foreign Key)
㈣ 資料庫中候選碼是什麼概念
碼是數據系統中的基本概念。所謂碼就是能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他是整個實體集的性質,而不是單個實體的性質。它包括超碼,候選碼,主碼。
超碼是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這些屬性可以讓我們在一個實體集中唯一地標識一個實體。如果K是一個超碼,那麼K的任意超集也是超碼,也就是說如果K是超碼,那麼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碼。
候選碼是從超碼中選出的,自然地候選碼也是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因為超碼的范圍太廣,很多是我們並不感興趣即無用處的。所以候選碼是最小超碼,它們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為超碼。例如,如果K是超碼,那麼所有包含K的集合都不能是候選碼;如果K,J都不是超碼,那麼K和J組成的集合(K,J)有可能是候選碼。是從多個候選碼中任意選出一個做為主碼,如果候選碼只有一個,那麼候選碼就是主碼。雖然說主碼的選擇是比較隨意的,但在實際開發中還是要靠一定的經驗,不然開發出來的系統會出現很多問題。一般來說主碼都應該選擇那此從不或者極少變化的的屬性。
超碼: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這些屬性的組合可以使我們在一個實體集中唯一的標識一個實體。
例如:學生是一個實體,則學生的集合是一個實體集,而超碼是用來在學生的集合中區分不同的學生。假設學生(實體)具有多個屬性:學號,身份證號,姓名,性別。因為通過學號可以找到唯一一個學生,所以{學號}是一個超碼,同理{學號,身份證號}、{學號,身份證號,姓名}、{學號,身份證號,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身份證號,姓名}、{身份證號,姓名、性別}也是超碼.在這里,因為不同的學生可能擁有相同的姓名,所以姓名不可以區別一個學生,既{姓名}不是一個超碼,{性別}、{姓名、性別}也不是。
雖然超碼可以唯一標識一個實體,但是可能大多數超碼中含有多餘的屬性。所以我們需要候選碼。
候選碼:如果任意超碼的真子集不能包括超碼,則稱其為候選碼;超碼包括候選碼;
在上例中,只有{學號}、{身份證號}都是候選碼;另外,如果性別和姓名可以唯一標識一個學生,則{姓名,性別}也為超碼。
主碼:被資料庫設計者選中的,用來在同一實體集中區分不同實體的候選碼;此外,應該選擇哪些從不或極少變化的屬性;
總結:所有碼都是一個集合。所有可以用來在實體集中標識唯一實體的集合,都是超碼。如果任意超碼的真子集不能包括超碼,則稱其為候選碼。被資料庫設計者選中的,用來在同一實體集中區分不同實體的候選碼。超碼包括候選碼,候選碼包括主碼
㈤ 資料庫中資料庫中 碼、候選碼、外部碼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主碼是從候選碼中挑出來的一個作為主碼,主碼和外部碼提供了一種表示不同關系之間相互關聯的手段。
資料庫中碼又稱資料庫主碼,是資料庫中唯一能標識一個記錄值的內部記錄標志符。
若關系中的一個屬性或屬性組的值能夠唯一地標識一個元組,且他的真子集不能唯一的標識一個元組,則稱這個屬性或屬性組做候選碼。
關系模式R中屬性或屬性組X並非R的候選碼,但X是另一個關系模式的候選碼,且X與R的主碼對應,則稱X是R的外部碼,也稱外碼。
(5)資料庫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兩個表的關系中,主碼用來在一個表中引用來自於另一個表中的特定記錄。主碼表定義的一部分。一個表的主鍵可以由多個主碼共同組成,並且主碼的列不能包含空值。主碼是可選的,並且可在 CREATE TABLE 或 ALTER TABLE 語句中定義。
一個表中只能有一個主鍵。如果在其他欄位上建立主鍵,則原來的主鍵就會取消。主鍵的值不可重復,也不可為空(NULL)。
㈥ 資料庫 外碼是什麼
資料庫外碼的含義:資料庫中如果一個關系中的一個屬性是另外一個關系中的主碼則這個屬性為外碼。外碼在資料庫中是相對主碼而言的,即外鍵用於建立和加強兩個表數據之間的鏈接的一列或多列。主碼與外部碼提供了一個實現關系間聯系的手段,也是在計算機世界描述現實世界實體間聯系的手段。
㈦ 資料庫中的鍵、主碼、主鍵是什麼意思
碼(鍵):代表數目的符號
主碼也就是主鍵,是惟一標識表中的每一行的欄位或者多個欄位的組合,它可以實現表的實體完整性
每個表只能有惟一的主碼,且不能為空
這需要理清幾個概念:
1)候選鍵: 關系中的一個屬性組,其值能唯一標識一個元組,若從該屬性組中去掉任何一個屬性,它就不具有這一性質了,這樣的屬性組稱作候選碼。
2)主鍵:當有多個候選碼時,可以選定一個作為主碼,選定的候選碼稱主鍵
3)外鍵: 關系R中的一個屬性組,它不是R的候選碼,但它與另一個關系S的候選碼相對應,則稱這個屬性組為R的外碼或外鍵。
舉個例子:
有兩個關系:
student(s#,sname,d#),即學生這個關系有三個屬性:學號,姓名,所在系別
dep(d#,dname),即院系有兩個屬性:系號、系名
則s#、d#是主鍵,也是各自所在關系的唯一候選鍵,d#是student的外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