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將全站儀的數據導入電腦,並實現數據處理。
1、在南方CASS的主界面中,直接選擇繪圖處理下的展高程點進入。
2. 怎麼把全站儀的數據導到電腦上來,並且成圖
1、打開全站儀,進入主菜單。
3. 全站儀的測距離應該注意什麼
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速測儀。它是隨著計算機和電子測距技術的發展,近代電子科技與光學經緯儀結合的新一代既能測角又能測距的儀器,它是在電子經緯儀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測距的功能,使得儀器不僅能夠測角,而且也能測距,並且測量的距離長、時間短、精度高。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是由電子測角、電子測距、電子計算和數據存儲單元等組成的三維坐標測量系統,測量結果能自動顯示,並能與外圍設備交換信息的多功能測量儀器。由於全站型電子速測儀較完善地實現了測量和處理過程的電子化和一體化,所以人們也通常稱之為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或稱全站儀。 電子測距的基本原理 電子測距即電磁波測距,它是以電磁波作為載波,傳輸光信號來測量距離的一種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儀器發出的光波(光速C已知),通過測定出光波在測線兩端點間往返傳播的時間t來測量距離S:
S=Ct/2 (4.15) 式中乘以1/2是因為光波經歷了兩倍的路程。 按這種原理設計製成的儀器叫做電磁波測距儀。根據測定時間的方式不同,又分為脈沖式測距儀和相位式測距儀。脈沖式測距儀是直接測定光波傳播的時間,由於這種方式受到脈沖的寬度和電子計數器時間解析度限制,所以測距精度不高,一般為1~5m。相位式光電測距儀是利用測相電路直接測定光波從起點出發經終點反射回到起點時因往返時間差引起的相位差來計算距離,該法測距精度較高,一般可達5~20mm。目前短程測距儀大都採用相位法計時測距。 通常是開機後將觀測時的溫度和氣壓輸入全站儀,儀器自動對距離進行溫度和氣壓改正。
測定氣溫通常使用通風干濕溫度計,測定氣壓通常使用空盒氣壓表。氣壓表所用單位有mb(102Pa)和mmHg(133.322Pa)兩種,而1mb=0.7500617mmHg。氣溫讀數至1度,氣壓讀數至1mmHg。
小知識:《溫度和氣壓對測距的影響》
在一般的氣象條件下,在1Km的距離上,溫度變化1度所產生的測距誤差為0.95mm,氣壓變化1mmHg所產生的測距誤差為0.37mm,濕度變化1mmHg所產生的測距誤差為0.05mm。濕度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當在高溫、高濕的夏季作業時,就應考慮濕度改正。
注意:
1、只要溫度精度達到1度,氣壓精度達到27mmHg,則可保證1Km的距離上,由此引起的距離誤差約在1mm左右。
2、當氣溫t=35度,相對濕度為94%,則在1Km距離上濕度影響的改正值約為2mm。由此可見,在高溫、高濕的氣象條件下作業,對於高精度要求的測量成果,這一因素不能不予以考慮。
3、由於地鐵軌道工程測量以「兩站一區間」分段進行,從導線復測到控制基標測量,再到加密基標測量所涉及的距離測量都屬短距離測量,上述改正值較小,只要正確設置溫度值和氣壓值即可滿足規范要求。
全站儀測距的精度問題
測距精度,一般是指經加常數K、乘常數R改正後的觀測值的精度。雖然加常數和乘常數分別屬於固定誤差和比例誤差,但不是測距精度的表徵,而是需要在觀測值中加以改正的系統誤差,故從某中意義上來說,與標稱誤差中的A和B是有區別的。因為測距的綜合精度指標,一般以下式表示:
MD=±(A+B×10-6D)
每台儀器出廠前就給了A和B之值,再行檢驗的目的,一方面是通過檢驗看某台儀器是否符合出廠的精度標准(標稱精度),另一方面是看儀器是否還有一定的潛在精度可挖。這與加常數K、乘常數R的檢驗目的是不一樣的。前者是為了檢驗儀器質量,後者是為了改正觀測成果,決不能用檢定精度的指標A與B去改正觀測成果。小知識:《標稱精度》
測距儀都有一個標稱精度,他是儀器出廠的合格精度指標,僅一般地說明儀器的性能,而決不能理解為只能達到這樣的測距精度,尤其是不能代表現場作業時的邊長實測精度。
注意:
1、加常數K、乘常數R改正值從儀器的檢測結果得來。加常數K與實測距離大小無關,乘常數R應與實測距離相乘得到改正值,乘常數R單位為mm/Km,實測距離單位為Km,所得改正值單位為mm。
2、外業作業時應進行加常數K、乘常數R改正。
4. 全站儀如何測量距離
尼康DTM-352C測量平距如下:
1、安置全站儀
(1)將全站儀安置於測站,反射棱鏡安置於目標點。對中及整平方法與光學經緯儀相同。新型全站儀還具有激光對點功能,其對中方法為:安置、整平儀器,開機後打開激光對點器,松開儀器的中心連接螺旋。
(2)在架頭上輕移儀器,使顯示屏上的激光對點器的光斑對准地面測站點的標志,然後擰緊連接螺旋,同時旋轉腳螺旋使管水準氣泡居中,再按ESC鍵自動關閉激光對點器即可。儀器具有雙軸補償器,整平後氣泡略有偏差,但對測量並無影響。
2、開機
打開電源開關(按下POWER鍵),顯示器顯示當前的棱鏡常數和氣象改正數及電源電壓。如電量不足應及時更換電池。
3、儀器自檢
轉動照準部和望遠鏡各一周,對儀器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進行初始化(有的儀器無需初始化)。
4、設置參數
(1)檢測和設置棱鏡常數:檢查儀器設置的常數是否與出廠或檢定後給出的常數一致。如果前後不一致,則應予以糾正。
(2)氣象校正參數設置:直接輸入氣象參數(環境溫度T和壓力P),或從隨機氣象校正表中找到校正參數,也可以用公式計算,然後輸入氣象校正參數。
5、測量角度,距離和坐標
在標准測量狀態下,角度測量模式、傾斜測量模式、水平測量模式和坐標測量模式可以相互切換。全站儀對目標進行精確觀測後,可以在不同的測量模式之間切換,獲得所需的觀測值。
6、參考測量
在測量方向,應當瞄準桿或針對目標的中心,測量距離時,應當針對反射棱鏡的中心,並按測量鍵來顯示水平角、豎直角和斜距離,或顯示水平角、水平距離和高度的差異。
(4)全站儀距離數據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尼康DTM-352C全站儀測量平距注意事項
1、全站儀應放置在盡量不受振動影響的地方,放置高度應適當。
2、全站儀的三腳架腿不應碰觸牆壁、鋼架、鋼筋等能傳遞振動的物體。
3、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氣泡的偏移量。如果偏移過大,則測量結果無效,待精確水準後再進行數據測量。
4、建議在測量前檢查氣泡,檢查儀器設置,包括棱鏡常數,溫度校正設置,測量數據的存儲文件夾,測量小數點數,顯示面板和記錄面板的情況。
5、在測量過程中,除攝像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靠近全站儀,不得在全站儀周圍走動、製造噪音、播放音樂。
6、全站儀手動跟蹤時,盡量不要直接用手撥號。手動跟蹤應採用水平微動螺釘和垂直微動螺釘。
7、測量數字時嚴禁觸摸全站儀,檢查時嚴禁觸摸氣泡。
8、建議在測量前先記錄天氣、溫度、現場情況和振動情況。
9、使用測試工具時,先用抹布擦拭軸承軌道表面。放置三棱鏡時,觀察三棱鏡下部是否靠近測量面或斜面工裝。
10、全站儀的位置應在模具中心線的延長線上,選取中心線上的點作為定位點。
5. 全站儀坐標放樣及數據處理
(1)第一題採用全站儀裡面放樣程序,輸入測站後視點定向後,輸入各放樣點,根據儀器提示撥角度到0度0分0秒,移動棱鏡到該方向,測距在屏幕距離顯示為0,就是要放的點。
(2)T1-1兩點間實地距離=18.770米, 方位角=295度21分34.32秒,TI-2兩點間實地距離=16.019米, 方位角=61度16分41.56秒,TI-3兩點間實地距離=12.999米, 方位角=195度53分5.47秒.
(3)1-2兩點間實地距離=31.011米, 1-3兩點間實地距離=24.528米, 實測距離值有輕微差別。理論2-1-3測回法角度:盤左0-0-0,56-14-48. 盤左半測回角值56-14-48.
盤右180-0-0,,236-14-48,盤右半測回角值 56-14-48,一測回角值取盤左和盤右角值之和的均值,實際測量角度會有差別。
6. 全站儀放樣給定距離的操作過程
全站儀放樣的流程和注意事項:
一、放樣前的准備工作:
1、檢查全站儀是否在鑒定證書合格期內,確定是否為可用正常設備。
2、檢視全站儀腳螺旋和微調等螺旋是否在初始零位置;儀器箱內量高鋼尺,海拔儀和溫度計等工具是否齊全。
3、在全站儀中新建項目,將已知控制點坐標和放樣點設計坐標上傳到全站儀的新建項目中。
二、到作業區後,在甲方給定的已知控制點上架好全站儀,對中整平,量取儀器高。接下來進行測站定向工作:
1、輸入測站點(控制點)點號gps1,全站儀自動提取對應已知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確認後輸入儀器高。
2、輸入後視點(控制點)點號gps2,全站儀自動提取對應已知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輸入後視點棱鏡高。
3、望遠鏡瞄準後視點棱鏡,然後按測量鍵並確認,完成測站後視定向工作。
4、定向起算邊長的檢核:使用全戰儀的放樣功能,放樣後視點gps2,檢查起算邊長誤差是否符合精度,通常實測邊長與坐標反算邊長的相對誤差應小於1/4000。否則,測站點或後視點就有問題。
三、開始放樣甲方給定的放樣點位:
1、輸入放樣點點號,全站儀自動提取對應已知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並顯示放樣點與測站點的方向和距離偏差。
2、將水平度盤旋轉到放樣點方向,並鎖定水平度盤,使用望遠鏡粗瞄,通知立尺員到達預定放樣點方向上,指揮立尺員面對儀器方向向左或者向右移動棱鏡。
3、指揮立尺員調整棱鏡,使棱鏡在望遠鏡視線以內,最終到達全戰儀望遠鏡十字絲附近,然後測量距離,全戰儀顯示當前棱鏡位置的前後偏距,並指揮立尺員相對儀器方向的前進或後退的距離。
4、接近放樣點設計坐標位置處時,望遠鏡瞄準棱鏡桿根部,指揮立尺員調整方向,使得棱鏡桿根部位於望遠鏡豎絲方向上,然後豎向轉動望遠鏡瞄準棱鏡,再次測量距離,再次指揮立尺員相對儀器前進或後退的距離,直至最終放樣點的方向和距離的偏距都滿足放樣精度的。(要特別注意:在以上放樣過程中,水平度盤始終鎖定在放樣點的方向上,觀測員須指揮立尺員來調整棱鏡位置到達指定的方向)
5、方向和距離偏差在0-4cm內時,確認並通知立尺員定樁,觀測員必須鎖定水平度盤且用望遠鏡注視定樁的方向,定樁時須指導定樁人,確保讓十字絲豎絲切在木樁的中心,以及木樁前後不能偏移過大,定下木樁後,須在樁頂再次立好棱鏡進行方向和距離的微調(如果位置不在樁頂面上,可以敲擊木樁進行少量的調整,然後使用混凝土澆築固定),達到放樣精度要求後,在木樁上釘下小釘子後再次架上棱鏡。詢問棱鏡高後,修改測站棱鏡高,進行測量並記錄實際放樣點的坐標和高程,可對比設計坐標和實際放樣點的坐標,准確放樣的話距離和方向的平面偏差不超過5mm。
四、在所有點位放樣完後,引導甲方人員進行現場指認放樣點的樁位,並在放樣交驗單上簽字確認。
7. 應用全站儀進行距離測量時必須進行哪些參數的設置
要設置正確的大氣改正數,還有設置棱鏡常數。
棱鏡常數、測距模式:棱鏡模式還是免棱鏡模式。精測還是粗測或跟蹤。還有溫度、氣壓的設置。
基本單位的設置:角度-度分秒dddmmss;距離-米meter;溫度-攝氏度C;氣壓-百帕hpa
距離:比例尺1,溫度氣壓改正狀態為開,海平面狀態為關,球氣差改正常數0.132
(7)全站儀距離數據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代表儀器的固定誤差,主要是由儀器加常數的測定誤差、對中誤差、測相誤差造成的,固定誤差與測量的距離沒有關系。即不管測量的實際距離多遠,全站儀都將存在不大於該值的固定誤差。
隨著實際測量距的變化,儀器的這比例誤差部分也就按比例的變化。例如,當距離為1km的時候,比例誤差為Bmm。 對於一台測距精度為(1+2ppm×D)mm的全站儀或者測距儀,當被測量距離為1公里時,儀器的測距精度為1mm+2ppm×1(km)=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