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銀行是用哪個公司的資料庫

銀行是用哪個公司的資料庫

發布時間:2022-12-19 12:42:17

❶ 銀行一般用什麼資料庫系統

像建行、中行、工行都是使用Oracle資料庫的。

❷ 請問中國四大銀行用的是什麼資料庫系統

都是使用oracle的資料庫。

❸ 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各大銀行所用的資料庫系統

該系統是針對"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資料庫系統招標書"的具體要求,結合我公司在資料庫和數據倉庫方面的開發經驗、系統集成能力與技術優勢,組織該方面專家進行多次討論,並充分考慮國家開發銀行實際情況和我們在金融行業數據倉庫的建設經驗,最終構建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資料庫系統。在該系統中,我們採用最先進和完善的IBM數據倉庫系列產品,結合具有豐富表現力的COGNOS公司前端展現工具,集成三層體系結構(Multi-tier)技術,融合WEB方式,最終為開發銀行開發建設一個技術上先進、業務應用成熟、功能完善、性能穩定的基礎資料庫系統,並在此基礎上考慮到系統的未來擴展。

系統簡介
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資料庫系統的總體架構包括數據管理層、應用控制層和用戶界面層三個部分。數據管理層負責管理國家開發銀行各個層次的數據;應用控制層負責處理基於基礎資料庫系統的應用系統業務控制邏輯;用戶界面層處理用戶人機交互介面,將用戶介面與復雜的業務控制邏輯分開,負責將業務信息以一種用戶友好的一致方式提供給用戶。

1、數據管理層
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資料庫系統中,需要管理不同層次的數據:
實時易變的數據:
由國家開發銀行日常業務的操作型應用系統創建和管理。
高質量的一致性數據:
通過對存放在國家開發銀行不同業務應用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基本的代碼轉換和不一致問題的處理,得到國家開發銀行統一業務視圖的綜合數據。
派生數據:
是在一致性數據基礎上不同程度的聚集產生的數據。
元數據:
元數據是關於以上幾類數據的描述性數據,是國家開發銀行企業級的信息目錄。元數據描述和定位數據元素的來龍去脈:數據來自何處,如何轉換,抽取頻率怎樣,去哪兒,數據倉庫正是通過對元數據的有效管理,為數據工作者尋找、理解和利用上述幾類數據提供方便。
數據管理層採用DB-ODS-DW三層體系結構來管理以上各類數據。其中DB指實時易變的數據和外部數據,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操作數據儲存)包括高質量的一致性數據和派生數據,DW(Data Warehouse,數據倉庫)包含歷史的高質量一致性數據和派生數據。
ODS作為一個中間層次,一方面,它包含企業全局一致的、細節的數據,可以進行全局操作型處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面向主題的、集成的數據環境,適合完成日常報表和決策的數據處理分析。可見,ODS一方面支持業務性操作,另一方面面向主題。所謂主題是指國家開發銀行業務發展中所關注的業務對象,比如項目開發、信貸管理和資金管理,是在較高層次上將數據歸類,將來自各部門的原始數據做一個從面向應用到面向主題的轉變,即整個系統的設計將按照業務對象進行,而不是按照行政框架設計。在主題之下放置與該主題相關的各種基礎數據,組合在一起就是基礎數據源。基礎數據源是整個ODS的核心,存儲著最為基礎的非派生數據。從上面分析可看出,建設數據倉庫的第一步是建設基礎數據源。這就要求對國家開發銀行相關部門的業務流程和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對來自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和外部錄入數據進行清洗、抽取和轉換來解決數據的不一致性、分散性、完整性及異構問題。
面向主題和集成性使得ODS的數據在靜態特徵上很接近DW中的數據。但是,在ODS與DW之間仍然有許多基本的、重要的差別。首先,ODS主要保存近期數據,而DW大量是長期保存並可重復查詢的歷史數據。其二,ODS支持面向記錄的聯機刷新,滿足國家開發銀行全局應用的需要,包括企業級的OLTP;而DW中的基礎數據是不可修改的。其三是向ODS數據倉庫DW提供一致的數據環境以供抽取。DW則主要用於長期趨勢分析或戰略決策。

1)數據源
國家開發銀行業務系統數據
國家開發銀行的業務處理系統包括已經投入運行的(會計核算系統)、正在建設的(信貸管理和非現場稽核)和准備建設的各個業務處理系統。這些系統的數據周期性地形成增量文件,由資料庫抽取代理程序(Agent)抽取到總行操作資料庫中(ODS)。
外部數據
外部數據,根據業務需求可以載入到總行操作資料庫中(ODS),也可以直接載入到數據倉庫中。
補充數據
補充數據,由手工輸入或接收程序倒入。
2)基礎數據收集
為了提高基礎數據收集的效率和質量,需要綜合考慮業務需求、數據量、數據載入周期和技術基礎設施多種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數據抽取、凈化、轉換和載入策略,並選擇合適的工具輔助基礎數據收集。
對於國家開發銀行現有業務應用系統管理的數據,應盡力區分存量數據、增量數據和變更的數據(比如,可以通過增加觸發器來得到變更的數據),因為在廣域網環境下,存量數據的抽取、傳輸和載入,增加網路的壓力,是不可取的。而且不管選擇哪種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大量數據載入速度有限,大量數據載入一般會影響其他用戶對資料庫的操作。
在網路帶寬許可的情況下,總行的ODS收集存儲各分行詳細的業務數據,各分行的詳細業務數據通過數據收集代理(Agent)自動抽取到總行。數據抽取、傳輸和載入的策略是,第一次數據初始化的時候,進行存量數據的批量載入,以後則進行增量數據和變更數據的載入。載入周期是按小時、天、月或季度和年來載入,取決於業務需求。
隨著業務的發展,詳細業務數據量的增大,超出網路帶寬的負荷,建議各分行設置ODS收集存儲各自詳細的業務數據,總行ODS收集存儲各分行經過聚集的業務數據,以減少抽取、傳輸和載入的數據量。
可視化數據倉庫管理器(IBM Visual Warehouse)是IBM公司推出的一個創建和維護數據倉庫的集成工具,可以定義、創建、管理、監控和維護數據倉庫,也可以自動地把異質數據源抽取到中央集成的數據倉庫管理環境中來,它採用分布式的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體系結構,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數據倉庫伺服器(Visual Warehouse Server)
數據倉庫管理員(Visual Warehouse Administrative Clients)
數據倉庫代理(Visual Warehouse Agents)
控制資料庫(Control Database)
數據倉庫(目標資料庫,Target Database)
數據倉庫伺服器運行於Windows NT操作系統之上,監控和管理數據倉庫的處理過程,提供基於時間的和基於事件的調度機制,並且也控制數據倉庫代理的活動。
數據倉庫代理在數據倉庫伺服器的控制下,處理源數據的存取、過濾、傳輸和把數據載入到目標數據倉庫中。數據倉庫代理可以運行在NT、AIX、OS/400、OS/2、SUN不同的系統平台上。為了提高處理效率和可擴展性,一般在數據源和目標數據倉庫所在的機器都安裝數據倉庫代理。
控制資料庫由數據倉庫管理員產生並被數據倉庫代理所利用。可視化數據倉庫管理器把所有的元數據都存儲在控制資料庫中,控制資料庫還可以被一個元數據管理工具集成管理(該工具稱為Dataguide,是可視化數據倉庫管理器的組件之一)。
雖然數據抽取、傳輸和載入自動化的機制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實現,但針對實際數據環境的數據抽取、轉換和凈化需要自行設計程序,因為實際數據的非標准化和數據轉換的復雜性,數據抽取、轉換和凈化的商品化工具在實際應用中達不到預期效果。

2、總行ODS
總行ODS由兩層數據組成,一層為基礎數據源,是國家開發銀行業務產生的最基礎的非派生的數據;另一層為二次匯總數據。二次匯總數據放置於項目受理、貸款管理和資金管理三個模塊中,直接為項目受理、貸款管理和資金管理三個業務子系統提供數據支持。基礎數據源中的數據主要從會計信息系統中轉換而來,同時又有一部分基礎數據來自於外部數據錄入。

❹ 為什麼銀行單位幾乎都用Oracle

現在都在清理,所有涉及國家和民生的要害部門的設備和軟體,全部要求用國產,第一批2022年完成,這是國家安可工程強制要求的,你看看現在新上的資料庫,那有國外廠家中標的。

這么多隻為oracle背書,有點諷刺(國外的屎對這群人來說都是香的)。當初用只是無奈之舉,若有選擇,絕對沒人用。商用軟體很多都有後門,根本沒有安全可言,(技術無國界)就是流氓邏輯,未來數據安全為王,oracle也會死在「閉源」上,至於說的「安全、高效」就是扯淡,國內「基礎」技術越來越好,遲早要替代這些沒有控制權的軟體。

我的回答:銀行單位選擇oracle資料庫,有很多的原因。

1.oracle資料庫是世界上第一個商用閉源關系型資料庫,是比較成熟的產品。oracle具有先進的、成熟的市場經驗。產品遍布各行各業,oracle的產品和技術已經廣泛用在金融、電信及通信、證券、保險、能源、高 科技 、生產製造、以及政府等行業,oracle技術具有強大的領先優勢。

2.oracle具有高可用的架構優勢,可以使用oracle rac、DataGuard、MAA等架構保障業務的穩定性、可靠性、連續性。oracle可以滿足業務的高並發需求,滿足OLTP各種事務處理。具有低成本、高性能、易伸縮、高可用、安全和集中管理等特點。

3.oracle可以使銀行提高客戶服務水平、規避和控制金融風險、保證銀行業務和利潤的持續增長。oracle有一系列成熟的配套軟體和專業的服務,可以滿足銀行單位的業務發展需求。盡管隨著金融領域業務的變化,有去IOE和雲化的變化,但是oracle的穩定性肯定是銀行業務的首選,可以促進金融行業的業務轉型與升級。

這樣想,銀行單位選用oracle資料庫,合情合理!



不以淚水博同情,要以汗水贏掌聲。你能作繭自縛,必能破繭成蝶!

第一,幾十年前銀行系統建設的時候只能選擇IOE,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

第二,目前中國的IT基礎設施還無法滿足銀行的業務需求。

具體說oracle,他的一致性,穩定性,成熟度不是其他軟體可以比擬的,你總不會希望你銀行,交易所裡面的錢有異常吧

不開源 安全性高 高效穩定 支持高並發

一句話,技術支持可以做到7.24小時,重大問題8小時內技術人員到崗,那一個開源軟體可以做到。另外就是IBM的DB2也有一部分份額。

早年間MySQL和Linux都不成氣候,銀行是第一批使用小型機+Oracle的行業

真正的原因是銀行信息化起步早。在90年代,無論是銀行還是互聯網都採用商用資料庫。在那個時間段,MySQL和Linux都不成氣候,更別提現在的大數據技術技術了。那時候,在小型機(Unix系統)上跑Oracle非常流程,MySQL根本沒辦法與其匹敵。

互聯網企業在那個年代都熱衷於Oracle,比如,阿里巴巴在2000年左右還養著全國最優秀的OracleDBA團隊。只不過,後來這些互聯網公司愛折騰,有實力折騰,開始用開源的MySQL替代了原來的Oracle,而銀行既沒有意願有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

核心業務強依賴Oracle,牽一發而動全身

至於到現在,銀行為什麼還沒有替換到Oracle呢?主要是銀行的業務已經成型,很多核心的功能都強依賴於Oracle,不可能輕易動,這是傷筋動骨的大事。

Oracle本身也具有很多優勢

Oracle的安全級別非常高,這是MySQL不能比擬的。支持閃回和完美的數據恢復,及時硬體壞了也可以恢復到故障發生前1秒。

Oracle對於復雜的SQL場景支持得非常好,有出色的查詢優化器。超強勁的CBO優化器在大部分場景可以對復雜SQL形成高效的執行計劃,開發人員可以編寫大量的表關聯、子查詢、幾何運算等,我見過幾百上千行的SQL或者存儲過程,都有非常高的查詢性能。

Oracle提供了自己的RAC架構,RAC架構推出後,即使使用普通的伺服器,在低成本下實現也能實現數據的可靠性,還能提供很強的查詢性能。

現在有沒有Oracle的替代品呢

阿里雲的 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完全替代Oracle資料庫 ,PolarDB使用了存儲和計算分離架構,可以在業務高峰期進行快速擴容,最大程度降低成本。PolarDB可以100%兼容MySQL語法,深度兼容Oracle的語法和數據類型。在2020年,阿里雲已經幫助1千多家公司完成了去Oracle的工作。

這個問題其實一點都不難想像。

銀行的數據極其重要,不容有半點損失和誤差。

Oracle就是全球最好的資料庫軟體供應商。

金融行為要求的是系統穩定,系統穩定才能更好服務客戶。

系統性能的要求在實時性方面在接受范圍就可以,比如交易超時在60秒內等。

但是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交易量大幅度提高,則導致了銀行系統在穩定性,時效性,性能方面都提升了一個或多個等級,tps的提高,系統壓力也越來越大。

因此應用保證正常的情況下,數據顯得更為重要。而在國內早此年,資料庫的廠商還真沒有,就oracle,db2,其實還有informix。

現在的情況,在國內出現一些商用的資料庫,比如阿里系的,騰訊系的。

你這問題放在五年前差不多 現在你再看看有多少 現在去IOE去的差不多了

❺ 國內銀行系統用Oracle資料庫不怕泄密嗎

典型的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態[靈光一閃]

泄密到不存在,一般國內銀行用Oracle的同時都會購買Oracle的維護服務,除非甲骨文不想做中國的生意了。當然因為中美關系的問題,一些行已經開始從周邊系統逐漸開始改造使用國產資料庫,比如華為的高斯200,同時國內的國有軟體企業也在部署研發國產的資料庫,公司名就不說了,反正確實有這個安排。

真的是個好問題,國家核心系統從什麼開始決心拋棄windows。銀行系統數據太過龐大復雜,上了賊船,下船太難太難了。

我是金融行業的碼農,也算是有一定的發言權吧。

在資料庫方面,金融領域用到的有Oracle和SQLServer等商業軟體,也有Mysql、Redis等開源軟體。這些軟體有個令人沮喪的共同點, 很少有國產自主研發資料庫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席捲各個行業。效率的大幅提升,徹底顛覆了既有的工作模式。率先擁抱變革的企業收獲了巨大收益,讓後來者羨慕嫉妒恨。

信息技術不管發展如何,都繞不開數據存儲,數據存儲以關系型資料庫最符合人的思維方式。關系型資料庫中的翹楚無疑是Oracle資料庫。

再回到題主的泄密問題,即Oracle資料庫安全么?我的答案是 即安全又不安全 。之所以安全因為它是最好關系型資料庫,常見的指標如易用性、穩定性、可用性、可恢復性都有完整的解決方案。之所以不安全是因為它是國外的閉源軟體,是否有安全隱患,國人不得而知。

技術上不可控,我們怎麼才能避免呢?答案是從管理上從嚴控制。

不怕。

物理上是對外隔離的, 架構上也有大量技術手段確保數據的安全。

但是自主可控的趨勢不可阻擋。

內網,物理隔離。外網用啥都沒用,想搞你不過是時間問題。

國內銀行系統用的資料庫很多, 核心系統一般都用老牌的商業資料庫DB2、Oracle 。其他系統也有用Mysql、MongoDB等其他資料庫。至於數據泄露嗎?銀行當然也怕。但是,就綜合考慮來看,目前Oracle等商業資料庫依然是最佳選擇,將來可能會一步一步提高安全等級。

1、穩定是首要選項

我們都知道,銀行是金融系統的重要機構。它們的系統不能夠隨便出問題,一出問題影響整個 社會 。所以, 對銀行來說,穩定是擺在首要位置的 。任何創新都必須以此為前提。而DB2、Oracle這些商業資料庫軟體,首先能夠滿足銀行的穩定性要求。


而在中國,銀行是比較早有信息化的單位。但剛開始,沒有任何經驗的時候,只能是跟歐美國家學習模仿。外企銀行基本都是採用oracle、DB2來做核心系統。中國自然是採用國外相同的方案。大部分銀行也就採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一整套IBM大型機、小型機硬體,配套DB2、Oracle資料庫來做。

2、安全實現手段

①、廠家信譽

一直用DB2、Oracle作為核心資料庫。對銀行來說,已經是最佳選擇。因為,在過去,國產根本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資料庫可以使用。銀行自然也只能用業界最好的資料庫,而且Oracle、DB2這類大品牌的資料庫,在全球范圍應用都很廣。廠家自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否則出了問題,全世界都受影響。

②、技術控制

除了廠家的信譽保障外,銀行在技術上做了很多安全措施。首先, 內外網是物理隔離的 。這樣,實時連接資料庫的攻擊是很難實現的了。其次,在防止數據泄露這一塊,銀行當然也是有很多的技術手段控制的。至少,外網需要的數據是從內網的網閘擺渡過去的。能擺渡什麼數據出去,也是銀行嚴格控制的。最後, 資料庫里的敏感數據,也是加密存儲的 。同時,網路上還 部署了一系列網路安全設備來 保障系統的安全。


3、銀行安全需升級

銀行現在雖然有很多的技術手段來保障信息安全,但是,DB2、Oracle始終是國外閉源商業資料庫軟體。如果軟體存在漏洞或者後門,對銀行來說也是一個大風險。加上國際形勢風雲變化,所以,銀行也還是會有擔心泄密問題,這就意味著銀行的安全體系還需要升級。

那該如何升級安全呢?除了系統過等級保護外,也一直在倡導用安全可靠的軟體。這就意味著需要逐步從Oracle、DB2等商業軟體走向開源、或者國產等資料庫軟體。不過,銀行的穩定性還是不能忽略的,所以, 銀行也就只能逐步 探索 ,逐步提升安全。同時,國產資料庫發展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總結

總之,早些年銀行從穩定和安全出發,Oracle、DB2等商業資料庫是最佳選擇。這些年,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銀行也在逐步提升安全等級。將來也會逐步替換Oracle、DB2等商業資料庫軟體。

這是個系統的問題。

有些朋友說物理隔離,目前看應該做不到100%隔離。銀行數據中心就是提供服務的,隔離了怎麼提供服務?各個分行,網點,ATM都是要聯網的,都是要訪問資料庫的,只是許可權不同。

歸結起來就是數據安全和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系統,網路系統,以及工作人員都是相關的,必須全方位防護。

資料庫系統,國產化當然是必須的,但是國產資料庫系統就沒有漏洞嗎?不故意竊取數據,難保不因失誤而失竊。這個要加強測試。

計算機系統,包括軟體和硬體,同樣道理。

網路方面,銀行應該是租用運營商的線路(虛擬專網,VPN)實現網點互聯。出點和入點之間加密傳輸。如果加密演算法沒有被破解,秘鑰沒有暴露,一般沒問題。但畢竟還是有」如果」的。

人的問題更大一些,買通一個人不太難吧?這個要通過層層審核,相互制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來防範。

所以說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是全方位的。

要使用SWIFT ,國際資金清算系統,就必須與國際接軌,所以必須用Oracl。

林鄭太太被制裁,信用卡不能用,工資都發現金,使用也是現金,那麼多的國行,沒有一家敢接盤。

有別的選擇嗎。

❻ 國內銀行系統用美國甲骨文Oracle資料庫不怕泄密嗎

典型的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態[靈光一閃]

的確是這樣。國內銀行和金融公司已經在做替換成國產資料庫的工作了。但是還要花一些時間。

順帶說明一下,oracle資料庫美國本土的安全水位是非常高的。只是美國出口限制,導致出口到中國的只是低安全級別的版本。中國國產資料庫在軍工航天電力水利早已應用,都達到了頂級安全標准。

我是金融行業的碼農,也算是有一定的發言權吧。

在資料庫方面,金融領域用到的有Oracle和SQLServer等商業軟體,也有Mysql、Redis等開源軟體。這些軟體有個令人沮喪的共同點, 很少有國產自主研發資料庫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席捲各個行業。效率的大幅提升,徹底顛覆了既有的工作模式。率先擁抱變革的企業收獲了巨大收益,讓後來者羨慕嫉妒恨。

信息技術不管發展如何,都繞不開數據存儲,數據存儲以關系型資料庫最符合人的思維方式。關系型資料庫中的翹楚無疑是Oracle資料庫。

再回到題主的泄密問題,即Oracle資料庫安全么?我的答案是 即安全又不安全 。之所以安全因為它是最好關系型資料庫,常見的指標如易用性、穩定性、可用性、可恢復性都有完整的解決方案。之所以不安全是因為它是國外的閉源軟體,是否有安全隱患,國人不得而知。

技術上不可控,我們怎麼才能避免呢?答案是從管理上從嚴控制。

首先,在IT世界,有一個叫做物理隔離,國內銀行的機房網路架構採用的是比較傳統的內網+DMZ的形式,在兩者之間採用專業的防火牆進行連接並安全隔離。DMZ到外網也有一道防火牆。所有的數據存儲和加工必須在內網。

再加上內網登陸各種限制,跳板機,訪問許可權,動態密鑰。

想發個版本都累死,還想把數據弄出來,不太可能。

至於這幾年去IOE,最後也就去了IBM的大機,Oracle資料庫照樣大規模使用,EMC的存儲就更不用說了。

總之一句話,安全使用美國佬技術!累死金融IT民工!

泄密到不存在,一般國內銀行用Oracle的同時都會購買Oracle的維護服務,除非甲骨文不想做中國的生意了。當然因為中美關系的問題,一些行已經開始從周邊系統逐漸開始改造使用國產資料庫,比如華為的高斯200,同時國內的國有軟體企業也在部署研發國產的資料庫,公司名就不說了,反正確實有這個安排。

真的是個好問題,國家核心系統從什麼開始決心拋棄windows。銀行系統數據太過龐大復雜,上了賊船,下船太難太難了。

首先需要明白,銀行的風控部門是銀行體系內具有極度話語權的部門,也是最核心的部門之一。資產是否實現保值增值,以及銀行資產的安全性,也是風控部門重點工作之一。

所以,你能想到的這個問題,銀行的相關部門早就已經想到了,而且肯定做了不少的分析工作。

從網路上來說,銀行的核心主機系統,包括資料庫,都是在銀行內網運行的,並不會直接接入互聯網,這個一般的銀行設備,比如ATM等自助終端都是如此,所以安全性肯定是銀行最關注的焦點。

從安全性來說,銀行的IT部門會對所有出入網路的數據進行分析。就連一個最基本的新開一個網路IP或者埠,都要經過層層的審批和把關,不是隨隨便便就給開通的。我曾經在某個銀行短期出差,當時兩台設備只給了一個IP和埠,我們找銀行客戶申請多開通一個,到我把工作做完,大概一個星期多一點的時間,這個居然都沒審批完成。

另外,如上所說的銀行對流經網路的所有數據都會進行嚴格的監控。比如我們之前有一台設備在銀行網路內運行,一般情況下都會把不必要的組件或程序全部刪除。但那台機器由於設置原因,在更新程序時默認對外連接了微軟的伺服器,很快就被監控出來,銀行IT部門還要求我們給出詳細報告,就是所謂的RCA,Root cause analysis,也就是根源分析。

說了這么多,應該明白銀行為什麼總Oracle不怕數據泄密了吧。當然,早期的時候也沒有其他資料庫可以選擇,基本上就是Oracle, Sybase,DB2,以及微軟的SQLServer。但是銀行的資料庫要求存儲容量大,存儲速度快,且可靠性要求極高,不能出現宕機這樣的情況,這對銀行業務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但隨著我國 科技 的發展,最近Oracle的日子不好過了,去年已經關閉了中國研發中心,幾百名工程師被遣散,隨著我國去IOE的浪潮,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考慮國產國產資料庫和開源資料庫,以前ORACLE獨霸天下的日子已經不存在了。

不怕。

物理上是對外隔離的, 架構上也有大量技術手段確保數據的安全。

但是自主可控的趨勢不可阻擋。

內網,物理隔離。外網用啥都沒用,想搞你不過是時間問題。

國內銀行系統用的資料庫很多, 核心系統一般都用老牌的商業資料庫DB2、Oracle 。其他系統也有用Mysql、MongoDB等其他資料庫。至於數據泄露嗎?銀行當然也怕。但是,就綜合考慮來看,目前Oracle等商業資料庫依然是最佳選擇,將來可能會一步一步提高安全等級。

1、穩定是首要選項

我們都知道,銀行是金融系統的重要機構。它們的系統不能夠隨便出問題,一出問題影響整個 社會 。所以, 對銀行來說,穩定是擺在首要位置的 。任何創新都必須以此為前提。而DB2、Oracle這些商業資料庫軟體,首先能夠滿足銀行的穩定性要求。


而在中國,銀行是比較早有信息化的單位。但剛開始,沒有任何經驗的時候,只能是跟歐美國家學習模仿。外企銀行基本都是採用oracle、DB2來做核心系統。中國自然是採用國外相同的方案。大部分銀行也就採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一整套IBM大型機、小型機硬體,配套DB2、Oracle資料庫來做。

2、安全實現手段

①、廠家信譽

一直用DB2、Oracle作為核心資料庫。對銀行來說,已經是最佳選擇。因為,在過去,國產根本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資料庫可以使用。銀行自然也只能用業界最好的資料庫,而且Oracle、DB2這類大品牌的資料庫,在全球范圍應用都很廣。廠家自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否則出了問題,全世界都受影響。

②、技術控制

除了廠家的信譽保障外,銀行在技術上做了很多安全措施。首先, 內外網是物理隔離的 。這樣,實時連接資料庫的攻擊是很難實現的了。其次,在防止數據泄露這一塊,銀行當然也是有很多的技術手段控制的。至少,外網需要的數據是從內網的網閘擺渡過去的。能擺渡什麼數據出去,也是銀行嚴格控制的。最後, 資料庫里的敏感數據,也是加密存儲的 。同時,網路上還 部署了一系列網路安全設備來 保障系統的安全。


3、銀行安全需升級

銀行現在雖然有很多的技術手段來保障信息安全,但是,DB2、Oracle始終是國外閉源商業資料庫軟體。如果軟體存在漏洞或者後門,對銀行來說也是一個大風險。加上國際形勢風雲變化,所以,銀行也還是會有擔心泄密問題,這就意味著銀行的安全體系還需要升級。

那該如何升級安全呢?除了系統過等級保護外,也一直在倡導用安全可靠的軟體。這就意味著需要逐步從Oracle、DB2等商業軟體走向開源、或者國產等資料庫軟體。不過,銀行的穩定性還是不能忽略的,所以, 銀行也就只能逐步 探索 ,逐步提升安全。同時,國產資料庫發展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總結

總之,早些年銀行從穩定和安全出發,Oracle、DB2等商業資料庫是最佳選擇。這些年,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銀行也在逐步提升安全等級。將來也會逐步替換Oracle、DB2等商業資料庫軟體。

❼ 各大銀行都使用什麼資料庫

使用的資料庫類型較多,既有傳統的商用資料庫,包括 DB2、Oracle 、SQL Server 等,又有開源資料庫如 MySQL 等 ; 既有關系型資料庫,又有非結構化的比如 Hadoop、Spark 平台,還有基於 Redis 的分布式緩存平台用於關系型資料庫補充。
工商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多跑在 DB2、Oracle 之上。在開源 MySQL 應用方面,工商銀行重點推進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創新領域廣泛使用,並匹配銀行特點在架構部署、參數調優等方面進行多項創新,成為後續 OLTP 關系型資料庫轉型的重點方向, 目前已上線數百套系統。

❽ 中國的銀行一般用什麼資料庫系統

一般金融業用sybase
語言一般用java 工行的網站就java的

❾ 國內的銀行大多用什麼操作系統 和資料庫(含國有和股份制銀行),是哪個公司生產的,外國還是中國

我在建行呆過,說說建行的吧。實時性online交易用的是informix資料庫,因為底層交易代碼是C寫的,可以很好的和informix的ec庫集成。如果是管理類的系統,報表之類的話,一般是ORACLE,之前也用過DB2。informix和DB2都是IBM的,ORACLE就是ORACLE公司自己的。操作系統有HP UNIX,SCO UNIX,Redhat linux,以上全都是國外的。

❿ 浦發銀行是用什麼資料庫啊,求教知道的人啊,ORACLE 還是INFORMIX還是SYBASE啊

上海浦發銀行從前採用Sybase 現在是Informix

閱讀全文

與銀行是用哪個公司的資料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產品直供配送有哪些 瀏覽:55
數據線可以接多少個燈珠 瀏覽:524
大數據新冠肺炎能查什麼 瀏覽:794
法人報個稅投資信息怎麼填 瀏覽:872
如何打開軟體內的數據 瀏覽:490
無人機主要用到哪些技術 瀏覽:701
結算產品名稱有哪些 瀏覽:611
applewatch能監測什麼數據 瀏覽:514
本地信息站可以做什麼 瀏覽:873
電信公司代理哪些業務最掙錢 瀏覽:356
化工產品銷售屬於什麼銷售 瀏覽:516
怎麼查找已讀信息 瀏覽:285
交易貓扣多少錢 瀏覽:29
洗潔劑泡黑的產品怎麼辦 瀏覽:809
期貨交易需要了解什麼線 瀏覽:957
北京哪個花卉市場有賣米蘭 瀏覽:732
貨代進化到什麼程序 瀏覽:740
如何打造產品新奇特 瀏覽:206
施工員怎麼看技術總結 瀏覽:776
松陽有哪些代理公司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