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在哪裡能查到美國歷年財政支出和GDP的相關數據
一,美國的GDP是由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發布,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查到。
二,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報告
眾所周知,美國人喜歡大量購物,以至於入不敷出。聯邦政府的日常消費遠遠超過其稅收所得也不足為奇。然而這就是美國遭受年度財政赤字困擾的原因。民眾和聯邦政府都需要借貸以彌補這種缺口。但跟誰借呢?要想借貸,首先需要有人儲蓄,然後由相關機構轉變成可用的資金,用於經濟支出和其他人投資。這種儲蓄同時能夠推動股票和證券市場,作為美國銀行為消費者提供貸款的來源。然後,美國的民眾和聯邦政府都不是儲蓄者,那會是誰?公平來講,美國人民實際上為儲蓄貢獻了部分力量。例如,退休賬款,正如401k 計劃及類似的社團養老金計劃,由於是僱主在一開始自動從員工薪水冊中扣除了這部分費用,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強制性的儲蓄形式。儲蓄的另一來源是美國企業,尤其是在效益好的時候。企業很少能花掉所有的收益,剩餘部分要麼存放在公司的銀行賬戶里,要麼以較高的紅利或股份回饋的方式返給股東,或者投資於金融市場。因此,部分儲蓄來自美國本土,這一點沒錯。但問題是,整個國內儲蓄累加起來還遠遠不足以填補本國消費和支出之間存在的缺口。美國少得可憐的儲蓄與其他國家的超額儲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他們的消費理念與美國人不同(歐洲、日本和中國的工人會將他們5%~40%的收入存起來)。並且,許多外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規模相對比較適中,甚至還有一些出現盈餘的情況。
三,考慮到美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外國投資者一直願意將他們的剩餘儲蓄投向這個國家。他們通過購買美國股票、債券和其他美國資產,為降低美國的利率和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提供資金。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美國經濟,意味著消費者將繼續購買其他國家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因此看上去人人都將從中獲益。遺憾的是,由於過分依賴海外債權人,嚴重的風險也伴隨而至。在過去的10 年中,美國來自國外的借款總額從500 億美元扶搖直上至令人吃驚的2.5 萬億美元。實際上,美國現在(2007 年)每年每天每分鍾平均向國外借款數額有170 萬美元!這種借款步伐能一直持續下去嗎?顯然不能。當外國投資者發現他們的債券在美元流通中面臨困境時,他們將開始按比例轉向其他新投資。在2007 年初,他們已經佔有美國資產的45% ,擁有超過40% 的美國公司債券, 40% 的美國財政債券,接近20% 的美國股票。有時候外國投資者會選擇減少美元投資,從而使投資組合多樣化。對美國來說,這種過分依賴海外借款的狀況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旦流入美國的資金減少,就會造成資金短缺和利率上調。高利率將導致經濟發展滯後,甚至可能出現衰退。距離美國經濟的借款底線到底有多遠,外國投資者能繼續對美國的肆意揮霍狀況坐視不理嗎?假如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購買量減少,這種信息會在TIC 月度報告中反映出來。它記錄了其他國家投入美國境內的凈資本,一方面是流入美國的資本,另一方面還記錄了流向國外的資本。這兩項之間的差額能夠反映出自1982 年以來(有一年除外)每年都存在的流動資金收支差額(見早期的"流動資金」。這種年度差額已經上升至國內GDP 的7% ,意味著美國人的消費比其產出高出7% 。外國投資者(到目前為止)用他們所賺得的美元來彌補這種財政赤字,並重新投資於美國經濟。如何計算早在1934 年,當政府發現有關境內外資金流動信息時,就出現了TIC系統。政府通過詳細而明確地咨詢金融機構(如銀行、經紀公司、經紀人/經銷商、非銀行組織和證券投資公司)和非金融企業(包括出口商、進口商、工業企業、保險公司以及撫恤基金會)涉及有關股票、財政證券、公司債券、政府債券、存款和貸款的境內外交易情況,來獲得數據。TIC 數據雖是屬於財政部的,但實際上美聯邦儲備系統有責任去搜集和驗證這些信息。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這些數據需要花費數周時間搜集和證實,通過國家和市場份額來分析投資交易。然後將數字提交給財政部,進而在45 天之後發表在TIC 報告中。
Ⅱ 在哪裡能找到中國財政收支情況
一般的統計數據在國家統計局網站上面有公布,每年統計局網站都有國家統計年鑒的電子版供大家查閱 例如下面這個網址就是它上面的2008年財政統計數據有你需要的財政收支情況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indexch.htm
年 份 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增長速度(%)
(億元) (億元) 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1978 1132.26 1122.09 29.5 33.0
1980 1159.93 1228.83 1.2 -4.1
1985 2004.82 2004.25 22.0 17.8
1990 2937.10 3083.59 10.2 9.2
1991 3149.48 3386.62 7.2 9.8
1992 3483.37 3742.20 10.6 10.5
1993 4348.95 4642.30 24.8 24.1
1994 5218.10 5792.62 20.0 24.8
1995 6242.20 6823.72 19.6 17.8
1996 7407.99 7937.55 18.7 16.3
1997 8651.14 9233.56 16.8 16.3
1998 9875.95 10798.18 14.2 16.9
1999 11444.08 13187.67 15.9 22.1
2000 13395.23 15886.50 17.0 20.5
2001 16386.04 18902.58 22.3 19.0
2002 18903.64 22053.15 15.4 16.7
2003 21715.25 24649.95 14.9 11.8
2004 26396.47 28486.89 21.6 15.6
2005 31649.29 33930.28 19.9 19.1
2006 38760.20 40422.73 22.5 19.1
2007 51321.78 49781.35 32.4 23.2
Ⅲ 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支出數據在哪裡找
財政部網站就有,或者教育統計手冊
Ⅳ 各國教育支出佔GDP比重數據在哪裡可以查到
從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看,全球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為平均水平在4.3%左右。中國的數據只有98年和99年兩年的數據,平均值不到2%,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在G20國家中,教育投入佔比較高的國家是沙特、加拿大、南非。印度、日本、韓國、印尼等亞洲國家的教育投入佔比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按照中國統計局發布的數字,中國的教育投入已經在2012年以後超過了4%,也就是說中國的教育投入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同樣水平。為了保持數據的統一性,下面的數據還會採用世界銀行的數據。
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投入比例看,歐洲的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在小學的教育投入佔比較低,中學教育的投入比例較高;加拿大和土耳其在大學教育投入占教育總投入的比例較高。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土耳其的教育投入占政府公共事業投資的比例較低。
對比教師收入與教育投資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國的教師收入占教育投入的比例相對較高,達到了80%左右,其它高收入國家的教師收入佔到教育投入的60%以上。中國的數據(98年,99年),教師收入占教育投入的比重不到50%,其中大學的師資僅為教育投入的40%左右。這里的教師收入是指總收入,因此影響師資佔比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教師的平均工資,另一個是教師的數量。就我們一般的感覺而言,教師的收入水平(教學)是相對偏低的,而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教育資源的匱乏也是現代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教育資源的匱乏更多的是體現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衡,這也是為什麼升學的壓力,已經從高考前移到小升初階段的主要原因。
對比教育各個階段的師生比例,可以看出各個國家的教育資源配置情況。學前教育學生和教師比例最低的國家居然是印度,這有點顛覆人們的一般認識。中國的學前教育師生比例處於下降的趨勢,不過仍高於世界水平,也反映出學前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這也與大量的農村人口城鎮化有一定關系。加拿大和南非的學前教育學生和教師的比例在30:1左右,說明學前教育資源最為匱乏,想要移民加拿大的同學要注意了,最好小學以後再去享受加拿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印度和南非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和老師的比例是30:1左右,是G20國家中最高的。說明小學教師資源比較匱乏。中國的小學學生和教師的比例低於20%,已經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俄羅斯是小學階段學生和教師比例低的國家,這與俄羅斯的人口密度較低有一定關系,也說明俄羅斯在小學階段教育資源較為充沛。
在中學階段,印度和南非的學生和教師比例依然是G20國家中最高的,印度的學生教師比例接近40:1。中國的學生和教師比例從1998年後處於下降的階段,目前已經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而言,高收入國家的中學教育階段學生與教師的比例,低於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
在大學教育階段,中國、印尼和土耳其的學生和教師比例處於快速上升階段。說明這幾個國家的大學生增長速度高於大學教師的增長速度。學生和教師比例的增加,總體來說會帶來教育質量的下降。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的學生和教師比例相對較低在10:1左右的水平,說明這些國家的大學教育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可以作為美國之外出國留學的備選地區
在G20國家中,韓國的教育投入效果在數據方面最為突出,韓國的小學、中學、大學學生和老師的比例從上個世界90年代開始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說明教師的增長速度,高於學生的增長速度。教師數量的快速增加,會提升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從而也更好地推動經濟的發展。韓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和中國相當水平,這與韓國的教育投入也有很大的關系。
Ⅳ 我國歷年財政支出數據上哪查
可以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查詢,查詢方法如下:
1、首先打開電腦或者手機,然後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上的瀏覽器,下面以網路瀏覽器為例演示。
Ⅵ 去哪裡高效查找行業報告和行業數據
推薦如下:
1、國家數據
國家數據是由國家統計局主導的,公開透明,信息共享,能夠看到按日月年進行分類的數據,也能看到地區、部門、國際的數據統計等。這些數據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比較全面,也很靠譜,查找起來相當方便。
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幾個行業數據網站,如果有需要的話,就去找找吧,把數據應用在文章中,更加具有說服力,也更能得到用戶的信任。
Ⅶ 各國社會保障支出和GDP的數據在哪找
各國社會保障支出和GDP的數據一般在世界銀行網站上找。
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WBG)是一個國際組織集體,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成立於1944年,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無息貸款以及捐款來幫助克服貧窮,旨在建立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世界銀行成員國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通常來說,世界銀行與世界銀行集團有區別,世界銀行通常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的合稱;世界銀行集團還包括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