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得到DEM數據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概述
USGS 是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英文縮寫,USGS負責管理美國全國的數字地圖數據的採集與分發。
1.1 USGS DEM數據產品的種類
(1)7.5-分DEM (一般採用30米格網間距,UTM投影),水平格網間距可以去1-30之間任意整數。DEM的范圍大約為無重疊的標準的USGS 7.5分地理格網。
(2)30-分DEM(2×2秒間距)DEM的范圍大約為無重疊的標準的USGS 30分×30分地理格網。
(3)1-度DEM(2×2秒間距)DEM的范圍大約為無重疊的標準的USGS 1度×1度地理格網。
(4)7.5-分阿拉斯加DEM(1×2秒間距,緯度,經度),范圍與7.5-分DEM基本相同除了在經度元素變化從最南端的10分變化至最北端的18分。
(5)15-分阿拉斯加DEM(2×3秒間距,緯度,經度),在阿拉斯加最南端的覆蓋范圍為15分(緯度)×20分(經度),在最北端經度范圍變為36分。
1.2 USGS DEM的格式
USGS DEM文件由邏輯記錄A、B、C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文件頭記錄 type A,主要記錄了DEM數據有關的信息;第二部分是斷面數據type B,分為斷面頭數據和DEM數據實體;第三部分是精度信息type C,可以省略。
USGS DEM數據以ASCII碼形式存儲,邏輯記錄A、B、C格式說明分別見附表1、2、3。邏輯記錄A、B、C都以1024位元組長度作為邏輯記錄單位,不足1024的用空格補齊。邏輯記錄B通常包含多個1024位元組長度的邏輯記錄單位。為了有效利用空間每4個邏輯記錄單位組成一個物理記錄單位(4096 位元組)。
2、DEM 的數據結構
USGS DEM主要採用兩種類型的格網,採用UTM投影和採用地理坐標以秒為單位的格網。這里主要介紹以秒為單位的格網數據結構。一個典型的以秒為單位的DEM數據結構如圖1-2所示,數據覆蓋區域是一個地理上的矩形。DEM數據的四個角點坐標記錄在邏輯記錄A中,詳見附表1。每一個斷面的起始點坐標記錄在邏輯記錄B中,詳見附表2。這些坐標描述了DEM數據的矩形形狀和每個斷面的起始點坐標。以上關於秒制DEM的規定適用於除7.5分UTM DEM以外所有DEM數據。
3、USGS DEM質量控制信息
Level 1
Level 1DEM 數據通常採用標准記錄格式,數據通常是7.5-分DEM,數據通常來源於航片採集,通常DEM數據要求均方根誤差RMSE不應超過7米,最大不超過15米,最大誤差不超過50米。
Level 2
Level 2DEM 數據通常經過了編繪,最大允許均方根誤差為等高線間距的1/2,最大誤差為1個高線間距。
Level 3
Level 3DEM 數據通常來源於線劃圖,最大允許均方根誤差為等高線間距的1/3,最帶誤差為等高線間距的2/3。
USGS (美國地質調查) DEM (數字式海拔模型) 格式描述光柵地球的表面(根本上專業型的海拔掃瞄heightfield 。它由USGS 的自己的SDTS 格式但格式遺骸的普遍由於代替了很大數量的遺產文件、自已遏制、相對地簡單的領域結構和寬廣, 成熟軟體支持。
詞\' DEM \' 並且被使用表明DEMs 總之, 有許多格式(類似於怎樣\' 圖象的或\' 音像\' 有許多格式) 。例子包括BIL 、GeoTIFF 、XYZ 、STM 、StL 、NTF 、GTOPO30, 等。一些圖象格式並且有"repurposing 的" 解釋對待他們作為光柵海拔數據, 譬如POV 光芒heightfield red/green RGB 渠道解釋。灰色極譜圖象點陣圖把heightfields 看作是更加通常。"USGS DEM", 然而, 如所描述在USGS 文件"標准為數字式海拔塑造" 傾向於意味一個尤其格式以一個精確地指定的結構,
\' \' \' 格式結構
USGS DEM 格式是獨立性的(唯一文件) 歸入三個記錄類別叫做A, B, 並且C. There 是沒有十字架平台二義性的設置了ASCII 編碼(文本) 1024 位元組塊因為線結尾控制碼不被使用, 並且所有數據包括數字代表以可讀的文本形式。沒有格式的已知的二進制類似物, 雖然它是普遍做法壓縮文件以gzip 。
浮點數字被輸入使用FORTRAN 科學記數法, 因此C/C++ 項目需要交換"D" 方次數表明字元以"E" 當解析(和反之亦然當寫) 。
A 紀錄出現一次作為文件標頭, C 紀錄並且出現一次作為拖車, 並且多個B 紀錄(叫做 外形) 包括海拔數據。A 和C 記錄每個合適在一個塊內但一個唯一B 紀錄典型地要求多個塊。當這樣阻攔跨過發生, 數據被轉移清潔地開始在各個塊界限。紀錄並且進來"老" 和"新" 味道, 因為USGS 增加了幾個領域來A 紀錄。
領域在A 紀錄舉行起源、型、總結統計和測量系統由外形使用。關鍵項目的當中一個是四邊形, 是一套四個地球座標描述四方的多角形附寄興趣范圍。
B 紀錄(外形) 是的光柵海拔一個variable-length 縱向專欄開始在一個指定的地點。他們長期以來是某一1024 個位元組的倍數和遏制小倒栽跳水總結外形。海拔相鄰; 斷裂或其它間斷性被表達使用"價值-32767. 空" 海拔每海拔被描述作為六字元可讀的整數佔領一個固定的地點在塊。外形倒栽跳水只出現在第一塊, 因此隨後塊舉行更多海拔價值。當讀DEM 文件從第一個位元組對為時, 你讀外形作為專欄從西部到東部。海拔在外形之內運行從南部到北部。
外形的易變地點和variable-length 本質主要從對UTM (普遍Tranverse Mercator) 地面參考系統的用途抽去。因為測量在UTM 之內使用固定的距離(即, 30 米在海拔樣品之間), 四邊形必須輕微地變形測繪這樣地點球狀地球。這個畸變通常體現當一個被轉動的正方形, 因此海拔專欄在東部和西部邊緣附近向北開始和遏制少量樣品。
B. DEM的建立
你問這個問題有邏輯上的錯誤。
不過還是依我的認識吧。
DEM的建立主要是依據它的數據源(主要獲取方式包括地形圖數字化、影像數據、野外測量數據等)。然後對地形進行建模和內插來進行數字化表示。在其建模過程中對DEM數據依據其結構模型進行組織與管理。最終實現在實際中的分析與應用。(地形分析或者地學應用、可視化表達等)。
DEM的應用遍及資源、環境、測繪 土木工程、軍事、商業等領域。主要依三個方面考慮:1)地學分析應用;地形地貌分析、土地利用分類等等。。。
2)非地形特徵應用;工程 工業應用、規劃管理、水文建模等....
3)產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等。電信、軍事等....
DEM作為GIS中的一大數據源。其應用范圍基本涵蓋了大部分GIS的應用。
而且DEM可以作為獨立的技術有其自己的理論與演算法,對其深入了解還是非常有用的。
C. 我想請問下,要咋把CAD地形圖轉化成dem數據
這個當然不能直接轉化,大體思路應該是DWG--Shp--TIN--DEM.
首先看你這幅CAD地形圖裡麵包含哪些地形要素了,至少應該有等高線,高程點這些吧,OK,這兩個是是最重要的轉DEM必需的東東了,刪除無關地形要素(注意備份原始數據哦),以上二者選其一即可。
1.DWG轉為Shp
由於CAD裡面等高線是沒有屬性信息的,高程值也只是在注記中,且線一般不是連續的,轉為shp後的數據質量很差。可以在原始dwg圖中對等高線補充繪制完善後再導出,在shp中等高線高程等屬性信息手動添加(數據量大話,想當麻煩)。高程點類似處理。(最終shp數據里一定要有高程值欄位哦)
建議利用CASS來完成DWG到Shp的轉化工作,在CASS中對等高線或高程點數據屬性對照修改,轉換後就不用再編輯高程值等屬性信息了。
2.由shp生成TIN,再到DEM
得到轉換好的shp格式的等高線或高程點後(二者隨便一種都可以,建議用高程點數據,方便簡單些),在3D分析中,選擇由要素生成TIN。再由TIN轉為格網DEM就可以了。
可能說得有點抽象,但每一步在網上都好找到具體步驟,我也不喜歡復制粘貼,沒意思,你自己找找就全知道了,希望能幫到你。
D. DEM的生成方法有哪些
1,人工格網法。2,立體像對法。3,高程點插值法。4,等值線插值法。5,三角網轉換法
E. 如何生成由img文件生成dem數據
第一步,IMG圖配准
第二步,對IMG進行矢量化
第三步,對矢量線賦高程值
第四步,矢量線生成TIN和DEM
F. SuperMap iDesktop中DEM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的生成
一、 前言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數字高程模型)主要描述地表起伏形態特徵的空間數據模型,由地面規則格網點的高程值構成的矩陣,形成柵格結構數據。通常DEM用來表達地形特徵,可以說地形數據是我們進行地形分析的基礎,如我們可以利用地形數據提取坡度坡向的基礎地形因子,以及進行水文分析、可視性分析等較復雜的地形分析功能。只有構建高質量的地形數據,才能保證我們後續分析結果的可靠。SuperMap產品提供的地形構建功能通過點或者線數據插值生成DEM數據,結果為一個柵格數據集,下面我分享在SuperMap iDesktop中如果生成DEM數據。
二、 生成DEM的源數據
在iDesktop生成DEM數據,需要准備有高程值屬性的點數據集或者線數據集。
1、 點數據集
1) 導入Excel(.xlsx/.csv)格式數據,生成點數據集;
2) 導入.shp格式的點數據,生成對應的點數據集;
3) 導入CAD格式數據,生成簡單點數據集;
2、 線數據集
1) 導入.csv格式數據,生成線數據集;
2) 導入.shp格式的線數據,生成對應的線數據集;
3) 導入CAD格式數據,生成簡單線數據集;
4) 柵格提取的等值線生成的線數據集;
三、 怎麼生成DEM數據
生成DEM數據需要用到插值分析,iDesktop提供了三種插值方式:不規則三角網(TIN)、距離反比權重插值法(IDW)和克呂金插值法(Kriging)。
1) TIN:需要先將給定的線數據集生成一個 TIN 模型,然後根據給定的極值點信息(可選)以及湖信息(可選)生成地形。TIN 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地形特徵,但是數據結果復雜,適用於小區域地形的計算。
2) IDW:通過計算附近區域離散點群的平均值來估算單元格的值,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數據插值方法,運算速度較快。
3) Kriging:與普通克呂金插值方法思路一樣,數據結構簡單,非常適用於大區域宏觀地形的構建。
在SuperMap iDesktop中生成DEM數據的操作步驟如下:
在「空間分析」選項卡的「柵格分析」組中,單擊「DEM 構建」下拉按鈕,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DEM構建」命令,彈出「DEM構建」對話框。該對話框的上半部分用來對構建 DEM 的矢量數據進行顯示和操作;下半部分主要用來設置相關的參數。
四、 結語
准備好生成構建DEM的源數據後,在iDesktop中生成DEM是很方便的。在生成時,設置的高程欄位只能是數字類型,設置的解析度不宜過小,解析度設置的越小,行列值越大,建議行列數在500-1500左右,行列數越大,DEM構建耗時也越久。
G. 怎麼用高程點和等高線生成dem
用高程點和等高線生成dem的方法:
1、確認等高線數據(矢量線)正確;
2、確認高程存放於elevation欄位中;
3、在global
mapper中打開等高線圖層;
4、打開圖層控制中心,
在等高線圖層上右鍵並選擇「從3d矢量數據創建提升網格……」,點擊確定;
5、展示創建好的數據;
6、選擇格式,輸出dem數據。
高程點
定義:高程即從某一基準面起算的地面點的高度。
等高線
指的是地形圖上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
dem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簡稱dem。它是用一組有序數值陣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種實體地面模型,是數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簡稱dtm)的一個分支,其它各種地形特徵值均可由此派生。一般認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內的各種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變化率等因子在內的線性和非線性組合的空間分布,其中dem是零階單純的單項數字地貌模型,其他如坡度、坡向及坡度變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礎上派生。
H. 怎樣利用DEM生成等高線數據
1打開Global Mapper ,點擊「Open Your Own Data Files」,選擇dem,然後打開,在載入時提示框中,選擇「Yes」.(載入高程數據)
2點擊「File」--「Generate Contours」
3在"Contour Options"中--Contours Inrerval 設置輸出的等高距
4在「Contours Bounds」中,設置需要輸出等高線的區域,點擊「Draw a Box...」按鈕
框選繪圖區域
5點擊確定後,即生成等高線。
I. DEM 怎樣生成
你可以使用軟體中生成比如ArcGIS中的ArcMap中的 空間分析工具條中的生成DEM比如等高線生成DEM或者TIN生成DEM等等。
不過請問你的數據源是什麼格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