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布式存儲和超融合區別及優勢
關於分布式存儲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甚至名稱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大多數情況下稱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維基網路中給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是一種計算機網路,它通常以數據復制的方式將信息存儲在多個節點中。
在網路中給出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系統,是將數據分散存儲在多台獨立的設備上。分布式網路存儲系統採用可擴展的系統結構,利用多台存儲伺服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伺服器定位存儲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易於擴展。
盡管各方對分布式存儲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點是統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儲將數據分散放置在多個節點中,節點通過網路互連提供存儲服務。這一點與傳統集中式存儲將數據集中放置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分。
參考維基網路中的超融合定義: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個軟體定義的 IT 基礎架構,它可虛擬化常見「硬體定義」系統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虛擬存儲(SDS)和虛擬網路。HCI 通常運行在標准商用伺服器之上。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與 融合基礎架構(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區別在於,在 HCI 裡面,無論是存儲底層抽象還是存儲網路都是在軟體層面實現的(或者通過 hypervisor 層面實現),而不是基於物理硬體實現的。由於所有軟體定義的元素都圍繞 hypervisor 實現,因此在超融合基礎架構上的所有實例可以聯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資源。
分布式存儲,它的最大特點是多節點部署, 數據通過網路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儲的特點是擴展性強,通過多節點平衡負載,提高存儲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
超融合基礎架構從定義中明確提出包含軟體定義存儲(SDS),具備硬體解耦的能力,可運行在通用伺服器之上。超融合基礎架構與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類似,計算與存儲融合,通過全分布式的架構,有效提升系統可靠性與可用性,並具備易於擴展的特性。
SMTX ZBS 分布式塊存儲架構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礎架構有更進一步的擴展,它強調以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為核心,以軟體定義的方式整合包括虛擬化計算, 軟體定義存儲以及虛擬網路資源。從筆者來看超融合基礎架構未來的可能性更多,可促進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容災等等 IT 服務大融合,降低IT 基礎架構的復雜性,重新塑造」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
❷ 什麼是超融合超融合一體機有什麼好處
一、什麼是超融合?有什麼優勢?
什麼是超融合?有什麼優勢?說到這個就不得不先提及超融合替代的產品:傳統IT架構。
通過國外的Nutanix、VMware(vSAN),中國的SmartX等超融合廠商的案例描述中看到,他們所替代的產品大量的是老牌存儲廠商EMC、HDS等公司的存儲產品。所以,用戶采購超融合並不必須替換原有的伺服器品牌(比如Dell)或者虛擬化品牌(比如VMware),只有存儲(比如EMC)是一定需要替換的。所以最重大的區別是存儲架構不同,超融合使用的是分布式存儲,它可以很好地基於X86伺服器構建一個易擴展、高可靠的存儲資源池,這是超融合的基礎,也是核心技術點。
傳統it架構與超融合架構的區別及對比
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方面的區別: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構把伺服器、網路及存儲進行了融合,並且搭載在統一管理平台上進行維護;而傳統架構則是全部分離的。
存儲架構:超融合採用分布式存儲,傳統架構使用集中式存儲。
網路:超融合使用萬兆乙太網,而傳統架構多使用光纖交換機。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構的優勢非常大,但其實這里的優勢都是分布式存儲本身應該具備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構優勢非常明顯,當然代價就是消耗計算資源,所以計算資源的消耗是檢驗超融合專業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擴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構是擴展能力強,擴容簡單快速,系統復雜度不會隨擴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運維方面:相對傳統架構,超融合布局,維護簡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智能運維。
二、超融合一體機有什麼好處?
超融合一體機是指廠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和自身的產品策略,為用戶提供的開箱即用,一體機化的交付方式,一體機包含了軟體和 廠商選定並適配的 x86 伺服器。可見開箱即用,一體化交付是其最大優勢。在簡化部署、維護,以及可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優勢更明顯。具體如下:
簡化了部署,加快了業務上線時間
以前企業在部署自己的IT系統時,往往需要采購不同的設備,安裝調試過程比較長,甚至會影響業務的上線時間。有了超融合一體機,企業只需要購買一台這樣的產品即可,安裝和調試過程非常方便,大大簡化了部署難度,加快了業務的上線時間。
降低了運維難度和成本
以前公司有多少種不同的硬體設備,就需要多少個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採用超融合一體機後,系統管理難度降低,一個技術人員就可以輕松搞定,降低了運維的難度和成本。
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超融合一體機在設備故障方面要低很多,即使出現問題,解決起來也相對比較簡單和快速,這就很好的提高了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節省了開支
相對於多台設備組成的IT系統的采購價格而言,超融合一體機的售價會低很多。
❸ 雙11,和華為一起交卷
又是一年雙11。經過各大電商平台十幾年的大力運營和億萬消費者的親身參與,一個「老黃歷」上沒有的節日誕生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在每一位網民的努力下,2021年雙11毫無意外地再次刷新了成交記錄。作為數字時代的全民購物狂歡節,在一個個不斷跳動的數字背後,是萬眾矚目的購物福利,是精打細算的全民「囤貨」,更是許多公司的「數字化轉型」交卷時刻。
「變化」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日常,即便是在只有十幾年誕生史的雙11購物節中,變化依舊每年都有,也為無數參與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和驚喜。過去,面對雙11滿滿當當的購物車,買家們最為擔心的就是支付會不會卡頓、頁面能不能刷出來、網路是不是通暢、物流是不是爆倉,會不會連一個「拼手速」的機會都沒有。但現在,這些問題已經成為過去式。在消費體驗更好、參與品牌更多、優惠更豐富的當代雙11之中,消費的重點早就轉變為怎麼買更劃算、買什麼更悅己。更何況在電商平台自營物流體系的加持下,極速送貨、無憂退換的承諾也完美解決了線上購物最後的困擾。
當然,雙11的變化並不止發生在規模、影響力和購物體驗層面; 為這一切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支撐的數據中心和其運維支持團隊也早已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強化與淬煉,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沉穩應對流量洪峰,十幾億網民正在數字化轉型的突飛猛進中,盡享屏幕前的消費狂歡盛宴。
看各大電商平台如何宣傳造勢是雙11的眾多看點之一。而縱觀過去各大平台的雙11宣傳路線,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便是平台為迎接雙11流量洪峰配置了怎樣的IT設備和保障方式。
彼時,還沒有任何一套系統架構是針對雙11這一類規模的業務來設計的,沒有任何一支團隊能夠預測來年的雙11將面對怎樣的壓力;所以,早年間的雙11更像是一場IT的試煉。擺在IT人面前的問題非常多:系統能不能挺過今年的流量高峰,系統的哪一部分會先崩潰,崩潰了怎麼辦……面對這些問題,大家心裡都沒譜,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歷經連續十幾年的建設,數據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比以往都更加重要。性能越強大,事故越少,它發揮出的價值深藏在屢創新高的交易數據之中。同時經過反復捶打,中國ICT行業得到了一大批水平極高、能力極強、見過大場面的技術和運維人員。通過華為與眾多電商平台的緊密合作,現在的雙11才能變得更純粹、更具體驗性。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的產品線涵蓋了數據中心計算、網路、傳輸、存儲、能源等眾多領域,並且在每一個領域中都保持了優秀的競爭力。而這些正是數據中心中最重要的硬核力量。
面對雙11這樣的業務高峰,電商平台所需要不僅是華為的數據中心先進設備,更包含高水平的數據中心駐場運維服務,全力保障。
01
消費者要省錢,數據中心要省電
實現「雙碳」減排是整個 社會 和全行業的共同目標;這與我們的未來有關,更與雙11當中的每一單、每一次點擊有關。因此,轉變不僅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更發生在數據中心裡。
要想降低數據中心能耗、PUE值,降低各層級設備的能耗都很重要。具體從數據中心能源層來說,製冷系統設備的能耗占數據中心總能耗的30%左右,是節能減排至關重要的一環。當前階段,自然冷卻技術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顯著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已收到行業廣泛認可。華為間接蒸發冷卻方案(AHU)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室外新風作為自然冷源,相比於冷凍水製冷系統省電14%、省水40%。
在華為雲烏蘭察布數據中心,年均PUE低至1.15。「風進水退,極致節能」是華為全新一代間接蒸發冷卻解決方案(EHU)的創新理念。面對安裝交付需要進一步簡化,連續製冷實現成本高、出電率需進一步提升等痛點,華為從極簡、綠色、智能、安全幾個方面逐點突破。與此同時,華為在核心器件上持續保持技術創新,採用全新一代熱換新芯和風機設計,實現熱換芯結垢率降低75%,換熱效率提升5%,風機效率提升8%。EHU利用鋰電儲能系統進行峰值功率調節,實現更多的電力容量可以分配到IT系統,提升出電率大3%以上。
而在數據中心必不可少的UPS電源供電系統中,華為也通過全新的SmartLi智能鋰電替換傳統的鉛酸蓄電池,通過AI加持,變被動告警為預測性維護。在為數據中心提供高可靠備用能源的同時,實現更低的電源損耗、更低的佔地面積和額外的功率調節功能。經過實際對比,華為SmartLi方案能夠節省70%佔地面積,並將包括能源損耗在內UPS系統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25%。
眾多節能 科技 加持下的電商平台的數據中心將更加環保、高效,而消費者的買買買也正在成為對綠色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持。
02
打造「絲般順滑」的購物體驗——數據中心要算力,更要先進網路
從以往導致業務崩潰的案例來看,排除軟體層面的問題,數據中心所面臨的挑戰不外乎下面幾種:算力不夠導致的系統失去響應、內部網路帶寬不夠和效率低下所導致的數據大規模丟包、數據出口擁塞……
在最核心的算力層面,華為能夠聯手夥伴為用戶提供基於鯤鵬處理器的高性能伺服器,在2U雙路的標准伺服器規格內容納最高128個物理核心,為雲化業務提供頂級算力。而在目前各大電商平台的核心業務中,基於AI的智能商品推薦和各類主播帶貨、視頻展示則是構建消費體驗的重要基石。針對主流AI演算法的全面優化和超高性能算力,使得升騰AI方案能夠以更高的計算效率、更低的能耗,從容應對電商視頻和AI業務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進而提升整個數據中心的運行效率和業務承載能力。
在數據中心網路方面,華為打造「超融合數據中心網路 CloudFabric3.0」,提倡新以太釋放新算力。下一代乙太網基於開放的乙太網絡技術體系,突破底層技術,實現全棧技術升級。通過開放式網路創新,突破根技術,用下一代以太技術支撐數據中心網路走向超融合,充分釋放計算和存儲的巨大潛力。
在數據中心互聯方面,華為光傳輸產品無需多言,可稱得上華為之「光」。
此外,數據通信領域的利器NetEngine 8000系列路由器,是華為推出的面向雲時代的全業務智能路由器平台,超寬的管道打造極簡的網路,領先的SRv6使能智能連接,具備400GE埠,可支撐數據中心之間的海量數據傳輸;華為獨家的智能雲圖演算法,不僅考慮帶寬、時延等網路因素,而且結合雲池的負載因素,基於SDN技術,能夠快速地將業務匹配並調度到最合適的雲池,實現了雲網負載均衡、資源高效利用,有效地幫助企業降低TCO。
03 喝著咖啡看雙11
過去的雙11,電商和廠商的數據中心運維團隊積極准備,緊盯指標變化,時刻不能鬆懈;而如今的畫面已變成,通過提前做好的各種演練和預案,工程師們從容應對,端著咖啡杯欣賞雙11。
在其中,未知是最大的風險!而對於數據中心運維團隊來說,要了解每種設備、每個型號都的不同功能和運行邏輯,幾乎不可能。這也就大大限制了數據中心運維團隊解決突發問題的效率。對於每小時銷售額數以億計的雙11和廣大消費者來說,用來解決故障的每分每秒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因此,在為電商的數據中心提供各類先進設備和解決方案的同時,華為每年都會在購物節等重要事件為客戶提供不同業務系統的駐場服務。這些懂設備、懂技術、懂原理的華為運維工程師與客戶數據中心運維團隊強強聯合。密切配合演練,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也會獲得巨大提升。「未知」不存在了,能力更強了,所有人的壓力也就都變小了。
在強大營銷和強勁折扣的催動下,只有短短十幾年 歷史 的雙11已經成為所有消費者每年最大的期待。而從凌晨12點提前到晚上8點的蛻變也成為了雙11接納更多消費者參與的標志性事件。種種跡象表明,雙11正在從一個營銷事件變為一個屬於數字時代的「消費傳統」。
正如同端午節我們不會擔心粽子供應,中秋節我們不會擔心月餅供應一樣,雙11也正在成為讓消費者無需再為購物體驗發愁的全民狂歡。經過千百打磨的供應鏈自然會為每一個節慶留足餘量,經過華為各項技術和服務加持的數據中心也已經為雙11的十幾億消費者做好准備。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才會對這個時代的技術發展心懷敬意。
雙11,和華為數據中心一起交卷!
❹ 超融合的優點和優勢在哪裡
超融合是通過軟體定義技術構建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啟發,結合虛擬化技術和企業IT的場景,為企業實現可擴展的 IT 基礎架構;
超融合是存儲發展的趨勢之一。更多超融合的文章和熱點可以參考:https://cc.lenovo.com/contactus.html?C=BWD01 希望對你有幫助;超融合一體機底層採用標准化的x86硬體平台,上層採用軟體定義的方式,將計算、存儲、網路等資源集成在一起,既簡化了部署,又提高了運維效率。以前,有多少種不同的硬體設備,就需要多少個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現在採用超融合統一的硬體平台,一個專業技術人員就可以搞定。運維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平均可以降低30%-60%。
在選擇超融合的時候建議選擇聯想超融合。聯想超融合一體機可以支持vSphere、KVM等多種虛擬化技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❺ 超融合架構或者server san的最佳應用場景是哪個
Gartner關於超融合產品的 6 大適用場景
在最新的《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報告中,首先值得關注的是 Gartner 對超融合當前六大主流場景的定義,包括:
Consolidated:以降低 TCO 為目標的不同層級 IT 設施整合的數據中心超融合項目。
Business-Critical:用於承載類似 ERP 等關鍵業務,並用於提升可靠性與可擴展性的超融合相關項目。
Cloud:用於承載基於私有雲設計的新型應用或重新設計的核心應用。
Edge:支持和 IoT 設備介面,並基於邊緣計算相關應用、微服務的超融合相關項目。
ROBO:被遠程管理的非主數據中心,亦可用於作為 IoT / 邊緣計算的橋接基礎架構。
VDI:VDI 架構可通過 LAN/WAN 的方式,通過遠程顯示協議訪問,通過超融合簡化部署而受益。
Gartner關於超融合使用場景性能評估
❻ 超融合可以用於虛擬數據中心的哪些方面
超融合可以用於虛擬數據中心的各個方面,包括虛擬化/容災備份/雲管理平台/容器持久化/開發測試等。除此之外超融合架構簡單且易於擴展,快速交付,運維難度低,更低運營成本,輕松構建符合未來趨勢的新一代數據中心。
傳統方式新建數據中心面臨的挑戰
投資收益低
傳統數據中心「煙囪式」的基礎架構,基於集中式共享存儲,往往涉及多個供應商的多個設備,不僅初次購買成本高昂,規劃擴展困難,後期運維管理的人力成本也非常可觀。
產品就緒周期長
軟硬體選型與采購周期長,通常按月計。安裝部署繁瑣,從交付到能夠投入使用耗費時間長。
管理難度大
傳統數據中心需要管理運維多種軟體和硬體,工作負擔重。隨著時間推移,新老軟硬體混雜,升級、擴容、排障繁瑣,運維工作量成倍增加。此外,復雜的運維工作意味著更多的人為錯誤。
性能受限
傳統集中式存儲的性能受限於存儲控制器,通常集中式存儲僅僅提供 2-8 個存儲控制器,這使得即便採用高速的 SSD 介質,整個存儲的性能也無法充分發揮。
可靠、可用性低
集中式存儲存在單點故障的風險,存儲控制器故障或者掉電會導致整個存儲對外無法提供服務或者性能大幅降級;基於 RAID 的數據保護技術,發生磁碟故障,有很大的時間修復窗口,對於日益增大的磁碟容量,數據丟失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超融合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優勢明顯
建造 「精/簡」 機房
超融合架構高度整合計算、網路、存儲資源。數據中心只需采購一套基礎設施,而無需采購、部署、維護單獨的伺服器以及存儲設備。大幅節省機房空間,同時降低散熱、UPS 等環境設備壓力。
保護硬體投資
軟體定義屏蔽了異構設備的復雜性,可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選擇不同硬體搭配。通過軟體迭代,無須升級硬體即獲得新功能,免除了替換式升級帶來的投資浪費,保護原有的硬體投資。
敏捷起步,彈性擴展
三節點起步,添加節點即可線性擴展 IT 基礎架構,前期投入低,擴展成本可預測,幫助企業實現按需投入,簡化 IT 投資規劃,專注業務增長。
高性能
分布式存儲架構,每增加一個伺服器都等同於擴展一個存儲控制器,集群存儲性能線性擴展;針對裸盤設計的高性能本地存儲以及 I/O 本地化,極充分發揮 SSD 的性能。
高可靠,故障自愈
採用分布式架構,無單點故障。數據保護基於先進的副本技術,即使一個節點故障,數據仍然可用。集群針對故障的數據自動進行多節點並發恢復,極大縮短數據修復窗口。
單一界面,易於管理
在單一管理平台即可統一管理計算、存儲、網路等資源,提供端對端可見性,簡化運維工作。提供豐富的系統信息和直觀的展現,一旦出現問題,可迅速定位並解決。
❼ 超融合架構的優點有哪些,哪個品牌超融合架構認可度高
超融合架構的優點有哪些
超融合架構與傳統架構的區別主要區別還是在於分布式存儲與集中式存儲,以及相應的硬體/管理上,由此帶來的無論是性能,還是擴展性,穩定性、可靠性,以及運維的簡化,運營的成本都會有較大的差異。具體優勢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構把伺服器、網路及存儲進行了融合,並且搭載在統一管理平台上進行維護;而傳統架構則是全部分離的。
存儲架構:超融合採用分布式存儲,傳統架構使用集中式存儲。
網路:超融合使用萬兆乙太網,而傳統架構多使用光纖交換機。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構的優勢非常大,但其實這里的優勢都是分布式存儲本身應該具備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構優勢非常明顯,當然代價就是消耗計算資源,所以計算資源的消耗是檢驗超融合專業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擴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構是擴展能力強,擴容簡單快速,系統復雜度不會隨擴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運維方面:相對傳統架構,超融合布局,維護簡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智能運維。
超融合架構對比傳統架構
哪個品牌超融合架構認可度高
這個有專業的第三方報告,國外主要nutanix,VMware,國內的可以參考最新的2019Gartner中國區超融合競爭格局報告,裡面對包括SmartX在內的國內超融合主流廠商都有點評,認可度都還不錯。
❽ 第四篇:超融合
一、超融合是什麼?
1、超融合是後虛擬化時代的一種產品形態
2000~2010年屬於「前虛擬化時代」 ,核心特點是:以x86伺服器的廣泛應用為基礎,以伺服器虛擬化為主線。業務層面雲計算概念從提出、發展到逐漸落地,數據中心的底層IT架構也在不斷升級。其中隨著計算資源的密集整合,存儲子系統的瓶頸越來越明顯,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架構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所以出現了軟體定義數據中心概念,隨後軟體定義網路、軟體定義存儲等技術逐漸出現。
2010年左右進入「後虛擬化時代」 ,底層IT架構從從伺服器虛擬化向存儲、網路虛擬化全面邁進。Pure Storage和Nutanix等雲計算新銳公司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從存儲虛擬化入手提出超融合解決方案。
2、超融合的核心功能是分布式存儲系統(存儲虛擬化)和統一的資源管理平台
超融合第一個突破是實現了存儲虛擬化。Google採用GFS建立了雲計算數據中心場景下的分布式存儲系統;在企業端也存在IT擴容升級的需求,其中存儲的擴展不像計算那麼容易,原有SAN和NAS對架構設計和後期運維的要求較高。超融合是簡便的存儲虛擬化方案,可擴展性強。
超融合第二個突破是實現對資源的統一管理。 超融合適用於虛擬化場景,VMware等實現對計算的虛擬化、分布式存儲實現存儲虛擬化、甚至可以通過NFV實現對網路的虛擬化,虛擬化之後可以通過控制面平台對資源進行靈活調配。超融合廠商不僅實現對硬體集成和虛擬化,同時提供直觀、簡易的配置管理工具。
3、超融合提供面向業務的一體化IT基礎架構方案
數據中心IT部署的技術演進: 傳統信息化架構(計算、存儲、網路分立)->超大規模Scale-out架構(計算虛擬化、軟體定義存儲、設計部署維護較負責)->超融合?(目前有一些嘗試)
企業數通IT部署的技術演進: 傳統信息化架構->集成一體機(仍舊是傳統分立架構,但是廠商把伺服器、存儲、交換機集成到一個機櫃中)->超融合(以業務為中心,靈活擴展、方便維護)
4、超融合的應用場景
超融合四類典型應用:(1)VDI (2)大數據平台 (3)ROBO(4)容災備份
桌面雲/VDI :某機構一期採用7個節點,用於支撐400個VDI桌面的遷移部署;二期新增加14個XC節點,其中部分用於VDI擴容,部分用於應用伺服器虛擬化,包括手機證券、網上交易及其他。
大數據平台 :國內很多把hadoop作為大數據存儲(本來hadoop是做大數據計算的),超融合恰好是一個很好的存儲解決方案。某機構採用8個全閃節點,其中一個核心模塊量化分析。
ROBO :遠程/分支機構的統一部署,特別是不同地區不同機房的全局管理,採用Prism產品作為管理界面和介面。某機構部署了120個節點。
容災備份 :
二、超融合主要參與者及差異化?
1、DELL EMC :2015年nutanix和vmware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到2015年之後vmare推出vsan超融合軟體,nutanix也推出了自己的虛擬化軟體AHV(使用nutanix客戶中33%使用AHV)。2018年開始雙方的合作基本結束了。從DELL EMC本身看,對超融合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未來可能更加註重大客戶的拓展。
2、深信服: 深信服有自己的虛擬化產品和分布式存儲系統,應該是基於開源的軟體來開發的。深信服負責超融合的技術負責人是原來vmware的。深信服在產品上的主要優勢,主要是包括網路虛擬化、網路安全以及管理界面比較友好。相比海外廠商,集成了網路功能尤其是安全功能是核心差異。
3、新華三: 整合了網路虛擬化的功能,新華三軟體授權成本控制非常靈活,主要是通過硬體銷售獲利。
4、華為: 華為比較有意思,向用戶首推存儲系列產品,如果用戶有超融合需求再推廣超融合。目前華為的fusioncube還沒有整合網路功能,但是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很快地整合。
5、浪潮: 跟vmware談了一個合作,另外浪潮也在跟nutanix在討論合作。比如銀行有個項目,浪潮已經入圍了,加上nutanix的軟體可以當作浪潮的一個特殊型號。
6、聯想: 軟體實力較弱主要是OEM,跟nutanix有合作。
三、超融合未來趨勢?
1、Nutanix的未來規劃
nutanix規劃的三個階段:
(1)基礎設施的超融合;
(2)超融合的2.0階段,除了超融合之外提供管理界面,連接其他基礎設施(超融合、公有雲、私有雲);
(3)企業雲,除了做底層資源,可以做應用交付,目前也收購了一些做企業應用的項目。
2、與公有雲、私有雲的關系
超融合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公有雲。 但是公有雲存儲一般是跑非結構性數據的(比如圖像、視頻),超融合主要面向結構化數據。另外面向C端的服務大都使用公有雲,但是內部管理及部分生產系統傾向使用超融合/私有雲。
超融合可以看做是私有雲的一種形態。 客戶如果有虛擬化的需求,一般會採用超融合。從這個角度看,在整個企業的雲市場,超融合架構可能佔比超過一半。就銀行客戶來講,不太願意採用阿里、騰訊的基礎設施,一般會用Paas層的服務(比如百信銀行,騰訊提供的大數據分析模型,),但是IT基礎設施自己建設。
3、Nutanix為什麼不做網路虛擬化?
網路開源軟體是openswitch,後來openswitch被vmware收購了,市場上新進入者找不到合適的網路開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