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行志願模擬信息交互什麼意思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關於平行志願,希望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到您:
所謂「平行志願」就是在同一錄取批次的院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院校,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平行志願投檔規則為:省教育考試院根據高等院校公布的招生計劃數和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向各有關高等院校提供生源分布統計;高等院校根據生源分布情況確定招生計劃微調方案和調檔比例(原則上不超過計劃數的105%)後,省教育考試院根據高等院校的要求對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總分相同,按文理科不同的單科順序排序),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幾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平行志願增加了考生的院校選擇空間,降低了志願填報的風險,減少了在高考錄取過程中的「撞車」現象。同時,實行平行志願,能夠做到在充分尊重考生志願的基礎上,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增加了招生錄取的公平性。
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方法:
特點:平行志願所填報的幾所學校關系是平行的,都看做是第一志願,但也有先後順序。
錄取原則:分數優先 遵從志願 依次檢索 一次投檔
投檔、錄取方法:
1、分數優先:高考結束後省招辦將所有的考生按類別(文科、理科)從分數高——低排成一隊,根據考生的排名,從前到後依據考生的志願向高校投檔,只要前一個考生還沒有投檔,就不會投檔後面的考生;
2、遵從志願:省招辦只向考生填報的志願學校投檔,考生沒有填報的學校省招辦不會投檔;
3、依次檢索:填報平行志願各個省份是有區別的,一般可以填報幾所高校(這里以填報四所學校為例,分別是A/B/C/D學校)。當投檔到某個考生時,先看A學校,如果此時A學校還有招生名額,就將考生投檔到A學校,該考生的投檔就完成了,後面的B/C學校就不再投檢索了;如果此時A學校已經招滿了,就繼續檢索B學校,情況同前直至D學校,如果D學校也已經招滿了,那該考生只能滑檔,等待進入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了。
4、一次投檔:對於每一個考生來說,在一個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如前所說,如果考生投檔到A學校,由於某些原因(如專業錄取分數不夠)被A學校退檔,那是不可能再投檔到後面的B/C/D學校的,只能等待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
填報平行志願有哪些基本策略?
科學填報平行志願應把握以下五個原則:
1、把握「有效落差」原則。平行志願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增加了考生選擇院校的空間,往往一次可以選擇四所院校,但考生在填報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好這四個選擇,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知名院校、熱門院校。 也就是填報的學校要有梯度。
2、把握「適度博弈」原則。在平行志願的四所院校中,可以選一所往年錄取線比自己高10-20分的院校進行適度博弈,追求一種大家可能在認識上出現的盲區。
3、把握「選擇適中」原則。實行平行志願切實減少了高考錄取「撞車」現象,但並不代表沒有「撞車」現象。所以在志願填報過程中,還是要具備一些應有的風險意識,在四個平行志願中選擇兩所和自己考分相適應的院校進行填報,以提高自己志願的有效性。
4、把握「保底錄取」原則。在四個院校志願填報中,一定要有一所確保錄取到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院校。
5、把握「專業梯度」原則。實行了平行志願之後,所有錄取院校的分數級差出現「扁平」現象,專業「撞車」成了考生是否錄取的很大風險,專業已滿,不服從專業調劑已成為院校退檔的一個最主要理由。所以,在志願填報過程中,在考慮到自己的興趣和意願最低要求的情況下,一定要掌握專業梯度,服從專業調劑。
可以歸納為:一沖、二穩、三保底,學校有梯度,專業要服從。
平行志願填報誤區:
很多家長對此缺乏了解,現針對以下三大容易出現的誤區提供參考意見。
誤區1:大平行志願不必考慮志願順序
糾正:平行志願是有順序的
平行志願按照考生成績從高到低,以平行志願先後為順序,進行逐一檢索,只要滿足高校錄取條件則會被投檔到該校,該校後面的志願作廢,不再起作用。
提醒:填報院校志願時,可參考往年各校錄取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順序填報,8個平行志願,1-2可以沖一下高分學校,3-5可以選擇相對穩妥的學校,6-8則必須選擇保底學校防止本科滑檔,杜絕穩妥學校和保底學校填在前面,出現志願作廢,浪費考分的懊悔局面。
誤區2:第一志願錄滿就不再錄第二志願、第一志願能保證專業第二志願就不能保證
糾正:高校錄取時,無法知道第幾志願,所有志願享受同等權利。
提醒:高校在錄取時,系統會自動屏蔽您的志願順序,國家實行平行志願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出現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現象,投檔時只看分數並不看志願順序,不管填第幾志願,進檔後只要分數夠專業要求,必須滿足!所以某些院校所述的情況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誤區3:既然平行志願權利相等,是不是就可以隨便沖?
糾正:沖是肯定的,但不能盲目沖。
平行志願最大的優勢就是給予大家追求好學校的權利,但是大家必須處理好選學校和選專業的問題。
每個院校在綜合實力和特色專業等方面各不相同,考生須明確自己是要選學校還是要選專業。考慮公司招聘以專業對口為條件、本科專業與研究生專業銜接和後期個人職業發展等,專業的重要性往往會比學校重要性更大。
提醒:往往沖的高校,往年分數相對較高,一旦沖成功,您的分數沒有任何優勢,屬於最低分,此時,你的專業很有可能將面臨調劑,得不到保證。如果考生確定只要學校,不追求專業,那可以沖;但如果您有專業的選擇要求,建議您必須放棄沖的想法或者選擇一所可以保證您專業的高校沖。
Ⅱ 高考錄取查詢結果有幾種狀態
高考錄取查詢結果的幾種狀態。
1,數據准備,投檔工作開始前,省錄取場會將考生的電子檔案匯總,並做好相關數據(如:高考成績信息、志願信息、政策照顧、體檢信息等)的檢查和備份。
2,准備投檔,省錄取場根據學校提出的投檔比例和要求(如面試要求、軍檢合格要求等)進行投檔前准備,其中實行平行志願批次,在個批次正式投檔之前,省錄取場通常會開展模擬投檔和信息交互。通過模擬和交互,最終確定每所學校調檔比例,最大程度降低考生被退檔的風險。
3,正式投檔,投檔准備完成後,省錄取場通過專用網路將考生的電子檔案投遞給高校。
4,院校閱檔,相應批次投檔結束後,各高校會下載考生電子檔案,並根據本校招生章程公布的錄取規則,為已經進檔的考生安排專業。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在安排完專業後即成為學校「預錄取」對象;不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學校將做出「預退檔」處理,並將其結果回傳給省錄取場。(預錄:預錄是指高校準備錄取的考生,此時處於未經省市招辦審核,未辦理錄取手續的錄取狀態)。
5,錄取檢查,收到高校回傳的「預錄取」或「預退檔」信息後,省錄取場的工作人員會逐一進行排查,確保學校是嚴格按照政策及招生章程錄取或退檔。若對「預錄取」考生無異議,則同意錄取;對「預退檔」考生,若有異議,省錄取場將提請高校復議,無異議則同意退檔。
6,列印錄取名冊,每一批次錄取結束後,省錄取場都會根據高校的錄取結果,列印出已被錄取的新生名冊,並加蓋錄取專用章後,寄送給各個招生高校。
7,發放錄取通知書,招生高校根據錄取新生名冊,填寫錄取通知書,加蓋學校公章再由校長簽發後,連同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資料,通過郵政EMS寄送給考生,錄取通知書上會寫明開學時間,屆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到校報到即可。
Ⅲ 高考錄取 互動式模擬分數線准么
和正式的投檔線相比,「模擬線」會有一定出入。正式投檔時,高校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投檔比例,一般來說會縮小投檔比例,從而形成投檔線和模擬線的誤差,可能高也可能低。
投檔分數線:院校投檔分數線是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1:1.03以內),在對第一志願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檔分數線,簡稱投檔線也稱調檔線或提檔線。
高考錄取:高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以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相關招生政策,本著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計算機網路,遠程對考生電子檔案進行審閱,通過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選擇當年報考本。校的高考考生進入院校進行學習的過程。
Ⅳ 交互 是什麼意思
交互,指交替;互相;彼此。
交互,即交流互動,是現在的很多互聯網平台追求打造的一個功能狀態。通過某個具有交互功能的互聯網平台,讓用戶在上面不僅可以獲得相關資訊、信息或服務,還能用戶與用戶之間或用戶與平台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從而碰撞出更多的創意、思想和需求等。
Ⅳ 交互是什麼意思
解釋:
1.[each other] 互相;彼此:教師宣布答案之後,就讓同學們~批改. 2.替換著:他兩手~地抓住野藤,向山頂上爬. 計算機: 程序間數據的交互和調用. 交互,在計算機中意思為,參與活動的對象,可以相互交流,雙方面互動。 舉例:當計算機播放某多媒體程序的時候,編程人員可以發出指令控制該程序的運行,而不是程序單方面執行下去,程序在接受到編程人員相應的指令後而相應的做出反應,這一過程及行為,我們稱之為交互
Ⅵ 高考錄取模擬投檔是什麼意思
每批次正式投檔前一天(也可能前2-3天,時間不一定),省教育考試院按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模擬投檔後及時向高校通報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據此決定是否追加計劃,並及時向省教育考試院反饋意見。
在模擬投檔後,高考錄取場通過信息交互平台,向招生院校提供模擬投檔生源統計信息,院校根據其生源情況,與錄取場協商確定調閱考生檔案的要求,並根據模擬投檔情況,對招生計劃、調檔比例等進行微調,以確保符合錄取規則的調檔考生能夠錄取。
(6)高考錄取數據交互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模擬投檔線和正式投檔線不一樣
實行模擬投檔和信息交互,並不是說就將考生檔案投給招生院校了,而只是提供報考該校的生源總體信息。這樣不僅能確保高等院校錄取到優秀的人才,完成公布的招生計劃,還能更大程度上讓符合錄取規則的調檔考生能夠順利錄取,降低「進檔風險」,切實維護考生的利益。
由於模擬投檔線是在模擬過程中形成的,模擬投檔線和正式的院校投檔線之間存在變數與差距。因此,錄取時,考生調檔以各院校正式的投檔分數線為准。
Ⅶ 高考錄取過程中的疑問,也就是什麼是「信息交互」
交流檔案信息
Ⅷ 高考錄取7月14日開始交互信息是什麼意思
投檔的意思
Ⅸ 高考錄取模擬投檔是什麼意思
高考錄取模擬投檔是基於平行志願而來的,指的是在每批次正式投檔前,省教育考試院根據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計劃和調檔比例要求,由考生向招生院校進行投檔,生成相關生源統計信息的過程。
實行模擬投檔和信息交互,並不是將考生檔案投給招生院校,而是提供報考該校生源總體信息。經多的模擬投檔和信息交互,確定所有院校調檔需求投檔條件後。啟動平行志願投檔程序,進入正式投檔。正式投檔後,院校按傳統方式進行下載、閱檔、預錄、預退和上傳等操作。
(9)高考錄取數據交互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模擬投檔的作用:
1、確保高等院校能夠錄取到優秀的人才,完成公布的招生計劃。招生院校通過信息交互充分了解生源情況,包括:分數分布情況、專業分布情況、服從調劑情況等信息。
2、確保符合錄取規則的調檔考生能夠錄取。由於平行志願是一輪投檔,為了降低「進檔風險」,減少退檔數,高考錄取場會與招生院校進行多輪的交互,使高校能夠清楚地了解報考本校的生源數,從而合理地確定招生院校投檔需求,以維護考生利益。
二、平行志願模擬投檔的環節:
1、數據准備:准備院校調檔需求數據、准備考生位次數據、准備考生志願和其他特徵數據。
2、模擬投檔。
3、信息交互:高考錄取場通過信息交互平台,向招生院校提供模擬投檔生源統計信息,院校根據其生源情況,與錄取場協商確定調閱考生檔案的要求,並根據模擬投檔情況,對招生計劃、調檔比例等進行微調,以確保符合錄取規則的調檔考生能夠錄取。
4、正式投檔。
Ⅹ 平行志願模擬信息交互是什麼意思
平行志願模擬信息交互是教育考試院利用「平行志願投檔信息交互平台」系統,在本科各批次錄取前進行模擬投檔,高校通過模擬平台預測投檔信息,然後按照考生填報的志願修改提檔比例,調整招生計劃,最後進行投檔錄取。
平行志願是指高考志願的一種新的投檔錄取模式,即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願。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09年教育部又新增了福建省、貴州省、海南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西省、四川省、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10個省區實行改革試點,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進一步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