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中國程序員一般可以做到多少歲
我是一個程序員,現在做了快3年了,身邊30歲的程序員也有,但一般不會超過35歲。
這個問題其實是比較糾結的,因為大多數到了30多歲,工作都6-8年了,喜歡管理的都當項目經理去了,口才比較好的可以轉做產品經理,深愛技術的可以去做架構……這種職位的變化,直接帶來的就是薪資的提升,所以,到了30多歲,堅守在代碼一線的碼農已經不多了。
⑵ 程序員最多能做到多少歲
這個很難說,計算機哪一年才發明出來……和計算機的年齡一般大的人還沒退休呢。所以,現在是個起步時期,很難說以後會怎麼樣。
⑶ 華為程序員能幹到多少歲
30多以後,一般因為家庭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瘋狂加班的程序員會變少。這時,如果遇到類似華為這種只講kpi的公司,老程序員還是有點難受的。華為之前曾經清退40+的研發員工(不止針對研發)。但實際上,這批員工出來想找其他的工作還是比較簡單的,比如到二線城市找個小公司做研發負責人。
⑷ 軟體工程師可以干到多大年齡
只要一直保持著學習的心態,想干多久隨你……
⑸ 自由程序員能幹到多大歲數還是青春飯嗎
程序員第一大職業風險就是被科技浪潮無情淘汰。
很多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生涯從入場到退場,像是在乘機場的自動傳送帶。人少的時候,你可以往前挪挪,或者伺機走一下快速道,越過那些擋在你前面的渾渾噩噩的傢伙,但你能做的也就這些,快不了太多;人多的時候,你只能耐心排著,什麼歲數到什麼位置,前面的人不離場,你不能搶下他的位置。這一路你走的慢慢悠悠,四平八穩,但好歹,不那麼辛苦,除非遇著劇變,你被踢出傳送帶的幾率不大。
程序員不一樣。從入場到退場,活脫脫一出 tomb run 的游戲:身後怪物窮追不舍,你只能不停地往前跑。雖然沿途可以收獲很多金幣(package),但你一旦放慢腳步,或者沒能及時變道,就不得不主動出局或者被清場出局。主動出局一般是體面的 —— 當 manager,當法人,轉 VC,轉 sales,去教書,做莊德撲等等, 總之換個角色浪,從此和之前的角色相忘於江湖;被清場則是不體面的 —— 錢還沒賺夠,就被服務了多年的東家無情拋棄。為了養家糊口,只得 restart,重歸賽道。可賽道哪是那麼好擠回來的 —— 略微謝頂,銀發中間或夾雜著些許黑發,肚腩厚實得,從上往下看,都看不見腳趾的奔四大叔,被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面試:大叔,說說看,你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
程序員的第二大職業風險是馬太效應過於明顯,有時候稍低的起點就意味著經年累月數倍於別人的奮斗。
2017年的計算機應屆生,我聽說到的白菜價是二十五萬。我信,但這可能是 top 10% 在北上廣深的水平。剩下的,平均收入至少要攔腰。五年後,這些 top 10% 平均水平能上五六十萬,加上股票就沒邊了;而剩下的,平均水平可能還達不到他們同齡人五年前所謂的「白菜價」。
這個游戲是這么玩的:
你學習好,卯足勁上了 985,然後大學的四到六年又認認真真地學習和開發,畢業後工作找你,拿了 BAT 等一線的 offer,兢兢業業工作,工資水漲船高,公司股票翻番,周圍還都是優秀的人,有閑得無聊讀個 MBA 的,有出國接受更大挑戰的,有跑去創業公司當 CTO 的,人比人氣死人,你也就被逼不斷學習維持優秀的狀態,好讓自己不至於墊底。市場上滿滿都是向你拋來的橄欖枝,挪個窩輕松二三成的漲幅,你卻不待見;
你學習不好,僅僅夠上了個一本,大學有點荒廢,代碼沒寫幾行,畢業後你找工作,鞋底磨穿,勉勉強強有個外包公司收留,沒日沒夜地工作,但公司就這么個水平,薪水很難漲,周圍的同事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你稍微努力點,就顯得鶴立雞群。想跳吧,履歷不好,跳不出好結果 —— 給心儀的幾個大公司發了簡歷,卻好像荷葉上瀉過的水,連個痕跡都沒有。
這個行業就是這么操蛋:起點低一些,人生的軌跡就差了很多。你要認清這一點,如果你不幸是那個起點低,現狀差的人,那就加倍努力,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和咨詢這種出生決定命運的行業,這一行還有很多證明你的水平的機會 —— 起碼,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是行業的共識。
程序員的第三大職業風險是誘惑太多,容易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里的誘惑主要是市場機會的誘惑。前面說了,局部供需嚴重不平衡,因而不乏揮舞著巨額鈔票的工作機會。如果你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清楚地計算機會成本,那麼就很容易被這樣那樣的高薪誘惑,從而在不合理的時間,不合適的機會上跳槽。當新的工作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或者新的公司遭遇崩盤,你不得不止損出局。這時候,找下一份工作就相當棘手。市場不認可你的價值,而你卻經歷了由儉入奢的過程,不願回頭,於是下一份工作依舊是一個不夠深思熟慮的選擇。當連續幾次錯誤選擇之後,你的職業生涯就岌岌可危了。
我見過五年換過八份工作的人,也見過對自己沒有穩定定位,在幾個方向上來回飄的人。我還見過履歷倒著來的人 —— 在矽谷,見得多的是 Google - FB - Airbnb 的職業切換,我卻見過 FB - Google - MS 的切換(沒有貶低 MS 的意思)。這種沒有想清楚,僅僅因為 package 一時之高低就隨意跳槽,是程序員們的《傷仲永》。
以上。希望能觸發你的思考。陷入深深的沉思前:請先不吝贊賞
⑹ 軟體程序員能工作到多少歲
35歲之前可以干編程,以後老了就可以轉管理
⑺ 程序員能工作到多大歲數
一般來講,程序員30之前不做到項目經理,就很危險了,在中國30歲還沒做到經理基本上可以說很失敗了,只有少數技術牛人能一直走技術這條路,大部分都是炮灰,尤其是目前做所謂的管理軟體的那些程序員,30歲還沒做到經理下場是很慘的
⑻ 計算機程序員一般干到多少歲就干不動了必須轉行
我說下這個問題的發生本質:
究其原因是兩方面
其一,是每個人生活境遇導致的。一個不用為生活發愁的程序員(不缺錢)家庭狀況安心,那麼再加上本身就很有工作能力完全可以一直幹下去,反過來說工資不高或者跟自己的生活消費不匹配或是家庭不穩定那麼勢必影響工作,各種事情紛紛擾擾,程序員又是需要專注專心的,這種情況下試問誰哪有那麼多精力心思鋪在工作上呢?人到中年成家立室,照顧家庭孩子這是必然。
其二,承接上文,在普遍這種情況下勢必需要"人才" 來管理領導那些新來的小年輕的不懂事的程序員,老闆對有資歷的程序員勢必會看中叫他轉成管理帶領大家幹活,這樣對他來說崗位提升可能跟著待遇也會提高(意味著生活質量等其他方面跟著提高),再者這個年齡家庭事情很多轉管理也算是在某些方面降低了工作與家庭生活的矛盾,無論從自身還是老闆角度講看似都是雙贏的局面。
再啰嗦下國外,其實從以上能明白為什麼人家很多程序員都花白鬍子干到老,這跟他們的制度公司理念和待遇有很大關系,總體不外乎是很少存在我們這種情況,老闆員工思維理念和制度、錢等都可以支持他們這樣做下去。
好好尋思下是不是這樣。
⑼ 大數據開發可以干到多少歲
這個不僅是說大數據開發,對於很多行業工作者來說都是這樣
「你能跟得上節奏,你就能做多久」
對於年齡變大,就把程序員淘汰這一說法還不是來自於「年紀大了,學習知識的能力就變弱了」這一想法。
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都說35歲是程序員的一道分水嶺,超過35歲就差不多在這行要干不下去了。但我見過不少超過35歲卻還依然在工作的程序員,且知識儲備比很多年輕人要高得多,問題解決能力也很強。
所以,這些都是看你是否有能力跟上時代的潮流,是否有能力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夠滿足計算機這一行業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只要你能跟上,你年齡再大都沒問題,反而專業能力會越來越高!
⑽ 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年齡到了怎麼辦
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
首先說一句常識的話,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我記得以前在國內,剛開始做程序員的時候,身邊的包括程序員的朋友,很多都認為程序員這碗飯是青春飯,到了30歲就做不了了。
這些朋友當中很多後來轉行去做了文檔的工作。我當時覺得,這個有必然關系嗎?所以我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樣子的。
最早的一次我記得,有一次感慨,當時去德國工作一年。我的領導看上去都50多歲了,頭發都花白了。我二十三四歲的小夥子。這位領導每天去公司去得很早,我一進公司門口就能聽到他敲鍵盤的聲音,噼里啪啦非常的響。他可是當時那個項目的主要編程人員。我那個時候就算個小跟班,就寫一點邊邊角角的小程序。從能力上講比他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那個時候有一種恐懼感,哇,這些老程序員該多厲害呀,我什麼時候能追上他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不停的換工作,也不停的換項目組,認識了很多不同的程序員同事。
發現在程序員文化中認為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好像是大陸獨有的一種狀態。因為我在德國工作過,在新加坡工作過,在加拿大工作過,都沒有聽說有這種問題討論。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如果討論這種年齡方面的問題比較敏感,涉及到一些歧視的東西,有可能會觸犯當地的法律,所以很多人忌諱討論這種話題。
我記得有一個程序員同事稱工作了35年,看上去的確很老了,但他做的還不錯。
這個是自然的,因為一件事情你做的時間越久,實際上你越熟練,尤其是對於程序員來說,這是一個技術類的工種,你的經驗越足,你的技術的成熟度也就越高。也就越有價值。
所以我現在又看到一些論調說程序員到40歲了怎麼能做呢?我記得以前的時候說程序員到30歲就做不了了,現在我見了很多50歲還在做程序員的。
對於這些論調,我就是淡淡的一笑。凡是對此種觀點深信不疑的,有這么幾種人,一是從來沒有做過程序員的,第2種是從來沒做好程序員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做的項目越多,你接觸的人越多,你就越知道自己的價值和斤兩。
實際上作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對於一件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最根本的在於你自己。別人怎麼說都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怎麼面對。
這里做個小結,就是對我們程序員來說,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高自大。工作年限,不一定是資本,但也絕對不是累贅。
通過夯實我們自己的職業素質,經過長期的積累,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把工作的年限轉化為我們的職業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