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衛星星歷
衛星星歷,又稱為兩行軌道數據(TLE,Two-Line Orbital Element),由美國celestrak發明創立,是用於描述太空飛行體位置和速度的表達式———兩行式軌道數據系統。中文名衛星星歷外文名TLE,Two-Line Orbital Element又稱為兩行軌道數據發明創立美國celestrak
衛星、航天器或飛行體一旦進入太空,即被列入NORAD衛星星歷編號目錄。列入NORAD衛星星歷編號目錄的太空飛行體將被終生跟蹤。衛星星歷以開普勒定律的6個軌道參數之間的數學關系確定飛行體的時間、坐標、方位、速度等各項參數,具有極高的精度。衛星星歷能精確計算、預測、描繪、跟蹤衛星、飛行體的時間、位置、速度等運行狀態;能表達天體、衛星、航天器、導彈、太空垃圾等飛行體的精確參數;能將飛行體置於三維的空間;用時間立體描繪天體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衛星星歷的時間按世界標准時間(UTC)計算。衛星星歷定時更新。
衛星星歷的結構為上下兩行,每行69個字元,包括0~9、A~Z(大寫)、空格、點和正負號,其他字元是無意義的。
第0行,將第1行視為0行,是衛星通用名稱,最長為24個字元。
第1行和第2行是標準的衛星星歷格式(TLE格式),每行69個字元,包括0~9,A~Z(大寫)、空格、點和正/負號,除此之外的其他字元都是無意義也無效的。
衛星星歷編號含義
(1)第1行,字元號1是軌道數據。
(2)第1行的1~3和第2行2~3是衛星編號;
(3)1~4是秘密分級,U、C 或S。
U表示此數據是不保密的,可供公眾使用的;C 表示此數據是保密的,僅限NORAD使用;S表示此數據是保密的,僅限NORAD使用。
(4)1~6是衛星的發射年份;
(5)1~10是軌道數據的建立時間,按世界標准時間;
(6)1~21是兩個軌道比較參數;
(7)每行的最後一位都是以10為模的校驗位,可以檢查出90%的數據存儲或傳送錯誤。
(1)第0行
第0行是一個最長為24個字元的衛星通用名稱,由衛星所在國籍的衛星公司命名,如SINOSAT 3。衛星通用名稱與NORAD編號、國際編號都是衛星識別編碼。
(2)行號
行號是衛星星歷的序列號,如第1行或第2行。
(3)NORAD衛星編號
NORAD衛星編號,又稱為NASA編號,SCC編號,是NORAD特別建立的衛星編號,每一個太空飛行器都被賦予唯一的NORAD衛星編號。
NORAD衛星編號由五位數的衛星識別碼組成,每一位數都有特定的含義。
如「鑫諾3號」衛星的NORAD衛星編號為31577;遙感2號(YAOGAN 2)衛星的NORAD衛星編號為31490;「長征3號甲」(CZ-3A)為31578。
(4)秘密級別
衛星星歷的秘密級別,分為3個的級別,分別用一個字元來表示:
① U–非保密的
② C–機密的
③ S–絕密的
(5)國際編號
國際編號是全世界國家使用的一種衛星標識方法,前兩位是發射年份,後面是在這一年的發射序號。
如「鑫諾3號」衛星的國際編號是07021A。
「07」表示「鑫諾3號」衛星的發射年份2007年;
「021」表示2007年國際編號的第21次發射;
「A」表示是第一個。按照國際編號規則,如果一次發射多顆衛星,使用26個英文字母排序,按照A、B、C、D的順序排列為每個衛星編號;如果超過了26個編號,則使用兩位字母,如AA、AB、AC編號。
(6)TLE歷時
世界標准時間(UTC,Universal Time/Temps Cordonné),又稱為協調世界時。
(7)平均運動的一階時間導數
平均運動的一階時間導數作為一個平均運動的漂移參數,用來計算每一天平均運動的變化帶來的軌道漂移,提供給軌道計算軟體預測衛星的位置。兩行式軌道數據使用這個數據校準衛星的位置。
(8)平均運動的二階時間導數
平均運動的二階時間導數作為一個平均運動的漂移參數,用來計算每一天平均運動的變化帶來的軌道漂移,提供給軌道計算軟體預測衛星的位置。
(9)BSTAR拖調制系數
BSTAR拖調制系數,採用十進制小數,適用GP4一般攝動理論的情況下、BSTAR大氣阻力這一項,除此之外為輻射壓系數。 BSTAR拖調制系數的單位是1/(地球半徑)。
(10)美國空軍空間指揮中心內部使用
美國空軍空間指揮中心內部使用的為1;美國空軍空間指揮中心以外公開使用標識為0。
(11)星歷編號
星歷編號是TLE數據按新發現衛星的先後順序的編號。當一個衛星生成了一套新的TLE數據。在新的TLE數據中, 新發現衛星的星歷編號按順序排列,每個數字代表一定意義。如「鑫諾3號」衛星的星歷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