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的特點是什麼求解答
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是數碼圖像文件壓縮的兩種類型。無損壓縮是對文件本身的壓縮,和其他數據文件的壓縮一樣,是對文件的數據存儲方式進行優化,採用某種演算法表示重復的數據信息,文件可以完全還原,不會影響文件內容,對於數碼圖像而言,也就不會使圖像細節有任何損失。而有損壓縮是對圖像本身的改變,在保存圖像時保留了較多的亮度信息,而將色相和色純度的信息和周圍的像素進行合並,合並的比例不同,壓縮的比例也不同,由於信息量減少了,所以壓縮比可以很高,圖像質量也會相應下降。
Ⅱ 壓縮文件為什麼有的容量比原文件小,它主要把什麼壓縮掉呢
因為有些文件格式相對較大。。比如BMP格式的圖片。壓縮比較基本上在100倍左右。。因此為了節省空間。。就需要對數據進行壓縮
1.什麼是數據壓縮
數據壓縮,通俗地說,就是用最少的數碼來表示信號。其作用是:能較快地傳輸各種信號,如傳真、Modem通信等;在現有的通信干線並行開通更多的多媒體業務,如各種增值業務;緊縮數據存儲容量,如CD-ROM、VCD和DVD等;降低發信機功率,這對於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尤為重要。由此看來,通信時間、傳輸帶寬、存儲空間甚至發射能量,都可能成為數據壓縮的對象。
2.數據為何能被壓縮
首先,數據中間常存在一些多餘成分,既冗餘度。如在一份計算機文件中,某些符號會重復出現、某些符號比其他符號出現得更頻繁、某些字元總是在各數據塊中可預見的位置上出現等,這些冗餘部分便可在數據編碼中除去或減少。冗餘度壓縮是一個可逆過程,因此叫做無失真壓縮,或稱保持型編碼。
其次,數據中間尤其是相鄰的數據之間,常存在著相關性。如圖片中常常有色彩均勻的背影,電視信號的相鄰兩幀之間可能只有少量的變化影物是不同的,聲音信號有時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周期性等等。因此,有可能利用某些變換來盡可能地去掉這些相關性。但這種變換有時會帶來不可恢復的損失和誤差,因此叫做不可逆壓縮,或稱有失真編碼、摘壓縮等。
此外,人們在欣賞音像節目時,由於耳、目對信號的時間變化和幅度變化的感受能力都有一定的極限,如人眼對影視節目有視覺暫留效應,人眼或人耳對低於某一極限的幅度變化已無法感知等,故可將信號中這部分感覺不出的分量壓縮掉或「掩蔽掉」。這種壓縮方法同樣是一種不可逆壓縮。
對於數據壓縮技術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盡量降低數字化的在碼事,同時仍保持一定的信號質量。不難想像,數據壓縮的方法應該是很多的,但本質上不外乎上述完全可逆的冗餘度壓縮和實際上不可逆的嫡壓縮兩類。冗餘度壓縮常用於磁碟文件、數據通信和氣象衛星雲圖等不允許在壓縮過程中有絲毫損失的場合中,但它的壓縮比通常只有幾倍,遠遠不能滿足數字視聽應用的要求。
在實際的數字視聽設備中,差不多都採用壓縮比更高但實際有損的媳壓縮技術。只要作為最終用戶的人覺察不出或能夠容忍這些失真,就允許對數字音像信號進一步壓縮以換取更高的編碼效率。摘壓縮主要有特徵抽取和量化兩種方法,指紋的模式識別是前者的典型例子,後者則是一種更通用的摘壓縮技術。
更加詳細的資料看這里吧。
http://www.kdntc.cn/nic/netstudy/wsjs/tongxin/shu/039.htm
-----------------------------
數據壓縮是通過減少計算機中所存儲數據或者通信傳播中數據的冗餘度,達到增大數據密度,最終使數據的存儲空間減少的技術。
數據壓縮在文件存儲和分布式系統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數據壓縮也代表著尺寸媒介容量的增大和網路帶寬的擴展。
數據壓縮就是將字元串的一種表示方式轉換為另一種表示方式,新的表示方式包含相同的信息量,但是長度比原來的方式盡可能的短。
1. 數據壓縮與編碼
數據壓縮跟編碼技術聯系緊密,壓縮的實質就是根據數據的內在聯系將數據從一種編碼映射為另一種編碼。壓縮前的數據要被劃分為一個一個的基本單元。基本單元既可以是單個字元,也可以是多個字元組成的字元串。稱這些基本單元為源消息,所有的源消息構成源消息集。源消息集映射的結果為碼字集。可見,壓縮前的數據是源消息序列,壓縮後的數據是碼字序列。
若定義塊為固定長度的字元或字元串,可變長為長度可變的字元或字元串,則編碼可分為塊到塊編碼、塊到可變長編碼、可變長到塊編碼、可變長到可變長編碼等。應用最廣泛的ASCII編碼就是塊到塊編碼。
2. 數據壓縮的分類
數據壓縮按照映射是否固定可分為靜態數據壓縮和動態數據壓縮。靜態數據壓縮是指壓縮前源消息集到碼字集之間的映射是固定的,出現在被壓縮數據中的源消息每次都被映射為同一碼字。動態數據壓縮是指源消息集到碼字集的映射會隨著壓縮進度的變化而變化。靜態壓縮編碼需要兩步,先計算出源消息出現的頻率,確定源消息到碼字之間的映射;然後完成映射。動態數據壓縮則只需一步就能完成,它在壓縮過程中只對源消息集掃描一次。有些數據壓縮演算法是混合型的,綜合應用了靜態數據壓縮和動態數據壓縮技術。
3. 評價數據壓縮的標准
從實際應用來說,數據壓縮可從兩方面來衡量:數據壓縮速度和數據壓縮率。當數據壓縮應用於網路傳輸時,主要考慮速度快慢;當數據壓縮應用於數據存儲中,主要考慮壓縮率,即壓縮後數據的大小。當然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常用的評價標准有冗餘度、平均源信息長度、壓縮率等。對於一種編碼方式是否為較好的編碼,主要看該編碼的冗餘度是否最小。
4. 常見的數據壓縮工具
現在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功能強大的數據壓縮工具有很多。最常見的是WinZip和WinRAR。
數據壓縮通過減少數據的冗餘度來減少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存儲空間,而數據備份則通過增加數據的冗餘度來達到保護數據安全的目的。兩者在實際應用中常常結合起來使用。通常將要備份的數據進行壓縮處理,然後將壓縮後的數據用備份進行保護。當需要恢復數據時,先將備份數據恢復,再解壓縮。
由於計算機中的數據十分寶貴又比較脆弱,數據備份無論對國家、企業和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數據備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用很小的代價,將有價值的數據存放到與初始創建的存儲位置相異的地方;當數據被破壞時,用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花費將數據全部恢復或部分恢復。
1. 對備份系統的要求
不同的應用環境有不同的備份需求,一般來說,備份系統應該有以下特性。
☆ 穩定性:備份系統本身要很穩定和可靠。
☆ 兼容性:備份系統要能支持各種操作系統、資料庫和典型應用軟體。
☆ 自動化:備份系統要有自動備份功能,並且要有日誌記錄。
☆ 高性能:備份的效率要高,速度要盡可能的快。
☆ 操作簡單: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工作人員的要求,減輕工作人員負擔。
☆ 實時性:對於某些不能停機備份的數據,要可以實時備份,以確保數據正確。
☆ 容錯性:若有可能,最好有多個備份,確保數據安全可靠。
2. 數據備份的種類
數據備份按所備份數據的特點可分為完全備份、增量備份和系統備份。
完全備份是指對指定位置的所有數據都備份,它佔用較大的空間,備份過程的時間也較長。增量備份是指數據有變化時對變化的部分進行備份,它佔用空間小,時間短。完全備份一般在系統第一次使用時進行,而增量備份則經常進行。系統備份是指對整個系統進行備份。它一般定期進行,佔用空間較大,時間較長。
3. 數據備份的常用方法
數據備份根據使用的存儲介質種類可分為軟盤備份、磁帶備份、光碟備份、優盤備份、移動硬碟備份、本機多個硬碟備份和網路備份。用戶可以根據數據大小和存儲介質的大小是否匹配進行選擇。
數據備份是被動的保護數據的方法,用戶應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來選擇備份系統、備份設備和備份策略。
http://ke..com/view/286827.html
---------------------------
有損數據壓縮方法是經過壓縮、解壓的數據與原始數據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壓縮方法。有損數據壓縮又稱破壞型壓縮,即將次要的信息數據壓縮掉,犧牲一些質量來減少數據量,使壓縮比提高。這種方法經常用於網際網路尤其是流媒體以及電話領域。在這篇文章中經常成為編解碼。它是與無損數據壓縮對應的壓縮方法。根據各種格式設計的不同,有損數據壓縮都會有 generation loss:壓縮與解壓文件都會帶來漸進的質量下降。
[編輯] 有損壓縮的類型
有兩種基本的有損壓縮機制:
一種是有損變換編解碼,首先對圖像或者聲音進行采樣、切成小塊、變換到一個新的空間、量化,然後對量化值進行熵編碼。
另外一種是預測編解碼,先前的數據以及隨後解碼數據用來預測當前的聲音采樣或者或者圖像幀,預測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的誤差以及其它一些重現預測的信息進行量化與編碼。
有些系統中同時使用這兩種技術,變換編解碼用於壓縮預測步驟產生的誤差信號。
有損與無損壓縮比較
有損方法的一個優點就是在有些情況下能夠獲得比任何已知無損方法小得多的文件大小,同時又能滿足系統的需要。
有損方法經常用於壓縮聲音、圖像以及視頻。有損視頻編解碼幾乎總能達到比音頻或者靜態圖像好得多的壓縮率(壓縮率是壓縮文件與未壓縮文件的比值)。音頻能夠在沒有察覺的質量下降情況下實現 10:1 的壓縮比,視頻能夠在稍微觀察質量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如 300:1 這樣非常大的壓縮比。有損靜態圖像壓縮經常如音頻那樣能夠得到原始大小的 1/10,但是質量下降更加明顯,尤其是在仔細觀察的時候。
當用戶得到有損壓縮文件的時候,譬如為了節省下載時間,解壓文件與原始文件在數據位的層面上看可能會大相徑庭,但是對於多數實用目的來說,人耳或者人眼並不能分辨出二者之間的區別。
一些方法將人體解剖方面的特質考慮進去,例如人眼只能看到一定頻率的光線。心理聲學模型描述的是聲音如何能夠在不降低聲音感知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的壓縮。
人眼或人耳能夠察覺的有損壓縮帶來的缺陷稱為壓縮失真(en:compression artifact)。
http://ke..com/view/583477.html
Ⅲ 常見的壓縮文件格式有哪些各有什麼優點
1、JAR
JAR 文件就是 Java Archive File,顧名思意,它的應用是與 Java 息息相關的,是 Java 的一種文檔格式。JAR 文件非常類似 ZIP 文件——准確的說,它就是 ZIP 文件,所以叫它文件包。
JAR 文件與 ZIP 文件唯一的區別就是在 JAR 文件的內容中,包含了一個 META-INF/MANIFEST.MF 文件,這個文件是在生成 JAR 文件的時候自動創建的。
2、ZIP
ZIP應該算是最常見的壓縮文件格式了,你甚至不需要單獨為它安裝一個壓縮或者解壓縮軟體,因為我們使用的Windows系統以及集成了對ZIP壓縮格式的支持。
3、RAR
雖然ZIP在壓縮文件格式中地位很高,但現在相當多的下載網站都選擇了用RAR格式來壓縮他們的文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RAR格式的文件壓縮率比ZIP更高。
4、7Z
作為壓縮格式的後起新秀,7Z有著比RAR更高的壓縮率,能夠將文件壓縮的更加小巧。不過因為RAR格式已經高度普及,又沒有網路普及的「天時」相助,7Z想要取代RAR現在的地位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5、CAB
CAB是微軟的一種安裝文件壓縮格式,主要應用於軟體的安裝程序中。因為涉及到安裝程序,所以cab文件中包含的文件通常都不是簡單的直接壓縮,而是對文件名等都進行了處理,所以雖然可以對其直接解壓縮,但解壓後得到的文件通常都無法直接使用。
Ⅳ NTFS的壓縮和加密特性
NTFS文件系統
NTFS文件系統是一個基於安全性的文件系統,是Windows NT所採用的獨特的文件系統結構,它是建立在保護文件和目錄數據基礎上,同時照顧節省存儲資源、減少磁碟佔用量的一種先進的文件系統。使用非常廣泛的Windows NT 4.0採用的就是NTFS 4.0文件系統,相信它所帶來的強大的系統安全性一定給廣大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Win 2000採用了更新版本的NTFS文件系統——NTFS 5.0,它的推出使得用戶不但可以像Win 9X那樣方便快捷地操作和管理計算機,同時也可享受到NTFS所帶來的系統安全性。
NTFS 5.0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NTFS可以支持的分區(如果採用動態磁碟則稱為卷)大小可以達到2TB。而Win 2000中的FAT32支持分區的大小最大為32GB。
2. NTFS是一個可恢復的文件系統。在NTFS分區上用戶很少需要運行磁碟修復程序。NTFS通過使用標準的事物處理日誌和恢復技術來保證分區的一致性。發生系統失敗事件時,NTFS使用日誌文件和檢查點信息自動恢復文件系統的一致性。
3. NTFS支持對分區、文件夾和文件的壓縮。任何基於Windows的應用程序對NTFS分區上的壓縮文件進行讀寫時不需要事先由其他程序進行解壓縮,當對文件進行讀取時,文件將自動進行解壓縮;文件關閉或保存時會自動對文件進行壓縮。
4. NTFS採用了更小的簇,可以更有效率地管理磁碟空間。在Win 2000的FAT32文件系統的情況下,分區大小在2GB~8GB時簇的大小為4KB;分區大小在8GB~16GB時簇的大小為8KB;分區大小在16GB~32GB時,簇的大小則達到了16KB。而Win 2000的NTFS文件系統,當分區的大小在2GB以下時,簇的大小都比相應的FAT32簇小;當分區的大小在2GB以上時(2GB~2TB),簇的大小都為4KB。相比之下,NTFS可以比FAT32更有效地管理磁碟空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磁碟空間的浪費。
5. 在NTFS分區上,可以為共享資源、文件夾以及文件設置訪問許可許可權。許可的設置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允許哪些組或用戶對文件夾、文件和共享資源進行訪問;二是獲得訪問許可的組或用戶可以進行什麼級別的訪問。訪問許可許可權的設置不但適用於本地計算機的用戶,同樣也應用於通過網路的共享文件夾對文件進行訪問的網路用戶。與FAT32文件系統下對文件夾或文件進行訪問相比,安全性要高得多。另外,在採用NTFS格式的Win 2000中,應用審核策略可以對文件夾、文件以及活動目錄對象進行審核,審核結果記錄在安全日誌中,通過安全日誌就可以查看哪些組或用戶對文件夾、文件或活動目錄對象進行了什麼級別的操作,從而發現系統可能面臨的非法訪問,通過採取相應的措施,將這種安全隱患減到最低。這些在FAT32文件系統下,是不能實現的。
6. 在Win 2000的NTFS文件系統下可以進行磁碟配額管理。磁碟配額就是管理員可以為用戶所能使用的磁碟空間進行配額限制,每一用戶只能使用最大配額范圍內的磁碟空間。設置磁碟配額後,可以對每一個用戶的磁碟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和控制,通過監測可以標識出超過配額報警閾值和配額限制的用戶,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磁碟配額管理功能的提供,使得管理員可以方便合理地為用戶分配存儲資源,避免由於磁碟空間使用的失控可能造成的系統崩潰,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7. NTFS使用一個「變更」日誌來跟蹤記錄文件所發生的變更。
小提示(選取FAT32和NTFS的建議)
在系統的安全性方面,NTFS文件系統具有很多FAT32文件系統所不具備的特點,而且基於NTFS的Win 2000運行要快於基於FAT32的Win 2000;而在與Win 9X的兼容性方面,FAT32優於NTFS。所以在決定Win 2000中採用什麼樣的文件系統時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1. 計算機是單一的Win 2000系統,還是採用多啟動的Win 2000系統;
2. 本地安裝的磁碟的個數和容量;
3. 是否有安全性方面的考慮等。
基於以上的考慮,如果要在Win 2000中使用大於32GB的分區的話,那麼只能選擇NTFS格式。如果計算機作為單機使用,不需要考慮安全性方面的問題,更多地注重與Win 9X的兼容性,那麼FAT32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計算機作為網路工作站或更多的追求系統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在單一的Win 2000模式下運行,強烈建議所有的分區都採用NTFS格式;如果要兼容以前的應用,需要安裝Win 9X或其它的操作系統,建議做成多啟動系統,這就需要兩個以上的分區,一個分區採用NTFS格式,另外的分區採用FAT32格式,同時為了獲得最快的運行速度建議將Win 2000的系統文件放置在NTFS分區上,其它的個人文件則放置在FAT32分區中
NTFS適合你嗎?
在多操作系統中是否選擇將FAT32轉換為NTFS,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如果重在性能和安全方面,那麼可以將FAT32轉換為NTFS;如果重在可操作性和兼容性方面,應該保持FAT32,不進行轉換,因為支持FAT32的操作系統更多。而NTFS對Windows Me和以前的Windows版本並不兼容。建議除Windows XP/2003外的系統用FAT32。
Ⅳ 數據壓縮分為哪三類
數據壓縮分為兩類,有三種分法:
1、即時壓縮和非即時壓縮
即時壓縮是將語音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同時進行壓縮,然後即時通過Internet傳送出去。即時壓縮一般應用在影像、聲音數據的傳送中。
非即時壓縮是在需要的情況下才進行,沒有即時性。非即時壓縮一般不需要專門的設備,直接在計算機中安裝並使用相應的壓縮軟體即可。
2、數字壓縮和文件壓縮
數字壓縮是專指一些具有時間性的數據,這些數據常常是即時採集、即時處理或傳輸的。
文件壓縮是專指對將要保存在磁碟等物理介質的數據進行壓縮,如一篇文章數據、一段音樂數據、一段程序編碼數據等的壓縮。
3、無損壓縮與有損壓縮
無損壓縮利用數據的統計冗餘進行壓縮,所以無損壓縮的壓縮比一般比較低。這類方法廣泛應用於文本數據、程序和特殊應用場合的圖像數據等需要精確存儲數據的壓縮。
有損壓縮方法利用了人類視覺、聽覺對圖像、聲音中的某些頻率成分不敏感的特性,允許壓縮的過程中損失一定的信息。有損壓縮廣泛應用於語音、圖像和視頻數據的壓縮。
(5)數據壓縮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無損壓縮格式可以很方便地還原成WAV,還能直接轉壓縮成MP3、Ogg等有損壓縮格式,甚至可以在不同無損壓縮格式之間互相轉換,而不會丟失任何數據。
這一點比起有損格式要強。因為有損壓縮格式的二次編碼(從一種有損格式轉換成另一種有損格式,或者格式不變而調整比特率)意味著丟失更多的信號,帶來更大的失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數據壓縮
網路——無損壓縮
Ⅵ 在數據壓縮方法中,有損壓縮具有什麼特點
壓縮比高,演算法執行可能比較慢,壓縮和解壓不對稱等
Ⅶ 壓縮文件是有兩種格式RAR和ZIP,他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區別:WinZip
只有英文版+漢化包的,而且安裝程序體積較大
WinRAR
則有官方的簡體中文版,安裝程序體積較小(還不到
1MB)
第二個區別:WinZip
支持的壓縮包格式雖然很多,但都已經過時了,而且也沒有新的特性
WinRAR
支持的壓縮包格式也不少,但都是現在最流行的,支持的格式也在增加
第三個區別:WinZip
壓縮文件只能壓縮成
ZIP
格式,而且壓縮率較低,速度較慢
WinRAR
卻兼容
Zip
格式,而且有其他的擴展壓縮方法,提高了壓縮率
綜上所述:由於第一個原因,我就不願意用
WinZip,看到第二個原因,
我就想放棄
WinZip
了,知道了第三個原因,就有足夠的理由讓我放棄
WinZip
了,支持
WinRAR
!!!
Ⅷ 什麼是壓縮文件有什麼特徵
文件比較大,不方便儲存或是上傳,就需要進行一下壓縮,目前壓縮軟體有WINRAR,ZIP。壓縮後的文件比原文件要小。
Ⅸ 當文件被壓縮時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文件壓縮的基本原理是—— 哈夫曼編碼 ,用較短的數據替換掉文件中經常出現的、較長的數據。例如,一篇英文文章保存到文本文件中,顯然文件中大部分數據都是小寫字母、空格,還有少量的大寫字母、標點,而這些字母和符號都無例外每個佔用了一個位元組(8bit)。如果現在我開發一個壓縮軟體專門壓縮英文文本,那可以這樣做:把小寫a-z、空格只用5bit來表示,例如:00000 - a00001 - b……11010 - z11011 - 空格如此,還有11100、11101這樣編碼沒有分配,可以用來表示大寫字母,例如規定出現11100,則後面5個bit表示大寫字母:1110000000 ~ A1110000001 ~ B……1110011010 ~ Z類似地,11101後面再加3bit表示標點:11101000 ~ .11101001 ~ ,11101010 ~ '……雖然大寫字母的編碼變得更長了,但由於文章中小寫字母占絕大多數,文件就變小了。解壓縮就是將上述過程反過來執行,將轉換後的編碼重新找到原來對應的編碼。實際應用中,還有更多更復雜的方法來提高壓縮效率,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小寫字母的出現頻率也有區別,把a、e等出現頻率高的字母用更短的編碼,而q、z等不常用字母用較長的編碼,甚至發現某些單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例如the / is,於是將那些單詞用更短的編碼表示。壓縮軟體要考慮很多不同類型文件的特點,並有針對性地設計壓縮演算法。從信息學的角度來說,數據壓縮是去掉冗餘,提高單位容量的有效信息量。低冗餘的信息有不可預知、高熵的特點,加密後更難破解。形象來說,這就像把冗長的白話文寫成言簡意賅的文言文,不影響原來的意思又節省了書寫時間。==========================【補充1】微博上很多同學提出用白話文寫成文言文這個比喻不恰當,其實誤解了我的意思。首先,被比喻的對象是「數據壓縮」,不是「無損壓縮」。其次,用白話文譯文言文比喻的不是壓縮「過程」、「方法」,而是比喻壓縮「去掉冗餘信息」這個本質,這是一個在理論層面、相當抽象的概念。的確,白話文譯文言更像是把BMP轉成JPG,WAV轉MP3,是有損壓縮,但損失的信息都是無用或者不重要(冗餘)的信息,例如MP3去掉了人耳不容易聽出來的高頻和低頻聲音,這和無損壓縮去掉冗餘信息的本質並無不同。最重要的是——我實在想不到更恰當的比喻了。【補充2】有同學提出,壓縮不只是用哈夫曼編碼,還有很多其它演算法——其實哈夫曼編碼不是具體的演算法,更像是一種思想,不局限於《數據結構》課本上說的那種逐個位元組生成哈夫曼樹的初等演算法。絕大部分無損壓縮演算法仍然是基於哈夫曼編碼的,其核心思想都是對出現頻率高的編碼(可能是多個位元組的,例如單詞)映射到短的編碼,把出現頻率低的編碼映射到長的編碼。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