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真的是這樣嗎數據說明一切!
以前老一輩總是說大學生是天之驕子,一家能出來一個大學生那真是光耀門楣,所以也總是教導孩子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現如今我們聽得最多的卻是大學生不值錢,大學生已經太多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份統計數據:全國1977-2019年高考人數和錄取率統計,或許可以從中窺見端倪。
從統計數據來看,近40年來累計畢業的大學生共有12309.2萬,粗略按照本科專科各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6109.1萬人,看起來確實也不少,可是要知道我國人口目前是14億(2019年數據),大學生所佔總人口的比例為8.23%,而本科生只4.11%。
也就是說每一百個中國人裡面有4個是本科生,按照這個比例,本科生絕對算是稀缺資源,可為什麼還是給人一種大學生遍地走,而且學歷不值錢的感覺呢?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大學擴招
二、基數龐大
三、倖存者偏差
正是這些原因,才讓你覺得好像滿世界都是大學生,因為人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打量這個世界。而且城市裡面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地方,本身就占據了大多數高等教育資源,而且高校畢業生畢業之後也更願意留在這里,更重要的是這群人正是網路上最活躍的人群。
大學生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薪資讓他們滿意,條件又舒適的工作。很多三、四、五線城市,包括縣城、鄉村、農村以及偏遠山區都存在著大學生不足的情況,只是很多大學生都不願意去基層工作。
大學生越來越多,這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我國本科以上人口為4%,對比俄羅斯的54%、日本41%、美國40%仍然算是少的。
不要被「讀書無用論」的毒雞湯洗腦,社會大趨勢我們無法改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到無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Ⅱ 讓人震驚!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10年增長一倍,這組數據說明了啥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想要讀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現在讀書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反倒沒有那麼困難。有很多人步入社會之後,不知道自己適合幹些什麼,唯有讀書是他努力的目標,於是他就在大學期間繼續選擇讀研究生。而研究生的招生的人數,相較於之前長了一倍。看到這組數據的時候,其實我想到了很多東西,接下來我就說一說我所想。
第三,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同樣也說明了我國有更多的人讀了大專,讀了本科。國民的基礎教育相較於之前有了更大的提升。在這樣的影響下,我們國家的各行各業會有傑出的人員出現,有更科學的技術人員指導。國民素質的提升,國民教育的提升,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後代的教育提升。
Ⅲ 博士滿街走,學士不如狗。這說明了什麼
博士滿街走,學士不如狗。這說明了現在的素質教育以及學歷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更能是高校擴招非常厲害,學歷之外 更要注重個人的能力培養
Ⅳ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說明了什麼
1、獲得高學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社會對技能人才要求越來越挑剔,因此促使大學生選擇考研以追求更高的學歷背景。大多數學生表示考研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希望將來在學術上可以有所成就,並且還有相當一部分考研學生有繼續讀博的打算。
其實真正是為了學術研究而考研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較為端正的,說明個人喜歡所學專業,有自己的夢想,希望在研究生期間進一步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這一動機也更能激發個人潛能。這類學生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他們不為功利意識左右的堅守,必將使他們在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成為學者、科學家。
2、實現名校夢
「進入名校」讀研究生是大學生「考研熱」現象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尤其是對於那些因高考失利而帶著許多遺憾未能進入自己理想大學的大學生來說,這種「名校夢」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現代社會對於用人的標准越來越高,而大學教育模式多是「多卻不精」,課程內容涉及很廣卻深度不夠,使得大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有欠缺,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因此,不少大學生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選擇讀研。
社會生活中,名校標簽現象嚴重,有些大學生為滿足自己高中時期的「名校夢」而選擇考研。在筆者所接觸的大學生中,就不乏從普通二本直接考入985大學研究生的案例。雖然這個過程無比艱辛,但是結果的確很美好。
3、調換專業
有一些大學生考研是因為不喜歡大學所學的專業,他們希望通過考上研究生來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對於在這類學生來說,他們的考研動機較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他們畢竟未經四年完善的系統學習,在考研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會更多。
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考研是向著熱門專業去的,希望通過熱門專業的學習來幫助自己在將來能夠找到好工作。統計資料表明,每年報考財經、法律等熱門專業的大學生很多,也有一些冷門專業如考古學、歷史學、哲學等報考的大學生卻寥寥無幾,考研中的冷熱懸殊十分明顯。
4、盲目從眾
有一部分大學生對考研毫無目標,他們甚至不知道考研的具體事宜,他們只是簡單地認為擁有研究生文憑就業機會應該會增多,而且當看到周圍人都在准備考研而自己暫時又不想工作就先決定考研。
這類受他人影響而加入考研潮的大學生,意志往往不堅定,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他們也普遍不太自信,在日常的人際交往、實際操作和組織管理方面均有所缺陷,自身各方面的素質也有所欠缺,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平常人際交往中很被動,容易人雲亦雲。
對這類學生來說,他們的考研動機相對較弱,對考研的結果也不太關注和重視。比如有這樣一類家長就進入筆者視野,他們對孩子考研持非常堅定的態度,就算孩子不願意也必須考。於是就有了一些大學生的被逼迫考研,令人驚奇的是,這其中的很多人最終順利考取研究生,只是接下來的讀書卻充滿了不情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