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牙周炎要做哪些檢查
單純性牙周炎亦稱邊緣性牙周炎。是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由慢性齦炎發展而來。單純性牙周炎在病因上,基本上與單純性齦炎相類似。但病損的范圍和程度更甚。
1. 病史 35 ~ 44 歲為高發期,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既往有牙齦炎史,進程緩慢,可長達十餘年或數十年。
2. 牙齦色澤、形態與齦炎相似,附著齦水腫,點彩消失。
3. 探查時可見牙周附著喪失,形成牙周袋,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嚴重時形成牙周膿腫。
4. 局部可有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復體等因素存在。
5. 可用牙周指數(P1)、牙周病指數(PD1)等確定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
6.X 線片可見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嚴重時出現牙齒松動和咬合關系紊亂。
7. 同時存在咬合創傷因素時稱復合性牙周炎檢查可見早接觸、錯合、前伸或側合運動的合干擾、過度磨損等現象。
8. 牙齦充血、腫脹,質地松軟,探診易出血,患者可主訴刷牙或咬硬物時易出血,出血可自動停止,無自發出血。
9. 口臭及口腔異味感。
10. 重度牙周炎可伴有逆行性牙髓炎症狀。
2. 牙周健康檢查項目包括拜託了各位 謝謝
牙周病是一類具有多種致病因素、臨床表現各異、涉及多數牙齒的疾病。醫生不僅要能診斷患者有無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而且應對其患病的范圍(波及的牙數)、嚴重程度等作出判斷。通過詢問全身和局部的病史,進行多項常規檢查和輔助檢查,並對檢查結果加以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計劃。 菌斑、牙石的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用目測的方法記錄菌斑、軟垢、牙石、牙面著色的量,可用+、++、卅來加以表示。 2.可用菌斑顯示劑輔助檢查菌斑量。 3.根據需要和條件,可採用不同的菌斑指數等較為客觀的量化指標來描述菌斑的量。 4.有條件者可利用顯微鏡觀察齦下菌斑中細菌的構成。 局部促進因素的檢查 檢查有無不良的義齒或固定冠、橋,有無鄰面充填體的懸突,或不良的正畸矯 治器,修復材料的表面是否光潔,有無錯殆、不良習慣、食物嵌塞、解剖異常等(如畸 形舌側溝、附著齦過窄、系帶附著異常等)。 牙齦炎症狀況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檢查牙齦色澤、形態和質地的變化,用文字描述。 2.用指數記分法如牙齦指數(GI)、齦溝出血指數(SBI)等量化指標來記錄牙 齦的炎症程度。 3.用探診後牙齦有無出血表示牙齦有無炎症,用鈍頭牙周探針的尖端,置於 齦緣下約1 mm,輕輕沿齦緣滑動後觀察片刻有無出血。若出血,則記錄為陽性。 牙周探診 牙周探診是對牙周炎患者的最基本檢查技術之一。同一患者各個牙齒的牙周 炎病情不同,同一患牙上的各個位點的牙周袋深度亦可不同,通過全口牙周探診可 以較准確地了解病情。在探測袋深度時,還可通過BOP了解袋內壁的炎症程度、 齦下牙石的多少等。原則上應對每位患者篩查其有無牙周炎,可重點探診牙齒鄰 面,有無牙周袋和探診後出血;牙周專科檢查時,應對每個牙的多個位點進行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應使用鈍頭帶刻度的牙周探針。 2.探針須與牙長軸平行,探針的尖端緊貼牙面,探人袋底後記錄從袋底到齦 緣的距離(mm),即探診深度。探鄰面時探針緊靠接觸區,尖端可略向鄰面中央傾 斜。 3.探查同一牙面較寬的牙周袋時,應提插式移動,以探明不同深度的牙周袋 狀況。 4.探診時支點要放穩,用力不可過大,力量掌握在20~25g。 5.探測牙周附著水平時,必須要找准釉牙骨質界位置,才能測量准確。記錄』袋底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即為附著喪失程度;若該牙有牙齦退縮,則附著喪失程 度是只指牙齦退縮的毫米數加上袋底到齦緣的距離。 6.探診後應記錄是否出血,即BOP陽性與否。 【注意事項】 1.在牙齦急性炎症期,患牙的探診深度會大於實際的袋深,應在急性期過後, 重新探查,獲得真實的探診深度。 2.對於牙齦炎症較重且伴有全身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等,在做全口牙周探診 前,應視需要服用抗生素。 3.多根牙應探查根分叉處有無牙周袋。 牙松動度測定 【操作程序及方法】 1.用牙科鑷夾住前牙的切緣,做唇舌或近遠中方向搖動,按1度、2度、3度記 錄動度;查後牙時,閉合鑷子,將其尖端抵住(牙合)面窩,向頰舌或近遠中方向搖動,記錄動度。 2.若有根尖周圍或牙周組織的急性炎症時,松動度會加大,應在消炎後再次檢查,取得准確的記錄。 3.檢查牙松動的同時,應檢查有無牙傾斜或移位。 (牙合)與咬合功能的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患者端坐,雙眼正視前方,視線與地面平行。 2.教會患者做各種咬合運動,且需重復多次,以保證檢查的准確性。 3.按順序逐次檢查(牙合)、(牙合)位、早接觸、(牙合)干擾等。 食物嵌塞的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檢查(牙合)面及邊緣嵴的磨損情況,如發育溝是否存在,邊緣嵴有無變平,殆面是否已經磨平,頰舌徑寬度如何等。 2.鄰面接觸區情況,如接觸區有無增寬,頰舌側外展隙的寬度是否變小,鄰面接觸區是否已松離,或有鄰面齲存在等。 3.對(牙合)牙有無充填式牙尖或尖銳邊緣嵴存在。 4.牙列是否整齊,有無牙松動、移位、缺牙等情況。 5.牙鄰接區是否緊密,可用牙線通過鄰接區時受阻情況來確定。
3. 牙周病有哪些檢查項目
目前牙周病檢查項目很多,一般主要是
血液檢查、X線
[診斷]
X線照片見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診斷依據]
齦炎主要表現為牙齦和齦乳頭變圓純,光亮,點彩消失,齦質粉軟脆弱,缺乏彈性,齦探診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結石存在。牙周炎除齦炎的表現外,還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內可有膿液溢出,牙齒不同程度松動,X光照片可見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