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指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頻繁出現,成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熱詞,但一直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貳』 為什麼需要建設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難點是什麼
目前,人類 社會 進入大數據時代。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不斷成熟與普及,產生了海量的數據資源。大數據發展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產,不僅增長迅速,而且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智慧城市具有明顯的數據特徵。在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能為經濟 社會 發展賦能。可以說,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發揮這些數據的作用,離不開對於城市各種數據的採集、整理、分析和應用。以大數據為核心要素,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改善城市運行管理、培育壯大數字經濟、重構公共服務體系的新動力、新途徑。
什麼是智慧城市
從狹義來說,智慧城市是用信息技術來改進城市管理、促進城市的發展;而從廣義來說,智慧城市是利用各種技術與創新的工具,將城市系統與服務打通並集成,以提升城市資源運用的效率,運用人們的智慧來盡可能優化地配置城市各種核心資源、管理與發展好城市。
建設智慧大城市的意義
1.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
目前,城市發展陷入「集聚」與「擴散」的兩難選擇,原因在於,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一方面,城市蔓延會使更多的土地被佔用、更昂貴的交通成本和更多的公共財政支出;另一方面,過度集聚所引起的城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城市集聚成本逐步超過集聚帶來的收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助於實現城市在空間集聚與空間擴散的權衡,城市空間結構布局可以變得更加自由而靈活。
2.推動「低碳、生態、綠色」城市發展
城市開發模式是城市形態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表現為人的行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尋求一種「低碳、綠色、生態」的城市發展新模式,來解決中國城市化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對城市的資源供給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影響,成為當務之急。智慧城市建設恰恰是當前中國實現「低碳、綠色、生態」城市發展的有效選擇。
3.促進傳統工業升級
傳統產業存在管理方法落後、工藝裝備不先進、產品附加值較低、資源利用率低等關鍵問題。因此,需要以信息化創新方式推動企業業務流程再造、資源系統整合、管理模式創新以及組織結構重組。智慧城市倡導對企業的產品生產、設計、營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實現企業物流、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的有機統一和集成,整體提高企業協同運作能力。
4.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智慧城市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整體集成與具體應用,將推動現有信息產業繼續繁榮與發展,催生新的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智能終端、互聯網核心設備、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研發、示範應用和產業化。
億信華辰數據大屏解決方案為智慧城市賦能
智慧城市具有明顯的數據特徵。可以說,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發揮這些數據的作用,都離不開對於城市各種數據的採集、整理、分析和應用。那麼這些海量、復雜的數據通過什麼形式能形象生動的展現各種信息,從而幫助用戶理解數據和做出決策的目標,發揮它巨大的價值和無限的潛力呢?很簡單,那就是大數據可視化!
對於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與集成商來說,其需要滿足智慧城市的統一調控和管理需求,給決策者提供直觀、及時、鮮活的數據分析能力,這將難以避免的會涉及到數據大屏的建設。
對此,億信華辰利用自身技術提供了美觀酷炫、定製化組件、可便捷集成的數據大屏解決方案,可以加速智慧城市統一管控體系的構建,為智慧城市賦能。
1、智慧園區
藉助億信華辰3D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酷屏,搭建的一個集園區生產、園區運營、園區決策多維一體的智能運營管理平台,應用前衛酷炫的3D可視化技術,以更直觀更震撼的可視化效果,支撐可視化數據決策,以提高園區運行效益及園區管理效率。
2、智慧工廠
藉助億信ABI,利用3D可視化技術將工廠的管理、生產、決策有機地統一起來,加入工廠的內部監督與管控,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減少環節、查找問題、分析得失等目的,形成互相關聯、整體一致的智能化工廠運營平台。
3、智慧城市
基於億信ABI軟體展示智慧城市核心數據,如人口、單位、建築、車輛、軌跡、污染物、生態等。
總結
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一方面要關注安全和隱私,另外一方面要關注新技術是否成熟;對於城市的管理者與智慧城市服務商來說,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其首先應該對技術保持中立的態度,但同樣也不可因噎廢食,拒絕或抵觸成熟技術在城市中的落地應用。
『叄』 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底都建些啥呢
新基建建設的就是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基礎設施,既包括信息技術領域的,也包括基礎交通領域的。相較於傳統的橋梁、公路、鐵路等「老基建」,「新基建」所包含的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將成為新的關鍵基礎設施,為我國實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5G基建作為「新基建」中的一大門類,儼然已經成為各方搶奪的焦點。當5G與信息通信狹路相逢,一場精彩的「5G基建大賽」就此拉開序幕。3月6日,中國移動發布23萬個5G基站主設備集采公告;3月10日,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聯手跟進,25萬個5G基站主設備招標上路。
除了5G基建之外,數據中心也是新基建中的重中之重。數據在當今時代的寶貴價值已經引起多國關注,說它像石油和鑽石也不為過。數據中心新基建的有序開展,為數據的合理使用、高效監管提供了一個場所。基於5G、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支持,添置了智能數據檢索和監測系統、智能數據裝備的數據中心建成之後,不僅能夠為金融經貿所服務,還可以廣泛應用新型政務、智慧醫療、城市管理、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
新基建作為數字化進一步在領域滲透的加速器,給企業開展業務、加強資源共享系統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營基於數字化平台和趨勢的形勢已經不可逆轉。企業原來業務系統變得開放的同時,5G新基建的建設也使原來貌似不相關的產業連接起來,工程預算、建築施工、技術服務、平台管理等有關方面之間的聯系得到強化,企業之間的合作活動日益頻繁,應用、數據、網路也都會有更多的連接與開放。
當然,新基建的順利開展和有序推進,離不開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的支持。政府層面的扶持與鼓勵,為各類新基建的開展掃除了一些障礙。2020年3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表示,新型消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下一步圍繞培育發展新消費方面,將重點加快以5G網路和數據中心為重點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推進信息服務全覆蓋。以此可見,新基建在促進消費、激發實體經濟發展活力方面存在較大應用價值。
在開春就如此火爆的新基建,為各個行業的投資者加大相關領域的投資力度、合理制定投資計劃注入了更多信心。正如只有春天認真播種秋天才能收獲累累碩果一樣,業內人士兢兢業業的付出努力,將會讓「新基建之花」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盛放。
『肆』 麥客存儲-為何大力發展新基建新基建能帶來什麼
大力發展新基建的原因
可推動數字化經濟發展
新基建包含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加快新基建進度,也是疫情恢復以來加快經濟建設喚醒新數字化的重要舉措。加速其發展,也會間接帶動就業、智能互聯、企業發展、公共配套等資源的投入,推動經濟發展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
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完善科技創新,發展智慧城市是當下社會發展的時代需求,目前我國已進入迭代5G網路、人工智慧應用、新能源車及電樁、高速鐵路城際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推進,這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會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基建能帶來什麼?
新基建瞄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5G、雲計算、人工智慧、新能源等前沿科技,對於我們未來生活的影響很大,當下進一步加速新基建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我國信息數字化能力的改善必將帶來原有行業的產業升級,還能進而改變我們生活的城市。
就新基建中的大數據領域而言,當下除雲計算之外,5G、產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一日千里,對於數據存儲、處理、交互的需求也變日益增加,而加速新基建進程,也是推動大數據領域中的數據中心,它它可以讓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將依賴於數據資源,有助於促進行業轉型和實現企業上雲。
在科技引領未來,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萬物互聯時代,麥客存儲會繼續以「為數據安個家」的使命,為智慧城市建設賦能,助力新基建,促進實現資源共享與調度,為加速社會發展奠定基石。
『伍』 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對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你認為具體應該怎麼做
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對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認為具體應該築牢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底座。
構建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有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於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大數據中心體系不僅是數字設備的託管空間體,更是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科技承載體,是數字技術自主創新所必需的算力底座。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16年~2020年,我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數字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GDP增長0.2個百分點。可以說,算力「地基」夯實與否,關繫到數字經濟這座「大廈」能否巍然屹立。
二是有利於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能夠推動構建國家數據資源體系,提升信息資源國家控制力,打造我國在全球數字經貿中數據資源配置的能力優勢;能夠健全數據治理和流通體系,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數據融合開放,加快釋放數據價值。
三是有利於推動「雙碳」戰略實施。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不僅明確提出PUE和綠電佔比等碳減排指標演進要求,更藉助數據中心集群化、「東數西算」等建設路徑,重點推動算力基礎設施能效優化以及與綠色能源的融合發展,構建低碳綠色的高質量算力服務體系,並進一步釋放體系建設給全社會經濟轉型帶來的綠色價值。
四是有利於加快數據中心產業的轉型發展。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一方面能夠驅動數據中心集約化、綠色化、均衡化發展,另一方面構建了含數據中心、網路、雲、AI、安全等多個要素的基礎設施體系,是傳統數據中心的升級版,是新基建的發展典範。
『陸』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根據各類媒體報道,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不過新基建並非是新提出的概念,早在2018年國家就曾明確了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舊基建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修橋鋪路蓋房子,具體包括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舊基建主要在於托底經濟保障就業。
5G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 「新基建」 的領銜領域,此前 5G 也已經被高層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柒』 中國為什麼一定要搞新基建
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優化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如北京圍繞「新應用」部署了智慧政務應用、智慧城市應用、智慧民生應用、智慧產業應用以及中小企業賦能等;《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項目策劃需考慮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一起成為當年政府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隨著國家積極布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帶動數字經濟增長,並促進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升級,我國經濟也將加速向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礎的數字新時代邁進。
『捌』 網友熱議「新基建」
來源:海外網
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青海段復工現場,施工人員進行組塔作業。 鄒建華攝(新華社發)
在網路指數中,「新基建」一詞的熱度,從3月4日起迅速上升,並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里持續保持著熱度。與其相關的熱詞,包括「5G」「『新基建』是什麼意思」「特高壓」「充電樁」「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等。
從那天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新基建」,便成為網上持續熱絡的重要話題。
「新基建」,究竟是個啥?
事實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第一次引起人們注意,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要求,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機器之心」網站梳理,「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國家對於「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特別是進入2020年。1月3日,2020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出台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此後多個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5G網路建設等作為了 2020年的投資重點,部分省份還明確了5G基站的建設目標。「從高層的多次部署,到資本市場的資金熱捧,給予大眾最明顯、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新基建』真的火了。」
「上觀新聞」網站提出一個問題,《異常火爆的「新基建」,究竟是個啥?》,並在文中提出七大焦點,「5G:今年基站建設量有望超55萬個」,「特高壓:或帶來1500億元的增量市場」,「城市軌道交通:預計2020年通車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充電樁:市場空間千億元級別」,「大數據中心:西南、西北有較大增長潛力」,「人工智慧:今年我國市場規模增速預計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工業互聯網:預計『5G+工業互聯網』將是投入重點」。
「掌中陝西」APP推出的長圖一目瞭然,「什麼是『新基建』?看這張圖就夠了」,標出了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 汽車 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
在一篇雷鋒網文章中,從對比的角度分析了「新基建」。文章認為,「新基建」與以「鐵公基」(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和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不同,它更強調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賦予傳統交通和城市等基礎設施 科技 內涵的信息化建設,兼具 科技 與基建的雙重屬性。這篇文章同時認為,「新基建」一旦落實有效推進,將提供一個彌合數字鴻溝、縮小地區差距的機會。在已經公布的計劃中,「新基建」投資總額萬億元以上的地區,許多都是中西部省份。
「騰訊研究院」微信公眾號持有類似觀點。其分析認為,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自此一年多時間內,黨中央、國務院先後有多次重要會議對「新基建」進行了強調。這篇文章將目光投向 歷史 ,認為基礎設施是驅動工業革命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而國家在此時重視「新基建」,既有面向未來塑造數字競爭力的考量,更有應對當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兒?
很多網友好奇的是,與過去我們熟悉的「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國家發改委官網上,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復產及一批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超過40萬億元的投資體量浮出水面。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新基建」成了此輪投資中的新寵。
新華網則在4月8日這天,報道了長沙天心區「新基建」項目雲開工儀式現場,多個項目單位負責人通過5G視頻與現場連線。當天,這里有106個「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涵蓋5G基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
「新基建」新在哪兒?央廣網的分析給出了四點。第一,「新基建」開辟了新戰場,如果說舊基建的主戰場在「地上」,那麼「新基建」的主戰場就在「雲上」;第二,「新基建」瞄準新高度,意味著我國現有的基礎設施將升級換代;第三,「新基建」將帶來新應用,比如5G,比如機器人之間的信息交互等;第四,「新基建」創造新生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經濟觀察網發文認為,「新基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追求高增長轉向了對高質量發展的追求,必須十分重視「新基建」的實施方法,從而有效提升「新基建」的質量。
人民網評論認為,「新基建」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有助於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兼具穩增長和創新的雙重效應。基於此,各級政府應大力出台對「新基建」的鼓勵措施,努力提高政策精準性,比如積極將「新基建」列為優先發展領域,加大對相關領域研發投資的支持和補貼力度,努力改善營商環境,推動「新基建」領域國際合作。文章指出,截至目前,已有25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基建」。
雷鋒網的文章《5G,為什麼是「新基建」之首?》,分析了5G在「新基建」中的重要作用。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孫松林對該網站分析,「5G在『新基建』中處於最根本的通信基礎設施,不但可以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互聯網等其他基礎設施提供重要的網路支撐,而且可以將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 科技 快速賦能給各行各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則發文認為,「新基建」是體現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的 科技 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基石。這篇文章盤點,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近期發布的2020年一系列重大投資項目中,「新基建」項目占據了相當比重。而對於「新基建」新在哪兒,文章從疫情防控入手分析,指出「新」體現在蘊含其中的硬核 科技 和各類新應用,比如「 健康 碼」成為數字防疫的重要組成部分,支付寶線上掛號、在線問診等數字化服務則節約了辦事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接觸。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4月10日 第 05 版)
『玖』 數據中心納入新基建,未來發展會怎樣
加快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低碳化發展
碳中和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法增加碳吸收量,將碳吸收量與碳排放量抵消,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是碳中和前必須經過的階段。
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2021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據中心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拾』 新基建是指哪些行業呢
新基建指的行業是:
1、大數據中心
從市場角度來看,2020年初的疫情讓無接觸服務、在線辦公、遠程醫療等信息化被越來越多採用,數據中心作為底層基礎設施將會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同時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大數據中心開始升級為「雲數據中心」,特點是伺服器、存儲、網路、應用等高度虛擬化,用戶可以按需調用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