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農產品價格預測最少要多少數據

農產品價格預測最少要多少數據

發布時間:2022-11-30 11:44:13

⑴ 什麼是農業經營預測,有哪些類型

農業經營預測是以過去和現在的統計資料和調查資料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農產品未來銷售市場的變化和發展趨勢進行推測、估計和判斷,是農業企業制定生產經營決策的依據。

農業經營預測類型有農產品銷售量預測、農產品價格預測、農產品銷路預測等等。產品銷售量預測,一般根據產品銷售量的歷史資料,分析和確定不同市場的農產品銷售數量;農產品價格預測,分析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趨勢,以及其他產品價格變化對農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確定影響的程度。農產品銷路預測,是分析企業產品對未來市場的佔有和新市場的開發,從而預測本企業農產品在未來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農產品市場預測的方法有調_分析法、經驗估計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農業經營預測的原理具有連續性、類推性、因果性等。連續性原理是根據經濟的發展具有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連貫性,如往年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小,可預測今年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類推性原理是客觀經濟事務之間存在著某種類似的結構和發展模式,如美國農業產業化實施初期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和農民素質的提高可類推我國現階段發展趨勢和模式;因果性原理是客觀經濟運動的因果性,前因預測後果,如前一年國際兔毛價格預測今年的供給量。

⑵ 農產品的主要指標有哪些哪些指標可以反映農產品的價格

通常在農產品批發市場裡面會有指導價格公示

⑶ 消費農產品調查數據指標設計怎麼寫

消費農產品調查數據指標設計要從產品產量方面寫。根據農產品工作的特殊性,產品產量,糧食按原糧計算,其中大豆按去豆莢後的干豆計算;薯類按鮮薯計算;棉花按皮棉計算;花生按帶殼乾花生果計算。沒有產量的話,就會存在量少需求多,給消費農產品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消費農產品調查數據指標設計要從產品產量方面寫。

⑷ 農產品價格受哪些因素影響有多大程度的政府因素

影響農產品價格變動的因素如下:
1、宏觀經濟
「民以食為天」,作為必需的生活保障,農產品一直存在著剛性需求。然而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農產品需求不僅僅表現在食用上,飼料使用、酒精、澱粉等工業深加工所佔比重逐步增加。
2、供求變動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供求關系是決定產品價格的基礎,因此,無論是工業品還是農產品,在分析價格走勢時分析供求關系是必然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價格未來發展方向。
3、季節因素
隨著農業種植的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天氣情況對於農業產量的影響越來越大,天氣因素是人類當前科技水平無法控制的,因此極端天氣出現,勢必影響到期貨市場農產品價格波動。
應答時間:2022-0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⑸ 簡述農業經營決策的德爾菲方法的要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簡述農業經營決策要點體現農業經營預測准確而且具有競爭力。
農業經營預測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市場調査,對農產品未來銷售的市場變化和發展趨勢進行判斷和推測。是農業企業制定生產經營決策的依據。農產品市場預測的內容包括:

1、農產品銷售量預測,一般根據產品銷售量的歷史資料,分析和確定不同市場的農產品銷售數量。
2、農產品銷路預測,是分析企業產品對未來市場的佔有和新市場的開發,從而預測本企業農產品在未來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3、農產品價格預測,分析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趨勢,以及其他產品價格變化對農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確定影響的程度。

農業經營預測的原則主要包括:
1、預測分析的樣本要有足夠的數量。即預測分析的頁目,數量越大越准確,根據統計學的抽樣里論,抽取的樣本數量越大,越具有代表性則預測分析的數值也就越准確。但也應注意,樣本數量越大,預測成本也就越高,通常以滿足准確度要求的樣本數量為限。
2、預測分析的時間要有一定的限度,預測分析的時間越短越准確,由於預測的時間長,就會受到許多捉摸不定或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影響,會使預測出來的數值偏離實際太遠。
3、適當的誤差范圍。預測分析必須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誤差,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誤差是難免的,一般應使誤差處於極大值與極小值之間最接近事實的一點為最佳。
4、選擇正確的預測方法。預測分析的方法應先進行測試,用任何一種預測分析的方法,必須先加以檢驗測試。一般應選用簡便易行、成本較低、而預測結果又比較准確的方法。

⑹ 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

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農產品生產者出售農產品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及幅度的相對數。該指數可以客觀反映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水平和結構變動情況,滿足農業與國民經濟核算需要。其中某代表品生產價格指數是通過對全部有出售該產品行為的調查單位的個體指數進行幾何平均求得的,大、中、小類價格指數是通過對其所屬的類(或代表品)的價格指數進行加權平均求得的。季度累計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與分季指數的計算方法相同

⑺ 2020年大蒜價格預測是怎樣的

現在的物價都不穩定,2020年大蒜不一定會下跌,因為就像這兩年的水果價格一直在上升,大蒜2020年應該不會下跌。有可能還會上升,也有可能會保持現在的價格不變。

數據顯示,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11月4日普通大蒜每斤平均價為4.2元,較9月28日的3.7元,累計上漲13.51%。終端市場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原產地價格的上漲。2018年新蒜、老蒜總共1290.5萬噸其中2018年新蒜總量970.5萬噸,2018年大蒜總量遠遠大於需求,蒜農更是每畝成本和新蒜管理費巨虧2000元,預計2020年大蒜價格會在5元-8元/斤甚至更高。

(7)農產品價格預測最少要多少數據擴展閱讀:

2009年起,隨著通貨膨脹向普通商品蔓延。大蒜價格居高不下。2010年2、3季度,土豆、大蒜、綠豆輪番漲價。大土豆價錢追趕一斤雞蛋的價格、大蒜價格貴過豬肉、其他品種的蔬菜也有提價。對於這輪菜價上漲,有關部門解釋道:天氣異常,西南乾旱、北方倒春寒影響農產品收成。

一般來說供大於求,價格會下降,相反則上升。大蒜產量肘降低、汽油、菜市場房租等漲價導致城市市場大蒜供應量不足。

2009年全國大蒜半年鏢上漲40多倍,很多中間商都獲得了很大利潤。2009年初,金鄉縣魚山鎮五名裝卸工人見到大蒜便宜,合資買入七百多噸大蒜,當時價格僅為每公斤2角4分,2010年8月以每公斤5元6角出貨,賺取了很多收入。

2010年11月28日,在「淘寶網」上,一個山東蒼山的「大蒜頭」索價7元。這些炒蒜的投資者們被稱為「炒蒜團」。炒蒜團的出現,增加了城市蔬菜的供應,客觀上降低了城市菜價。但由於當年群眾還較少具有經濟常識,依中國幾千年來中央帝國重農輕商的古老邏輯,認為中間商賺取高額利潤是菜價提高的主要因素。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也藉此引禍東流,減輕民眾對通貨膨脹的關注。

2010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主要經濟運行數據: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但由於CPI構成是機密,無從得知是否包含大蒜價格變動。

2019年5月28日,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大蒜批發平均價為8元/公斤,比1月1日的4.5元/公斤大幅上漲了77.8%。

⑻ 每年的農產品如何定價的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多數以世界上主要期貨市場價格作為現貨定價基礎,即: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基差價格。基差是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內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差,主要受運輸成本的影響,一般來講,靠近銷區的基差多為正值,而靠近生產地的基差往往為負值。當然,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和人們的價格預期也會導致基差變動。當市場供大於求時,基差價格往往會收窄;反之,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基差就會走強。在美國,由於農產品期貨買賣的報價是按某個月份的期貨合約基差作出的,從而使基差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在美國和南美農作物收割季節,基差處於最低水平,此後的一兩月後逐步走高。從歷史的視角來看,國際大宗農產品交易方式和定價機制經歷了從即期現貨交易-遠期現貨交易-交易所期貨交易—場外期貨(多種形式衍生品)交易的發展歷程。最早起源於美國的穀物交易。19世紀初,為解決穀物的及時買賣,避免價格波動的風險,在西部農場主和東部加工商之間開始以遠期合同形式進行商品交易。隨著穀物交易的不斷集中和遠期交易方式的發展,1848年,由82位穀物交易商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865年該交易所用標準的期貨合約取代了遠期合同,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場內交易開始發展。20世紀70年代,場外衍生品市場交易也隨之出現,並出現了期權、互換等多種合約形式。經過長期的演變,國際大宗農產品交易形成了以期貨交易為主、多種交易方式並存的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市場體系。由於期貨市場價格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全世界對大宗農產品價格的預期,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關系,因此,隨著以期貨交易為主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和市場體系的確立,期貨市場逐漸成為國際農產品基準價格的中心。
美國期貨市場價格是全球大宗農產品價格的風向標
由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加上它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歷史悠久,美國的期貨市場價格不僅是美國農產品價格制定的基礎,也為全世界農產品市場提供了價格參考標准。如CBOT的玉米、大豆、小麥等品種的期貨價格不僅是美國現貨價格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也以其市場影響力主導著全球穀物、大豆等主要農產品價格的形成;紐約期貨交易所的棉花期貨價格,不僅是美國棉花行業定價的基礎,也是全球棉花貿易的價格重要指導。
這里以大豆為例,說明CBOT大宗農產品期貨價格的形成過程。在CBOT,大豆期貨交易是一個涉及流通、貿易、加工企業和農民等多個交易主體的有機體系,其價格形成過程為:美國農業部對外發布每年美國大豆主產區的生產情況預測和實際統計數據,CBOT的期貨交易商主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有關大豆的生產信息進行買賣期貨操作,形成大豆的期貨市場價格;農場主根據期貨價格表現出的供求趨勢來確定第二年的生產安排,以此來減少生產上的盲目性,降低風險。貿易商通過農產品期貨價格來確定現貨貿易合同中的價格,以避免價格波動風險。
很顯然,美國本土的大豆生產情況是CBOT大豆期貨價格波動的主導因素,這種以美國本土大豆生產情況作為世界大豆現貨市場定價基礎的期貨定價機制十分有利於保護美國大豆生產者和經營者利益。近年來,盡管南美國家的大豆產量上升迅速,但以美國為首的跨國公司通過集中控制這些國家的大豆流通渠道壟斷國際大豆貿易,因此,世界大豆生產格局的變化並未改變美國期貨市場主導世界農產品市場交易價格的定價機制。
三大因素影響國際農產品定價機制
既然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機制的核心是CBOT農產品期貨價格,因此,影響CBOT農產品期貨價格的因素也成為影響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機制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供需關系是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的基礎。商品價格變化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在供求關系影響下,商品價格會自動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供給增加,該種商品的價格將會下跌,反之則上漲;一種商品的需求增加,其價格就會上漲,反之則下跌。正是由於這種供給和需求力量在動態中保持了一種相對均衡,才形成了商品的市場價格。雖然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在形式上可能多種多樣,但歸根結底都是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
第二,美元匯率的走勢是影響國際農產品定價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全球大宗農產品通常以美元計價,美元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著大宗農產品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走勢。當美元貶值時,CBOT農產品期貨價格會上漲;當美元升值時,CBOT大宗農產品期貨價格會出現下跌。
第三,農產品市場的國際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國際定價權。在完全競爭、信息對稱和交易成本為零的前提下,大宗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完全由該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宗農產品國際市場並不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市場組織程度是影響國際農產品定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當前情況看,少數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主導了國際農產品市場的定價權。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已被擁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ABCD」所控制,即美國ADM、美國邦吉(Bunge)、美國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這四大跨國糧商常常被稱為國際糧食市場的「幕後之手」。這些國際巨頭憑借資本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是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的重要參與者與決定者。
此外,還有一些非主要因素也在影響著國際農產品交易價格的走勢。這些非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基金持倉、天氣因素、農業補貼和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的報告等。從本質上講,這些非主要因素對大宗農產品定價的影響最終仍然是通過供求發生作用。當主要因素決定了大宗農產品價格的階段性走勢後,其他因素就會成為價格走勢的催化劑,會加速大宗農產品國際價格的上揚或下跌;個別時候這些非主要因素也會轉變為主要因素,起到關鍵性作用。
以美國農業補貼為例看其對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機制的影響。美國政府對國內的農業生產提供數目龐大的經濟援助和補貼。OECD公布的報告顯示,2002年美國的農業補貼額達到395.6億美元,占發達國家總補貼額的16.84%,占其農業收入的18%。美國的農業補貼對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機制產生著重要影響。首先,美國政府對不同農作物補貼額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該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和產量,進而影響到CBOT農產品期貨價格。如2002年5月,美國政府通過了《農產品補貼法案》(簡稱新農業法案),其核心內容是增加對農業的補貼,但把2002-2007年間大豆貸款價格由2002年之前的526美元/蒲式耳下調至500元/蒲式耳。對大豆補貼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2003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減少7%,導致世界大豆供求失衡,由於供給不足致使2003年下半年CBOT大豆價格迅猛上漲。另一方面,巨額的農業補貼扭曲了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機制。補貼是取得價格競爭優勢的手段,美國巨額的農業補貼大大扭曲了國際農產品的定價基礎。

⑼ 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及其政策

農產品價格的起落不僅影響農產品的需求,對生產的刺激作用更為明顯。歷年來,農產品的生產量在排除氣候因素的前提下總在隨著價格的波動而起伏,價格高了,農產品的生產面積增加,生產資料上的投入相對加大,農民從中獲得的收入也相應增加;反之,價格下跌,農民的收入隨之下降。

一、當前我市農產品價格上漲情況及其原因

根據我市農產品生產價格抽樣調查顯示,前三季農產品生產價格綜合指數為116.2(以上年同期為100,下同),比上年同期上漲16.2,其中: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分別為111.9、106.2、136.3和100.9,我市主要農產品生產價格全面上揚,走勢呈現以下特點:

(一)種植業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前三季度,在糧、棉、油、菜、果價格全線上漲的拉動下,我市種植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11.9%。

1、糧食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前三季度,我市穀物(原糧)生產價格同比上漲5.25%。其中,早秈稻、晚秈稻價格為每公斤1.46元和1.54元,同比上漲5.36%和6.07%,小麥價格為1.30元/公斤,同比上漲4.43%,玉米價格漲勢強勁,同比上漲9.51%。

2、油料價格大幅上揚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油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36.43%。其中花生上漲15.76%,芝麻上漲7.22%,油菜籽價格漲勢突出,同比上漲39.08%。

3、蔬菜價格上漲

受供求關系及天氣變化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蔬菜價格小幅上揚,同比漲幅為2.12%。其中瓜菜類價格上漲8.64%,茄果菜類價格上漲13.52%,水生菜類價格上漲5.12%,菜用豆類價格上漲10.23%,而食用菌類價格下跌0.61%。

(二)林業產品生產價格上漲

隨著市場對林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林業部門對成材林砍伐控制力度的加大,我市林產品生產價格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木材價格上漲7.71%,竹材價格上漲4.78%。

(三)畜牧業產品生產價格大幅上漲

前三季度,我市畜牧業產品價格在生豬價格持續走高的影響下大幅上漲28.37個百分點。分季度來看,一季度上漲18.32個百分點,二季度加速上揚,上漲34.88個百分點,三季度上漲44.25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漲幅擴大25.93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今年我市農產品價格走勢增幅較大,除受政策、供求關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外,其上漲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第一,成本推動的影響。一是原材料的大幅上漲。這是目前農副產品價格一路走高的重要推動力,玉米和魚粉是養殖業主要飼料原料。從去年以來,玉米和進口魚粉價格是持續上升的態勢,只在個別月份略有回調。今年1-9月份玉米價格連續9個月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平均價格為1.52元,同比上漲19.7%。豆粕和育肥豬、肉雞、蛋雞配合飼料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漲幅分別為3.1%和10.4%、7.3%、8.1%。目前的飼料價格自從2006年初漲價以來,到今年9月份就一直沒有下降過,每噸飼料上漲了200元,一頭肉豬的成本基本上有80%至90%都要花費在飼料的購買上,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養殖成本和主要畜產品價格的上升。二是農資大幅漲價。化肥、農葯等農資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化肥價格漲幅20%—30%,農葯價格漲幅達15%-20%。

第二,數量短缺的影響。由於前兩年生豬養殖過剩、價格持續低迷、飼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原因,嚴重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2006年末生豬存欄量下降3.7%,其中能繁殖母豬淘汰現象尤為突出,同比下降8.5%,時下豬苗少,價格相當高,所以即使肉價上漲,不少人也覺得投資風險大而不願重新養豬。豬源緊張、豬價上漲帶來了一系列連鎖效應。售商進貨貴,市場競爭激烈又不敢大幅提升零售價,利潤因此大幅下降,甚至虧本,不少檔口乾脆暫時不賣豬肉。豬肉貴了,市民轉吃凍肉、雞、雞蛋、牛肉、水產等,也帶旺了這些產品的銷售,但最後使得這些產品價格也大幅上漲,整個肉菜市場漲聲一片。可見,生豬存欄量下降,貨源減少是導致市場豬肉供求緊張的主要因素。自然災害和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供求矛盾。

第三,中間成本抬升的影響。農副產品調控偏弱,在農副產品銷售的終端領域,深受流通成本影響。近幾年,汽油、柴油不斷上漲,及對運輸車輛限重限載等因素影響,導致流通成本不斷增加,進而推動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第四,品質差異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質、無污染的農產品越來越受青睞。隨著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2004年以來農民主要是靠「漲價增收」和「增產增收」。當前農民增收是建立在相對較高基礎上的,農村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農民增收困難,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影響目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最令人擔憂。從今年前三季度住戶調查資料情況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平均上漲10.6%,其中化肥價格上漲12.8%。畝均化肥支出為65.8元,比上年增加9.8元。由於化肥支出占農資總支出的30%以上,化肥價格的波動對種糧收益影響很大。還有水、電、柴油,這些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都在上漲,農民種糧成本不斷增加。據計算,農資漲價使糧食平均每畝物資費用投入比上年增加20—40元。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在繼續上漲。一方面是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受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生產成本的難度很大;另一方面,國際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尿素的價格甚至高於國內市場,對國內生產資料市場影響很大。

2、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業生產、 農民增收的作用顯著下降。總體看來,農產品價格上漲是把「雙刃劍」,是否對農民利好應分開看,一方面價格上漲是今年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卻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有抑製作用。此次農副產品輪番上漲,農民由此得到的好處名義上很多,但實際上不一定有多少。上世紀80年代末糧食、豬肉也輪番上漲過,但最後受害的還是農民等廣大中低收入者。

具體分析,第一,牲豬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是今年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我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82.44元,同比增長20.36 %。由於豬價上漲,前三季度農民牧業現金收入人均增加了436.17元,同比增長20.93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當前的生豬價格非常樂觀,但同時養殖成本也不可低估。據悉,近期玉米等飼料原料市場價格又有上調,飼料成本居高不下,仔豬價格也在高位運行,加之夏季高溫多雨,又進入豬病的高發多發季節,國內重大動物疫病時有發生,雖然這些疫情最後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對於人們的消費心理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進而波及到整個產業鏈的正常發展。此外,用工、環保等費用支出的加大,也拉動了生豬價格的上揚。就整體而言,近期所反映的畜禽產品價格波動是由階段性的供需矛盾所致,並非完全由消費需求拉動。因此,在市場消費需求總量不會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隨著畜禽存欄量的增加,仍會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因此,對於受市場制肘的養殖業來說,面對當前利好形勢,雖然後市值得期待,但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宏觀上看,有關政府部門信息服務缺位使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的作用顯著下降。養豬業目前多數還是一家一戶養殖,單個農戶迫切需要在關鍵時刻獲得信息指導,以在價格下跌時不傷元氣,價格上漲時不盲目跟進,有效地避免損失,也有效地避免市場的大起大落。這是有關政府部門應盡的職責和可以提供的服務,為農村、農業和農民提供及時准確的生產和市場信息,就是當前最好的服務。現在肉價上漲自然也帶動了生豬收購價上漲,這讓一些養豬戶喜出望外,很多人琢磨著購買價格不菲的仔豬加大補欄力度,期望著好行情持續長久。就在養豬戶大量補欄,很多農民重新加入養豬業的時候,政府有關部門也應該及時出面,提供市場發展趨勢和行情預測信息,讓養豬「散戶」們注意防範風險,千萬別重蹈往年豬多肉賤收入減的覆轍。肉價的變化也說明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關部門除了提供信息,是否還應該考慮對畜牧業也採取一種保底收購的政策,給跌到價格低谷的畜牧業一個養精蓄銳、東山再起的機會,給市場一個穩定的原料來源,給養殖戶一個穩定收入的預期,也給市場一個穩定有序的發展。

3、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對糧食進一步增產有限。去年糧食增產,播種面積增加因素的作用佔25%,單產提高因素的作用佔75%。適宜的氣候條件是上年單產提高的重要因素。受耕地面積的限制,數據顯示,今年播種面積繼續增加的空間已經很小。

以上分析可知,今年農產品價格及其對農民增收的拉動效應呈穩中趨降形勢,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業增收的作用將明顯下降。

解決「三農」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農民增收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而保持農產品價格平穩運行又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關鍵。為保持農產品價格平穩運行應採取對策措施是:

(一)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促進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完善補貼政策和方式,以確保糧食等農副產品供給安全。

(二)加快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建立發達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發揮市場機制形成合理農產品價格的必要條件,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加快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綜合服務,增強流通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創造更好的市場流通條件,有效實現農產品價值,拉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三)抑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過快上漲。農資價格上漲加大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益,不利於農產品價格穩定和農民增收。應進一步落實對化肥農葯生產的優惠政策,加強對化肥農葯市場及價格的監管力度,凈化市場環境,嚴厲打擊哄抬農資價格和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違法行為,遏制農資價格的過快上漲。

⑽ 2020年大蒜價格預測是怎樣的

2020年大蒜價格大概在3-5元左右一斤,即6-10元一公斤。

1、根據數據統計,今年大蒜的價格比去年出現較大漲幅。對此,北京新發地統計部門負責人表示,其實去年的大蒜價格是不正常的,今年價格同比上漲是正常現象。「只不過受到前期入庫收購價偏高的影響,目前出庫價也相對高一些罷了。」

2、近年來,大蒜的價格相對較低,所以許多種植大蒜的老農民認為,種植大蒜賺不了多少錢。當他們種植其他蔬菜時,大蒜的種植面積急劇減少。另外,今年8月,金鄉受到超強台風李島的影響,影響了大蒜的正常生長,導致今年大蒜的收成不好。

加上大蒜的出口增加。每年有很大一部分大蒜出口到國外,今年也是如此。今年受環境影響,大蒜產量有所下降,但出口量一直在增加。

總體來說,2020年大蒜價格走勢跟往年大體持平,大的波動目前還未確定,因為大蒜價格會因賣家(倉儲商戶)要價、大蒜種植農戶以及庫存變化。只有高價位、高種植收益才能提振大家種蒜的積極性。

而種蒜積極性高漲種植面積大增,產量大幅度增加,又容易引起蒜價下跌,而且我國一直以來也是大蒜出口大國。這其中的因素均是相互有關聯的,預計2020年大蒜價格行情低於今年,以漲為主,上漲或將乏力,所以種植前要慎重考慮。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價格預測最少要多少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菱plc改程序怎麼寫 瀏覽:107
交易貓蘋果區如何填寫 瀏覽:887
武昌東湖技術開發區在哪裡 瀏覽:142
spss年級屬於什麼類型的數據 瀏覽:37
如何看好市場龍頭 瀏覽:296
如何申請水果交易平台 瀏覽:357
如何在釘釘上用小閑小程序查成績 瀏覽:766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哪些專業可以專升本 瀏覽:140
ajax不返回數據怎麼辦 瀏覽:791
抖音小程序怎麼放在視頻下方 瀏覽:628
壞道硬碟的數據怎麼導出 瀏覽:931
昆明西山區玩具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77
程序員發布會是什麼 瀏覽:628
如何讓小程序有黏性 瀏覽:982
碧水源屬於哪個交易所 瀏覽:311
二手房交易哪些證 瀏覽:380
女性護理產品怎麼用 瀏覽:339
段然技術怎麼樣 瀏覽:182
戶戶通電視信息弱怎麼辦 瀏覽:162
聚寶齋手游交易怎麼樣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