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報告比較全的行業研報網站都有哪些
相信很多職場或者是學生黨對於行業報告這個詞都不陌生,學生朋友們寫論文,查資料,引用數據的時候總是抱怨找不到相關行業的數據,職場的朋友們在做項目調查的時候也是需要翻閱大量相關行業資料的,所以這個行業報告的相關網站也是非常有必要知道的。所以我們今天也不說廢話啦,直接給大家推薦幾個報告比較全的行業研報網站。
五、易觀
易觀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除了能直接提供相關數據之外,還會提供多種模型與工具,幫助客戶進行自主的分析和應用,讓網站的使用者在拿到這些數據這些報告之後能夠更有效地使用這個信息和數據。
㈡ 國外學術信息檢索哪個網站好
谷歌學術是一個可以免費搜索外文學術文章的搜索引擎,包括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出版的學術期刊,谷歌學術可了解有關某一領域的學術文獻;了解某一作者的著述,並提供書目信息(引用時必需的圖書出版信息或期刊論文的刊名、刊期信息)。部分文獻可直接下載。
Elsevier(sciencedirect)是荷蘭一家全球著名的學術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學術圖書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錄,是世界上公認的高品位學術期刊。
Web of Science是獲取全球學術信息的重要資料庫,它收錄了全球13000多種權威的、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等領域。Web of Science 包括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資料庫(SCI、SSCI、A&HCI)。
Wiley Online Library為全學科期刊全文資料庫,出版物涵蓋學科範圍廣泛——包括化學、物理學、工程學、農學、獸醫學、食品科學、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生命科學、心理學、商業、經濟學、社會科學、藝術、人類學等多個學科大約1600多種期刊,以及很多其它重要的跨學科領域的期刊。
SpringerLink是全球最大的在線科學、技術和醫學(STM)領域學術資源平台。Springer 的電子圖書資料庫包括各種的Springer圖書產品,如專著、教科書、手冊、地圖集、參考工具書、叢書等。具體學科涉及:數學、物理與天文學、化學、生命科學、醫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經濟學、法律。
ProQuest商業信息、學術研究、應用科技資料庫涉及商業管理、社會與人文科學、科學與技術、金融與稅務、醫葯學等廣泛領域。提供期刊、報紙、參考書、參考文獻、書目、索引、地圖集、絕版書籍、記錄檔案、博士論文和學者論文集等各種類型的信息服務,其中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PQDT Global)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使用最廣泛的博碩士論文資料庫。
PubMed 是一個免費的搜尋引擎,提供生物醫學方面的論文搜尋以及摘要的資料庫。它的資料庫來源為MEDLINE。其核心主題為醫學,但亦包括其他與醫學相關的領域,像是護理學或者其他健康學科。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費或免費)的鏈接。
EI在全球的學術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譽,是科技界共同認可的重要檢索工具。涉及領域: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船舶工程、製造技術、礦業、冶金、材料工程、金屬材料、有色金屬、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sEngineers)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ET的全文庫。IEEE致力於電氣、電子、計算機工程和與科學有關的領域的開發和研究,在太空、計算機、電信、生物醫學、電力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已制定了1300多個行業標准,現已發展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
網路學術於2014年6月上線,是網路旗下的免費學術資源搜索平台,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獻學術資源,涵蓋各類學術期刊、學位、會議論文,部分文獻可直接下載。
sci-hub專門免費下載外文文獻,但網站經常換域名,有時不穩定,新域名也有卡頓打不開現象,而且沒有收錄新文獻,目前2022年文獻基本下不到。
學術文獻下載器(wxdown.org),把海量中外文獻資料庫資源整合一起,涵蓋上面提到的文獻資料庫,文獻資源龐大涉及全科,包括谷歌學術和sci-hub下載不了的文獻。適合學校資源不夠的高校生或者是單位沒有資料庫資源的科研人員查閱下載文獻資料。
㈢ 求推薦幾個可以免費下載文獻的網站
免費下載文獻的網站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讀秀資源、超星圖書、國研數據、龍源期刊、博看雜志等資源庫等。
1、中國知網
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銀行《1998年度世界發展報告》提出。
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識生產、傳播、擴散與利用各環節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國各行業知識創新、學習和應用的交流合作平台為總目標,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並被列為清華大學重點項目。
4、國研網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辦、北京國研網信息有限公司承辦,創建於1998年3月,並於2002年7月31日正式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中國著名的專業性經濟信息服務平台。
5、超星圖書
「超星數字圖書館」為中文數字圖書館之一,提供大量的電子圖書資源提供閱讀,其中包括文學、經濟、計算機等五十餘大類,數百萬冊電子圖書,500 萬篇論文,全文總量 13億余頁,數據總量1000000GB,大量免費電子圖書,超16萬集的學術視頻,擁有超過35萬授權作者,5300位名師,一千萬注冊用戶並且每天仍在不斷的增加與更新。
㈣ 什麼網站能查的資料比較詳細我要專業一點的
如果是想查服裝,你可以上中國服飾網或穿針引線論壇這兩個網站相對資料比較齊全。
如果是想了解酒類,你可以上中國紅酒網
http://www.redwinelife.com/new/shi.asp
㈤ 找論文數據資料有哪些網站啊
國內的網站主要有重慶維普,中國期刊網和萬方資料庫網站裡面的論文數據還是比較全的!要是國外的論文就是EI,科學等網站了!當然這上面的都是英文的!
㈥ 哪個網站查資料最好
建議你去 「維普」 看看。 每個高校圖書館基本上都有維普資料庫。那裡面的的資料都比較有學術性且比較權威。
㈦ 氣象數據資料可以下載的網站有那些
現在比較全的中國
氣象數據
資
料只有中國氣象數據網有,
從1981-2017年的地面、高空氣
象統計值資料都可以檢索下載。
㈧ 常用的學術類文獻、文章資料的查詢進哪個網站會齊全點
1、中國知網
2、Open Access
3、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
4、維普期刊資料庫
5、超星期刊資料庫
6、讀秀百鏈
7、人民資料庫
8、各高校圖書高平台,如FULink(福建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平台。
中國知網始建於1995年,致力於構建打通全世界公共知識生產、傳播、擴散、利用與再創新全過程的全球化知識基礎設施。將期刊文獻、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重要報紙、專利、年鑒、工具書等各類規范化、權威性的數據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世界知識大數據。
充分利用海量數據存儲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和深度學習演算法,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精準的科研成果獲取服務和迅捷的學術成果發表服務,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普通大眾提供場景化的權威知識服務。
在出版媒體融合方面,知網在積極探索和實踐。2017年申請了網路出版刊號《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簡稱CAJ-N,在此基礎上,搭建了學術文獻的網路首發平台,為科研工作者的學術成果發表提供了平台。在通過期刊社的錄用定稿後,可以直接在CNKI平台上進行發表,大大提高了學術論文的時效性、影響力和傳播力。
目前有1000家左右的雜志社加入錄用定稿網路首發出版,從對比的結果來看,加入網路首發的論文,從下載量、瀏覽量、檢索數、影響因子、H指數等各種指標上看都有一個很大幅的提升。
除了首發出版,還實現了學術論文的增強出版,將學位論文的高清圖片、實驗過程數據、視頻、音頻都發表出來,此外還有數據出版、協創出版等。
(8)數據資料網站哪個最好擴展閱讀
中國知網在學術資源的整合和分享領域具有無可爭議的市場支配地位。其是否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爭論也從幕後走向了台前。
據新京報報道,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內容最齊全的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知網近日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因為中國知網憑借市場壟斷地位優勢向用戶收取較高的閱讀費用,甚至設定最低充值額度,但卻給學術論文著作者支付無法兌付的閱讀卡和一部分極低的稿酬為報酬,這讓其多年來毛利率高於50%。
中國知網的建設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構建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將國內全部的學術文獻資料數據化,而量的積累已讓其在市場中形成了支配地位。放眼全球,如美國的lexis、荷蘭的愛思唯爾,也都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因此,擁有市場壟斷地位並非是中國知網的「原罪」。
㈨ 有哪些好的查詢經濟數據的平台
好的查詢經濟數據的平台推薦幾個平常常用的數據網站。
1.中國經濟社會大數據研究平台。這個數據基本比較齊全,基本涵蓋統計年鑒上的各種數據,也可以進行數據可視化分析(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
2.互聯網行業數據。199it,這個網址會披露最新的相關行業研究報告。
3.還有一個論壇,經管之家。我想如果你是經管相關的問題,應該也能在上面找到相關的答案。
經濟數據是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
2012年7月部分經濟數據已於上周陸續公布,多項數據遠遜於市場預期,CPI、PPI、工業增加值、出口、新增貸款等多項數據更是創下近期新低。多位專家預計,7月經濟數據不佳可能會倒逼「穩增長」提速,刺激政策或加快出台。
資料來源:網路—經濟數據
㈩ 國內外有哪些比較權威的統計數據網站
推薦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統計是漢語中的「統計」原有合計或匯總計算的意思。英語中的「統計」(Statistics)一詞來源於拉丁語status,是指各種現象的狀態或狀況。
現今,統計一詞有三種含義:
1、統計資料,是反映大量現象的狀態和規律性的數字資料及有關文字說明。
2、統計工作,是關於搜集、整理、分析統計資料並進行推論以探求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活動。
3、統計科學,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大量現象的數量資料並推論其本質和規律性的理論和方法,如社會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
歷史沿革:
夏禹時代(公元前22世紀)中國分為九州,有人口約1352萬,土地約2438萬公頃。《書經·禹貢篇》記述了九州的基本土地情況,被西方經濟學家推崇為「統計學最早的萌芽」。西周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統計報告制度。秦時《商君書》中提出「強國知十三數,欲強國,不知國十三數,地雖利,民雖眾,國欲弱至削」,其中包括糧食儲備、各國人數、農業生產資料及自然資源等等。
公元前3050年,埃及為了建造金字塔和大型農業灌溉系統,曾進行過全國人口和財產調查。公元前15世紀,猶太人為了戰爭的需要進行了男丁的調查。
公元前約6世紀,羅馬帝國規定每5年進行一次人口、土地、牲畜和家奴的調查,並以財產總額作為劃分貧富等級和征丁課稅的依據。
其學理研究始於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時代,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撰寫「城邦政情」或「城邦紀要」。「城邦政情」式的統計研究延續了一兩千年。直至十七世紀中葉才逐漸被「政治算數」這個名詞所替代,並且很快被演化為「統計學」(Statistics)。統計學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這個詞根。
15至18世紀,歐洲出現了許多以報導國情為內容的統計著作。
德國的斯勒茲曾說過:「統計是動態的歷史,歷史是靜態的統計。」可見統計學的產生與發展是和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緊密相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