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測體內脂肪率
1、圍度測量:
通過測量身體的身高、體重,推算出身體內的脂肪比率。男士需要測量身高、頸圍和腰圍;而女士則要測量身高、頸圍、腰圍和臀圍。
(1)女性的身體脂肪公式:參數a = 腰圍 × 0.74;參數b = 體重 × 0.082 + 34.89;身體脂肪總重量 = a - b;體脂率(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 100%。
(2)男性的身體脂肪公式:參數a = 腰圍 × 0.74;參數b = 體重 × 0.082 + 44.74;身體脂肪總重量= a - b;體脂率(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 100%。
2、脂肪夾:
在身體一個特定的部位用手揪起皮下脂肪,用脂肪夾量出厚度,利用相關公式計算出大致的體脂率。
3、生物電流阻力分析:
俗稱的脂肪磅,通過身體不同成份如水、肌肉、脂肪的電阻,來估算出身體內的脂肪率。較准確的脂肪磅如健身室的InBody會從手掌和腳掌釋放微電流流經全身,如只是單靠測腳掌的脂肪磅那結果必然會不太准確。
4、水底稱量法:
在實驗室利用特製器材,用「亞基米德定理」先計算出人體的密度,利用公式計算出脂肪比例。
5、雙能量X射線吸收測量法(DEXA):
利用身體不同組織(礦物質、瘦身體、脂肪)對x光吸收率不同的原理來測量體內脂肪含量。
『貳』 如何計算自己的身體脂肪含量
成年女性的體脂率計算公式:參數a=腰圍(cm)×0.74,參數b=體重(kg)×0.082+34.89。
體脂肪重量(kg)=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成年男性的體脂率計算公式:參數a=腰圍(cm)×0.74,參數b=體重(kg)×0.082+44.74。
體脂肪重量(kg)=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2)身體脂肪主要看哪個數據擴展閱讀:
女性比男性有更高比例的必需脂肪,因為她們需要孩子、食物和其他受激素調節的身體功能。對於男性來說,必需脂肪通常占體重的2 ~ 5%,女性約佔10 ~ 13%。
儲存的脂肪由脂肪組織中積累的脂肪組成,其中一些脂肪位於胸部和腹部以保護身體內部器官。總的來說,推薦的最低總脂肪百分比將高於身體的基本脂肪百分比。
很難直接測量身體脂肪百分比,所以目前互聯網上常用的方法是評估人的性別和體重數據。
『叄』 怎樣看自己的體脂率
成年女性的體脂率計算公式:
參數a=腰圍(單位:厘米)×0.74;參數b=體重(單位:千克)×0.082+34.89;
身體脂肪總重量(單位:千克)=a-b;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成年男性的體脂率計算公式:
參數a=腰圍(單位:厘米)×0.74;參數b=體重(單位:千克)×0.082+44.74;
身體脂肪總重量(單位:千克)=a-b;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范圍分別是:女性20%~25%,男性15%~18%,若體脂率過高,體重超過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視為肥胖。
『肆』 如何測體內脂肪率
以下介紹的根據個人體重、腰圍等數據算脂肪率。
一、腰圍體重計算公式
測量的最佳時間是早晨,最好是自己剛從充足的睡眠(7-8個小時)醒來之後,此時體重和腰圍等的測量數據是最准確的。
女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參數a
=
腰圍
×
0.74
參數b
=
體重
×
0.082
+
34.89
身體脂肪總重量
=
a
-
b
體脂率(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
100%
男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參數a
=
腰圍
×
0.74
參數b
=
體重
×
0.082
+
44.74
身體脂肪總重量=
a
-
b
體脂率(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
100%
二、體脂%
=1.2×BMI+0.23×
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BMI=體重÷
(身高×身高)
第二種更准確,理想的體脂肪率,男性30歲以下為
14-20%,30歲以上為17-23%;女性
30歲以下為17-24%,30歲以上20-27%。男性體脂肪若超過25%,女性若超過30%則可判定為肥胖。
脂肪率可以通過專門的健康秤或者其他方法測量。從目前的測量技術來看,主要是使用生物電阻法。其原理是肌肉內含有較多血液等水分,可以導電,而脂肪是不導電的。因此可以通過微小電流通過身體來計算電阻,並由此測量出脂肪率。
『伍』 什麼是人體脂肪含量標准以及BMI
一、脂肪率是指身體成分中,脂肪組織所佔的比率。測量脂肪率比單純的只測量體重更能反映我們身體的脂肪水平(肥胖程度)。脂肪率可以通過專門的健康秤或者其他方法測量。
以下是國際人體脂肪含量標准范疇,供參考:
二、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以下是成人BMI數值對應的評價,僅供參考:
成人的BMI數值:過輕:低於18.5;正常:18.5-23.9;過重:24-27;肥胖:28-32;非常肥胖, 高於32;
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判斷是否肥胖,人體體脂率更科學。
『陸』 怎麼看體脂
1-圖片法,最方便。
網上有各種版本的體脂率示意圖,大致能夠反映不同體形的體脂率。但誤差較大,一是因為選用圖片者對不同體形的體脂率估計存在偏差,二是測試者對比照片時,心理上總是偏向於選擇體脂率更低一些的體形。但優點是方便。下面提供男女不同體形的體脂率對照,小夥伴們可以對號入座:
2-體脂秤,方便和准確兼顧。
現在電子健康秤價格便宜、功能多、性能好,已經不再局限於只是稱體重,大多數都可以測包括體重、體脂率在內的多達十幾個,甚至數十個身體指標。體脂秤採用的是生物電阻測量法,測量時必須赤腳上秤,這樣電極才能向人體發出微電流,根據脂肪不導電的特性,進而可以通過測得的電流、電阻和體重的數值,計算得出體內脂肪的含量。其他指標也是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年齡、性別、身高或者你預先輸入的一些生理數據計算得出。
這種辦法當然要比第一種自我目測要准確,但也並不是非常精確。因為人體內的水分、是否剛剛結束了體育鍛煉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測量的結果。所以應在運動健身前進行測量,另外應盡可能確保每次測量條件的一致,比如都是在同一個時間點。
3-健身房的InBody體測,不是健身房會員跳過!
InBody體測儀的原理和家用體脂秤是一樣的,但要比家用型的體脂秤大許多,而且一般都有握柄。如果要提高准確性,除了在第2點中所述的注意點,握柄的接觸面、握力要注意每次盡可能保持一致,腳的站位應盡可能大地確保腳掌與金屬貼片接觸。為了避免一次性測量帶來的意外誤差,應定期測量,然後通過趨勢圖來判斷所測數據是否正常。另外,還要注意,不同型號的體測上測出來的數值可能會存在差異。這個測量方式只適合於健身房的會員,並不方便。
『柒』 怎麼看自己的體脂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的脂肪含量在人總體中所佔的比例,也就是體脂的百分數。一般體脂率的計算是用體脂率等於脂肪的重量除以體重,然後乘以100%,那麼體脂率怎麼樣測呢?首先可以使用體質秤或者是手握儀器進行檢測,其實這兩種方法都使用電阻測試,用這些儀器測量時需要在儀器本身、心率、水分、身體狀態等都處於比較合適的狀態下才可能接近真實的數據,而且也需要多次測量,避免誤差。
另外一種方法是使用體脂鉗,可能比體脂稱還要精確一些而且成本更低,體脂鉗的測量方法也有很多種,我們在買了體脂鉗的時候肯定會有說明書,但是需要能持續測量來記錄。
當然還有更專業的測量儀器,比如說凈水體重測量,這種儀器是非常精密的誤差極小,但是費用極其昂貴,一般只供高級實驗室來使用,很少能夠接觸得到,所以體脂鉗還是比較好用的一種方法。
『捌』 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脂率是多少有什麼測量方法
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脂率是多少?有什麼測量方法?
構成體脂肪的兩個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前者影響外觀,後者環繞在肝臟等器官周圍,是最為危險的脂肪。
c
32%~34%: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86~90厘米。
35%~37%: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91~95厘米。
38%~40%: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101厘米以上
簡單的儀器測量因為受到體內水分,食物,和身體狀況的影響,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並不是很准確。
『玖』 怎麼樣知道自己的脂肪含量一個正常人的脂肪含量范圍是多少
脂肪含量可以通過測量獲得數據,一個正常人的脂肪含量:
1、男性正常脂肪含量的范圍為12%—18%。
2、女性正常脂肪含量的范圍為18%—25%。
下面是幾個國際上使用的脂肪含量的測定:
1.水下稱重測量法 Hydrodensitometry Weighing (Underwater Weighing)
是一種利用測定人體的排水量、人體瘦體重的密度和脂肪組織的密度來計算出體內脂肪重量,進而計算出體內脂肪含量百分比的方法。這種方法誤差小、精度高,但是需要專門的測試空間和工具,且操作步驟較多,只適合試驗室測試,不適合大眾自我測試。水下稱重法的原理也十分簡單:人體脂肪的比重大約是0.8公斤/升,脂肪外其他組織的平均比重大約是1.0公斤/升。稱量人體在空氣中的重量、在水中吸飽氣時的重量、在水中盡力呼完氣後的重量就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求出人體脂肪的總重量了。
2.皮脂鉗測量法 Calipers (Anthropometry- Skinfold Measurements)
是一種利用測定人體多點皮下脂肪厚度來計算體內脂肪含量百分比的方法。這種方法與計算過程所使用的人體模型十分有關,歐美人體模型的數據不能在亞洲使用,日本人的模型也不能很好地計算中國人的數據。由於這一方法操作簡便,對空間場所幾乎沒有要求,所以近幾十年很多國家曾普遍採用過。
3. 雙能 X 線吸收測量法 DEX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是一種利用身體不同組織(礦物質、瘦身體、脂肪)對x光吸收率不同的原理來測量體內脂肪含量的方法。測試中採用小步距對兩個低輻射源同步檢測。這種方法是相對較新的方法,精度較高,但測試費用昂貴,測試時間長(每人10—20分鍾),只能供高級實驗室使用,無法在實驗外進行。
4.近紅外線測量法 NIR (Near Infrared Interactance)
是一種利用近紅外線對人體不同組織穿透反射程度不同的原理來測量體內脂肪含量的方法。測試多採用測量人體肱二頭肌做為主要測試部位,將測試數據代入含有身高、體重、體形、活動量水平的方程就可計算出受試者體內脂肪含量的百分比。這一方法已經較為普遍地在實驗室外得到應用,原因是此法所需儀器便宜,測度步驟簡單。但由於每次探頭對身體組織的壓迫力不同,對同一受試者所測量出的數據往往也不一樣,因此這種方法的測試精度較差。
5.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一種基於X光,利用人體組織細胞在磁場作用下被「激發」程度不同這一特性來測量體內脂肪含量的方法。一次測量大約需要30分鍾,測量設備昂貴,雖然測試精度高,此法只適合在高級實驗室使用。
6.瘦體導電測量法 Total Body Electrical Conctivity (TOBEC)
是一種基於人體(非脂肪)瘦體是良好電流導體的原理來測定身體瘦體重的方法。盡管此法精度較高,測試時間只需10秒,但由於測試儀器昂貴,應用范圍限於高級實驗室。
7. 計算機控制〔X線〕斷層掃描術 Computed Tomography
CT中的X射線管產生的一束環繞人體的x射線被探頭所接受產生身體斷面信息,計算機運用復雜的演算法構建出人體內的組織影像。此法設備昂貴,人體又處於輻射中,因此此法只限於實驗室應用。
8.排空氣測量法 BOD POD (Air Displacement)
此法測量原理與水下稱重法類同,是一種利用人體排出空氣的體積來計算身體密度,進而計算出脂肪含量和比率的方法。在測試所需的20秒內,測試者坐在一個密封倉內,所排出空氣的體積由連於計算機的感測器測出。此法所需設備昂貴,不便於在實驗室外進行。
9.生物電阻測量法 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是一種利用人體瘦組織是良導體而脂肪是絕緣體的特性,通過不同的電極向人體發放電流,進而測量人體電阻,在將測試結果代入含有身高、體重、性別、年齡的方程來計算人體脂肪含量和比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