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損益表
它是一張動態報表。損益表可以為報表的閱讀者提供作出合理的經濟決策所需要的有關資料, 可用來分析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 公司的經營成本, 作出投資價值評價等。 損益表的項目,按利潤構成和分配分為兩個部分。其利潤構成部分先列示銷售收入,然後減去銷售成本得出銷售利潤;再減去各種費用後得出營業利潤(或虧損);再加減營業外收入和支出後,即為利潤(虧損)總額。利潤分配部分先將利潤總額減去應交所得稅後得出稅後利潤;其下即為按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積金和應付利潤;如有餘額,即為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中的利潤分配部分如單獨劃出列示,則為「利潤分配表」。 製作損益表過程
在財政年度末,所有帳目必須平帳。所有帳目的余額都需放在試算表(Trial Balance)里。會計師需根據簿記上的資料製作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部分公司除製作這兩個財務報表外,還會製作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公司會先計算公司的凈銷售和銷貨成本,得到這兩個項目的數目後就可計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將收入和支出的總和相減後就可計算純利虧損(Net Income/Loss)。以下會有幾條重要公式: 計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的方法:毛利= 凈銷售 (Net Sales) - 銷貨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凈銷售 = 銷售 (Sales) -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s and Allowances)銷貨成本 = 期初存貨(Beginning Inventory) + 購貨 (Purchases) - 購貨退回與折讓 (Purchase Returns and Allowances) + 購貨運費 (Freight-Out/Delivery Expense) - 期末存貨(Ending Inventory) 計算純利的方法:純利= 所有收入 (Revenue) - 所有支出 (Expenses) 損益表的重要作用
損益表上所反映的會計信息,可以用來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成果,評估投資的價值和報酬,進而衡量一個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程度。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損益表可作為經營成果的分配依據。損益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以及營業稅金、各項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收支等項目,最終計算出利潤綜合指標。損益表上的數據直接影響到許多相關集團的利益,如國家的稅收收入、管理人員的獎金、職工的工資與其他報酬、股東的股利等。正是由於這方面的作用,損益表的地位曾經超過資產負債表,成為最重要的財務報表。 2、損益表能綜合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可以有助於考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資、籌資等各項活動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都可以從利潤數額的增減變化中綜合的表現出來。通過將收入、成本費用、利潤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對比,可以考核生產經營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而年評價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業績和效率。 3、損益表可用來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損益表揭示了經營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的收支凈額的詳細資料,可據以分析企業的盈利水平,評估企業的獲利能力。
『貳』 損益表類有哪些科目
損益類科目,會計科目的一種,這類科目是為核算「本年利潤」服務的,具體包括收入類科目、費用類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這類科目累計余額需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這些賬戶的余額應為零。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①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②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③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營業外收入
④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營業外支出
【注意】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應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不影響損益。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損益類科目余額,應當在期末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損益類科目期末余額為零。
另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也屬於損益類科目,但是,由於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損益調整,而不是當年的損益。因此,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該科目余額,在期末不能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而應當結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並相應調整盈餘公積。結轉後,該科目期末余額為零。
『叄』 什麼叫損益損益類科目有哪些是核算什麼的
損益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即所謂"損益"或稱"利潤或虧損"。
科目有: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損益類會計科目,會計科目的一種,這類科目是為核算「本年利潤」服務的,具體包括收入類科目、費用類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這類科目累計余額需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這些賬戶的余額應為零。
(3)損益表裡包含哪些數據擴展閱讀:
損益類的科目內容:
1.5101主營業務收入
本科目核算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收入。
2.5102其他業務收入
本科目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的收入,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收入。
3.5201投資收益
本科目核算企業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4.5203補貼收入
本科目核算企業按規定實際收到的補貼收入(包括退還的增值稅),或按銷量或工作量等和國家規定的補助定額計算並按期給予的定額補貼。
5.5301營業外收入
本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非貨幣性交易收益、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罰款凈收入等。
6.5401主營業務成本
本科目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
7.540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本科目核算企業日常活動應負擔的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8.5405其他業務支出
本科目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成本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
9.5501營業費用
本科目核算企業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等)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類似工資性質的費用、業務費等經營費用。
商品流通企業在購買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10.5502管理費用
本科目核算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
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
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與開發費、排污費、存貨盤虧或盤盈(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計提的壞賬准備和存貨跌價准備等。
『肆』 損益表是什麼
損益表把一定期間的營業收入與其同一會計期間相關的營業費用進行配比,以計算出企業一定期間的凈收益或者凈虧損,是動態會計報表。通過損益表反映的收入、費用等情況,能夠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收益和成本費用情況,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同時,通過損益表提供的不同時期的比較數字,可以分析企業今後利潤的發展趨勢及獲利能力,了解投資人投入資本的完整性。該表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反映企業的收入與費用,說明在會計期間企業利潤或虧損的數額,據此可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及盈利能力。另一部分反映企業財務成果的分配過程和結果。
損益表的編制
損益表的編制方法根據損益表的格式,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 一步式損益表
在一步式損益表中,首先要將企業一定期間內的所有收入及所有費用、支出分別匯總,兩者相減而得出本期凈利潤或所得稅後利潤。
(2) 多步式損益表
多步式損益表將損益表的內容作多項分類,從銷售總額開始,多步式損益表分以下幾步展示企業的經營成果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步:反映銷售凈額,即銷售總額減銷貨退回與折讓,以及銷售稅金後的余額。
第二步:反映銷售毛利,即銷售凈額減銷售成本後的余額。
第三步:反映銷售利潤,即銷售毛利減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後的余額。
第四步:反映營業利潤,即銷售利潤減其他業務利潤後的余額。
第五步:反映利潤總額,即營業利潤加(減)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支,會計方法變更對前期損益的累積影響等項目後的余額。
第六步:反映所得稅後利潤,即利潤總額減應計所得稅(支出)後的余額。
一步式損益表和多步式損益表按不同的方法編制而成,它們基於不同的理由,各有優缺點:
一步式損益表比較簡明,而且,由於這種格式對一切收入和費用、支出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先後,可避免使人誤認為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有先後順序。其缺點是一些有意義的中間性信息,如銷售毛利、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等均未直接反映,不利於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相應項目的比較。
多步式損益表對收入與費用、支出項目加以歸類,列示一些中間性的利潤指標,分步反映本期凈利的計算過程,可提供比一步式損益表更豐富的信息,而且有助於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相應項目的比較分析。但多步式損益表較難理解,而且容易使人產生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有先後順序的誤解,對收入、費用、支出項目的歸類、分步難免帶有主觀性。
『伍』 損益表上的主營業成本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產品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包括哪些
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反映的是企業當期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含的成本,即產品成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對於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1)產品成本是生產耗費的補償尺度。對於實行經濟核算制的企業來說,必須以自己的產品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耗費。這個補償數額的多少,是以產品成本作為衡量尺度的。企業的銷售收入扣除成本後的余額為盈利,反之則為虧損。
(2)產品成本是反映企業工作質量的一個綜合指標。企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固定資產利用的好壞,材料耗費的多少,費用開支的節約或浪費,最終都會在產品成本中體現出來。
(3)產品成本是制定價格的重要依據。因為產品成本是產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產品的價格正是產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4)產品成本是進行經營預測、決策和分析的重要數據資料。只有及時提供准確的成本資料,才能使預測、決策和分析等活動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指加工後直接構成產品實體或主要部分的原料和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可以分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包裝物等。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材料的價值一次全部轉移到新生產的產品中去,構成了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指在生產中對材料進行直接加工製成產品所耗用的工人的工資、獎金和各種津貼,以及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
直接人工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職工工資和職工福利費。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規定,工資總額包括以下六項內容: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准備用於職工福利方面的資金。企業在使用了職工的勞動技能、知識等後,除應該按規定的標准支付給職工工資以外,還必須負擔對職工個人福利方面的義務。職工福利費的來源是根據職工工資總額的14%計算提取的,專門用於職工的醫葯費、醫護人員的工資、職工因公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福利部門人員工資等。
(3)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指企業各生產單位(如生產車間)為了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製造費用是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來講,製造費用包括工資和福利費(指車間管理人員提取的那一部分)、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損耗、勞動保護費以及其他製造費用。
『陸』 會計中的損益表是指哪個表企業比較重要的報表有哪些
損益表就是利潤表,對企業來說比較重要的財務報告包括"四表一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
『柒』 損益表中最重要的數據是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是公司的一種報表,報告一段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的銷售收入和費用開銷,以及除成本之外的利潤(凈收入)。它有時也被稱作 statement of profit and loss。
它有一個會計恆等式為:凈利潤=總收入-總支出。其中的凈利潤也就是損益表中最底部的數字。這筆錢(最終盈餘)表示對是公司在這段時間的盈利情況,通常會用來分股息或是繼續留在公司賬戶支持未來發展。
但在實際運用及計算過程中,我們不單單只關注凈利潤這個概念,還會涉及到毛利潤、營業利潤等。那麼,它們分別是代表哪一個環節的盈餘呢?
最初的銷售收入減去所有實際幫助了銷售完成的成本得到的是毛利潤(gross profit)。這時候我們並沒有減去一些其他的開銷,減去的銷售成本可能是包括一些材料費用的生產成本或者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等等。
在這之後,我們要考慮減去一下機器的折舊呀,還有日常運營可能產生的水電費、房租之類的。於是,我們得到了營業利潤(operating profit)。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考慮一些其他收入和支出,這部分是與公司運營無關的。其他收入主要是一些和公司主營業務無關的收入,其他支出同樣,它可能是手續費、滯納金、罰款、賠償等等。在營業利潤上做出這些變動,我們就能得到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
但是一個公司往往資金不是全部來自於自己內部的融資,它很有可能有向銀行借款之類的外部融資行為。此外,公司在銀行的存儲也可能會有一筆利息入賬。這就會有利息的變動,我們考慮這些變動,就有了稅前利潤(pretax profit)。
然而一個企業是必定需要交稅的,支付完最後的稅金,我們就能得到最終的盈餘:凈利潤(net profit)。
『捌』 什麼是資產損益表定義是什麼謝謝
資產損益表,是一個財務報表,用於總結特定時間段(通常為財政季度或年度)所產生的收入,成本和費用。
通過比較總收入與公司總成本和費用,顯示公司在特定時間段內實現的利潤或虧損。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以顯示出公司通過降低成本和費用或增加銷售額來增加利潤的能力。公司每年在公司財年結束時發布收益表,並可能每季度發布一次。會計師,分析師和投資者仔細研究損益表,仔細檢查現金流量和債務融資能力。
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之間的主要差異之一涉及各自對時間的處理。資產負債表總結了公司在特定時間點的財務狀況。P&L聲明顯示了在一段時間內的收入和支出。損益表中涵蓋的時間長度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常見的時間間隔包括季度(三個月)和年度報表。
一個資產負債表報告公司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在特定的時間點,並提供了計算的回報率,並評價其基礎的資本結構。這是一份財務報表,提供了公司擁有和欠下的情況以及股東投資金額的快照。
拓展資料: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顯示了公司的資源或資產,同時也顯示了這些資產是如何通過負債中顯示的債務或通過股東權益顯示的發行權益來融資的。資產負債表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了公司管理層如何有效利用其資源的快照。以下是典型資產負債表中項目的一些例子。
資產包括:
1、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動性最高的資產,其中可能包括國庫券,短期存款證和現金;
2、有價證券:存在流動性市場的股票和債務證券;
3、應收賬款:錢由客戶欠公司;
4、庫存:可供出售的貨物。
負債包括:
1、債務包括長期債務和銀行債務;
2、租金,稅收,水電費;
3、工資應付;
4、應付股息。
『玖』 會計科目中的損益類都包括什麼什麼叫損益類
損益類賬戶是指按照損益類會計科目開設的,用以具體核算和監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收益和費用、損失,以便計算確定損益的賬戶。該類賬戶的特點是:其核算對象是與損益的計算確定直接相關的;主要是用來反映企業收入和費用。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 :
主營業務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等。
遵循下列原則:
全面性原則
會計科目作為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科目的設置應能保證對各會計要素做全面地反映,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合法性原則
合法性原則,是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中國現行的統一會計制度中均對企業設置的會計科目作出規定,以保證不同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企業應當參照會計制度中的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會計科目,但其設置的會計科目不得違反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在不影響統一會計核算要求以及對外提供統一的財務報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設、減少或合並某些會計科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會計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