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肝功能檢查項目都有哪些
肝功能的檢查項目如下:
1、肝細胞損傷試驗:包括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γ-GT、鹼磷酶、酸性磷酸酶等酶血指標,其值的升高提示肝實質受到損害;
2、排泄功能試驗:如膽汁酸、膽紅素等檢查項目,肝功能受損時其值將相應升高;
3、肝臟儲備功能檢查:如蛋白、PT等檢查項目,其值升高或降低,提示肝臟儲備能力下降;
4、反映間質性損傷的項目:通過蛋白電泳檢查,獲得蛋白成分變化的信息,判斷患者肝功能的損害程度。
Ⅱ 肝功能的AST ALT數值正常,但比例高,怎麼看待
基本正常。
臨床上常用ast(穀草轉氨酶)/alt(谷丙轉氨酶)的比值在肝功不正常的情況下來反映肝細胞的損害情況。ast/alt比值<1,常提示肝臟損害較輕,ast/alt比值>1,則提示肝臟損害較重。
你alt,ast數值均在正常值范圍內說明沒有肝損傷,其比值高點也就沒有什麼意義
。
Ⅲ 求助!請專業人士幫我看一下乙肝兩對半的化驗結果
1.第1、3、5項陽性,第4項0.09應該不是陽性而是陰性,除非你打錯了。如果是1、3、5項陽性,就是俗稱的「大三陽」。
2.大三陽結合谷丙轉氨酶109數據,綜合信息提示: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有極強的傳染性。
3.如果第四項也是陽性,綜合信息提示為急性感染有好轉趨向。
4.表面抗原數值大小僅僅表示病毒數量,表示的是病毒情況。並不代表肝臟的損害程度,肝臟損害程度主要看肝功能指標。比如轉氨酶等。你的轉氨酶109,表明肝細胞有輕度損害。
5.建議你最好再做一個HBV-DNA定量檢測,以便更准確的了解體內病毒數量和復制情況。
6.你需要做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和保肝治療。
Ⅳ 肝功能檢查表怎麼看出肝損傷,如何避免肝損傷
肝臟是腹腔內最高的實質性人體器官,基本上參加身體每一個生理功能。肝臟坐落於右上腹的深層,有下胸骨和膈肌的維護。肝損害就是指多種多樣緣故致使的肝臟構造或作用的出現異常,多見乙肝病毒、裂頭蚴、感柒、乙醇、輕度脂肪肝等緣故,造成肝細胞質作用損傷,臨床症狀為睏乏、消化不好,檢驗提醒肝功能指標出現異常。肝放射性元素掃描儀確診尚不明確的閉合性損傷,疑有肝包膜下或肝內膿腫者,傷勢不很應急,患者狀況容許時能作放射性核素肝掃描儀,有膿腫者肝內主要表現有放射性物質破損區。
在臨床上,肝功檢查在肝臟疾病的急性症狀或惡變期,較能評定肝細胞損傷的水平,但在肝病症的穩定型或緩解期時,其肝臟功能很有可能僅在正常情況下的限制(如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及其低限(人體白蛋白)波動,乃至一些比較比較嚴重的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腹水),它谷丙轉氨酶還在正常范圍之內。因而,肝功檢查僅能做為臨床醫生判斷肝細胞損傷的參考依據之一。
Ⅳ 脂肪肝的肝功能檢測指標有哪些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指導意見:
實驗室檢查
1.血清酶學檢查
(1)ALT、AST:一般為輕度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則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葉脂肪浸潤明顯,ALT持續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腫。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時γ-GT升高較常見,ALP也可見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應激性肝損傷,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脫氫酶(GDH)、鳥氨酸氨甲醯轉移酶(DCT)。GDH為線粒體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帶富有活性,DCT為尿素合成酶,參與轉甲基反應。脂肪肝時兩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膽鹼酯酶(CHE)、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營養狀態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顯。CHE對鑒別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義。
2.血漿蛋白變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時,LDL-C升高,HDL-C顯著降低,ApoB,ApoE,ApoCⅡ和Ⅲ升高。
3.血漿脂類TG、FA、膽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膽固醇升高顯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試驗BSP、ICG排泄減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時,因為脂肪貯積多在肝腺泡Ⅲ帶,而色素處理也在此部位。肝臟脂肪貯積影響了肝細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減少的程度與肝臟脂肪浸潤程度有關。
5.膽紅素嚴重脂肪肝時可有血膽紅素升高,輕中度脂肪肝膽紅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時間(PT)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長。
7.血胰島素水平呈高反應延遲型,糖耐量曲線高峰上升,下降延遲。
8.血尿素氮、尿酸偶見升高。
輔助檢查
1.B超檢查彌漫性脂肪肝的超聲波圖像主要表現為回聲波衰減,按其衰減的程度,脂肪肝可分為3種:(1)輕度脂肪肝:表現為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2)中度脂肪肝:前場回聲增強,後場回聲衰減,管狀結構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場回聲顯著增強,遠場回聲明顯衰減,管狀結構不清,無法辨認。超聲對重度脂肪肝的靈敏度達95%。
2.CT檢查脂肪肝CT圖像與實時超聲(US)圖像表現不同。CT診斷的准確性優於B超,主要表現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於脾及肝內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門靜脈內回聲增強,密度降低與脂肪化嚴重程度相一致。動態的CT變化可反映肝內脂肪浸潤的增減。彌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現為肝的密度普遍低於脾臟和肝內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時,肝臟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臟高6~12Hu)。增強後CT掃描,脂肪肝的肝內血管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有時血管可變細、變窄,但無推移、包繞現象,有助於鑒別肝癌與脂肪肝內的灶性非累及區(正常「肝島」)。
3.MRI檢查一般認為其價值較US和CT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現為全肝、一葉或灶性脂肪浸潤,自旋迴波(SE)序列和反轉恢復(IR)脈動序列的T1加權信號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權像信號可稍高,但只顯示脂肪的質子像;脂肪浸潤區為高信號,肝內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測定肝組織脂肪含量。
4.肝活檢是確診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對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導下抽吸肝組織活檢遠較過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確、安全。活檢的意義在於確定肝內是否存在脂肪浸潤,有無纖維化。
(1)局灶性脂肪肝或彌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難以與惡性腫瘤區別,需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肝活檢。
(2)探明某些少見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累積病、Wilson病等。
(3)無症狀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檢是惟一的確診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釋的臨床或生化異常表現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慮皮質類固醇治療前需肝活檢排除活動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少原有體重的10%後,肝功能酶學仍持續異常者,需肝活檢尋找其他原因。
(6)懷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檢明確診斷並了解其病因者。
(7)評估某些血清學指標以及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脂肪肝、纖維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組織學改變作為金標准,並用以客觀評價某一治療方案對脂肪肝纖維化治療的確切效果。
(8)任何懷疑不是單純性肝細胞脂肪變或懷疑多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者,需通過肝活檢明確其具體病因或以何種病因為主。
脂肪肝與肝硬化的關系
脂肪肝和肝硬化都是肝病中的常見病,如果肝硬化日常不注意,可發展成肝硬化,後果不堪設想。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
Ⅵ 肝功能包括哪些項目
肝功能包括基本項目:肝功能檢查項目通常包括:肝臟的蛋白質代謝功能、膽紅素和膽汁酸代謝功能、酶學指標、脂質代謝功能、肝臟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檢測。
(1)反映肝實質損害的指標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1%的肝細胞發生壞死時,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續升高,數值超過ALT往往提示肝實質損害嚴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標志。
(2)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
主要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間接膽紅素、尿膽紅素、尿膽原、血膽汁酸(TBA)、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及鹼性磷酸酶(ALP)等。肝細胞變性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者肝內膽汁淤積時,可以出現上述指標升高。溶血性黃疸時,可以出現間接膽紅素升高。
(6)肝損看哪個數據擴展閱讀:
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項目
1、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又稱谷丙轉氨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又稱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γ-谷氨醯轉肽酶(γ-GT或GGT)等。在各種酶試驗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細胞損傷與否及損傷程度。
2、各種急性病毒性肝炎、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細胞損傷時,血清ALT最敏感,在臨床症狀如黃疸出現之前ALT就急劇升高,同時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時,AST升高程度超過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臟損傷程度。
3、在重症肝炎時,由於大量肝細胞壞死,血中ALT逐漸下降,而此時膽紅素卻進行性升高,即出現「膽酶分離」現象,這常常是肝壞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復期,如果出現ALT正常而γ-GT持續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Ⅶ 肝功能報告,主要看哪些指標
(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張醫生)
肝功能是常規體檢報告中必查的一項。那麼肝功能報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肝功能檢查主要包括反映肝損傷的指標和肝代謝的相關指標。肝功能最基本的項目主要有血清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轉氨酶(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膽紅素(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以及鹼性磷酸酶和γ-谷氨醯轉肽酶。
肝功能的結果,臨床上往往需要結合患者情況以及更多的其他輔助檢查來綜合判斷病人疾病。在此我們僅簡單認識一下肝功能的各項檢查項目及意義。
正常成人血清總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白/球比(A/G)為(1.5-2.5):1。血漿蛋白主要反映慢性肝損傷以及肝細胞儲備能力。血漿蛋白出現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白蛋白(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或減低,白/球倒置等。
1)白蛋白(總蛋白)降低:肝臟代償能力很強大,因此,只有肝臟嚴重損傷,才會出現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甚至出現低蛋白血症(總蛋白<60g/L或者白蛋白<25g/L)。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有肝臟本身的疾病和肝臟以外的疾病。前者包括亞急性重型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續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原因如缺血或者毒素誘發的肝損傷等等;非肝臟的疾病,包括飢餓或者消化吸收問題出現的營養不良患者;腎病綜合征、嚴重的燒傷、急性大失血等引起的蛋白丟失過多;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甲亢、重症結核等等均可引起低蛋白血症。
2)球蛋白升高,主要見於免疫或者血液系統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此外還有一些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會引起球蛋白升高。而長期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者會抑制合成,從而導致球蛋白降低。
3)A/G倒置,常見於嚴重的肝損傷或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續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等等。
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也是反映肝功能損傷的程度,因前者主要分布在肝臟,其靈敏度較後者更高。一般情況下,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的參考值≤40U/L,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 1.15。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他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病、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病,轉氨酶也會升高。其中以急性病毒性肝炎升高最為明顯,可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升高。此外,膽汁淤積、急性心梗、腎病、骨骼肌疾病等也會伴隨轉氨酶的升高,需結合病人情況以及轉氨酶升高水平綜合判斷。
膽紅素的數值,可以用來判斷患者有無黃疸,黃疸的輕重程度,推斷黃疸發生的原因(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梗阻性黃疸)。
肝內外膽管阻塞性疾病如結石、胰頭癌等引起的膽管阻塞、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內膽汁淤積等等,均可引鹼性磷酸酶增加,當然,還有一些骨骼、胃腸道以及一些全身疾病如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等也會引起鹼性磷酸酶升高。
膽道阻塞性疾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所致的慢性膽汁淤積以及肝癌引起的肝內阻塞,都會引起γ-谷氨醯轉移酶明顯升高,甚至超過上限的10倍以上。其他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葯物性肝炎、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腫瘤等疾病該酶也會升高。
對於肝功能的判斷,不能單憑借一個結果的數值,臨床上需要結合臨床患者的病情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Ⅷ 肝損傷做肝功能檢查從那幾項看肝恢復情況
你好,肝臟中所含的酶類有幾百種,可以測定某些酶來評估肝功能,比如說丙氨酸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鹼性磷酸酶等,一般情況下,前兩種酶在10-40之內。如果高於臨界,可能存在肝功能損害。
Ⅸ 去醫院查的肝功能,醫生說肝損傷,給看看化驗單,嚴重嗎,得怎麼進一步治療,需要吃保肝的葯嗎,謝謝
病情分析:你好,肝功能損傷說明轉氨酶或者膽紅素有一定的升高,首先了解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損害,肝功能指標升高的數值,保肝葯物可以口服或者靜脈輸液都可以,如果轉氨酶或者膽紅素舒張較高,建議最好輸液治療。
意見建議:注意休息,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避免勞累及受涼,清淡飲食不要吃油膩及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不要飲酒。
Ⅹ 肝功能化驗主要看那些指標
臨床上肝功能檢查的項目有很多,不同的指標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具體的肝功能檢查主要有以下幾項:
1、反映肝實質損害的指標。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1%的肝細胞發生壞死時,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
2、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主要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間接膽紅素、尿膽紅素、尿膽原、血膽汁酸(TBA)、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及鹼性磷酸酶(ALP)等。
3、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膽鹼脂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長期白蛋白、膽鹼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補充維生素K不能糾正時,說明正常肝細胞逐漸減少,肝細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臟儲備功能減退,預後不良。
4、反映肝纖維化的指標。主要包括Ⅲ型前膠原(PⅢP)、Ⅳ型膠原(CⅣ)、透明質酸(HA)、層連蛋白(LN)等,這些指標可以協助診斷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臟凝血功能的檢測指標。肝臟能合成Ⅲ及因子a鏈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維持正常凝血機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減少,臨床可出現牙齦、鼻黏膜出血,皮膚淤斑,嚴重者可出肝功能檢查現消化道出血。
最後肝病專家提醒大家,因為檢查指標敏感要保證精確性,所以進行檢查前要空腹,並且不能劇烈運動和過於勞累。另外就是肝功能檢查一定要去專業正規的醫院,因為專業化的肝病醫院、國際先進的檢測診療設施、權威的專家隊伍、規范高效的治療方案,是肝病患者康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