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項數據主要反應外周阻力的大小
簡單來說,首先外周阻力和血管直徑成反比,也就是說血管直徑越小外周阻力越大(粗管子和細管子哪個更容易通過)。
血壓升高會使血管擴張的(通過負反饋調節):因為機體要盡量降低血壓(依靠增大血管容量,也就是擴血管)。所以血壓增高要擴血管,也就是是外周阻力減少。
另外按你的理解高血壓會使外周阻力增加(縮血管),會進一步增加血壓,這就不是負反饋了。
寫的有點亂,如看不懂請追問(⊙o⊙)…
B. 為什麼收縮壓反映搏出量的多少,舒張壓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搏出量增大,則心臟收縮期射入主動脈的血量增多,動脈管壁所受到的張力增加,則收縮期動脈血壓升高明顯。外周阻力增加使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減慢,心舒張期末主動脈中的血量增加,則舒張壓升高。
C. 外周血管阻力計算
建議:已知動脈血壓等於心排出量與外周血管阻力的乘積(BP=CO×PVR),那麼心排出量除以動脈血壓的商就應等於外周血管阻力(BP÷CO=PVR)。①我們以「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來代替BP,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舒張壓的高低可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而MAP接近舒張壓,大約等於舒張壓加1/3脈壓;MAP是一個心動周期中每一個瞬間BP水平的平均值,故可反映一個心動周期中的平均PVR。②我們根據人體心臟正常「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yion,EF)」,以及正常人心輸出量在主動脈壓80~170mmHg或心率75~125次/min范圍內基本不變的理論,設每個心動周期CO為0.51,因為一般認為,EF低於50%表示心力衰竭存在。③PVRmmHg
=MAP÷0.51。例如血壓為120/80mmHg,估測其PVR=MAP(80+13.33)÷0.51=183mmHg。④凡能引起血壓增高的因素均可增加PVR。
D. 外周阻力是指血流中哪所遇到的阻力
外周阻力是指血液流向外周血管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血管的口徑(主要受小動脈和微動脈舒縮活動的影響)。血管口徑變小,外周阻力加大,迫使心臟射血時流向外周的血量減少,則心舒期存留在大動脈的血量增多,舒張壓就會升高,收縮壓也相應升高,脈壓減小。反之,外周阻力減小時,舒張壓下降明顯,收縮壓也有相應的降低。
E. 外周阻名詞解釋
外周阻力名詞解釋:
小血管為循環系統的「外周」部分,故小血管的阻力稱外周阻力。
小血管流速雖不如大血管快,但由於管徑細,長度長,且在神經體液等因素的作用下其管徑經常有變化,故是影響總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外周阻力可用外周阻力單位(peripheral resistance unit)表示。當血管兩點間的壓差為0.13kPa(1mmHg),而血流是1ml/s時,其阻力稱為一個外周阻力單位。外周阻力單位亦可用於表示總外周阻力,當人體休息時,體循環動脈與靜脈的壓差為13.3kPa(100mmHg),整個循環的流速約為100ml/s,其體循環總外周阻力約為1外周阻力單位,正常變動范圍約為0.45~1.5外周阻力單位。在某些情況下,全身血管強烈收縮,總外周阻力可升到4外周阻力單位;血管高度舒張時,阻力可降低到0.25外周阻力單位。由於小血管的長度變化不很顯著,但在神經體液的影響下,小血管的口徑則常有變化,所以小血管的口徑大小是調節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
外周阻力過高是形成高血壓的最重要因素。在臨床某些休克病人中,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的大量釋放,使外周小動脈極度收縮,導致外周阻力的增高,加重了心臟的負荷,降低了各器官的灌流量。
F. 在循環中能反映外周阻力高低的主要指標是
阻力即阻止物體運動的力,阻力的發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就是阻力臂。因為阻力乘阻力臂等於動力乘動力臂,當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那動力和動力臂自然是反比的關系。
G. 哪項數據主要反應外周阻力的大小
簡單來說,首先外周阻力和血管直徑成反比,也就是說血管直徑越小外周阻力越大(粗管子和細管子哪個更容易通過)。
血壓升高會使血管擴張的(通過負反饋調節):因為機體要盡量降低血壓(依靠增大血管容量,也就是擴血管)。所以血壓增高要擴血管,也就是是外周阻力減少。
另外按你的理解高血壓會使外周阻力增加(縮血管),會進一步增加血壓,這就不是負反饋了。
寫的有點亂,如看不懂請追問(⊙o⊙)…
H. 什麼叫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Rv)Rv是反映腦血管床微循環通暢程度的定量指標。
其定義為:Rv=Pm/Qm。
Pm和Qm分別表示平均壓力和平均流量。
根據Poiseuille定律,單根血管的阻力和血管直徑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腦血管床血流阻力主要來自小血管(直徑20-40μ)。血液沿主動脈流到腔靜脈沿途血液的阻力在動靜脈之間很短距離突然增大許多倍.這種現象稱為阻力牆;相應的血管被稱作為阻力血管。
臨床許多腦血管疾病都與阻力血管的狀態有關。血液粘度增高、小血管痙攣、阻塞等均可引起RV值增
I. 什麼叫外周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是反映腦血管床微循環通暢程度的定量指標。 循環系統的外周阻力主要是指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的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血管阻力即血液在血管系統中流動時所受到的總的阻力,大部分發生在小動脈,特別是微動脈。
小動脈和微動脈收縮和舒張,可顯著地影響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壓的維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周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產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們位於毛細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
(9)哪些數據反映外周阻力擴展閱讀:
外周阻力Rv=Pm/Qm。
Pm和Qm分別表示平均壓力和平均流量。
根據Poiseuille定律,單根血管的阻力和血管半徑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腦血管床血流阻力主要來自小血管(直徑20-40μ)。血液沿主動脈流到腔靜脈沿途血液的阻力在動靜脈之間很短距離突然增大許多倍.這種現象稱為阻力牆;相應的血管被稱作為阻力血管。
臨床許多腦血管疾病都與阻力血管的狀態有關。血液粘度增高、小血管痙攣、阻塞等均可引起RV值增高。
J. 什麼叫外周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