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乙太網里交換機是不是也是存儲轉發
目前乙太網里交換機在傳送源和目的埠的數據包時通常採用直通式交換、存儲轉發式和碎片隔離方式三種數據包交換方式
❷ 乙太網交換機是根據乙太網中的哪個欄位來進行定址轉發
乙太網交換機通過交換機自動學習到的mac-address表來進行轉發的,也就是根據數據幀(這個欄位)中的目的mac地址進行對應定址的轉發。
交換機處理的是數據幀(數據鏈路層),路由器(網路層)處理的是ip數據包。
❸ 乙太網交換機的轉發方式
1. 直通轉發(cut-through switching )
2. 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3. 無碎片轉發(segment-free switching) 直通式交換,也就是交換機在收到幀後,只要查看到此幀的目的MAC地址,馬上憑借MAC地址表向相應的埠轉發;這種方式的好處是速度快,轉發所需時間短,但問題是可能同時把一些錯誤的、無用的幀也同時轉發向目地端。存儲轉發機制就是交換機的每個埠被分配到一定的緩沖區(內存空間,一般為64 k),數據在進入交換機後讀取完目標MAC地址,憑借MAC地址表了解到轉發關系後,數據會一直在此埠的緩沖區內存儲,直到數據填滿緩沖區然後一次把所有數據轉發到目的地。在數據存儲在緩沖區期間,交換機會對數據作出簡單效驗,如果此時發現錯誤的數據,就不會轉發到目地端,而是在這里直接丟棄掉了。當然這種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數據轉發質量,但是相對的轉發所需時間就會比直通交換要長一點。碎片隔離式也叫改進型直通式交換,利用到直通式的優勢就是轉發遲延小,同時會檢查每個數據幀的長度。因為原理上,每個乙太網幀不可能小於64位元組,大於1518位元組。如果交換機檢查到有小過64位元組或大於1518位元組的幀,它都會認為這些幀是「殘缺幀」或「超長幀」,那麼也會在轉發前丟棄掉。這種方式綜合了直通交換和存儲轉發的優勢,很多高速交換機會採用,但是並沒有存儲轉發方式來的普及。無論是直通轉發還是存儲轉發都是一種二層的轉發方式,而且它們的轉發策略都是基於 目的MAC(DMAC)的,在這一點上這兩種轉發方式沒有區別。第三種方法主要是第一種「直通轉發」的變形。
它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何時去處理轉發,也就是交換機怎樣去處理數據包的接收進程和轉發進程的關系。
❹ 乙太網交換機工作在OSI的數據傳輸層,並按照什麼來進行信息轉發的決策
傳輸層??? 數據鏈路層吧! 按MAC地址吧
❺ 乙太網交換機是按照什麼進行轉發的
1.存儲轉發模式
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模式是指交換機收完整個數據幀,並在CRC校驗通過之後,才能進行轉發操作。如果CRC校驗失敗,即數據幀有錯,交換機則丟棄此幀。這種模式保證了數據幀的無差錯傳輸,當然其代價是增加了傳輸延遲,而且傳輸延遲隨數據幀的長度增加而增加。
2.快速轉發模式
快速轉發(Fast-forward)模式是指交換機在接收數據幀時,一旦檢測到目的地址就立即進行轉發操作。但是,由於數據幀在進行轉發處理時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幀,因此數據幀將不經過校驗、糾錯而直接轉發,造成錯誤的數據幀仍然被轉發到網路上,從而浪費了網路的帶寬。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數據傳輸的低延遲,但其代價是無法對數據幀進行校驗和糾錯。
3.自由分段模式
自由分段(Fragment-free)模式是交換機接收數據幀時,一旦檢測到該數據幀不是沖突碎片(collisionfragment)就進行轉發操作。沖突碎片是因為網路沖突而受損的數據幀碎片,其特徵是長度小於64位元組。沖突碎片並不是有效的數據幀,應該被丟棄。因此,交換機的自由分段模式實際上就是一旦數據幀已接收的部分超過64位元組,就開始進行轉發處理。這種模式的性能介於存儲轉發模式和快速轉發模式之間。
轉發依據MAC表
❻ 乙太網交換機的數據交換方式
乙太網的數據交換方式,基於幀的交換方式有靜態交換和動態交換兩種方式:靜態交換方式是一種早期的交換方式,動態交換方式是現在比較常用的一種.其原理為:當數據幀從埠進入交換機時,交換機的控制器先將輸入埠來的數據幀暫存在該埠的高速緩存中.檢查CRC是否正確,並過濾掉幀碎片,再取得目的地址,查埠地址對應表,獲得輸出埠號,然後把幀轉發到輸出埠上,經輸出埠高速緩存後輸出到目的站上.
動態交換機技術可以分為:
(1)存儲轉發方式nn
到達交換機的數據分組要進行CRC檢驗、存儲、轉換,延遲較大
最大優點:幀的可靠傳輸
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
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支持異種網路互聯
(2)直通交換方式
只檢查幀數據的前6個位元組,然後立即轉發,延遲小、速度快,不檢查數據完整性。不適合高速網路
(3)改進型直通方式
交換機上的所有分組都要通過共享的匯流排。
適宜於靜態交換
❼ 簡述乙太網交換機常見的三種交換方式及特點
1直通式 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由於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是,因為數據包內容並沒有被乙太網交換機保存下來,所以無法檢查所傳送的數據包是否有誤,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由於沒有緩存,不能將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2存儲轉發 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先存儲起來,然後進行CRC(循環冗餘碼校驗)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與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3 碎片隔離 這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❽ 乙太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是怎麼樣的
乙太網交換機是數據鏈路層的機器,乙太網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48位,6位元組。其工作原理為:當有一個幀到來時,他會檢查其目的地址並對應自己的mac地址表,如果存在目的地址,則轉發,如果不存在則泛洪(廣播),廣播後如果沒有主機的mac地址與幀的目的mac地址相同,則丟棄,若有主機相同,則會將主機的mac自動添加到其mac地址表中。至於與集線器的不同在於:集線器會把數據轉發到除接受埠外的所有埠,不檢查其目的mac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