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如何解讀組間實驗設計數據

如何解讀組間實驗設計數據

發布時間:2022-11-20 08:32:35

A. 求高中生物的實驗設計題的解析思路指導

高考生物實驗試題分類解析
生物實驗是歷年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分析近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實驗試題所佔比分較大,而且是以考查學生的能力為目標。實驗的考查試題材料背景豐富,動作技能、心智技能與創新能力都在考查范圍之內。「3+2」考試對實驗的考查,已從了解實驗原理、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方法與步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逐步過渡到能夠根據實驗目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序,合理利用實驗材料,得出科學結論。
根據生物實驗試題的考查方式和要求,大致可以把生物學實驗試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實驗改錯或實驗改進
解析:此類試題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實驗現象、結果或結論等內容熟悉,能找出錯誤的地方並給予改正。這類試題多為驗證性實驗,是以生物學中一些經典實驗或學生實驗為基礎而設計,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對「雙基」的考查。
例1:為證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學制訂了下列實驗方案:
該實驗方案有幾項明顯錯誤,請指出錯誤並改正。
(1)實驗目的(略)
(2)實驗材料和用具(略)
(3)實驗方法和步驟
①用一適當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長正常的盆栽綠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氣。
②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飢餓,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有機物。暗室內裝有紅色安全燈。
③飢餓一定時間後,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時,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使葉綠素溶於酒精中。
⑤將已脫綠的葉片取出,平鋪在一個培養皿內,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有無葡萄糖的特異顏色反應出現。

例2:證明「唾液澱粉酶對澱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學制訂了下列實驗方案:
(1)實驗目的(略)(2)實驗材料和用具(略)(3)實驗方法和步驟
①取1支試管,注入2ml漿糊。
②用涼開水漱口後,用小燒杯收集唾液。
③向試管內加入2ml唾液。
④往試管中滴加2滴碘液。
⑤將試管振盪後放十分鍾。取出試管,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4)結論: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將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該實驗的方法和步驟以及結論有沒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並改正。

例3:植物根系對外界環境中礦質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即使同一種鹽類,植物對其陽離子和陰離子的吸收量也可能不相同。如果吸收同一種鹽類中的陽離子多於陰離子,該鹽類稱之為生理酸性鹽;如果吸收同一種鹽類中的陰離子多於陽離子,該鹽類稱之為生理鹼性鹽。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簡單實驗,驗證植物根系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1)實驗材料和用具:
①完好的小麥種子若干粒;②0.01mg/mL(NH4)2SO4(生理酸性鹽);③0.01mg/mL NaNO3(生理鹼性鹽);④蒸餾水;⑤精密pH試紙;⑥移液管、廣口瓶(200mL)
(2)實驗步驟:
①材料准備:在實驗前培養出發育良好具完善根系的小麥植株若干。
②實驗過程:
第一步:取2個廣口瓶,分別編1號和2號。
第二步:用移液管分別向2個廣口瓶內注入等量且適量的(NH4)2SO4溶液(1號瓶)、NaNO3溶液(2號瓶)。
第三步:取二株根系發育完善,大小及生長狀況相同的小麥,放在2個廣口瓶中並固定好,置於適宜的相同的環境條件中培養。
第四步:過一段時間後取出植物,測定1號瓶和2號瓶內的pH值。
實驗結果:1號瓶pH值下降。2號瓶pH值上升。
結論:1號瓶中植物吸收陽離子多於陰離子,2號瓶中植物吸收陰離子多於陽離子。植物根系對不同離子的吸收是有選擇性的。
我們認為,該同學的實驗方法和步驟還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請指出上述實驗中兩點明顯的不足之處,並闡述其理由。

例4:為驗證「鎂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學進行了實驗設計,下列是實驗的基本思路。請分別指出三個實驗思路能否達到實驗目的,為什麼?再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1)實驗一: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進行培養。對照組容器內只盛有蒸餾水,實驗組盛有用蒸餾水配製的鎂鹽溶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並對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答:

(2)實驗二: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蒸餾水,實驗組澆以蒸餾水配製的鎂鹽溶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答:

(3)實驗三: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種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澆以不含鎂離子的完全營養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答:

(4)下面由你進行實驗設計,請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答:

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實驗過程,解釋原因,得出結論
解析:此類試題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正確地解釋實驗現象及原因。通過解題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結果的正確解釋。此類實驗不一定是學生已做過的實驗,但其實驗原理是學生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題時一定要用所學生物學知識,結合題中的現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這類現象、原因的解釋通常是一些結論性的語句,切忌就事論事,答案中要體現出實驗現象的本質。
例5:「水往低處流」,但是植物體內的水卻往高處流,動力從何而來?某同學為此做了兩個實驗。
實驗一:將一枝條插入充滿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銀的容器中。不久水銀柱上升,如圖一所示。
實驗二:將同一植物在靠近莖的基部切斷,套上一個彎曲的玻璃管,管內裝有水和水銀。不久,玻璃管內水分增加,水銀柱上升。如圖二所示,請回答:
實驗一說明

實驗二說明 。
根據這兩個實驗,你對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動力有何新的認識?

例6:(09福建卷)26.(25分)
回答下列Ⅰ、Ⅱ題
Ⅰ.右圖表示的是測定保濕桶內溫度變化實驗裝置。某研究小組以該裝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條件下呼吸作用的情況。材料用具:保溫桶(500mL)、溫度計活性乾酵母、質量濃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蠟油。
實驗假設: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比無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更多。
(1)取A、B兩裝置設計實驗如下,請補充下表中內容:
裝置 方法步驟一 方法步驟二 方法步驟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乾酵母 ①
B 加入240ml煮沸後冷卻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蠟油,鋪滿液面

(2)B裝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這是控制實驗的 變數。
(3)要測定B裝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溫度變化量,還需要增加一個裝置C。請寫出裝置C的實驗步驟:
裝置 方法步驟一 方法步驟二 方法步驟三
C ③ ④ 加入石蠟油,鋪滿液面

(4)實驗預期:在適宜條件下實驗,30分鍾後記錄實驗結果,若裝置A、B、C溫度大小關系是: (用「<、=、>」表示),則假設成立。

例7:將青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開脊椎骨,剝離出脊髓一側鄰近的兩對脊神經根(一對脊神經根包含一個背根和一個腹根,見圖)。分別電刺激每對脊神經根的背根與腹根均可引起蛙同側後肢發生運動反應。然後進行下列實驗:

①在第一對脊神經根的背根中央處剪斷,電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電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後肢不發生運動反應。
②在第二對脊神經根的腹根中央處剪斷,電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後肢不發生運動反應;電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
試分析回答:
(1)根據實驗①判斷背根的功能是 。
因為

(2)根據實驗②判斷腹根的功能是 。
因為

三、分析實驗數據、圖表,得出實驗結論
解析:考查學生運用數據或圖表進行比較、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能正確的分析所給實驗數據或圖表,並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此類題時,要善於從完備的知識網路體系中迅速而准確地提取信息,並處理信息。
例8:用蛋清制備一定量的混濁液,然後用其進行下列實驗。實驗處理和結果如下表所示。
實驗一 單位:mL
處理 試管號
1 2 3 4
水 2 0 0 0
蛋清混濁液 0 2 2 2
A酶溶液 1 1 1 0
煮沸後冷卻的A酶溶液 0 0 0 1
稀鹽酸溶液 0.5 0.5 0 0.5
碳酸鈉溶液 0 0 0.5 0
37℃水浴30min
結果 無變化 液體變清 無變化 無變化
實驗二 單位:mL
處理 試管號
5 6 7 8
水 2 0 0 0
蛋清混濁液 0 2 2 2
B酶溶液 1 1 1 0
煮沸後冷卻的B酶溶液 0 0 0 1
碳酸鈉溶液 0.5 0.5 0 0.5
稀鹽酸溶液 0 0 0.5 0
37℃水浴30min
結果 無變化 液體變清 無變化 無變化
根據實驗結果回答:
(1)A酶發揮作用所需要的pH環境為____________;B酶發揮作用的pH環境為____________。
(2)第4管和第8管液體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第2管反映的是胃內的消化過程,那麼A酶是____________,蛋清的分解產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4)如果第6管代表小腸內消化過程,且B酶由多種消化酶組成,其消化產物能否被吸收?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氮是植物生活必需的重要元素。為了研究植物體氮元素的含量與植物生長狀態之間的關系。人們對某地區生長在不同田塊里的同一品種水稻施加不同數量的氮肥,並在某一時期同時測定不同田塊水稻體內氨基氮含量,並收獲後統計其產量,實驗結果如下表:
氨基氮含量
(ppm,百萬分之一) 90 130 160 200 150 300
水稻產量
(千克/畝) 250 390 446 448 447 400
(1)根據表中數據繪制曲線,表示水稻產量與體內氨基氮含量的關系。
(2)水稻體內氨基氮含量低於 時,生長不夠良好,原因是影響了水稻體內 ,從而使水稻生長受到影響。
四、完成實驗設計,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解析:考查實驗設計的原理及實驗結果的預測和分析。這是「3+X」高考試題能力立意的出題方向,屬應用層次的高要求題目。要求實驗者具有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能根據給定的實驗用品,來設計、完成實驗,預測可能的結果並分析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要正確解答實驗設計類試題,首先應加強實驗基本理論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實驗設計原則和技巧,以提高解題能力。
例10:血液中的鈣離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則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鉀溶液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發生的反應,形成草酸鈣沉澱,起抗凝作用,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簡要寫出第二步及以後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驗證鈣離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並回答問題。
一、驗材料和用具
(1)兔 (2)生理鹽水 (3)酒精棉 (4)適宜濃度的草酸鉀溶液 (5)適宜濃度的氯化鈣溶液 (6)試管、注射器(針管、針頭)
二、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
第一步:在A、B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草酸鉀和生理鹽水(見下圖)

問題:設置B管的目的是________
例11: (2)有人設計了下列實驗,試圖證明「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如生長素只能從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瓊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驟與結果:
(一)制備瓊脂塊

(二)取一段胚芽箱中間部分,上面放合IAA的瓊脂塊,下面放空白瓊脂塊

(三)取步驟(二)下面瓊脂塊(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側

三.結論:以上實驗證明了「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
我們認為,僅用該實驗步驟(一)、(二)、(三)還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請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實驗方法、步驟和結果。

例12:現有一種植物的種子,已經知道它的萌發受水分、溫度和氧氣的影響,但不了解其萌發與光是否有關。為探究光的有無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請你依據所給材料和用品設計出實驗的方法步驟,預測可能的實驗結果,並分別得出相應的結論。
材料和用品:數量充足的鋪有濾紙的培養皿、無菌水、表面消毒過的種子等
方法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實驗結果及相應的結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3:胰高血糖素對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為了驗證「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請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設計實驗步驟,預測和解釋實驗應出現的結果,並寫出實驗結論。
(一)實驗材料和用具:
正常實驗小白鼠2隻,生理鹽水,用生理鹽水配製的適宜濃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試劑,注射器,試管,燒杯等。
(二)實驗步驟:
(實驗提示:採用腹腔注射給葯,給葯劑量不作實驗設計要求;給葯1小時後,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處穿刺取尿液。)

(三)實驗結果的預測、解釋和結論:

五、綜合類
解析:此類試題考查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可同時考查多個方面,如實驗改錯、完成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等。
例14:(09廣東卷)31.(8分)
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細胞膜的通透性,將小鼠肝細胞在體外培養一段時間後,檢測培養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發現它們的含量發生了明顯得變化(如下圖)。請回答問題。
(1)由圖可知,隨培養時間延長,培養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於在原培養液中沒有尿素,推測其是 的產物。
(2)培養液中的氨基酸進入細胞後,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
通過 作用,為細胞提供 。
(3)轉氨酶是肝細胞內參與氨基酸分解與合成的一類酶,正常情況下這類酶不會排出胞外,若在細胞培養液中檢測到該類酶,可能的原因是 。
(4)由(1)和(3)可初步判斷,細胞膜對物質的轉運具有 的特性。

例15:蠶豆染色體數目為2n=12,蠶豆根尖在19℃的條件下,一個細胞分裂周期所佔時間為19.3 h。
大多數致癌物質都能提高生物的突變頻率,癌症是由體細胞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吸煙者容易患肺癌,其得病率是不吸煙者的10.8倍。
某中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染色體變異,需在課前製作細胞的臨時裝片。現有如下材料:10粒乾的蠶豆種子(假設發芽率為100%)、煙草浸出液、蒸餾水及必須的實驗設備和葯品,請你幫助老師完成上述的課前准備工作。
(1)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蠶豆作為實驗材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寫出實驗課前准備工作過程中的3個主要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光鏡檢查染色體時,應找到處於細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______期的細胞。
(5)為了得到更多的蠶豆根尖,你應如何處理實驗材料?_________。
(6)蠶豆根尖的培養至少需要多少時間?_________。
例16: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並完成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材料用具:試管、量筒、燒壞、酒精燈、溫度計、新鮮唾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質量分數為5%的Na0H溶液,清水、碘液.用正確方法完成實驗中的一些步驟:
(1)第一步:實驗至少要取_________支潔凈的試管,編號後分別注入1mL新鮮唾液.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分別向試營中注入2mL澱粉溶液,振盪後將試管下部浸入裝有_______________的燒壞中,這樣處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步:10min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結果及分析:
(6)實驗結論應符合下列曲線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例1參考答案:
(1)實驗步驟②中暗室內紅色安全燈是錯誤的,應改為綠色安全燈。
(2)實驗步驟⑤中「葡萄糖」是錯誤的,應改為澱粉。
(3)未設對照。對照的作法是:
a.裝置同題干中的步驟①,但玻璃罩內用同一種生長狀況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題目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飢餓,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有機物。暗室內裝有綠色安全燈。
c.重復題干中步驟③、④。
d.重復改正後的題干中的步驟⑤。
例2參考答案:
有三處錯誤:
(1)未設立對照實驗,步驟①還應取1支試管,③往這支試管中加入2ml清水 ;
(2)步驟順序顛倒,步驟④應與步驟⑤對調;
(3)實驗結論錯誤,本實驗只能證明澱粉被水解,而不能證明水解產物是什麼。
例3參考答案:
第一,該同學在放入植物之前未測試實驗前兩溶液中的pH值,故不能說明實驗結果pH值是否上升或下降。
第二,該同學未設置對照實驗,即在3號瓶中裝入蒸餾水,同樣放入相同的植物加以培養。培養相同時間後測定pH值,以便與其它兩瓶的pH值比較,才能消除植物根系呼吸作用等各種生理活動對外界溶液pH值的影響。
例4參考答案:
(1)不能。
因為蒸餾水和鎂鹽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而使兩組植物生長均不正常。
(2)不能。
因為兩組容器內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鎂離子。
(3)不能。
因為兩組容器內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鎂離子。
(4)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對照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種礦質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盛有不含鎂離子的完全營養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並對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例5參考答案:
實驗一說明:枝條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所產生的拉力,是促使水分在植物體內向上運輸的動力。
實驗二說明:根部生理活動(答「根部滲透吸水」或只答「根部」也給分)能產生推動水分向上運動的壓力。
根據這兩個實驗說明:水分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不但有蒸騰拉力,還有根部產生的向上壓力。
例6參考答案:
Ⅰ.(1)①不加入石蠟油 ②加入10g活性乾酵母
(2)去除氧氣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後冷卻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乾酵母
(4)A>B>C

例7參考答案:
(1)傳入功能
電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進入脊髓中樞並通過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入功能。電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表明背根無傳出功能。
(2)傳出功能
電刺激腹根向中段不發生反應,而電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沿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出功能。
例8參考答案:
(1)酸性鹼性(2)高溫煮沸使A酶及B酶均失去活性(或答酶失去活性)(3)胃蛋白酶多肽(4)能吸收蛋清已被分解成氨基酸
例9參考答案:
(1)曲線標注及形態正確,基本反映表中數據給分
(2)130ppm 蛋白質的合成(或代謝)
例10參考答案:
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兔血(3分)
第三步:立即將等量的鮮血分別加入到A、B試管中,經過一段時間後,結果:A管:不凝固,B管:凝固(3分)
第四步:將等量的CaCl2溶液分別加入到A、B兩試管中 結果:A管:凝固,B管:仍凝固(2分) (第四步中B管中不加溶液CaCl2不扣分)
問題:作為A管的對照(2分) 註:①試劑用量對實驗結果是有影響的,本題對此不作要求 ②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題,學生設計的實驗步驟可能有多種情況,請參照上述答案和評分標准適當給分。
例11參考答案:
(2)補充方法、步驟與結果(一):(4分)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間部分倒放。上面放含 IAA 的瓊脂塊,下面放空白瓊脂塊

補充方法、步驟與結果(二):(4分)取補充步驟(一)下面瓊脂塊(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側

註:考生只用文字或圖示答題均給滿分。
例12參考答案:
方法步驟:
①向培養皿中倒入適量的水,將等量的種子分別放入兩組培養皿中。
②將一組置於有光照的環境中,另一組置於黑暗環境中,在培養過程中,使兩組所處溫度、水分、空氣狀況適宜且相同。
可能的實驗結果及相應的結論:
①有光組萌發,無光組也萌發(或答發芽率差異不顯著),該種植物的種子萌發不受光的影響。
②有光組萌發,無光組不萌發(或答有光組發芽率高於無光組,差異顯著),光是該種植物的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③有光組不萌發,無光組萌發(或答無光組發芽率高於有光組,差異顯著),光抑制該種植物種子的萌發。
例13參考答案:
(1)確定1隻鼠為實驗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隻鼠為對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
(2)將兩支試管分別編號為1號和2號,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試劑。
(3)給葯1小時後,對兩只小白鼠采尿液,實驗鼠尿液放入1號試管內,對照鼠尿液放入2號試管內。
(4)將兩支試管搖勻後,放入盛有開水的燒杯內加熱煮沸,待冷卻後,觀察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
(三)
1號試管中應該出現磚紅沉澱,青蛙實驗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號試管中仍為藍色溶液,表明對照鼠尿液中無葡萄糖。
實驗結論:實驗鼠血糖升高,超過一定數值而出現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例14參考答案:
(1)降低 增加 細胞代謝(代謝)
(2)作為蛋白質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ATP)
(3)肝細胞膜受損(或細胞裂解)
(4)選擇透過(選擇通透)

例15參考答案:
(1)利用煙葉細胞中的誘變物質引起根尖細胞的染色體變異
(2)染色體數目少,便於辨認染色體變異
(3)加蒸餾水使種子吸水膨脹萌發,長出幼芽;將發芽的種子分為二等份,一份放在蒸餾水中培養,一份放在煙草浸出液中培養;按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要求製作裝片,以供觀察 
(4)中
(5)剪去主根,讓其長出更多側根
(6)19.3 h或20 h
例16參考答案:
(1)三
(2)分別向 1、2、3號試管中注1mL鹽酸溶液、lmLNaOH溶液、1mL清水
(3)35℃溫水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
(4)取出試管,分別滴入1滴碘液並搖勻
(5)1、2號試營變藍,澱粉末被分解,因為過酸過鹼的環境都會影響唾液澱粉酶的活性。3號試管不變藍,澱粉已被分解
(6)B

B. 統計學中應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和結果分析

方法如下:
試驗設計最簡單的就用二因素五水平的隨機區組設計,隨機模型。測出數據後,用相應的方差分析進行數據分析就行。

統計學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源於現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國會)以及義大利文statista(國民或政治家)。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於1749年使用,代表對國家的資料進行分析的學問,也就是「研究國家的科學」。在十九世紀統計學在廣泛的數據以及資料中探究其意義,並且由John Sinclair引進到英語世界。
統計學是一門很古老的科學,一般認為其學理研究始於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時代,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起源於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統計學至少經歷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數」和「統計分析科學」三個發展階段。所謂「數理統計」並非獨立於統計學的新學科,確切地說:它是統計學在第三個發展階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數據的新方法的一個綜合性名詞。概率論是數理統計方法的理論基礎,但是它不屬於統計學的范疇,而屬於數學的范疇。

C. 心理學2x2混合實驗設計數據如何分析拜求大俠解答!

請問,方差分析以及它的檢測方法,你學了么?可以用呀。採納我哦,親。

D. 誰知道SPSS數據怎麼描述,結果怎麼解讀的,哪個是組間,哪個是區組差值

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

E. 實驗--組間和組內怎麼判斷

判斷方法:

組間:一般屬於被試特徵變數的為組間,比如,性別若做自變數,只可能是組間,不可能讓一個人既是男人又是女人,還有要考察智力對其他方面的影響,這里智力作為自變數,如果要分弱智、中等、天才三組,不可能讓一個人又是弱智又是天才,所以只能組間。

組內:指一個人能夠同時具有的,比如:一個人能同時識別大字體和效字體。而組間就是這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具有的,比如:你不可能同時是男人或女人,或者說,你不可能既是老人又是小孩。所以大字體小字體是當作組內,而男人女人和老人小孩是組間。

(5)如何解讀組間實驗設計數據擴展閱讀:

組間實驗的應用:

以兩因素完全隨機實驗設計舉例,如自變數A因素有兩個水平,B因素有四個水平。兩個因素共有2×4=8種處理水平的結合,即A1B1,A1B2,A1B3,A1B4,A2B1,A2B2,A2B3,A2B4。將被試隨機分為八組,每組被試接受一個自變數實驗處理水平的結合。

實驗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由於實驗處理前,被試是隨機分配給各實驗處理組的,因而保證了各組被試實驗之前無差異。實驗處理後測量到的差異可能來自A因素、B因素,或來自A因素與B因素的交互作用。

組內實驗的應用:

以兩因素被試內實驗設計舉例,如自變數A因素有兩個水平,B因素有四個水平。兩個因素共有2×4=8種處理水平的結合,即A1B1,A1B2,A1B3,A1B4,A2B1,A2B2,A2B3,A2B4。參加實驗的每個被試接受所有自變數實驗處理水平的結合。

實驗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由於每個被試接受所有的試驗處理水平的結合,因而實驗處理後測量到的差異應當來自A因素、B因素,或來自A因素與B因素的交互作用。

F. 關於用SPSS分析「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後測」類型實驗設計的數據,具體操作!

兩組之間的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均值比較——獨立樣本T檢驗),每組的前後測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均值比較——配對樣本T檢驗)。
分析年齡和性別之間每個組的前後測得分是否有差異,可以用卡方檢驗(分析——描述分析——交互列聯分析),在統計值里選擇卡方值,將得分作為因變數選入,將年齡和性別作為自變數選入,點擊確定Ok。就可以了

G. 實驗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看看其中數據情況,怎麼處理的

實驗數據處理的幾種方法
物理實驗中測量得到的許多數據需要處理後才能表示測量的最終結果。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整理、計算、分析、擬合等,從中獲得實驗結果和尋找物理量變化規律或經驗公式的過程就是數據處理。它是實驗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驗課的基本訓練內容。本章主要介紹列表法、作圖法、圖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1.4.1 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將一組實驗數據和計算的中間數據依據一定的形式和順序列成表格。列表法可以簡單明確地表示出物理量之間的對應關系,便於分析和發現資料的規律性,也有助於檢查和發現實驗中的問題,這就是列表法的優點。設計記錄表格時要做到:
(1)表格設計要合理,以利於記錄、檢查、運算和分析。
(2)表格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其符號、單位及量值的數量級均要表示清楚。但不要把單位寫在數字後。
(3)表中數據要正確反映測量結果的有效數字和不確定度。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數據外,計算過程中的一些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格要加上必要的說明。實驗室所給的數據或查得的單項數據應列在表格的上部,說明寫在表格的下部。
1.4.2 作圖法
作圖法是在坐標紙上用圖線表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揭示物理量之間的聯系。作圖法既有簡明、形象、直觀、便於比較研究實驗結果等優點,它是一種最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
作圖法的基本規則是:
(1)根據函數關系選擇適當的坐標紙(如直角坐標紙,單對數坐標紙,雙對數坐標紙,極坐標紙等)和比例,畫出坐標軸,標明物理量符號、單位和刻度值,並寫明測試條件。
(2)坐標的原點不一定是變數的零點,可根據測試范圍加以選擇。,坐標分格最好使最低數字的一個單位可靠數與坐標最小分度相當。縱橫坐標比例要恰當,以使圖線居中。
(3)描點和連線。根據測量數據,用直尺和筆尖使其函數對應的實驗點准確地落在相應的位置。一張圖紙上畫上幾條實驗曲線時,每條圖線應用不同的標記如「+」、「×」、「·」、「Δ」等符號標出,以免混淆。連線時,要顧及到數據點,使曲線呈光滑曲線(含直線),並使數據點均勻分布在曲線(直線)的兩側,且盡量貼近曲線。個別偏離過大的點要重新審核,屬過失誤差的應剔去。

H. 如果想兩兩比較組間差異,應該用什麼統計學方法

用方差分析法。

正確選擇統計方法的依據是:

①根據研究的目的,明確研究試驗設計類型、研究因素與水平數;

②確定數據特徵(是否正態分布等)和樣本量大小;

③ 正確判斷統計資料所對應的類型(計量、計數和等級資料),同時應根據統計方法的適宜條件進行正確的統計量值計算;最後,還要根據專業知識與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學原則,靈活地選擇統計分析方法。

方差法原則:

一種表達值精確度的常用方法是表示真值在一定概率下所處的界限,平均值的界限給出:數據結果如果有兩組試驗結果,表示對兩種材料進行的同樣試驗,了解這兩組結果的平均值究竟有無明顯差別,所算出的這一參數就是最小顯著性之差;

假如這兩個平均值之間的差別超出這一參數,那麼這兩組數據來自同一總體的機會就會很小,也就是說這兩者的總體很可能是不同的,最小顯著差由下式計算,若每組所含的數據個數相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方差分析法

I. 如何組織學生收集處理實驗數據

實驗數據是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各種證據,包括觀察、測量、實驗和調查等活動中所獲得的各種數據及現象。數據處理是科學探究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形成科學概念的橋梁。科學地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於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以及科學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一、做好數據收集准備 1、明確探究目標,創設的問題情境。課前讓學生預習探究課題,明確探究目標,收集有關資料,收集身邊一些生活、生產用品作為實驗器材的補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驗能力,創設探究活動引導過程中的問題情境。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有目的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促進學生產生質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創造性學習動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表現需要有一定的激發條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營造一種學生能夠明顯意識到的疑難情境,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困難或困惑,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性的探索。同時,要有意識地設計觀察習慣的養成和觀察能力培養的內容。 2、調試檢測儀器,確保數據精確。測量和觀察的准確性在實驗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驗前,教師要與實驗員調試和檢測實驗儀器,保證測量工具的精確性。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和觀察方法,學會某些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還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設定數據記錄表。表格的設計要能體現實驗中的三種數據。一是直接測量的原始數據,二是經過初步運算所得到的重要的中間數據,三是計算結果的最後數據。有了這三種數據,才能保證計算過程有條不紊,發生差錯時,便於檢查、核對,同時也能比較清楚地體現出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二、及時准確記錄數據 實驗記錄是做好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全面真實反映實驗的全過程,包括實驗的主要步驟、觀察與測量的條件和情況以及觀察到的現象和測量到的數據,不僅要記錄與預想一致的數據和現象,更要記錄與預想不一致的數據和現象。記錄應盡量清晰、詳盡。 1、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實驗中,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要親身介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了解每一小組的探究情況。特別是那些數據和現象有異常的小組,教師要了解好。要求學生准確記錄每一組的實驗數據,不隨意修改,不在數據中挑選符合自己想法的內容,不隨意丟失資料,更不可為追求實驗結果與公認值的一致而編造或篡改實驗記錄,樹立「每一個數據都很重要」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結論的推導有賴於數據支撐。在探究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實驗現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幫助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而通過現象歸納出本質和規律。在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不僅對主要的現象、預先估計到的現象,要認真觀察、仔細測量、工整記錄;對於一些次要的現象、預先沒有估計到的現象,也要注意觀察和如實記錄,以便進行分析和討論。把觀察到的信息和實驗中獲得的數據加以整理和分析,歸納出現象後面存在的規律,我們應該逐步引導他們學會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三、客觀分析實驗數據 學生在實驗活動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對整個實驗研究過程進行整理,包括對實驗方案、實驗數據、實驗的儀器設備等的整理。教師應要求學生能夠初步地把「部分」聯系成一個比較系統的整體,綜合分析並認識一些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在此階段要注意下面兩點: 1、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預先出示一個表格,讓探究小組派代表將數據展示出來。在交流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表不同的現象和看法,要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聲音。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並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認識,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 2、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推導。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到客觀的對待實驗數據。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要過早的出示結論,要肯花時間讓學生對每一個感興趣的現象,進行深入地探討。教師要指導學生既能藉助經驗進行推理,還能由觀察結果做出一個或多個推理;既能根據實驗結果進行直接推理,還能藉助想像進行間接推理;既能進行單一過程的分析推理,還能進行多過程的綜合分析推理,以及逆向的推理判斷,使學生經歷比較完整的思維過程。其重點是指導學生經過假設和實驗記錄,將能獨立做出決斷,得出自己的結論,形成自己的科學認識。 四、指導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必須客觀、真實地反映實驗研究的完整過程。完成實驗報告的過程是實驗的延伸,是積累知識經驗的寶貴材料,便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學生可以從報告中更明顯地認識事物,發現自然規律,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時期所作的實驗報告和當時的想法,這會引起他們不斷地反思。教師也可通過分析實驗報告看學生有沒有達到預定的實驗目標,以便來給予適當的指導,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進程等。 1、全面准確記錄實驗。對實驗時間、實驗器材、實驗人、實驗步驟、實驗結果等內容進行客觀、真實反映,並加入實驗地點、記錄人、備注等項目,以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全過程,也便於查閱。報告中的內容可以是實驗計劃中所要收集的,通過測量得到的一系列數據,也應該對實驗的過程性步驟進行記錄。如,實驗中出現的意外情況,也應該記入實驗報告中,這是正確得出實驗結論的保證,也是完整的實驗過程的記錄。 2、客觀反映實驗過程。實驗報告一般採用製成表格分項填寫,便於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得到的數據。同時,應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表格、曲線圖、坐標圖等建立變數的量化圖;使用科學術語和簡單圖示來描述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實驗記錄中可以用數字表格,也可以加入自己繪制的圖畫,有條件時還應藉助拍照,錄像等輔助手段。

J. 心理學實驗中的組間和組內

簡單來講,組間設計和組內設計是實驗心理學里關於試驗設計的兩個方式.
組間設計又稱被試間設計,是指在實驗設計中,不同的實驗處理由不同的被試來接受
被試內設計又稱組內設計,是指不同的實驗處理由相同的被試來接受.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讀組間實驗設計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崗市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57
如何獲得癌症發病數據 瀏覽:955
現在市場生豬什麼價 瀏覽:503
圖文信息處理技術專業怎麼樣 瀏覽:65
山西素肉技術培訓多少錢 瀏覽:907
蘋果手機微信怎麼逐條回復信息 瀏覽:703
如何靜止電腦程序開機自啟 瀏覽:630
浙江金華交通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瀏覽:52
我的世界什麼東西都可以交易 瀏覽:916
皇茶什麼加盟代理 瀏覽:366
南寧龍屯農貿市場是哪個開發商的 瀏覽:809
如何查看會展信息 瀏覽:745
華港燃氣公司客戶信息怎麼看 瀏覽:893
小程序我的訂單如何隱藏 瀏覽:573
岳西有哪些名牌產品 瀏覽:279
微信運動如何顯示小程序 瀏覽:436
工廠技術員考核表怎麼寫 瀏覽:353
程序員和架構師哪個好 瀏覽:589
代理的價格表叫什麼 瀏覽:515
蝦皮用erp系統如何上傳產品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