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地膜覆蓋增產多少最新數據出爐

地膜覆蓋增產多少最新數據出爐

發布時間:2022-11-20 07:33:20

『壹』 地膜覆蓋

20世紀中葉,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尤其是農用塑料薄膜的出現,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利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進行蔬菜和其它作物的生產均獲得良好效果。日本最早從1948年開始研究利用,1955年首先應用於草莓覆蓋生產,並進行推廣,1965年正式開展了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全國120萬公頃的旱田作物(包括蔬菜),地面覆蓋面積已超過20萬公頃,占旱地作物栽培面積的16%。保護地內地面覆蓋的面積佔93%。日本地面覆蓋栽培多用在產值高、效益大的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上。1961年法國開始在其本國的東南部試用薄膜栽培覆蓋瓜類作物。義大利於1965年對蔬菜、草莓、咖啡及煙草等主要作物進行地面覆蓋栽培。美國於60年代末開始用黑色薄膜覆蓋栽培棉花。蘇聯主要在低溫乾旱季節進行薄膜地面覆蓋栽培,用以提高地溫,減少土地蒸發。我國於70年代初期利用廢舊薄膜進行小面積的平畦覆蓋,種植蔬菜,棉花等作。1978年進行試驗,1979年開始在華北、東北、西北及長江流域一些地區進行試驗、示範、推廣。隨即生產出厚度為0.015-0.02毫米的聚乙烯薄膜,為發展地面薄膜創造了條件。由於覆蓋生產的效果顯著,薄膜覆蓋生產啟蒙及全國,並簡稱為地膜覆蓋。目前,不但應用於蔬菜栽培,也相繼用於大田作物、果樹、林業、花卉及經濟作物的生產。群眾稱它為」不推自廣」的措施。到目前為止,應用地膜覆蓋的作物及果林苗木已達幾十種。當前地膜不僅用於露地栽培,也用於早春保護設施內的覆蓋。不僅在早春覆蓋,夏、秋高溫季節覆蓋也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國北方旱區應用地膜覆蓋具有抗旱保墒效果。多雨季節地膜覆蓋也有防雨、排澇效果,很受生產者歡迎。
河北省一些乾旱地區,在春旱期間為了適時播種花生,棉花,採用創垵,人工造墒,逐垵澆水、播種、覆土鎮壓,覆蓋地膜、促墒,提墒,使皮棉增產20-40%,花生增產50-60%。遼寧省為了解決春季氣溫低、無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凍時深翻、施肥、覆蓋地膜保墒播種,或在底墒不足時人工添墒,抗旱播種,使大面積的花生產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嚴重乾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區,26萬畝花生平均畝產217公斤,增產率達到132.6%。黑龍江省伊春市歷年來由於低溫、乾旱不能種植花生,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獲得了畝產花生150公斤以上。內蒙古乾旱高寒地區,春季氣溫低,風沙大,雨量少,種植菜、糧、煙、果、花卉等作物受氣候影響很大,利用地膜覆蓋栽培使大棚內主要栽培的果類蔬菜提早上市2-10天,畝增產30-70%,露地地膜覆蓋的12種蔬菜前期增產(早熟)16.8-215%,畝增產幅度為24.6-150%。城鎮郊區老菜地土壤鹽鹼化嚴重,地膜覆蓋可以降低土壤表層鹽鹼量。赤峰縣鹽鹼地,茄子地膜覆蓋86%。地膜覆蓋的甜菜畝增產26-33%,含糖量增加1.2-1.5%。煙葉每畝增產27.8%,玉米增產32.9%,呼倫貝爾盟扎蘭屯地膜覆蓋翠菊、夜來香等六種花卉,使開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顏色鮮艷。甘肅省河西走廊,隴東泉上、隴南山水地以及乾旱的中部地區的地膜覆蓋栽培,都表現有保溫、保墒、保肥、抑制雜草、減輕病蟲害、早熟和增產的作用。十多種蔬菜增產30-70%,瓜類增產30-50%,皮棉增產30-40%,烤煙、花生、甜菜等增產50%左右。

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

地膜覆蓋栽培的最大效應是提高土壤溫度,春季低溫期間採用地膜覆蓋白天受陽光照射後,0-10厘米深的土層內可提高溫度1-6℃,最高可達8℃以上。進入高溫期,若無遮陰,地膜下土壤表層的溫度可達50-60℃,土壤乾旱時,地表溫度會更高。但在有作物遮蔭時,或地膜表面有土或淤泥覆蓋時,土溫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濕時土溫還會比露地低0.5-1.0℃,最高可低3℃。夜間由於外界冷空氣的影響地膜下的土壤溫度只比露地高1-2℃。地膜覆蓋的增溫效應因覆蓋時期、覆蓋方式、天氣條件及地膜種類不同而異。

由於薄膜的氣密性強,地膜覆蓋後能顯著地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使土壤濕度穩定,並能長期保持濕潤,有利於根系生長。在旱區可以採用人工造墒、補墒的方法進行抗旱播種。在較乾旱的情況下,0-25厘米深的土層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隨著土層的加深,水分差異逐漸減小。

地膜覆蓋後的作物生旺盛,蒸騰耗水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況下易呈現缺水現象,應注意灌水,防止乾旱減產。

由於地膜覆蓋有增溫保濕的作用,因此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質轉化成無機鹽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據測定,覆蓋地膜後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鉀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蓋後可減少養分的淋溶、流失、揮發,可提高養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蓋下的養分,在作物生前期較高,而後期則有減少的趨勢。生產蔬菜時,後期應注意追肥,否則影響產量。此外,地膜覆蓋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沖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結現象,可以減少中耕的勞力,並能使土壤疏鬆,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總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穩性團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氣、熱條件得到協調。同時可防止返鹼現象發生,減輕鹽漬危害。

地膜覆蓋後,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葉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樹干下部的蘋果著色好,花卉的花朵鮮艷,煙葉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強度可增加13.5-46.8%,葉綠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葉片的衰老期推遲,促進干物質積累,故可提高產量。

地膜與地表之間在晴天高溫時,經常出現50℃左右的高溫,致使草芽及雜草枯死。在蓋膜前後配合使用除草劑,更可防止雜草叢生,可減去除草所佔用的勞力。但是,覆膜質量差或不施除草劑也會造成草荒。覆蓋地膜後由於植株生長健壯,可增強抗病性,減少發病率。覆蓋銀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減少病毒病的傳播危害。

但是地膜覆蓋栽培中相應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如多年覆蓋地膜,殘膜清除不凈,造成土壤污染,由於蓋膜後有機質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補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蓋膜的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早熟不增產,甚至有減產現象。在旱沙地、貧瘠土地、重粘質土地上,不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因為旱沙地蓋膜後土壤溫度在中午時易產生高溫,在乾旱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反而會造成減產。在貧瘠土地上,覆蓋膜後不便追肥,播種時施用基肥不足,覆蓋也不能增產。重粘質土地在乾旱時坷拉多,整地時難以耙碎,蓋膜後很難與地面貼緊,刮大風時地膜容易吹破,刮跑。因此,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必須掌握一定條件才能達到早熟高產,穩產地目的。

一、地膜覆蓋的方式

地膜覆蓋的方式依當地自然條件、作物種類、生產季節及栽培習慣不同而異。

(一)平畦覆蓋

畦面平,有畦埂,畦寬1.00-1.65米,畦長依地塊而定。播種或定植前將地膜平鋪畦面,四周用土壓緊。或是短期內臨時性覆蓋。覆蓋時省工、容易澆水,但澆水後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覆蓋初期有增溫作用,隨著污染的加重,到後期又有降溫作用。一般多用於種植蔥頭、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麥、棉花等農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採用。

(二)高壟覆蓋

畦而呈壟狀,壟底寬50-85厘米,壟面寬30-50厘米,壟高10-15厘米。地膜覆蓋於壟面上。壟距50-70厘米。每壟種植單行或雙行甘蘭、萵筍、甜椒、花椰菜等。高壟覆蓋受光較好,地溫容易升高,也便於澆水,但旱區壟高不宜超過10厘米。

(三)高畦覆蓋

畦面為平頂,高出地平面10-15厘米,畦寬1.00-1.65米。地膜平鋪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種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類、豆類、茄果類以及糧、棉作物。高畦高溫增溫效果較好,但畦中心易發生乾旱。

(四)溝畦覆蓋

將畦做成50厘米左右寬的溝,溝深15-20厘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溝內,然後在溝上覆蓋地膜,當幼苗生長頂著地膜時,在苗的頂部將地膜割成十字,稱為割口放風。晚霜過後,苗自破口處伸出膜外生長,待苗長高時再把地膜劃破,使其落地,覆蓋於根部。俗稱先蓋天,後蓋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護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著保苗,又起著護根的作用,而達到早熟、增產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甘蘭、花椰菜、萵筍、菜豆、甜椒、番茄、黃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種西瓜、甜瓜等瓜類及糧食等作物。

(五)溝種坡覆

在地面上開出深40厘米,上寬60-80厘米的坡形溝,兩溝相距2-5米(甜瓜為2米,西瓜為5米),兩溝間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種植瓜類。

(六)穴坑覆蓋

在平畦、高畦或高壟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厘米左右,直徑10-15厘米,空內播種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後在穴頂上覆蓋地膜,等苗頂膜後割口放風。可種植馬鈴薯等作物。

二、地膜覆蓋栽培

(一)甘蘭地膜覆蓋栽培

甘蘭的耐寒性較強,早春栽培多選用早熟品種,於前1年12月下旬至當年1

月上旬在陽畦或小拱棚中提早育苗。第二年早春用平畦覆蓋,可比露地適期定植者提早5-7天定植。近年來,大連市郊區採用溝畦覆蓋,由於幼苗頂部有地膜防止晚霜危害,因此,定植期又比地膜覆蓋者提早4-6天溝畦覆蓋既增加了地溫,又改善了局部空間的小氣候,為甘蘭苗期防霜、增溫、保墒、促進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可使甘蘭提早7-10天收獲,一般每畝增產20-30%。據遼寧、黑龍江、山西、山東、北京、天津等地報道,畝增產31.5-4.7%,畝產值增加115-253.7元,是甘蘭早熟栽培值得重視的一項措施。其它蔬菜如花椰菜、萵筍等也可按照甘蘭的覆蓋技術進行高壟或溝畦覆蓋。

(二)菜豆地覆蓋栽培

菜豆是喜溫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種期是穀雨前後。地膜覆蓋的菜豆,更可在溫室內提前20天左右育苗,當豆苗露出心葉時,即可於清明節後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蓋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種,收獲期提早15-20天,畝產可增加23-75%。據北京試驗,可增產42.4%,產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畝增收136元多。黑龍江省伊春市、哈爾濱市增產27.3-125%。

矮生菜豆可採用平畦、高壟、高畦以及溝畦覆蓋。架豆也可採用高壟、高畦或溝畦覆蓋。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蓋方式進行覆蓋,增產,增收效果也很顯著。

(三)黃瓜地膜覆蓋栽培

黃瓜是栽培最廣,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全年供應的一種蔬菜。可進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產量高、產值高、收效快、黃瓜地膜覆蓋多採用溫室及小拱棚育苗,四片真葉時定植,一般是在穀雨節前採用高畦或溝畦覆蓋,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產量提高30%以上。山東、遼寧、新疆、甘肅等地產量提高達50%以上。畝產值增加100元,最多達500-600元。黃瓜除春季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以外、夏播、秋播採用地膜覆蓋也有良好效果。

黃瓜炎夏地膜覆蓋,播種初期地溫較高,但因土壤潮濕,不會造成高溫危害,到瓜秧長高時為地面遮蔭,土溫略高於露地。由於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適宜溫度起著護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長分健壯,可以正常結瓜。可見地膜覆蓋是夏播黃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順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亦可採用黃瓜的覆蓋方式進行栽培。甜椒採用小高畦覆蓋銀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獲得顯著增產的效果。

(四)西葫蘆地膜覆蓋栽培

西葫蘆喜溫和氣候,多於春季進行早熟栽培。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進行育苗,穀雨前採用高壟、小高畦覆蓋,或採用溝畦覆蓋,地膜小拱覆蓋,以及穴坑覆蓋。近年來以溝畦地膜小拱覆蓋者為多。因為可提早定植期,而獲得早熟、高產的效果。畝產值提高100-400元。深受生產者歡迎,同時也增多了市場上的花色品種。

(五)棉花地膜覆蓋栽培

棉花地膜覆蓋栽培是我國經濟作物中推廣較早、面積較大、效益顯著的作物之一。遼寧、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區都創出畝產150公斤皮棉高產紀錄,一般均較露地栽培增產50%左右。這項技術的推廣,對於扭轉我國長期進口棉花的情況和推動輕紡工業的起飛作出了貢獻。

棉花地膜覆蓋栽培分高壟、平覆和溝覆三種,因地制宜選用。在特早熟棉區熱量資源不足的地方以壟覆為宜。乾旱缺水的棉田則以平覆或溝覆為好。棉田地膜的覆蓋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種。水肥條件好的棉田低覆蓋為好,缺水棉田高覆蓋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蓋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區應盡量發揮地膜覆蓋的熱效應,」溝棚覆蓋」效果最好,即播種在17厘米左右寬的小色內,溝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凍害。旱地棉田主要要發揮地膜的保墒增溫效應,採用」溝種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徑流量,使滴水歸湯,可較常規覆膜增產10-20%。鹽鹼地棉田則需以淡水壓鹼,開溝躲鹼,溝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農牧漁業部組織了由山西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國棉花地膜覆蓋栽培研究協作組,對地膜植棉區域性和不同類型棉田的配套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表有關論文200餘篇,獲得1985年部頒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協作研究認為地膜植棉增產的機理主要是由於三項效益,即補償效應、土壤和環境穩定效應、光熱效應。從而促進了棉花的苗全苗壯,加快了生育進程,延長了有效花鈴期,桃大、桃多,質量提高產量增加。

補償效應是一是指地溫對氣溫的補償,二是指根系對莖葉的補償。並提出」地積溫」的概念,建議作為棉花生育進程的熱量指標。土壤環境相對穩定效應系指提高了地溫、增加濕度,同時保持了土壤濕度的相對穩定,減少了懸殊的干濕交替以及乾旱對根系生長的不利影響。光熱效應則是前兩個效應的集中反映,導致棉花生長發育的協調與加快。

(六)花生地膜覆蓋栽培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也已在華北、東北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效益顯著,深受群眾歡迎。據各地報告的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六千餘畝畝產超千斤。遼寧省1983年地膜共生種植37萬畝,平均畝產達282公斤,每畝可較露地種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壟栽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現在已有相應的機械可一次完成這幾種作物。

(七)水稻田地膜覆蓋栽培

地膜應用於水稻育秧其使用方法大致與先前的塑料薄膜育秧相同,即簡易覆蓋,秧田長在地膜形成的小棚內,但所用薄膜數是一項抗旱、節水、省工、高效的新技術,南北各省均有推廣。貴州省畢節縣應用此法旱田種稻畝產可達千斤。

(八)小麥地膜覆蓋栽培

華北氣溫低、無霜期短,本來難以種植冬小科。近年大規模發展地膜種麥,即在冬前播種後以地膜在畦面簡易覆蓋2-3周,爾後小心揭膜可再於冬前覆蓋小麥或來春覆蓋早春作物一次。同時早春以地膜覆蓋冬麥田也有明顯增產作用。此項技術既增加了山區農民的收益,又解決了長期難吃細糧之苦。

(九)玉米地膜覆蓋栽培

玉米也是喜溫作物,在高寒地區生長不良,產量很低。近年地膜種植玉米發展很快,增產明顯,高產的可畝產1000公斤。在貴州山區地膜玉米被譽為脫貧之路。晉北一些地方推廣地膜高粱畝產量可達1000公斤。

(十)其它作物的地膜覆蓋栽培

煙草的地膜覆蓋栽培,不但產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煙葉比重增大,國內已推廣應用。

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廣甘蔗地膜覆蓋微膜袋育苗技術,將微膜袋育苗與地膜覆蓋結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壯苗,減少病蟲為害,適應不良土壤環境條件,增產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畝可增產1.5噸,含糖量提高0.8%,畝產收益250元。

葡萄插條要求25-28℃發根,而芽的萌動則於13℃以上即開始,因而插條扦插後往往先發芽後發根。致使插條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林業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溫的特點大面積推廣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條成活率,每畝增收(減損)約18公斤。

『貳』 地膜覆蓋技術的基本信息

河北省一些乾旱地區,在春旱期間為了適時播種花生,棉花,採用創垵,人工造墒,逐垵澆水、播種、覆土鎮壓,覆蓋地膜、促墒,提墒,使皮棉增產20-40%,花生增產50-60%。遼寧省為了解決春季氣溫低、無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凍時深翻、施肥、覆蓋地膜保墒播種,或在底墒不足時人工添墒,抗旱播種,使大面積的花生產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嚴重乾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區,26萬畝花生平均畝產217公斤,增產率達到132.6%。黑龍江省伊春市歷年來由於低溫、乾旱不能種植花生,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獲得了畝產花生150公斤以上。內蒙古乾旱高寒地區,春季氣溫低,風沙大,雨量少,種植菜、糧、煙、果、花卉等作物受氣候影響很大,利用地膜覆蓋栽培使大棚內主要栽培的果類蔬菜提早上市2-10天,畝增產30-70%,露地地膜覆蓋的12種蔬菜前期增產(早熟)16.8-215%,畝增產幅度為24.6-150%。城鎮郊區老菜地土壤鹽鹼化嚴重,地膜覆蓋可以降低土壤表層鹽鹼量。赤峰縣鹽鹼地,茄子地膜覆蓋86%。地膜覆蓋的甜菜畝增產26-33%,含糖量增加1.2-1.5%。煙葉每畝增產27.8%,玉米增產32.9%,呼倫貝爾盟扎蘭屯地膜覆蓋翠菊、夜來香等六種花卉,使開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顏色鮮艷。甘肅省河西走廊,隴東泉上、隴南山水地以及乾旱的中部地區的地膜覆蓋栽培,都表現有保溫、保墒、保肥、抑制雜草、減輕病蟲害、早熟和增產的作用。十多種蔬菜增產30-70%,瓜類增產30-50%,皮棉增產30-40%,烤煙、花生、甜菜等增產50%左右。
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 由於薄膜的氣密性強,地膜覆蓋後能顯著地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使土壤濕度穩定,並能長期保持濕潤,有利於根系生長。在旱區可以採用人工造墒、補墒的方法進行抗旱播種。在較乾旱的情況下,0-25厘米深的土層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隨著土層的加深,水分差異逐漸減小。
地膜覆蓋後的作物生旺盛,蒸騰耗水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況下易呈現缺水現象,應注意灌水,防止乾旱減產。由於地膜覆蓋有增溫保濕的作用,因此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質轉化成無機鹽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據測定,覆蓋地膜後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鉀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蓋後可減少養分的淋溶、流失、揮發,可提高養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蓋下的養分,在作物生前期較高,而後期則有減少的趨勢。生產蔬菜時,後期應注意追肥,否則影響產量。此外,地膜覆蓋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沖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結現象,可以減少中耕的勞力,並能使土壤疏鬆,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總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穩性團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氣、熱條件得到協調。同時可防止返鹼現象發生,減輕鹽漬危害。
地膜覆蓋後,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葉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樹干下部的蘋果著色好,花卉的花朵鮮艷,煙葉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強度可增加13.5-46.8%,葉綠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葉片的衰老期推遲,促進干物質積累,故可提高產量。
地膜與地表之間在晴天高溫時,經常出現50℃左右的高溫,致使草芽及雜草枯死。在蓋膜前後配合使用除草劑,更可防止雜草叢生,可減去除草所佔用的勞力。但是,覆膜質量差或不施除草劑也會造成草荒。覆蓋地膜後由於植株生長健壯,可增強抗病性,減少發病率。覆蓋銀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減少病毒病的傳播危害。 菜豆是喜溫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種期是穀雨前後。地膜覆蓋的菜豆,更可在溫室內提前20天左右育苗,當豆苗露出心葉時,即可於清明節後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蓋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種,收獲期提早15-20天,畝產可增加23-75%。據北京試驗,可增產42.4%,產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畝增收136元多。黑龍江省伊春市、哈爾濱市增產27.3-125%。
矮生菜豆可採用平畦、高壟、高畦以及溝畦覆蓋。架豆也可採用高壟、高畦或溝畦覆蓋。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蓋方式進行覆蓋,增產,增收效果也很顯著。 黃瓜是栽培最廣,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全年供應的一種蔬菜。可進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產量高、產值高、收效快、黃瓜地膜覆蓋多採用溫室及小拱棚育苗,四片真葉時定植,一般是在穀雨節前採用高畦或溝畦覆蓋,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產量提高30%以上。山東、遼寧、新疆、甘肅等地產量提高達50%以上。畝產值增加100元,最多達500-600元。黃瓜除春季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以外、夏播、秋播採用地膜覆蓋也有良好效果。
黃瓜炎夏地膜覆蓋,播種初期地溫較高,但因土壤潮濕,不會造成高溫危害,到瓜秧長高時為地面遮蔭,土溫略高於露地。由於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適宜溫度起著護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長分健壯,可以正常結瓜。可見地膜覆蓋是夏播黃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順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亦可採用黃瓜的覆蓋方式進行栽培。甜椒採用小高畦覆蓋銀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獲得顯著增產的效果。 棉花地膜覆蓋栽培是我國經濟作物中推廣較早、面積較大、效益顯著的作物之一。遼寧、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區都創出畝產150公斤皮棉高產紀錄,一般均較露地栽培增產50%左右。這項技術的推廣,對於扭轉我國長期進口棉花的情況和推動輕紡工業的起飛作出了貢獻。
棉花地膜覆蓋栽培分高壟、平覆和溝覆三種,因地制宜選用。在特早熟棉區熱量資源不足的地方以壟覆為宜。乾旱缺水的棉田則以平覆或溝覆為好。棉田地膜的覆蓋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種。水肥條件好的棉田低覆蓋為好,缺水棉田高覆蓋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蓋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區應盡量發揮地膜覆蓋的熱效應,」溝棚覆蓋」效果最好,即播種在17厘米左右寬的小色內,溝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凍害。旱地棉田主要要發揮地膜的保墒增溫效應,採用」溝種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徑流量,使滴水歸湯,可較常規覆膜增產10-20%。鹽鹼地棉田則需以淡水壓鹼,開溝躲鹼,溝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農牧漁業部組織了由山西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國棉花地膜覆蓋栽培研究協作組,對地膜植棉區域性和不同類型棉田的配套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表有關論文200餘篇,獲得1985年部頒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協作研究認為地膜植棉增產的機理主要是由於三項效益,即補償效應、土壤和環境穩定效應、光熱效應。從而促進了棉花的苗全苗壯,加快了生育進程,延長了有效花鈴期,桃大、桃多,質量提高產量增加。
補償效應是一是指地溫對氣溫的補償,二是指根系對莖葉的補償。並提出」地積溫」的概念,建議作為棉花生育進程的熱量指標。土壤環境相對穩定效應系指提高了地溫、增加濕度,同時保持了土壤濕度的相對穩定,減少了懸殊的干濕交替以及乾旱對根系生長的不利影響。光熱效應則是前兩個效應的集中反映,導致棉花生長發育的協調與加快。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也已在華北、東北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效益顯著,深受群眾歡迎。據各地報告的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六千餘畝畝產超千斤。遼寧省1983年地膜共生種植37萬畝,平均畝產達282公斤,每畝可較露地種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壟栽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現在已有相應的機械可一次完成這幾種作物。 煙草的地膜覆蓋栽培,不但產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煙葉比重增大,國內已推廣應用。
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廣甘蔗地膜覆蓋微膜袋育苗技術,將微膜袋育苗與地膜覆蓋結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壯苗,減少病蟲為害,適應不良土壤環境條件,增產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畝可增產1.5噸,含糖量提高0.8%,畝產收益250元。
葡萄插條要求25-28℃發根,而芽的萌動則於13℃以上即開始,因而插條扦插後往往先發芽後發根。致使插條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林業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溫的特點大面積推廣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條成活率,每畝增收(減損)約18公斤。

『叄』 地膜覆蓋在大蒜生產中能發揮多大作用如何覆膜

近年來,地膜覆蓋在大蒜生產中的增產增收作用已經被廣大農民接受。在山東金鄉、蒼山、河南中牟、杞縣等大蒜出口基地,地膜栽培面積都在85%以上。
據調查,地膜覆蓋後,晴天中午5厘米土溫可提高7~8℃,夜間提高0.5~1℃,陰天也在1~2℃。地膜下面的土壤水分蒸發後會重新滴入土層,構成內部循環,具有很好的保濕作用,可減少澆水次數。覆蓋地膜能使大蒜出苗提早2天,春季返青提早7~10天,抽薹期提早5天。對植株生長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冬前葉面積比對照多26.4%,返青後多25.7%,蒜瓣數目多0.34瓣,大瓣多5.3%,中瓣多7.2%,每667米2蒜薹產量由原來100~150千克增到200~300千克,蒜頭產量從2000千克左右提高到2500~3000千克,並且蒜頭大且圓整,分瓣勻稱,蒜瓣排列緊密,商品性好,每667米2多收入近百元。
大蒜田覆蓋地膜有良種方式,一種是播種、灌水、噴除草劑後立即覆膜。採用0.012~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膜面要綳緊,膜四周壓入土中。只要地膜在畦(壟)面上綳得緊,蒜的芽尖就可頂破薄膜伸出膜面,有個別頂不破的通過人工破膜引苗出膜。另一種是播種後灌水、噴除草劑,待苗長到20厘米高時,大約在10月中旬,天氣開始轉涼,除草劑已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此時集中覆膜。在覆膜之前如墒情不好,先澆一水,中耕後再覆膜。覆膜時先把兩頭拉緊平鋪在畦(壟)面,埋入土中,然後用一鐵絲鉤對准蒜株破膜鉤出,整畦完成後,再把兩側拉緊開溝埋入土中。這種方式速度較快。

『肆』 地膜的覆蓋范圍

中國十幾億人的糧食蔬菜完全自行解決,而且還可以出口,少不了這覆蓋在片片幼苗身上的薄衣——地膜,這是使中國農業及多種經濟作物產量出現徹底改變的功臣之一。 地膜即是石油化工產品聚乙烯產品。中國的地膜覆蓋技術,1978年從日本引進。頭幾年在東北三省、北京、上海及內蒙古等13個省市自治區進行研製試行,經過在16個省市農業區域生產示範,確定了是一項適合於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科學技術。從1983年起做為國家重點推廣項目向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層,但作用相當大。不僅能夠提高地溫、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還有滅草、防病蟲、防旱抗澇、抑鹽保苗、改進近地面光熱條件,使產品衛生清潔等多項功能。對於那些剛出土的幼苗來說,具有護根促長等作用。對於我國三北地區,低溫、少雨、乾旱貧脊、無霜期短等限制農業發展的因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對於種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種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普及和應用,用於糧、棉、油、菜、瓜果、煙、糖、葯、麻、茶、林等40多種農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產30%-50%,增值40%-60%,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二十年來,地膜的應用和發展非常迅速,增產、增收效果也特別顯著。1979年以蔬菜為主進行小面積試驗開始,1983年各種作物地膜覆蓋面積猛增至62.9萬公頃。1982年-1992年的11年間,推廣地膜覆蓋面積2506.7萬公頃。1996年地膜覆蓋面積超過億畝,達到700萬公頃,其中達到和超過38萬公頃的作物有玉米176.1萬公頃,棉花181.6萬公頃,水稻育秧60.5萬公頃,花生58.9萬公頃,蔬菜74.3萬公頃,西甜瓜60萬公頃,煙草38萬公頃。
這項技術用於「老、少、邊、窮」地區,高寒山區及邊遠地區,能有效增加積溫量,克服了低溫乾旱,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條件,使晚熟高產優質玉米良種獲得豐收,產量成倍增加,1989年-1991年在16個省市實施的「溫飽工程」中,這一技術,使3200餘萬農民越過了溫飽線,1993年-1996年4年間,共推廣地膜覆蓋玉米育苗移栽及水稻育苗拋秧栽培2866.7萬公頃,其中地膜覆蓋2333.3萬公頃,共增產各種農產品1億多噸,增產值1143.12億元,增加純收入達971.65億元。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也有力地促進了化工、輕工、農機製造、農資供銷、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由地膜覆蓋技術發展到大棚蔬菜,使人們在寒冷的季節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改善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蓬勃發展的地膜覆蓋技術,使中國這個傳統農業大國,走出了一條農業高產穩產的路,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地膜種植在田地內覆蓋大量的塑料薄膜,作物收獲後殘留在土壤中,難以降解,對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損害。
隨著塑化劑風波的漫延,地膜無法沉降是否會導致土壤中塑化劑含量過高而影響人們的健康仍在檢測,
急需權威部門的信息公布。

『伍』 三七地膜覆蓋有哪些好處

地膜覆蓋的好處:一是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二是促進三七的生長發育,改善了三七植物形態,幼苗根重增加2.24%,主根增粗3.85%,須根增粗5.3%,苗高降低7.5%。三是由於地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每667米2可節約灌水32.8噸,並可防止水土流失,田間有機質比露地提高50.7%,速效氮、磷、鉀含量亦明顯提高。四是地膜覆蓋使三七能降低鼠害率32.5%。五是地膜覆蓋使三七一般可增產25.6%~36.6%。

『陸』 地膜覆蓋的作用

地膜覆蓋的作用如下:


1、提高土壤溫度,促進作物早熟:地膜透光性好,覆蓋地面可有效地貯存太陽輻射能升高土壤溫度,又由於地膜的不透氣性,阻隔了土壤中熱量以長波輻射形式的再輻射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熱量的損失。

2、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有效養分:地膜不透氣、不透水,地面覆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同時蓋膜以後、土壤溫度上下層差異加大,使較深層的土壤水分向上層移運積聚,這樣起到了保墒提墒的作用,使耕作層土壤水分充足而穩定。

3、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地膜覆蓋可以防沖、防澇,減少風蝕和水蝕,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時可抑制雜草,農機具和人畜踐踏,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鬆狀態。

土壤固相減少3%-5%,氣相增加3%-4%,液相增加1%-2%,孔隙度增加,硬度減少3-6倍,避免因灌溉、降雨等引起的土壤板結和淋溶,使土壤水、肥、熱氣諸因素處於協調狀態,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條件。

4、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地膜覆蓋栽培葉面積比露地增大,覆蓋畦面反射光率也大於對照,利於提高光合作用。

5、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各地對比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地膜覆蓋栽培一甜般可增產30%以上。

『柒』 地膜覆蓋為什麼能增產

春花生地膜覆蓋栽培可增產10%~20%,增產原因是:一是地膜覆蓋栽培春花生,可使整個生育期積溫顯著提高,促使早出苗;二是保濕作用明顯,使地下深層水分提到耕作層供吸收利用,保濕防旱,促進全苗、壯苗;三是可改良土壤物理性狀,防止土壤板結;四是可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有利於根瘤菌生長和活動,為開花、結果提供更多的養分;五是可大大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的生長。

『捌』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特點如何

地膜覆蓋栽培是一種最簡單的設施栽培形式,由於這種栽培形式不需要其他保護設施,只是比露地栽培多覆蓋了一層塑料薄膜,固定成本投入很低,但比露地產量可增加40%~80%,所以目前在草莓生產上應用較多。地膜覆蓋栽培具有以下優點:

(1)保溫增溫效果明顯地膜覆蓋具有明顯的保溫增溫效果,並能明顯改善草莓生育狀況。

(2)促進早熟,增加產量與露地栽培相比草莓萌芽期可提前7~8天,開花期能提早10天左右,采果期可提早7~10天,整個採收期能延長18天左右。地膜覆蓋可使草莓的花蕾數明顯增加,單株果數、單果重量也明顯增加,產量比不覆蓋地膜可增加40%~80%。在弱苗遲栽情況下增產效果更為顯著,在冷冬年份或地區增產可達1倍以上。地膜覆蓋還可提高果實品質,提高商品果率。當露地栽培草莓的商品果率為55%時,覆蓋地膜的商品果率可達80%(表7-1)。

表7-1地膜覆蓋草莓的增產效果

(3)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地膜覆蓋防止了果實與地面接觸,所以可以避免土玷污果實,保持了果實鮮艷潔凈,同時,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環境濕度,從而減少病害的發生,減少果實腐爛,提高果實品質。地膜覆蓋還可以減少灌水和中耕次數,從而節省人力物力,提高經濟效益。

『玖』 地膜覆蓋的技術要點

地膜覆蓋具增溫保溫、減少水分蒸發、抑制雜草生長,並可減少中耕次數,降低勞動強度。據試驗,地膜覆蓋較露地栽培增產生薑20%~30%。
生薑地膜覆蓋栽培的播種期一般較露地栽培提早25~30天,因此,曬姜、困姜和催芽的時間都相應提前。整地、施基肥、株行距、中後期的田間管理等基本同露地栽培,所不同的是增加地膜覆蓋一道程序。具體做法是:播種後,先向地面噴除草劑,將地膜拉緊,蓋於姜溝上,根據地膜幅寬與種植行距,一般每幅膜可蓋姜2~4溝,將地膜兩側緊緊壓牢。為防風吹,可在地膜上隔1~2米壓一堆土。幼芽出土時,及時破膜引苗出土,以防燒苗。至6月上旬,可撤除地膜,也可在7月中下旬追肥培土時撤除。為提高覆蓋效果,可用竹片等在姜溝上支架,其上將地膜呈弓形蓋上,後期溫度高時破膜。或直接在弓架上蓋農膜,高溫時通風,後期撤除則效果更佳。
近幾年我們採用無色膜、黑色膜雙膜覆蓋獲得非常好的增產增收效果,具體做法是,播種後先進行透明膜覆蓋,等生薑即將出土時,在透明膜上再蓋一層黑色地膜,等出苗後不用進行遮蔭,這種透明膜、黑色膜雙膜覆蓋不但可降低遮蔭成本200%以上,而且產量可增加30%~40%以上,效果非常好。

『拾』 地膜覆蓋栽培蔬菜有哪些優點如何正確鋪地膜

地膜覆蓋栽培是一種最簡單的設施栽培形式,由於這種栽培形式不需要其他保護設施,只是比露地栽培多覆蓋了一層塑料薄膜,固定成本投入很低,但比露地產量可增加40%~80%,所以目前在草莓生產上應用較多。地膜覆蓋栽培具有以下優點:

(1)保溫增溫效果明顯 地膜覆蓋具有明顯的保溫增溫效果,並能明顯改善草莓生育狀況。據觀察,地膜覆蓋後地表以下0~20厘米的土層溫度比不覆蓋地膜的增加1.4~4.9℃。冬季下午2時觀察,0~20厘米的土層溫度,地膜覆蓋後可達6.6~13.4℃,而露地草莓的同土層溫度僅為4.8~7.1℃。上午8時觀察,0~12厘米層露地溫度在5℃以下,而地膜覆蓋後的溫度仍在5℃以上。在江蘇句容通過地膜覆蓋,可使草莓根系集中分布區的土層溫度冬季大部分時間由5℃以下,提高到5℃以上,使根系在冬季仍能保持一定的生長。據測定,越冬結束時,地膜覆蓋後的草莓植株乾重比越冬開始時增加38%,而沒有覆蓋地膜的草莓植株乾重只增加了2%。地膜覆蓋對根系增重的效果更加明顯,越冬結束時根葉比由越冬開始時的0.94∶1提高至1.15∶1,而沒有覆蓋的草莓根葉比仍保持在越冬時的0.78∶1。

(2)促進早熟,增加產量 與露地栽培相比草莓萌芽期可提早7~8天,開花期能提早10天左右,采果期可提早7~10天,整個採收期能延長18天左右。地膜覆蓋可使草莓的花蕾數明顯增加,單株果數、單果重量也明顯增加,產量比不覆蓋地膜可增加40%~80%。在弱苗遲栽情況下增產效果更為顯著,在冷冬年份或地區增產可達1倍以上。地膜覆蓋還可提高果實品質,提高商品果率。當露地栽培草莓的商品果率為55%時,覆蓋地膜的商品果率可達80%(表6-1)。

表6-1 地膜覆蓋草莓的增產效果

(3)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地膜覆蓋防止了果實與地面接觸,所以可避免泥土沾污果實,保持了果實鮮艷潔凈,同時,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環境濕度,從而減少病害的發生,減少果實腐爛,提高果實品質。地膜覆蓋還可以減少灌水和中耕次數,從而節省人力物力,提高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與地膜覆蓋增產多少最新數據出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獲得發酵產品 瀏覽:814
東興賣越南貨的市場叫什麼 瀏覽:97
新房在哪裡交易比較好 瀏覽:901
電子焊接技術在哪裡學 瀏覽:180
龍崗市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57
如何獲得癌症發病數據 瀏覽:955
現在市場生豬什麼價 瀏覽:503
圖文信息處理技術專業怎麼樣 瀏覽:65
山西素肉技術培訓多少錢 瀏覽:907
蘋果手機微信怎麼逐條回復信息 瀏覽:703
如何靜止電腦程序開機自啟 瀏覽:630
浙江金華交通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瀏覽:52
我的世界什麼東西都可以交易 瀏覽:916
皇茶什麼加盟代理 瀏覽:366
南寧龍屯農貿市場是哪個開發商的 瀏覽:809
如何查看會展信息 瀏覽:745
華港燃氣公司客戶信息怎麼看 瀏覽:893
小程序我的訂單如何隱藏 瀏覽:573
岳西有哪些名牌產品 瀏覽:279
微信運動如何顯示小程序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