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七普具體數據什麼時候公布

七普具體數據什麼時候公布

發布時間:2022-11-16 07:17:57

1. 2022年21歲是哪年出生的,67年屬羊人53歲財運

2022年21歲是哪年出生的

2022年,中國第二次潮出生的人口將正式邁入老年期,這會給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帶來第二次「沖擊波」。如何客觀認識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形勢和老齡形態的演變特徵,准確把握人口老齡化規律與老齡形態之間的作用關系,是認清新時代人口國情形勢的重點,才能為未來應對老齡化做出精準的應對策略。

為此,之一財經記者專訪了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新。

之一財經:當前中國的老齡化的形勢如何?嚴峻到何種程度?

原新:人口老齡化更多地受到生育率變遷的影響。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先後經歷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潮」,年均出生人口分別達到2077萬人、2583萬人和2206萬人。遵循人口發展的慣性規律,這三次「潮」時期的出生人口會在2010-2022 年、2022-2035年和2041-2057年相繼步入老年期,分別帶來三次人口老齡化「沖擊波」,這構成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的基本面。

此外,中國人口老齡化與人口負增長相伴生。根據《世界人口展望2022 》的中方案預測數據,中國的總人口規模將在2031年達到14.64億人峰值,從2032年開始下降,步入人口負增長時代,預計在21世紀中葉下降到14億人左右。

人口老齡化與人口負增長是相互伴生的關系,在2032年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之時,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增加到3.86億人,在2052年達到4.90億人峰值時已進入重度老齡10餘年,此後開始平緩下降,在21世紀末仍維持在4億人以上。

雖然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從2053年開始步入下行期,但是由於總人口規模也在下降,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仍然不斷上升,21世紀末仍然在37%以上。

9月2日,在甘肅甘南碌曲縣綜合福利院,護理人員給族老人吉尕理發。。

之一財經:與其他相比,中國的老齡化具有什麼特點?

原新:與世界其他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形勢呈現四「超」特點。

之一,超大規模的老年人口數量。2022 年「七普」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64億人;《世界人口展望2022 》的中方案預測數據顯示,2026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2034年將超過4億人,2052年將達到峰值4.9億人,屆時世界上平均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生活在中國。

第二,超快速度的人口老齡化進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動態過程,從現在到2050年期間,中國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長率要遠遠超過總人口的年均增長率,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演進速度比世界上超過一億人口的所有的演進速度都要快,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具有史無前例的超快速度。

第三,超高水平的老齡化程度。以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表示老齡化程度,2000年中國老齡化程度達到10%,標志著中國進入老齡化。根據2022 年「七普」數據,當前中國老齡化程度達到18.7%。根據《世界人口展望2022 》的中方案預測數據,中國老齡化程度將在2025年超過20%,進入深度老齡;將在2041年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跨界人口老齡化程度更高的行列。中國從老齡化過渡到深度老齡僅用25年,演進速度比發達平均狀態快45年至50年;中國從深度老齡走向重度老齡僅用16年,比發達平均狀態快14年。

第四,超級穩定的老齡形態。當快速老齡化進程結束之後,在21世紀下半葉,中國將在人口老齡化超高水平的基礎上呈現超級穩定的老齡形態,屆時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在4億人至4.8億人,老齡化程度徘徊在35%至38%,列居老齡化程度更高的方陣。

之一財經:四「超」的人口老齡化,在經濟層面、層面、健康層面、區域層面,會帶來什麼影響?

原新:從經濟層面看,中國的老齡化處於從「未富先老」走向「速老快富」的境地。發達基本都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時進入老齡化,例如,日本在1968年前後進入老齡時,GDP總量(2010年不變價美元)超過1.7萬億美元,人均GDP(2010年不變價美元)超過1.7萬美元。而中國進入老齡化時,GDP總量(2010年不變價美元)雖然突破2.2萬億美元,但人均GDP(2010年不變價美元)僅略超過1700美元,大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0%,尚處在剛剛解決溫飽的建設的起步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處於低收入行列,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形態。「先老」已然無法避免,「未富」卻在以後,逐步向富裕水平追趕和邁進。1978-2010年,中國GDP總量(2010年不變價美元)從0.3萬億美元大幅增加到將近6.1萬億美元,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期,人均GDP(2010年不變價美元)從307.1美元增加到4550.5美元。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期,「速老快富」步伐加快。人口老齡化進程與當前進一步深化和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建設戰略安排相重疊。中國GDP年均增長率從前三十年超過10%下降到2022 年的6.1%,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動力轉型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快速改善,形態正從「未富先老」轉向「速老快富」。

從層面看,中國是從「未備先老」走向「邊老邊備」。多數發達在進入老齡化時養老保障和保障已經相對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在20世紀80年代相繼建立。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步建立保障體系,實行制度和住房制度,實現保障從單一向多元轉型。到2000年中國進入老齡化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保險和失業保險的參加人數分別為1.35億人、0.43億人和1.04億人,與7.1億就業人口的現實需求差距巨大,「未備先老」特徵明顯。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現代保障體系建設和步伐不斷加快,實行企業年金、農村養老保險、「新農合」、城鄉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公共體系、住房制度、長期照護制度試點、托幼服務體系、老年服務體系、醫養結合、城鄉低保、兜底、鼓勵商業保險等一系列,建成一整套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保障體系,保障標准也日益提高,病有所醫和老有所養逐步落實,應對老齡問題的准備越來越充分,正在從「未備先老」走向「邊老邊備」。

從健康層面看,中國是從「未康先老」走向「康老同行」。中國平均預期壽命不斷提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快速提升到2022 年的77.3歲。但是「活得久」不意味「活得好」,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22 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口的失能和半失能率為18.3%,以當年老年人口推算,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人,預計21世紀中葉將要接近1億人;以2008年老年人殘障率5.6%測算,當前殘障老年人規模約為1400萬人。世界衛生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6.4歲,但是平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帶病生存期將近8年,中國老齡的「未康先老」特徵明顯。

「未康先老」並非常態化的僵局,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一環,中國老齡健康事業得到黨和的高度重視,所以健康老齡化是一個重點。

從區域層面看,中國是從「農村先老」走向「城鄉共老」,農村老年人口規模和老齡化程度均高於城鎮,人口老齡化的城鄉倒置格局明顯,「農村先老」成為當代中國人口老齡化浪潮中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但是隨著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先老」的區域特徵,將不可避免地向「城鄉共老」演變。

之一財經:對於這樣一種中國式老齡,應該如何推進老齡的治理?

原新:首先要區分人口老齡化規律和老齡形態,中國人口老齡化演變速度快,老齡形態轉變快,立足人口老齡化規律,推進老齡治理,一方面,要正視人口老齡化的客觀性,不可以將同期出現的問題全部歸因為人口老齡化,不應該談「老」色變和「屈服」於人口老齡化規律;另一方面,要正視人口老齡化的規律性,不可以盲目制定舉措試圖改變規律,規律具有不可違背性,應該在適應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利用規律,轉「危」為「機」。

其次要區分老年人問題和老齡問題。老年人問題涉及養老、、護理、文化娛樂、價值等諸多公面,其本質是「分蛋糕」的民生問題;老齡問題涉及經濟、、文化、、生態等諸多效率方面,其本質是「做蛋糕」的發展問題。一方面,「做蛋糕」是實現「分蛋糕」的前提。要通過延遲退休和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強化已有人力和人力資本;優化生育和吸納人才,拓寬新生及外來人力和人力資本,擴大勞動力有效供給,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依託健康中國和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教育水平,孵化質量型人口紅利;依託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戶籍制度,重塑人力和人力資本型人口紅利的孵化空間,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分蛋糕」是對「做蛋糕」激勵。要堅持以為中心,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全民保障體系,強化提升健康水平的公平制度保障;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此外,對「問題」本身也應該有更加開闊的認知,一方面,老年人問題是指形態下的應對方案不能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問題,這里的問題是治理不能優化的問題,而非老年人本身作為問題,每個生命個體在老年期都需要扶持,這不僅是對其青壯年期價值付出的回饋,更是現代代際傳遞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老齡問題是人口年齡結構和架構不同步產生的問題,需要梳理多個維度尋求化解之道,而非污名「人口老齡化」,某種意義上人口老齡化 著人類對長壽目標的積極實現。

以上就是與2022年21歲是哪年出生的相關內容,是關於老年人口的分享。看完67年屬羊人53歲財運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2. 哈爾濱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1000.99萬。

在最新的七普數據中,哈爾濱是全國省會城市中,僅有的一個負增長的。在2021年5月31號,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常住人口10009854人,同比於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降了5.89%,年平均增長率為-0.6%。

全市共有家庭戶3931383戶,集體戶260035戶;家庭戶人口8761798人,集體戶人口124805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2.2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66人。

全市18個區縣(市)的人口中,男性5007089人,佔50.02%;女性5002765人,佔49.98%。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3.24降為100.09。

年齡構成:

全市人口中,0-14歲人口1047204人,佔10.46%;15-59歲人口6762590人,佔67.56%;60歲及以上人口2200060人,佔2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66109人,佔14.65%。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0.54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8.6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9.2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56個百分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哈爾濱

3.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自從七普之後,關於促進生育的措施越來越多,延長產假時間、保障就業及相關的生育補貼也在部分城市陸續出台,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1

近期,各省份陸續發布2021年統計年鑒。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發布的2021年統計年鑒梳理發現,共有16個省份公布了2020年出生率數據,其中12個省份低於1%(即10‰)。

這其中,常住人口過億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8.56‰,是1996年以來首次跌破10‰。以常住人口計算,2020年山東出生人口為87萬人,也是2001年以來首次跌破100萬。

作為人口大省,山東生育意願較強。因此在近年來人口政策調整後,出生人口的變化也比較大。2009年到2013年,山東出生人口一直保持在110到115萬之間。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2014年,山東年出生人口增至13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4。

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2016年全年山東出生人口177.06萬人,創下了該省自1988年以來的新高,比上年多出生53.48萬人;其中二孩出生佔比更超過六成,達到63.3%,遠超一孩。山東也成為全國最「敢」生二孩的省份。其後的2017年,山東出生人口為175萬人,與2016年相差無幾。

但到了2018年,全面二孩效應明顯減弱,山東年出生人口降至133萬人,比上一年減少了24%。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降至118萬人。2020年,在疫情以及全面二孩效應持續減弱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山東出生人口20年來首次跌破100萬人,比上一年下降了26%,比2016年下降了50.8%。

圖:山東主要年份人口變動(來源:《山東統計年鑒2021》)

不過,若考慮到山東在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的變化,在三孩政策實施後,山東也有望成為「三孩大省」。

山東之外,包括河南、吉林、山西等地出生人口在2020年也都創下近年來的新低。其中,2020年山西出生人口為28.8萬人,是43年來首次跌破30萬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出生人口為92萬人,創下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36%。

16個省份2020年出生人口數據(數據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2021年統計年鑒梳理)

專家分析,育齡婦女減少、婚育成本上升導致出生意願下降等是我國出生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同時,新冠疫情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疫情影響人們的生育活動,已經成為全球的現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明顯地影響了人們的生育觀念、生育行為和生育水平。比如,疫情帶來的社會活動限制措施,影響了人們之間的直接交往,減少了男女之間的溝通交流,甚至戀愛和婚育活動,同時,疫情也影響了人們對於生活、對於生育的現實態度。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2

自從七普之後,關於促進生育的措施越來越多,延長產假時間、保障就業及相關的生育補貼也在部分城市陸續出台,一個生育友好性氛圍正在形成。

這幾天,各省份陸續發布2021年統計年鑒,從年鑒公布的數據來看,山東、河南兩個人口大 省的生育意願開始跳水,出生人口下降較快。

先來說一說人口大省山東。

根據2021年統計年鑒顯示,以常住人口計算,2020年山東出生人口為87萬人,與6年前的2016年出生人口177.06萬人相關,降幅為51%。換一句話說,喜歡生孩子的山東人也不願意多生孩子了。

其實,作為人口大省,山東的生育意願一直以來都比較強。特別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居然創下了該省自1988年以來的新高,比上年多出生53.48萬人,即全面二孩實施的.2016年,山東全年出生人口177.06萬人,其中二孩出生佔比更是達到63.3%,遠遠超生育一孩的數量。

但是,山東二孩生育經過2016年(出生人口177.06萬人)和2017年(出生人口為175萬人)連續兩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後,2018年,全面二孩效應明顯減弱,山東年出生人口降至133萬人,比上一年減少了24%。兩年高峰期過後,2019年、2020年生育意願明顯減弱。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降至118萬人。2020年,山東出生人口為87萬人,比上一年下降了26%,比2016年下降了50.8%。

在出生人口下降的同時,另一個與出生人口相關的數據間接證明,山東的出生人口還會短基期之內沒有提升的機會。這一數據就是山東的結婚登記數據。根據民政局發布31省份2021年上半年結婚數據顯示,山東2021年上半年結婚數據為24.6萬對,預計全年結婚登記數量為49.2萬對。

其次,談一談另一個人口大省河南。

根據2021年統計年鑒顯示,以常住人口計算,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2020年出生人口為92萬人,創下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36%。2016年作為全面放開二胎之後的首個生育年份,河南和山東一樣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生育高峰。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之後,河南出生人口階段性高峰——143萬人。與山東類似,喜歡生孩子的70後、80後在完成自己的生孩大計之後,人口大省出生人口數量同樣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情況。到了2020年,人口大省河南的出生人口僅92萬人,創下了43年來首次低於100萬的記錄。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生育大省,現在已經變成了人口凈流出大省。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達1610.09萬人,而流入河南的人口僅僅只有127.37萬人。

從結婚登記的數據來看,河南結婚人數同樣沒有多少增長的空間。根據民政局發布31省份2021年上半年結婚數據顯示,河南以34萬的結婚登記對數穩居榜首,河南也是唯一結婚登記對數超過30萬的省份。他就是說,河南全省2021年大約會有68萬對新人結婚。

前一段時間,有專家提出給予買房補貼或現金補貼,也有專家提出,提高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才是治本之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侯海波曾表示「由於放開生育限制,只是瞄準了生育意願較高的群體,但這一群體已不是社會主流,也不是育齡人口的生力軍,當前育齡人口生育意願持續下降才是問題的症結。」

提高生育意願,其實還需多方面的配套,除了婚假、產假而外,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還有更多提升的空間。例如,如果生育二孩,那麼一孩和二孩的教育、醫療相關費用在就業之前能否全免,現在正在推行的保障房能否明確給予一人6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當醫療、教育、住房這三大保障全面到位之後,相信生二孩、三孩的人會越來越多。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數據公布3

人口問題,一直都是近幾年來的一個「熱點」。2021年,國家公布了2020年的出生人口數據,然後我們突然就發現,我國出生率第一次降到了1%以下,全年總出生人口僅僅只有1200萬人,跟2019年的1465萬人相比,足足減少了265萬人。

而且,從各地發布的統計年鑒來看,如今就連「人口大省」的出生人口也在連年下降。例如河南省,自1978年以來,足足43年的時間,河南省的出生人口在2020年第一次降到100萬以下,僅有92萬。

大家都清楚,如果出生人口進一步減少,必然會加深老齡化的程度,到時候,小到養老問題,大到經濟發展,都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一個「壞消息」是,2021年的出生人口,有可能還要繼續下降。

2021年出生人口預計1000萬

如今剛剛步入2022年,2021年的出生人口數據還暫時未公布,但是早在2021年時,有許多省市公布了新生兒登記、落戶數量。通過這一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簡單預測一下各省全年人口究竟是漲是跌。

舉兩個例子,河南省、貴州省通過新生兒篩查得出了前三季度的出生人口數據,分別為59.61萬以及23.04萬。而這一數量跟2020年同一時期相比,則分別減少了18.82%以及24.81%,由小及大,可以得出簡單的結論,那就是2021年全年,這兩地的出生人口極大概率會比2020年的要少。

然而,這樣的狀況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兩個省當中,從各地的數據來看,同比2020年,新生兒人口減少的地區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南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南湘潭、山東省6個城市、江蘇省4個城市、安徽省14個縣等等。

即便是不完全的統計,目前就已經出現了如此多的地區有人口下跌的情況,可見,2021年全年的人口出現進一步下跌 的幾率真的很大。就連梁建章、任澤平等人發布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都表示,2021年出生人口或許僅有1000萬。

生孩子怎麼這么難?

這樣的趨勢,其實不是從這兩年開始的,從歷年數據來看,2016年時,我國出生人口經歷了一次增長,從2015年的1655萬人增長到了1786萬人。而緊隨其後,就開始了一路下降,一直降到2020年。

從政策上來看,就可以發現,2015年—2016年正是二胎政策實行的「節點」,所以說出生人口有了小幅度的升高。但是緊隨其後的下降,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其實問題不是出在開放二胎方面,而是因為人們根本不願意生育第一胎。

生育意願的降低,其實有很多因素影響,例如當下時代的女性,更加註重自己的事業,而生孩子必然會影響工作,因此女性也不願意生;再加上如今房價居高不下,於是年輕人紛紛躺平,更別提生孩子了。

於是,有專家就表示,應該從這方面「下手」,直接給現金補貼,最好是免息貸款購房,而確確實實,也有地區實行了類似的政策。

各地的生娃補貼

大家都知道,2021年我國正式開放了三胎政策,雖說還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各地為了提高生育率,似乎也在卯足了勁發放生娃補貼。這些補貼包括了很多,例如廢除「超生費」、增加產假、陪產假的天數,甚至還包括了現金補貼。

首個提出現金補貼的地區就是四川攀枝花,對於二胎、三胎家庭,孩子未滿3歲前,每月發放500元現金補貼;而後還有江蘇海安,二胎、三胎家庭分別可以得到200元/平米、400元/平米的購房優惠;

而甘肅臨澤縣則給得更多,一、二、三胎分別給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津貼,二胎、三胎家庭,還在未滿3歲之前,每年發放5000元、10000元的育兒補貼,二胎三胎家庭,在縣城區購房,還可以得到4萬元的購房補助。

這些政策可以說是實打實地解決了不少家庭的經濟負擔,也讓大家在生娃這件事上,少了許多「後顧之憂」,而這樣的政策,對於生育方面,可能也會起到「刺激」的作用,最終達到提高出生人口的目的。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光靠現金補貼其實是沒有用的,這種方式就是「無底洞」,最終能夠提高生育意願的,其實是提高社會保障,教育改革,解決女性職場不公平問題等等。只有這些問題得到改善,才是真正長遠促進生育的好辦法。

4. 湖北省各市常住人口最新數據2021(七普版)

湖北省各市常住人口七普版已經公布,從數據上看,武漢人口和六普相比,增速高達25.94%。但整個湖北省的人口和十年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可見其他市州人口流失非常嚴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呢?

5. 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

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

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從目前發布相關規劃的城市來看,「人口余額」各不一樣。一線城市相對來說「人口余額」不足,城市人口規模的極限越來越近,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

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1

對一些城市來說,人口增長的「余額」已經不多了。

所謂「人口余額」,即每個城市規劃設定的未來常住人口規模目標與當前常住人口規模之間的差額。

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目前已經發布了城市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至少已經有11個城市發布了相應規劃或者徵求意見稿,但部分城市的「人口余額」較低,以一線城市為例,總體「人口余額」僅有411.59萬人。

「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趨勢未來不會發生根本改變,一線城市常住人口『余額』不多,但是周邊的衛星城仍然有足夠的增量空間。我認為,未來一線城市會發揮人口集散的效應,當全國人口逐步聚集之後,一線城市會向周邊疏散,所以這幾年一線城市周邊的衛星城發展較快。」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

未來,大城市的人口還有多少上漲空間?

從目前發布相關規劃的城市來看,「人口余額」各不一樣。一線城市相對來說「人口余額」不足,其中上海已經基本到了人口規劃的上限,北京、廣州和深圳的「人口余額」也在150萬以內。

具體來看,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2500萬人左右的規模作為2035年常住人口調控目標。至2050年,常住人口規模保持穩定。而202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顯示,其人口規模已經達到了2487.09萬人,換句話說,如果以2500萬作為目標,上海的「人口余額」僅有12.91萬。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常住人口規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經過嚴控新增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北京人口數量達到2189.3萬,「人口余額」為110.7萬人。

廣州、深圳的'「人口余額」相對更多一些,根據《廣州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2035年廣州常住人口規模將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2020年,廣州的常住人口為1867.66萬人,「人口余額」尚有132.34萬人。《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900萬人。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規模為1756.01萬,「人口余額」尚有143.99萬人。

這意味著,四大一線城市的總體常住人口「余額」僅為411.59萬人。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一線城市的人口規模提升將趨緩?

孫不熟指出,根據相關規劃,可以看到各地的措辭是有差異的,比如說北京提出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上海提出的是2500萬人左右的規模,「左右」意味著這一規模是有迴旋餘地的。廣州和深圳的措辭又不一樣,提出按照實際管理服務人口來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其中2035年深圳提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2300萬人,廣州提出2500萬人,所以其實是在人口控制的基礎上,留有充分的調整空間。

「而且從深圳的例子來看,這些規劃對於城市人口是否有剛性的限制並不好說,因為深圳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幾乎每一次常住人口都超過了此前的規劃。」孫不熟表示。

但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近期深圳收緊了入戶門檻,學歷型人才最低入戶要求為全日制本科。

「這其實透露了一個信號,中國城市大規模的『搶人』已經進入一個微妙的拐點,背後是城市人口規模的極限越來越近,因為城市難以無限制的擴張。」孫不熟表示。

他指出,城市人口規模和城市經濟有規模遞減效應,當一個城市達到增長邊際的時候,會出現規模不經濟,即人口增加對城市效率的改善微乎其微,但是會帶來巨大的成本,比如交通擁堵、高房價、空氣污染等各種問題的出現。

「以國際的大城市為例,紐約也曾經迎來一個人口大規模膨脹的階段,但當總人口達到800萬的時候,紐約人口的增長速度就大幅放緩了,而這個城市並沒有出台政策來控制人口規模。對中國來說,上海幾乎是城市規模的極限標准,因此當一個城市總人口達到2000萬時,就能夠看到增長瓶頸,這時政府調控是順勢而為。」孫不熟表示。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線城市人口上漲「余額」不多對於房地產也會產生影響,不過也要看各地政策的執行力度。相對來說,北京執行較為嚴格。

「不過,對於房地產來說,不僅僅要看人口的總量,也要看人口的質量,如果更多的人才流入,哪怕總人口減少,對於房地產來說可能意味著有更多的人擁有購房的需求。」張大偉說。

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2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本要素。穩定增長的人口既是城市發展的建設者和參與者,也是城市福利的最終受益者。近期,成都、武漢、杭州等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紛紛『出爐』,深圳作為全國最強的『人口收割機』,10年內新增了714萬的人口,也促進了城市各方面的發展。但是高速增長的人口增長率目前已經開始制約深圳發展,增長空間僅有150萬,未來深圳該何去何從呢?」

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近幾年,為了增強自己城市的競爭力。多個城市間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為了搶到人才,戶口、補貼甚至直接給錢和房子。根據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流動水平進一步上升,主要流向經濟發達區域和大城市群。其中深圳、廣州、杭州、長沙對人口的吸引力最強,近4年的年均凈流入人口均超20萬。

深圳人口十年增68.5%

七普數據中廣東省人口總量達到了1.26億,成為了31省份中人口數量最多的省份,同時GDP也達到了11萬億,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相較於10年前,總人口增量超過2000萬人,增幅高達21%,而全國平均僅有5.38%,在全國總人口比重不斷增加。其中廣州、深圳和東莞三城人口總量超千萬人,人口虹吸效應進一步增強。

其中深圳作為廣東明星城市聚集了1756萬人常住人口,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713.65萬人,位列廣州第2位,增速達到了68.47%,廣東省新增的人口中有超過30%都流入了深圳,相當於10年內增加了一個保加利亞等中等歐洲國家人數。深圳也同樣享受了人口流動帶來的紅利,截止2020年深圳市全年GDP達到2.77萬億元,同比增長3.1%,與剛開放時小漁村的GDP相比暴增1.4萬倍,如今增速也仍保持高位,居四大一線城市首位。

來了,就是深圳人

過去,深圳一直秉承「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更是將落戶門檻拉到了大專,英雄不問出處,以改革創新思維吸引各方來深創業人群。為了吸引人口,深圳相關部門出台了「降戶籍門檻+發放補貼」的政策,吸引了諸多年輕人。

深圳是全省「最青春」的城市。根據七普數據,深圳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佔15.11%,15-59歲佔79.53%,60歲及以上人口的佔比僅為5.36%,比全省平均值低6.99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值低13.34個百分點。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輕」,還處於旺盛的「人口紅利」期。此外,按照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算老齡化社會,深圳離老齡化還很遠。

從受教育情況來看,2020年深圳2020年深圳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06.6萬,10年間增長了327.6萬,人口素質穩步提升。每10萬人中有28849人是大學生(大專及以上)。2010年深圳啟動「孔雀計劃」,之後更提出了《人才安居辦法》,給予高層次人才資金、就業和戶籍優惠政策,這種降低落戶門檻疊加發放補貼的引才模式,成為了全國各地引才策略的「範式」。

6. 從七普看我國人口發展有哪些新特點

從第七次人口普查來看,我國人口發展的特點有:

人口規模繼續增長,但生育率進一步下降。人口總撫養比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但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人口遷移流動持續活躍。勞動力供給下降,人口分布跟隨經濟布局等。

普查內容與普查方法

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和住房情況等。

採取電子化方式開展普查登記,同時倡導普查對象自主填報的方式,鼓勵大家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自行申報個人和家庭信息。

7. 七普數據是什麼,七普是什麼意思

從2020年11月1日零時開始,我們國家開展了七普,期間很多人都非常想知道七普公布的數據。當然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七普是什麼,那麼下面跟大家說一說七普數據是什麼?七普是什麼意思?

七普指的就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七普數據就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數據。在5月11日上午10時,國家統計局已經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人口總共有141178萬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2010年),新增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這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趨勢。

此外,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中,男性人口是72334萬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是68844萬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同時0-14歲的人口有25338萬人,佔17.95%;15-59歲的人口有8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數據表明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在持續改善,少兒人口所佔比重也有所回升,但是不容忽視的就是 未來仍要面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問題。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國人口的最新情況,這對後面我們國家制定相關的人口、養老、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很有幫助。

8. 我國人口流動依然活躍聚集效應顯現出明顯減弱甚至消失對嗎

我國人口流動依然活躍,聚集效應顯現出明顯減弱甚至消失不對。
以後仍然是沿海沿江地區依託便利的交通的豐富的水源,發展工業,工業發展了,必然聚集大量的流動人口,然後帶動房地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沿海沿江地區人口流動依然活躍,具有更強的聚集效應。

9. 人口普查2021公布結果,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什麼

提起人口普查2021公布結果,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什麼?另外,還有人想問2020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時間,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公布了,你最關注哪些數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什麼?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口普查2021公布結果

1、人口普查公布結果: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什麼?

人口普查2021公布結果姓氏排名。

2、人口普查公布結果: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時間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公布了,你最關注哪些數據?

3、人口普查公布結果: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公布了,你最關注哪些數據?

4、人口普查公布結果: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爐了,此次人口普查有什麼看點?

2021人口普查數據查詢。

5、人口普查公布結果:年中國人口總數是多少人?

6、人口普查公布結果:人口普查公布各年齡段的數量?

7、人口普查公布結果: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將出爐,此次納入了哪些新項目?

那5月11日上午國新辦了新聞發布會,介紹第7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結果。在第6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之中,包含了人口總量、家庭戶規模、性別構成、年齡構成、構成、各種受教育程口、城鄉構成、地區分布、人口的流動九大項目。七普人口太假了。

如果不查一般是指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口普查是由來定製統一的制定統一的開展時間節點和統一的方法項目調查表,嚴格按照指令對現有人口進行普查。全國人口普查也屬於國情國力調查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收集人口資料的一種基本科學方法,在5月11日我國的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正式公布,我國現在人口有14億萬人左右。

人工湖,它可以幫助我我國全面查清人口數量,人口的結構和分布等方面的情況。並且通過這些數據來制定未來的人口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保險等基本的保障,也為未來我國制定教育和機構的布局提供數據支持,為兒童和老人建設服務設施提供數據支持。並且可以讓知曉我國該新建造多少學校?該如何規劃城市道路的建造和走向,該增加哪些機構?怎樣維護人口之間的相處?這些決策都需要人口普查來進行數據支持。

人口普查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在人口普查之前要進行准備,以年10月底以前為年人口普查做准備階段,做好人口普查的宣傳等工作。其次便是正式開始登記階段,在年11月到12月為年人口普查的登記階段,主要由普查員進行入戶登記,或由他對象在互聯網上進行自主填報。其次就是數據匯總的階段。從年到12月到年的12月,都是數據匯總和發布的階段,專業人員對普查的數據進行匯總評估,然後向民眾們發布人口普查的數量以及部分消息。

8、人口普查公布結果: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中國總人口是多少?

人口普查2021公布結果90後。

以上就是與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什麼?相關內容,是關於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什麼?的分享。看完人口普查2021公布結果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10. 七普人口數據公布是多少

1、人口總量

全國人口[注]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2、戶別人口

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集體戶2853萬戶,集體戶人口為11897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受我國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和住房條件改善年輕人婚後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3、人口地區分布

東部地區人口佔39.93%,中部地區佔25.83%,西部地區佔27.12%,東北地區佔6.98%。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

4、性別構成

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持續改善。

5、年齡構成

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

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6、受教育程度人口

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

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反映了1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7、城鄉人口

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佔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佔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6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實落地,10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8、流動人口

人戶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1694萬人,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長69.73%。

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人口的遷移流動創造了條件,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9、民族人口

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佔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佔8.89%。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0.2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

普查事項

1、普查對象

普查對象是普查標准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

2、普查內容

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3、普查方法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工作於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期間進行,11月1日起正式開啟。

此次人口普查將採取電子化方式開展普查登記,同時倡導普查對象自主填報的方式,鼓勵大家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自行申報個人和家庭信息。

此次普查將採用互聯網雲技術、雲服務和雲應用部署,全流程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確保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目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各項准備工作進展順利,700多萬普查人員將於11月1日起走入千家萬戶,正式開啟普查現場登記。

閱讀全文

與七普具體數據什麼時候公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飛機控製程序用什麼編程 瀏覽:308
騰訊文檔怎麼批量篩選數據 瀏覽:735
cmd如何結束一個正在運行的程序 瀏覽:506
solidcam程序編輯後處理在哪裡 瀏覽:755
蘋果退錢信息在哪裡看 瀏覽:829
如何快速捕捉財經信息 瀏覽:38
小學信息技術硬體知多少公開課 瀏覽:671
營銷代理叫什麼 瀏覽:106
鋼鐵行業怎麼成一級代理商 瀏覽:752
納米技術什麼病都可以治嗎 瀏覽:255
u盤安裝驅動程序停止怎麼辦 瀏覽:658
問道交易貓用戶登陸id是什麼 瀏覽:355
聽書的市場有哪些看法 瀏覽:798
學技術很苦怎麼辦 瀏覽:106
復必泰三期數據在哪個地方 瀏覽:935
每天發布的信息都有哪些 瀏覽:473
怎麼交易東西給小號 瀏覽:455
生蚝多少錢一斤市場價帶殼 瀏覽:374
外包財務代理需要准備什麼材料 瀏覽:591
在徐州哪個網站發布免費信息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