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期保存數據用什麼好,移動硬碟,u盤,還是光碟
個人感覺,長久保存用移動硬碟,而且最好用機械盤,如果數據丟失有恢復的可能,u盤不太推薦,數據丟失例如主控或者顆粒損壞基本沒有恢復的可能,光碟不推薦,不確定性太多。
Ⅱ 存儲數據的最佳介質是什麼優盤,硬碟還是光碟,或者其它
最佳的是硬碟,時間長性能穩定,但是又重又貴。
優盤適合儲存經常用的數據,讀寫方便,攜帶方便,經濟實惠,但使用年限一般都只有五年保固。
光碟方便便宜,適合長時間儲存不是經常用的數據,因為光碟的保存時間會隨著讀取的次數增加而縮短。DVD5大小一般為4.5,CD一般為700MB,DVD9為8.6GB,藍光50-60GB,但是藍光的刻錄機和碟子死貴。一般光碟碟子CD1元一張,DVD5兩元一張,D9不清楚,刻錄機一般是200多,明基的就很好。保存得好的話,行貨一般是100年的保存時間,但是買到歪貨就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了。
Ⅲ 想要長期保存備份大量重要數據,是選擇U盤好還是移動硬碟好
LZ可以考慮光碟,按容量來計算的話,DVD光碟是最經濟實惠的儲存器,一個好點的光刻2-300大米,最常用的DVD-R,一張4.7G,桶裝的50張賣50-80大米不等,按50的那種,相當於1元 4.7GB啊!就算頻繁讀寫也能保存2-3年,就是不能重寫。
U盤屬於快閃記憶體,理論上可以保存數據30年不變,但這只是理論數據,因為U盤才誕生不到15年。個人認為短時間的數據儲存用U盤比較合適。但個人認為U盤算不上是很可靠的儲存器。
移動硬碟(機械盤)適合長時間儲存,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就是怕震怕摔,其是讀寫數據的時候,在家裡用用還可以,外帶的確不方便。固態移動硬碟雖然不怕真不怕摔,但壽命相對較短,本質上就是個放大版的U盤。
個人建議LZ把上述的設備都買了。外出就帶U盤,而且要多帶幾個,保存的時候多存幾份。
回到家把數據移到電腦上,在移動到移動硬碟上,如果不是常用的東東,就不要存在電腦裡面,免得影響速度。特別重要的數據直接刻盤。
老實說,我就是用上述的方法保存數據的,U盤 儲存卡 光刻 移動硬碟我都有,不要單獨依賴某種儲存器,應該多種儲存器搭配使用,畢竟有些數據是無價的。
Ⅳ 資料長期保存用什麼存儲介質好
lto磁帶,二三十年沒問題,而且單盤磁帶可以到30TB,缺點就是磁帶機太貴了
Ⅳ 用什麼存儲介質保存電腦的數據信息好呢
移動硬碟
存儲介質
保存電腦的數據信息好。
DVD
刻錄光碟
壽命
在5~10年,依據盤的質量,這些自行刻錄的盤只有兩至五年的壽命。如果你想延長它們的壽命,就要將它們放置在
低溫
和黑暗的地方,但能延長的時間也有限。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這些
刻錄盤
表面
的
染料
塗層
。在刻錄時,
刻錄機
通過
熱量
修改此塗層,將
數據記錄
上去。但在長期存放或使用
過程
中,染料塗層將發生退化,會使數據「移位」,激光束就讀不出數據。那些打折店出售的刻錄盤一般只有兩年的壽命,高質量的盤最多能有五~十年的壽命,但區分這兩者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少有商家拿使用壽命作賣點的。dvd刻錄盤和外面賣的dvd盤是不一樣的,外面賣的盤是壓制的,而不是刻錄的,他們記錄數據的
介質
不同,
反光
率也不一樣。
一般的移動硬碟裡面採用的是
機械硬碟
。但是它比電腦的內置的機械硬碟好,它不用像內置
硬碟
那樣經常發生讀寫。機械硬碟壽命與讀寫次數,使用時間有關。不過機械硬碟容易出現
壞道
,一般的移動硬碟本身質量好很少出現壞道的,保管好的,保存數據起碼8年以上
不是問題
。
Ⅵ 想要長期保存備份大量重要數據,是選擇U盤好還是移動硬碟好
移動硬碟比較好。首先U盤不是用來存儲數據的,而是用來轉存數據的,這是U盤發明的初衷。在所有的存儲介質中,U盤的故障率是最高的。再者,重要數據一定要用多個備份,並且最好是不同的介質,比如光碟和硬碟。
Ⅶ 請教各位大佬,存儲重要數據用移動固態硬碟好還是移動機械硬碟好
您好,儲存重要數據用移動固態硬碟好還是移動機械硬碟好,其實要看您儲存重要數據的頻繁率和這個移動硬碟是否會隨身隨帶這到處跑了。您需要考慮下面的幾個方面:
1)震動、碰撞從而導致數據丟失的可能性:假如這個移動硬碟需要很頻繁的帶著到處跑,或是每次備份都需要拿進拿出,接上系統;那麼固態硬碟要比機械硬碟更好些。主要的理由在於固態硬碟是儲存晶元焊在一個小的PCB版上,較能夠承受小震動或是碰撞的影響而不會失去數據,但機械硬碟因為有馬達運轉著磁頭在盤上寫入和讀取數據,對於震動和碰撞比較敏感,尤其是在備份時。通常拔除後,機械硬碟的磁頭會放到一個安全區鎖住,否者一旦震動會刮傷盤面,導致數據丟失。這兩種盤從桌面掉到地上,機械硬碟通常直接報廢了,而固態硬碟可能還可以承受得住。
2)數據備份所需要的時間:假如備份數據很頻繁,比如每天都有軟體進行自動定時的備份,那麼使用固態硬碟可以省去很多時間。最差的國產SATA固態硬碟速度都可以到每秒300兆左右,而SATA固態硬碟最快大概在每秒530兆左右;移動機械硬碟要看是3.5英寸的還是2.5英寸的,而機械硬碟的速度和磁碟的轉數是對等的,轉數越快,讀取和寫入速度越快。目前來說7200轉的硬碟大概最快可以到每秒100兆,而10000轉,甚至15000轉的3.5英寸就更快了。但假如是最慢的國產SATA固態硬碟的每秒300找也要比最快的7200轉的2.5英寸機械硬碟快3倍速度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當備份結束後,還需要移除盤鎖起來等其他工作了。
3)硬碟的壽命:機械硬碟的壽命通常以馬達的運轉的時間為主,因為機械硬碟的內置空間屬於封閉式的,只有一些高端的有通氣口作為磁碟受熱和海拔的不同而自動調整內部空間的受壓。所以盤的壽命可能是3萬個小時,5萬個小時,甚至到10萬或是20萬的企業級硬碟。而固態硬碟的壽命通常以寫入的數據量為主,一些國產的固態硬碟的壽命在100TB,有的在160TB,或是200TB;國外的固態硬碟壽命在300TB,好的可以到600TB,甚至企業級的1PB,1個TB是1000GB。也就是一旦寫入的總數據容量達到了這個數,固態硬碟就報廢了。假如您買的是國產的只有100TB壽命的,那麼每天需要備份的數據是100GB,而且是每天都需要備份,那麼1年365天就需要寫入36.5TB的數據,那麼100TB的固態硬碟大概可以用3年就需要更換了。
4)數據一旦損失需要恢復的成本:機械硬碟的好處在於就算機械硬碟的主板燒了,或是磁頭壞了,或是磁碟刮傷了,導致數據丟失,磁碟上的數據通常可以恢復的,就看損壞的程度,是直接換一個主板,還是把磁碟拿出來放到另一個同型號的機身里。但恢復是有可能的。但固態硬碟就無法了,因為固態硬碟是儲存是含在晶元裡面的,晶元裡面的數據通常是無法恢復了,丟失就丟失了。
5)硬碟數據儲存的時限:機械硬碟因為數據是寫在磁碟上,利用電控磁極寫入數據,讀取時也是如此,每一個數據只有0和1,所以數據是一連串的0和1組成的。通常大小的磁碟,儲存的容量倍增是依靠這詞兒數據的橫向密度而定,密度越大數據可以儲存越多。比如同樣的500GB和1TB的機械硬碟都是單面磁碟,而1TB的密度就是500GB的兩倍了。這種依靠磁性單層儲存的方式有利於數據的較長時間儲存和恢復。只要儲存地點不是在比如微波爐或是冰箱後面有較大磁場或是發動機等可能會影響到磁性的地點,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可以放很久的。但固態硬碟就無法了。固態硬碟是電子產品,是使用電極的方式儲存數據。第一代的SLC是單層,後面的MLC是雙層,再來的TLC是三層,到現在的QLC是四層了。固態硬碟的容量是縱向疊加,也就是在同一個儲存點,往上再加一層,容量就是4倍了,再加一層,容量就是16倍了。這個是因為2進制,SLC是2^1,只有0和1;而MCL是2^2=4,有 0, 1, 2, 3的二進為模式(00,01,10,11),而TLC就是2^3=8。但這樣的儲存方式盡管可以達到很高的容量但不宜儲存較長時間的。這個就導致了所謂的(熱數據)和(冷數據)的問題。熱數據是頻繁寫入的數據,表示每一次的寫入,同一個點會重新接受新的電極;但當某一個點很久都沒有更新過,那麼電極會開始變得薄弱,導致儲存的數據開始產生變異了,比如QLC的固態硬碟是4層疊加可以在同一點儲存16個不同的電極,當1層出事了,會直接導致其他3層的數據產生變化,比如原本的數據是(0010)中間的一層出事了,變成了(0110)時,數據直接就產生了問題了。一些較便宜的固態硬碟沒有把冷數據重新轉換成熱數據的功能,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固態硬碟的寫入數據增加,從而降低壽命時間。所以好的固態硬碟,比如三星的高端產品使用的主控晶元可以在電腦開機空檔時,把一些冷數據復制到其他空間轉成熱數據,從而使數據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如此做,比如您每天備份100GB,而系統保存1個月以內的每天的備份,那麼1號的備份要到隔月的1號才會被刪除,也就是到了30號,1號所做的備份已經有29天沒有動過了,此時固態硬碟的主控可能會在第15天(由主控決定)把1號的100GB直接復制到另一個空間,是這15天的數據不會變成冷數據。但這就等於每天固態硬碟需要寫入200GB的數據了(100GB是您的備份,100GB是主控為了避免冷數據而主動轉移數據為熱數據用的),這就要求固態硬碟需要使用到較好的儲存晶元,因為需要很頻繁的反復寫入,讀取,擦拭,刪除的過程。差的晶元經受不起這樣的折騰的。
所以您會發現很多企業不缺錢,要的是速度和保障,會使用SLC晶元的固態硬碟作為備份工具,因為SLC有速度,單層,是壽命最長的。假如每一個疊層導致壽命少了30%;那麼MLC有是SLC的170%速度,雙層,壽命是SLC的7成(假如SLC是10年,MLC可以看作是7年);那麼TLC有速度,三層,壽命再少3成,此時是MCL的7成,那麼TLC就是4.9年;QLC是四層,也就是TLC再降3成,變成了不到3.5年了。這樣的籠統的計算是不恰當的,但可以讓你知道疊層盡管提供了速度,但壽命是更短的。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1TB,三星有黑盤、灰盤、藍盤、紅盤等不同的款式共消費者挑選了。
所以回歸正傳,假如您不差錢,或是您的公司不差錢,那麼使用2個SLC固態硬碟作為備份,採用RAID的模式是最好的,兼顧了速度和數據安全和時限,但無法兼顧到錢包了。假如無法,那麼可以考慮2個MCL固態硬碟,或是1個SLC固態硬碟。作為重要數據備份來說,個人不建議使用QLC的固態,盡管是目前最便宜的。對於TLC個人也不建議,除非您的備份數據是頻繁的,而且預定每2到3年就會換盤。假如價位還是問題,那麼就考慮10000轉的3.5英寸的機械硬碟,假如價位還是問題,那麼就考慮7200轉的2.5英寸使用Type-C Gen2的機械硬碟,磁碟會建議考慮企業級的。不過一個您沒有提出的是,很多大型企業的備份(尤其是那些需要儲存較長時間的)既不用固態硬碟,也不用機械硬碟,他們用的是磁帶,高密度的磁帶,便宜還省空間。
所以選擇:NVME固態硬碟首選(但燒錢),再來是SATA的固態硬碟(採用M.2介面的較好),再來是 SATA的固態硬碟(採用 2.5英寸硬碟介面),然後是3.5英寸的10000轉的機械硬碟,最後才是7200轉的機械硬碟。你需要對於上面提出的5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這個重要數據的備份多平常,是一直連接電腦,還是需要拔除,每次備份的數據量、時間;還有每一個備份需要保留多長時間才會重新被刷新。
希望這樣的解釋可以幫助到您選擇恰當的備份媒介。
Ⅷ 存東西備份資料,用移動硬碟好還是雲存儲好
「網路極客」,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網路世界。
移動硬碟和雲存儲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也存在著不同的缺陷。
具體來看看兩者的優缺點和不足吧。
移動硬碟 雲存儲對於不同需求和個人使用習慣的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選擇。
移動硬碟存儲和雲存儲,您會選擇哪種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雲存儲雖然方便,走到哪裡只要有網路就可以登錄使用裡面的資料,但是個人還是更喜歡移動硬碟一些,雲存儲,上傳下載都需要受到網速的限制,空間容量也受到限制,有時候還非要開通會員才能享受應有的速度和空間,還有一點,雖說雲存儲安全,誰知道這後面到底安不安全,加密不加密的,始終心存懷疑,還有這個雲存儲需要依靠公司吧,哪一天雲存儲關了,你的資料去哪裡找?
因此,重要的東西,資料,照片,隱私之類的,還是少往網上傳,把資料交給誰管理不如資料在你自己手裡管理靠譜啊。如果一些普通的資料,你可以上傳到雲存儲,特別重要的還是要准備一個移動硬碟的比較好。特別提醒,即使你准備了移動硬碟,移動硬碟可不禁摔,你可要好好的保護好移動硬碟哦,最後建議,你可以准備一個雲存儲上傳一些普通資料,比較方便,重要資料最好准備一個移動硬碟,再准備另一個移動硬碟,防止你隨身攜帶的移動硬碟損壞,你還有備份硬碟可以用。
1.移動硬碟:首先移動硬碟拷貝資料的速度目前來說比好一些的雲盤要快的多,在隱秘性和安全性也比雲盤要好,缺點是要想隨時查看自己的資料,移動硬碟要隨身攜帶。
2.雲盤:首先雲盤的便攜性要比移動硬碟好的多,只要自己創建一個雲盤,記住賬號,咱們就可以在世界各地訪問我們的雲盤,非常方便,缺點是拷貝資料的速度相對慢些。
總的來說,雖然互聯網的發展,網速會越來愉快,雲盤在速度方便一定會有所改善,甚至在讀取速度方便超越移動硬碟,所以我還是建議使用一個好的雲存儲
看到這種問題,的確非常有感觸,數據是企業的「生命」,但是企業如何保護數據安全,一方面要考慮是否能真正保護,另外還需要考慮價格。
在雲技術發展到成熟的今天,保護數據安全的方案不斷涌現,目的就是更好的保護數據安全。
那麼我們也是做企業數據安全的,最近也針對企業就提出了一步到位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非常適合大數據量的場景------小數據量U盤和硬碟就夠了。
1)是不是可以使用雲來備份?可以,文件粉碎的方式分到不同的雲(用戶自己的);
2)雲來存儲安全嗎?雲存儲的數據採用多副本,絕對不會找不到,由於1)的方案不用擔心泄露;
3)使用雲方便嗎?方便,就像使用一個硬碟或者一個文件夾一樣使用;
4)可以使用本地設備,不使用雲嗎?可以使用本地網路存儲;
5)更黑的黑 科技 是,有增強文件訪問開關,傳統的目錄的方式看不到文件,但是應用可以使用全路徑訪問文件。不但防木馬/勒索病毒,更可以防範黑客掃描文件夾。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聯系我們。
移動硬碟文件是存儲在硬碟裡面的空間,硬碟可以隨著人移動而且不依靠網路,不過存儲能力有限,而且一旦損壞很容易造成數據流失,安全隱患比較大。
而雲存儲的方式更加便捷,不用帶任何東西只需要記住網盤賬號密碼就可以隨時隨地操作資料啦。現在企業網盤不僅可以存東西備份資料,更多的是起到共享、協同的作用,幫助企業管理文件。
在這個問題上可能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但就我個人生活工作等資料備份我都還是比較願意用移動硬碟或者U盤。
因為雲盤雖然使用起來確實比較方便,有網路的地方有設備就可以使用,不用時常將硬碟放在身上。但是他始終還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有很多東西不是怕真正的丟掉,而是擔心被歹人所取,那樣或許本來不算什麼的資料也會變得危險重重。
所以我的建議還是使用硬碟比較好,畢竟它在自己手上,不用擔心什麼,而且現在固態硬碟也越來越輕薄,攜帶也非常的方便了。
當然是雲儲存好了。移動硬碟要是壞掉的話,你的所有數據全部丟失都找不回來了,但是雲存儲你就不要擔心這些,雲儲存可以用於數據容災服務,讓你不用擔心數據丟失。
比如呆貓桌面雲內部擁有的呆貓雲儲存
呆貓雲盤還可以按需彈性擴容,海量存儲,降低硬體投資成本。
多人同時使用,提供高速專線傳輸通道,擁有強大的雲存儲能力,安全穩定,促進信息流通和資源共享,提高辦公效率,高速傳輸、共享存儲、批量使用。
呆貓雲盤一方面方便設計師將創作期間產生的龐大資產文件存儲至專屬雲盤,不佔用本地存儲空間;另一方面,讓異地的創作者可連接同一個高性能存儲辦公,資源實時共享集中管理,本地與雲端一鍵直達,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備份數據我選移動硬碟
首先移動硬碟不用網路,對於學校網路按照流量計費,導入數據還得看網速。
網路有太多限制,所以嘛還是移動硬碟好
我說說我的做法,首先雲端是肯定要存的,上傳下載都方便,當做一個備份,只要運營商伺服器不崩就沒問題。泄露基本上不會,你也不是什麼有錢的大佬,沒人會去窺探那點隱私。
另外就是存在本地,電腦上,數據太多的話買個移動硬碟,比cd強多了吧。 雲備份的話網路雲盤就行,只是網路不買會員會限速比較煩,我除了網路還用曲奇雲盤,空間大不限速,也比較方便給親朋好友做分享。
Ⅸ 你們儲存數據都用什麼品牌的產品
這你就問對人了,這方面我有了解,數據安全第一,一直使用雷克沙產品,存儲卡,優盤質量都很好,性能穩定,耐用。
Ⅹ 長期保存數據用什麼好,移動硬碟,u盤,還是光碟
光碟的保存期是有限的,普通的光碟可以保存3-5年,如果好點的可以保存6-10年,u盤也就是flash,閃盤,這只能作為臨時存儲,而且u盤是即插即用,所以使用壽命也是比較短的,再加上u盤比較小,容易不見,如果用於長期保存的話,不建議使用,硬碟是對數據存儲最好的一個介質,因為硬碟是將數據寫入磁軌,這與光碟有點類似,但是光碟的塗層,也就是反光面不能與硬碟的磁碟相比,而且比u盤大,比光碟厚(呵呵,在說廢話),所以相對來說,硬碟是保存文件最安全、耐久的。
另外,光碟與u盤的使用、攜帶方便,是硬碟不能比的。
如果你選擇用光碟,建議每閣1-2年就檢查一下光碟數據,u盤的話,就要小心保管,硬碟,一般都不會動它的,只要你存儲完後,把它放好,就算2、30年後再用也沒問題,這當然要注意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