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字測圖有什麼基本思路
傳統測圖是將測得的觀測值(數據)用圖解的方法轉化為圖形。這一轉化過程幾乎都是在野外實現的
② 當前數字測圖地形數據採集主要有哪幾種方式幾種採集方式分別適用什麼情況
1.地物特徵點的選擇
地物特徵點主要是地物輪廓的轉折點,如房屋的房角,圍牆、電力線的轉折點、道路河岸線的轉彎點、交叉點,電桿、獨立樹的中心點等.連接這些特徵點,便可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
2.地貌特徵點的選擇
地貌特徵點應選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徵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如山頂、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變換處、山坡傾斜變換處和山腳地形變換的地方.
3.野外數據採集時,既要記錄距離、水平角和豎直角,同時還要記錄點號、編碼、連接點和連接線型四種信息.其中連接點是記錄與觀測點相連接的點號,連接線型是記錄測點與連接點之間是以直線、曲線還是以圓弧相連.
4.注意人員安全和設備安全.
③ 數字測圖的具體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DEM是以數字的形式按一定的結構組織在一起,表示實際地形特徵空間分布的模型,是定義在x,y域離散點上以高程表達地面起伏形態的數字集合。與傳統地形圖比,DEM作為地表的一種數字表達式有以下特點:(1)容易以多種形式顯示地形信息(2)精度不會損失(3)容易實現自動化,實時化。概括起來,數字高程模型的顯著特點是:便於存儲,更新,傳播和計算機自動處理;具有多比例尺特性,如1米解析度的DEM自動涵蓋了更小解析度如10米和100米的DEM內容;特別適合於各種定量分析與三維建模。1、手工鍵入2、野外測量儀器直接傳輸的數據3、航測照片量測出的三維坐標4、遙感圖像經圖像處理系統處理後也可得到地形數據
④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它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第一部分是關於測繪學的,第二部分是介紹電子繪圖的。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是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本課程主要講授數字測圖的原理、使用全站儀和GPS-RTK進行數字測圖的方法與流程、數字測圖內業成圖的方法與流程、數字地形圖的質量檢查與驗收、數字地形圖的應用等內容。
本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
關於測繪:
測繪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水準測量。水準測量是用來測量地表的高程差的。通過水準儀,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測出高差。如果已經知道一個點,我們就可以輕易求出另一個點的搞成。 高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顯示了地表的形態。
第二部分是角度測量。第二部分是角度測量。兩個重要的角度被提到。一個是豎直角,一個是水平角。通過豎直角我們能夠計算目標的搞成。通過水平角度,我們能過已知點確定未知點的坐標。通常我們用全站儀跟經緯儀來做這個。
關於測繪的最後一部分是測量距離。傳統的測量距離的方法是用尺子。現在人們測量距離的方法是用激光,而激光測距這個功能全站儀有搭載。
當我們得到所有點的坐標跟高程。我們就可以用這些點來做下一等級的測量。為了畫出地理實體,應該先找出地物的特徵點。比如房子的角。測量出這些點。
之後就是連接所有的點,然後畫出地圖。數字測圖的中心就是在於用數字的方法取代傳統的方法。比如我們學的CASS 軟體,是基於CAD 的一款繪圖軟體。然後我們一般用全站儀來代替傳統的經緯儀來測距。
⑤ 什麼是數字化測圖廣義的數字化測土數據採集方法有哪些
數字化測圖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在外連輸入輸出設備硬體、軟體的條件下,通過計算機對地形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得到數字地圖,需要時也可用數控繪圖儀繪制所需的地形圖或各種專題地圖。
數字化測圖的基本思想: 數字化測圖就是將採集的各種有關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轉化為數字形式,通過數據介面傳輸給計算機進行處理,得到內容豐富的電子地圖,需要時由電子計算機的圖形輸出設備(如顯示器、繪圖儀)繪出地形圖或各種專題地圖。數字化測圖的運行示意圖數據採集點位信息 特徵信息數據傳輸、繪草圖數據處理、地物模型、地貌模型、屏幕編輯、繪圖文件存檔地圖。
廣義的數字化測圖又稱為計算機成圖主要包括:地面數字測圖、地圖數字化成圖、航測數字測圖、計算機地圖制圖.在實際工作中,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主要指野外實地測量即地面數字測圖,也稱野外數字化測圖。
數字測圖系統主要由數據輸入、數據處理和數據輸出三部分組成流程如下:地形圖採集 數據處理與採集 成果與圖形輸出
⑥ 什麼是數字測圖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數字測圖系統是以計算機及其軟體為核心在外接輸入輸出設備的支持下,對地形空間數據進行採集、輸入、成圖、繪圖、輸出、管理的測繪系統。
特點
數字地圖可以非常方便地對普通地圖的內容進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圖。可以對數字地圖進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圍的繪圖輸出。
它易於修改,可極大的縮短成圖時間;可以很方便地與衛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結合,生成新的圖種。可以利用數字地圖記錄的信息,派生新的數據。
(6)數字測圖內應如何檢查數據擴展閱讀
作用
1、使採集的圖形信息和屬性信息為計算機識別。
2、由計算機按照一- 定的要求對這些信息進行一系列的 處理。
3、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和文字信息轉換成圖形,由屏幕輸出或繪圖儀輸出各種所需的圖形。4.按照一定的要求自動實現圖形數據的應用問題。尤其是滿足GIS的需要。
最終目的:實現測圖與設計管理的一體化、自動化。
生產數字地圖的方法和過程就是數字測圖。 數字測圖實質上是種全解析機助測圖方法。它以計算機為核心,在相關輸入輸出設備的支持下,對地形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貯、處理、 輸出和管理。
⑦ 數字化綜合測圖實習報告
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實習報告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掌握用全站儀進行大比例尺地面數字測圖外業數據採集的作業方法和內業成圖的方法,學會使用數字測圖系統軟體CASS5.1
二、報告主要內容
1.全站儀地面數字測圖外業數據採集;2.全站儀數字化測圖的內業成圖;3. 個人總結。
三、儀器及工具
南方NTS660全站儀1套、棱鏡及桿2套、文件夾2個、計算機1台、對講機3個、圖紙若干
試驗的主要過程:
1.全站儀野外數據採集步驟
①置儀:在控制點上安置全站儀,檢查中心連接螺旋是否旋緊,對中、整平、量取儀器高、開機。
②創建文件:在全站儀中創建一個文件JOB1,用來保存測量數據.
③輸入測站點:輸入一個文件名JOB1,按提示輸入測站點點號及固定坐標、儀高,後視點點號及、坐標、鏡高,儀器瞄準後視點,進行定向檢測。
④測量碎部點坐標:儀器定向後,即可進入「測量」狀態,輸入所測碎部點點號、鏡高後,精確瞄準豎立在碎部點上的反光鏡,按「回車」鍵,儀器即測量出棱鏡點的坐標,並將測量結果保存到前面輸入的坐標文件中,同時將碎部點點號自動加1返回測量狀態。再輸入鏡高,瞄準第2個碎部點上的反光鏡,按「回車」鍵,儀器又測量出第2個棱鏡點的坐標,並將測量結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標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測量並保存其後所測碎部點的三維坐標。
2.內業數據傳輸:
格式轉換:將保存的數據文件轉換為成圖軟體(如CASS)格式的坐標文件格式。執行下拉菜單「數據/讀全站儀數據」命令,在「全站儀內存數據轉換」對話框中的「全站儀內存文件」文本框中,輸入需要轉換的數據文件名和路徑,在「CASS坐標文件」文本框中輸入轉換後保存的數據文件名和路徑。這兩個數據文件名和路徑均可以單擊「選擇文件」,在彈出的標准文件對話框中輸入。單擊「轉換」,即完成數據文件格式轉換。
展繪碎部點、成圖:執行下拉菜單「繪圖處理/定顯示區」確定繪圖區域;執行下拉菜單「繪圖處理/展野外測點點位」,即在繪圖區得到展繪好的碎部點點位,結合野外繪制的草圖繪制地物;再執行下拉菜單「繪圖處理/展高程點」。經過對所測地形圖進行屏幕顯示,在人機交互方式下進行繪圖處理、圖形編輯、修改、整飾,最後形成數字地圖的圖形文件。
3、內業成圖方法:
在外業無碼作業數據採集的基礎上,內業將利用外業草圖,採用南方CASS 5.1軟體進行成圖。成圖比例尺為1:500。地貌與實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確,符號利用要正確。所成的電子地圖進行了嚴格分層管理,可出各種專題地圖的要求。圖形格式為DWG格式。
內業成圖具體過程
1.DAT文件的建立:通過軟體將全站儀數據文件輸出為.dat格式
2.展點(高程點或點號):在繪圖處理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展點」項的「野外測點點號」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後單擊確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測點及點號。
3,繪圖,根據草圖,選擇南方cass軟體下提供的地物類型描繪
4.加圖幅的方法:CASS5.1—繪圖處理----標准圖幅,輸入圖名測量員,繪圖員,檢查員
左下角坐標。
4、注意事項
一>1. 控制點數據由指導教師統一提供。2. 在作業前應做好准備工作,全站儀的電池、備用電池均應充足電。3. 用電纜連接全站儀和計算機時,應選擇與全站儀型號相匹配的電纜,小心穩妥地連接。4. 採用數據編碼時,數據編碼要規范、合理。5. 外業數據採集時,記錄及草圖繪制應清晰、信息齊全。不僅要記錄觀測值及測站有關數據,同時還要記錄編碼、點號、連接點和連接線等信息,以方便繪圖。6. 數據處理前,要熟悉所採用軟體的工作環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二>根據控制點的位置和實際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實地繪制草圖,在草圖上標明,每隔30個點和測站互通點號,防止出錯。測量畢竟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項目,採用以上方法,要求隊員之間要配合要默契,這一點測完了,下一點應測什麼應心靈相通;對觀測人員的輸入數字及字母的熟練程度要求較高,一般應在10秒內完成。草圖繪制人員擔負著室內繪圖的工作,是測圖過程中的主要人員,所以對於地物的綜合取捨等要心中有數,並且應在跑尺員跑尺前確定好這一區域跑尺的線路,盡量避免走冤枉路。為了節省時間要求要求兩名草圖繪制人員配合工作,即一名隊員負責本測站的指揮協調,標記工作;另一名隊員去規劃下一側站點的測量路線,和具體地物的草圖速寫。 另外全站儀是一個精確的測量儀器,只要在能通視的范圍內都可以做到精確測量,所以在一個測站我們應盡量多的完成通視地物的測量,這就要求在距離較遠的情況下使用通訊工具進行聯絡。
三、碎部點選擇注意事項:
在測量的過程中,碎部點的取捨和測量至關重要,測點過密,造成成圖密集,不該要的要了;測點過少,沒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對於碎部點的確定,就注意以下幾點。
1. 建築物比較方正的可只需測出三點,第四點可由計算機來完成,這就更要求草圖繪制人員的事先觀察,有些建築物可能看起來較方正,其實是不規則的多邊形,則需要全部實測點位。
2.不規則的地貌應盡量能多測一些點,因為在傳統測圖中一些細小的變化可通過手工來完成,但計算機的模擬是無法比較真實的反映出這些實際地形的。
3. 對於一些重要的無法通視的觀測點,應通過一定的位移來替代觀測或者需要通過舉高支桿來觀測,這樣的點要在草圖上詳細注記。
四>、其他注意事項
1. 測圖單元的劃分,盡量以自然分界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於地形圖的施測, 也減少了接邊的問題。
2. 能夠測量到的點盡量實測,盡量避免用鋼尺量取。因為用全站儀所測量的速度遠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會高些。
3. 實地數據採集時,配合要默契,不在測站可視范圍,則通過使用對講機來傳遞信息,跑棱鏡的人要將自己所要採集的地形地物數據點信息及時報告給測站人員,以確保數據記錄的真實性。
4. 由於數字測圖很多工作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強檢核是每個單位所必須解決的。特別是在測區遠離內業地點時,必須有一定的措施。
5. 盡量在測站的可視氛圍進行數據採集,在通視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過舉高支桿來觀測的時候,則引點到附近設站進行採集數據,避免由於支桿偏離地形地物點位而帶來的人為誤差。
6. 外業進行數據採集時,一定要注意實地的地物地貌的變化,盡可能地詳細記錄,不要把疑問點帶回到內業處理。
個人總結:
在這次實習中我擔任了組長的工作,我覺得這一次實習中在團結,組織,和發揮每一個隊員的特長方面我做的還算是大有進步,但還有一些問題如紀律、果斷決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間的關系處理上有待完善。相比於課堂教學,真正的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現在細細想來,那十多天的經歷,雖然艱苦,但卻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
通過這次實習,鍛煉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
平,降低誤差水平。(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
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了。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對於測量來說,確實沒有一個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組內部和各小組之間,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就整個實習過程來說,此次外業實習的每個步驟都以瞭然於胸,對於書本上的知識已基本掌握。將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讓我體會到了外業的艱辛,內業的耐心,工作的細心,鍛煉了實際的能力,明白了理論知識的重要和大學時光的珍貴,在學校餘下的時間里,我要安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和回顧,努力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為以後實際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在面對今後的選擇時更有勇氣和信心。
⑧ 標題 數字測圖軟體中地形數據處理有哪幾個步驟
你可能問的是數字測圖軟體中地形數據處理有哪幾個步驟?步驟如下:
1、制定詳細且明確的工作計劃,在審批過後確定實施方案;
2、收集整理測定區域的原始和現有資料,根據實際的情況編制系統的地形測量技術方案書;
3、組織相關的專業人員,在創建項目部的同時,設立技術組合質量監督組織;
4、以全面地形測量為目標,詳細准備各種測繪儀器和工具,繪制測量標志;
5、進行控制測量,為節約生產成本,採用臨時地面標志當作圖根點;
6、野外數據的採集在地形圖的測量中是十分常見的,信息數據包括地形點和地物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數據;
7、統一進行行業內的計算機信息數據處理,成圖和資料的整理需要數字化的協助;
8、實施質量監管和驗收工作。
⑨ 數字測圖的介紹
數字測圖(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統是以計算機及其軟體為核心在外接輸入輸出設備的支持下,對地形空間數據進行採集、輸入、成圖、繪圖、輸出、管理的測繪系統。數字地圖(Digital Map)以數字形式存貯在磁碟、磁帶、光碟等介質上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