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據模型是由哪三個部分組成
數據模型所描述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1、數據結構
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是目標類型的集合。目標類型是資料庫的組成成分,一般可分為兩類:數據類型、數據類型之間的聯系。
數據類型如DBTG(資料庫任務組)網狀模型中的記錄型、數據項,關系模型中的關系、域等。聯系部分有DBTG網狀模型中的系型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基本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
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規則,用以對目標類型的有效實例所組成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3、數據約束
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規則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數據模型的資料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
約束條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則劃分為數據值的約束和數據間聯系的約束;靜態約束和動態約束;實體約束和實體間的參照約束等。
(1)數據模型在哪裡擴展閱讀:
層次類型:
數據模型按不同的應用層次分成三種類型:分別是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物理數據模型。
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一種面向用戶、面向客觀世界的模型,主要用來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結構,它是資料庫的設計人員在設計的初始階段,擺脫計算機系統及DBMS的具體技術問題。
概念模型用於信息世界的建模,一方面應該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另一方面它還應該簡單、清晰、易於用戶理解。
2、邏輯模型
邏輯模型是一種面向資料庫系統的模型,是具體的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如網狀數據模型(Network Data Model)、層次數據模型(Hierarchical Data Model)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戶,又要面向系統,主要用於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實現。
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一種面向計算機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數據在儲存介質上的組織結構,它不但與具體的DBMS有關,而且還與操作系統和硬體有關。
每一種邏輯數據模型在實現時都有其對應的物理數據模型。DBMS為了保證其獨立性與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數據模型的實現工作由系統自動完成,而設計者只設計索引、聚集等特殊結構。
B. 如何創建數據模型
建立數據模型 1、建立實體聯系模型 1.1、實體聯系模型的基本構成 實體聯系(ER)數據模型所採用的三個主要概念是:實體集、聯系集和屬性。 實體集是具有相同類型及相同性質(屬性)的實體集合。聯系集是指同類聯系的集合。 在ER模型中,用矩形框表示實體集(矩形框中寫上實體名),用橢圓表示屬性(橢圓中標上屬性名),實體的主碼用下劃線表示。實體集之間的聯系集用菱形表示,並用無向邊與相關實體集連接,菱形中寫上聯系名,無向邊上寫上聯系集的類型。 實體集之間的聯系類型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 1.2、多元聯系 在ER模型中,可以表示兩個以上實體集之間的聯系,稱為多元聯系。 一個多元聯系集總可以用多個不同的二元聯系集來替代。考慮一個抽象的三元聯系集R,它聯系了實體集A、B、C。可引進一實體集E替代聯系R,然後,為實體集E和A、B、C建立三個新的二元聯系集,分別命名為RA、RB、RC。可以將這一過程直接推廣到n元聯系集的情況。所以,理論上可以限制E R模型中只包含二元聯系集。 1.3、聯系的屬性 聯系也可以具有單獨的屬性。 1.4、自身聯系 在一個聯系中,一個實體集可以出現兩次或多次,扮演多個不同角色,此種情況稱為實體集的自身聯系。一個實體集在聯系中出現多少次我們就從聯繫到這個實體集畫多少條線,到實體集的每條線代表該實體集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1.5、子類和Is-a層次聯系 在信息世界中,常常需要描述這樣的實體集A,A屬於另一實體集B。A中的實體都有特殊的屬性需要描述,並且這些特殊屬性對B中其他的實體無意義。在ER模型中,稱A是B的子類,或B是A的父類。兩類實體之間存在一種層次聯系——Is-a(屬於)。 如果A和B存在Is-a聯系,則A中的每個實體a只和B中的一個實體b相聯系,而B中的每一個實體最多和A中的一個實體相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A和B存在一對一的聯系。但事實上,a和b是同一事物。A可以繼承B中的所有屬性,又可以有自己特殊的屬性說明。用來區分A的主碼也就是B的主碼。 2、ER模型向關系模型的轉化 ER模型是概念模型的表示。要使計算機能處理模型中的信息,首先必須將它轉化為具體的DBMS能處理的數據模型。ER模型可以向現有的各種數據模型轉換,而目前市場上的DBMS大部分是基於關系數據模型的, ER模型向關系數據模型的轉換方法 關系模型的邏輯結構是一系列關系模式(表)的集合。將ER模型轉化為關系模式主要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用關系表達實體集以及實體集間的聯系。 ER模型向關系模型轉換的一般規則和步驟: (1)將每一個實體集轉換為一個關系模式,實體集的屬性轉換成關系的屬性,實體集的碼即對應關系的碼。 (2)將每個聯系集轉換成關系模式。對於給定的聯系R,由它所轉換的關系具有以下屬性: 聯系R單獨的屬性都轉換為該關系的屬性; 聯系R涉及到的每個實體集的碼屬性(集)轉換為該關系的屬性。轉換後關系的碼有以下幾種情況: · 若聯系R為1∶1聯系,則每個相關實體的碼均可作為關系的候選碼; · 若聯系R為1∶ n聯系,則關系的碼為n端實體的碼; · 若聯系R為m∶ n聯系,則關系的碼為相關實體碼的集合。 有時,聯系本身的一些屬性也必須是結果關系的碼屬性。 (3)根據具體情況,把具有相同碼的多個關系模式合並成一個關系模式。
C. 數據模型有哪幾種
有三種。
1、層次模型
將數據組織成一對多關系的結構,用樹形結構表示實體及實體間的聯系。
2、網狀模型
用連接指令或指針來確定數據間的網狀連接關系,是具有多對多類型的數據組織方式 。
3、關系模型
以記錄組或數據表的形式組織數據,以便於利用各種實體與屬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存儲和變換,不分層也無指針,是建立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數據組織方法 。
數據模型所描述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①數據結構: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②數據操作: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
③數據約束: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它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
D. 什麼事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Data Model)是數據特徵的抽象,是資料庫管理的教學形式框架。資料庫系統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構架。數據模型包括資料庫數據的結構部分、資料庫數據的操作部分和資料庫數據的約束條件。包括三個部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1)數據結構: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
3)數據約束: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
E. 什麼是數據模型,包含哪幾種類型 (資料庫)
1)數據模型的分類:
最常用的數據模型是概念數據模型和結構數據模型:
①概念數據模型(信息模型):面向用戶的,按照用戶的觀點進行建模,典型代表:E-R圖
②結構數據模型:面向計算機系統的,用於DBMS的實現,典型代表有: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面向 對象模型
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是目標類型的集合。目標類型是資料庫的組成成分,一般可分為兩類:數據類型、數據類型之間的聯系。數據類型如DBTG(資料庫任務組)網狀模型中的記錄型、數據項,關系模型中的關系、域等。
聯系部分有DBTG網狀模型中的系型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基本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數據操作: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規則,用以對目標類型的有效實例所組成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數據約束: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規則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數據模型的資料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
約束條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則劃分為數據值的約束和數據間聯系的約束;靜態約束和動態約束;實體約束和實體間的參照約束等。
F. 資料庫主要有哪幾種數據模型
一. 數據模型的分類:
最常用的數據模型是概念數據模型和結構數據模型。
1.概念數據模型:面向用戶的,按照用戶的觀點進行建模。
2.結構數據模型:面向計算機系統的,用於DBMS的實現。
二.E-R圖:
1.E-R實體聯系圖是直觀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其中包含了實體、聯系、屬性三個成分,聯系的方 法為一對一(1:1)、一對多(1:N)、多對多(M:N)三種方式。
2.E-R模型圖,既表示實體,也表示實體之間的聯系,是現實世界的抽象,與計算機系統沒有關系, 是可以被用戶理解的數據描述方式。
三.層次模型:
1.層次模型採取樹形結構表示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系。
2.層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多對多的聯系。
四.網狀模型:
1.用網路結構表示數據與數據之間的聯系的模型。
2.網狀模型子節點和父節點聯系不唯一,需要為聯系命名。
五.關系模型:
1.關系模型是目前最常見的數據模型之一,主要採用表格結構表達實體集以及實體之間的聯 系。
2.關系是一張表,關系數據模型由若干個表組成。
G. 數據和模型中的計算在哪裡
在公式編輯器里
1、打開word,在word的標題欄右方空白處點擊右鍵,彈出菜單中點擊「自定義」,然後點「命令」,在「命令」中點「插入」,然後在「插入」中找到「公式編輯器」,左鍵點住不鬆手拉到打開的word文檔的標題欄上放開;
2、單擊剛拖出來的「公式編輯器」按鈕,會出現一個窗口,提示是否安裝公式編輯器,然後提示插入Office光碟。裝完後「公式編輯器」就可以使用了;
3、將游標移動到要插入公式的地方,點擊「公式編輯器」快捷按鈕,打開公式編輯器,根據所需的要求,點擊相應的按鈕,進行公式的編輯,公式編輯完成後,點擊「File」-「Save」即可完成數據模型、公式的編輯。
H. 傳統的基本數據模型有哪幾種
數據發展過程中產生過三種基本的數據模型,它們是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這三種模型是按其數據結構而命名的,前兩種採用格式化的結構。在這類結構中實體用記錄型表示,而記錄型抽象為圖的頂點,記錄型之間的聯系抽象為頂點間的連接弧,整個數據結構與圖相對應。
其中層次模型的基本結構是樹形結構;網狀模型的基本結構是一個不加任何限制條件的無向圖。關系模型為非格式化的結構,用單一的二維表的結構表示實體及實體之間的聯系,關系模型是目前資料庫中常用的數據模型。
組成要素
數據模型所描述的內容: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1、數據結構: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
3、數據約束: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它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
I. 什麼是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Data Model)是數據特徵的抽象,是資料庫管理的教學形式框架。資料庫系統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構架。數據模型包括資料庫數據的結構部分、資料庫數據的操作部分和資料庫數據的約束條件。
J. 數據模型包括哪三個部分試分別解釋
數據模型所描述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1、數據結構
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是目標類型的集合。目標類型是資料庫的組成成分,一般可分為兩類:數據類型、數據類型之間的聯系。
數據類型如DBTG(資料庫任務組)網狀模型中的記錄型、數據項,關系模型中的關系、域等。聯系部分有DBTG網狀模型中的系型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基本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
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規則,用以對目標類型的有效實例所組成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3、數據約束
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規則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數據模型的資料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
約束條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則劃分為數據值的約束和數據間聯系的約束;靜態約束和動態約束;實體約束和實體間的參照約束等。
層次類型:
數據模型按不同的應用層次分成三種類型:分別是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物理數據模型。
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一種面向用戶、面向客觀世界的模型,主要用來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結構,它是資料庫的設計人員在設計的初始階段,擺脫計算機系統及DBMS的具體技術問題。
概念模型用於信息世界的建模,一方面應該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另一方面它還應該簡單、清晰、易於用戶理解。
2、邏輯模型
邏輯模型是一種面向資料庫系統的模型,是具體的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如網狀數據模型(Network Data Model)、層次數據模型(Hierarchical Data Model)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戶,又要面向系統,主要用於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實現。
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一種面向計算機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數據在儲存介質上的組織結構,它不但與具體的DBMS有關,而且還與操作系統和硬體有關。
每一種邏輯數據模型在實現時都有其對應的物理數據模型。DBMS為了保證其獨立性與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數據模型的實現工作由系統自動完成,而設計者只設計索引、聚集等特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