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共有四個站進行碼分多址CDMA通信。四個站的碼片序列為:
我沒學過計算,但CDMA的碼片是正交的我知道,首先你可看到A,B,C,D四個碼片都是正交的(對應位相乘之和為零),然後用收到的碼字和他們分別正交看看,最小的就是發送方,越大說明雜訊越大,這是我的個人理解。就當參考吧!我算的是C。
⑵ CDMA碼片序列
因為我們一般根據慣例將碼片中的0寫為1,將1寫為+1,所以我們也可以不採用慣例,將0,1寫為其他也行
⑶ MODBUS通訊協議從站能否發送數據
從站 是 接受 並 按需求回應。一般來說(除了廣播模式),從站 會對主站正確的報文 產生回應,也就是 發送數據。
⑷ 一道碼分多址(CDMA)通信的計算題
C站點發送的,任何一個碼片向量和該向量的規格化內積都是0
C和接受的碼片規格化乘積得到0
⑸ 計算機網路第六版答案第二章2-16
是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第6版嗎?
供你參考:
2-02 規程與協議有什麼區別?
答:規程專指物理層協議
2-03 試給出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並說明其主要組成構建的作用。
答:源點:源點設備產生要傳輸的數據。源點又稱為源站。
發送器:通常源點生成的數據要通過發送器編碼後才能在傳輸系統中進行傳輸。
接收器:接收傳輸系統傳送過來的信號,並將其轉換為能夠被目的設備處理的信息。
終點:終點設備從接收器獲取傳送過來的信息。終點又稱為目的站
傳輸系統:信號物理通道
2-04試解釋以下名詞:數據,信號,模擬數據,模擬信號,基帶信號,帶通信號,數字數據,數字信號,碼元,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全雙工通信,串列傳輸,並行傳輸。
答:數據:是運送信息的實體。
信號:則是數據的電氣的或電磁的表現。
模擬數據:運送信息的模擬信號。
模擬信號:連續變化的信號。
數字信號:取值為有限的幾個離散值的信號。
數字數據:取值為不連續數值的數據。
碼元(code):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
單工通信:即只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雙工通信:即通信和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不能同時接收)。這種通信方式是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過一段時間再反過來。
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
基帶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像文件的數據信號都屬於基帶信號。
帶通信號——把基帶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把信號的頻率范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以便在信道中傳輸(即僅在一段頻率范圍內能夠通過信道)。
2-05 物理層的介面有哪幾個方面的特性?個包含些什麼內容?
答:(1)機械特性
明介面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4)規程特性
說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2-06數據在信道重的傳輸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農公式在數據通信中的意義是什麼?「比特/每秒」和「碼元/每秒」有何區別?
答:碼元傳輸速率受奈氏准則的限制,信息傳輸速率受香農公式的限制
香農公式在數據通信中的意義是: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於信道的極限傳信率,就可實現無差傳輸。
比特/s是信息傳輸速率的單位
碼元傳輸速率也稱為調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號速率。一個碼元不一定對應於一個比特。
2-0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則限制的最高碼元速率為20000碼元/秒。如果採用振幅調制,把碼元的振幅劃分為16個不同等級來傳送,那麼可以獲得多高的數據率(b/s)?
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
2-08假定要用3KHz帶寬的電話信道傳送64kb/s的數據(無差錯傳輸),試問這個信道應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別用比值和分貝來表示?這個結果說明什麼問題?)
答:C=Wlog2(1+S/N)(b/s)
W=3khz,C=64khz----àS/N=64.2dB 是個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
2-09用香農公式計算一下,假定信道帶寬為為3100Hz,最大信道傳輸速率為35Kb/s,那麼若想使最大信道傳輸速率增加60%,問信噪比S/N應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剛才計算出的基礎上將信噪比S/N應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剛才計算出的基礎上將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問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C = Wlog2(1+S/N) b/s-à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應增大到約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
C3/C2=18.5%
如果在此基礎上將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
2-11假定有一種雙絞線的衰減是0.7dB/km(在 1 kHz時),若容許有20dB的衰減,試問使用這種雙絞線的鏈路的工作距離有多長?如果要雙絞線的工作距離增大到100公里,試應當使衰減降低到多少?
解:使用這種雙絞線的鏈路的工作距離為=20/0.7=28.6km
衰減應降低到20/100=0.2db
2-12 試計算工作在1200nm到1400nm之間以及工作在1400nm到1600nm之間的光波的頻帶寬度。假定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速率為2*10e8m/s.
解:
V=L*F-àF=V/L--àB=F2-F1=V/L1-V/L2
1200nm到1400nm:帶寬=23.8THZ
1400nm到1600nm:帶寬=17.86THZ
2-13 為什麼要使用信道復用技術?常用的信道復用技術有哪些?
答:為了通過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頻分、時分、碼分、波分。
2-15 碼分多址CDMA為什麼可以使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而不會互相干擾?這種復用方法有何優缺點?
答:各用戶使用經過特殊挑選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碼型,因此彼此不會造成干擾。
這種系統發送的信號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其頻譜類似於白雜訊,不易被敵人發現。佔用較大的帶寬。
2-16 共有4個站進行碼分多址通信。4個站的碼片序列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現收到這樣的碼片序列S:(-1+1-3+1-1-3+1+1)。問哪個站發送數據了?發送數據的站發送的是0還是1?
解:S·A=(+1-1+3+1-1+3+1+1)/8=1, A發送1
S·B=(+1-1-3-1-1-3+1-1)/8=-1, B發送0
S·C=(+1+1+3+1-1-3-1-1)/8=0, C無發送
S·D=(+1+1+3-1+1+3+1-1)/8=1, D發送1
⑹ 計算機網路題,碼分復用問題
用結果的各位與各站點的各位相乘後相加,結果如下:
A:1-1+3+1-1+3+1+1=8
B:1-1-3-1-1-3+1-1=-8
C:1+1+3+1-1-3-1-1=0
D:1+1+3-1+1+3+1-1=8
故A點發送的是1,B點發送的是0,C點沒有發送,D點發送的是1.
⑺ 共用一條傳輸信道,任意時刻只能有一個站點發送數據,描述的是什麼拓撲結構
您好,非常榮幸能在此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部分見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去網路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1198106564
名詞解釋:
通信子網:由各種通信處理機、通信線路與其他通信設備組成,負責全網的通信處理任務。
2.通信協議:為網路數據交換而制定的規則、約定於標准。
3.網路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與協議的集合。
4.域名解析:域名IP地址的對應過程。
5.全雙工通信:在一條通信電路中可以同時雙向傳輸數據的方法。
6.糾錯碼:讓每個分組帶上足夠的冗餘信息,以便在接受端能發現並自動糾錯的編碼方法。
7.ARP:IP地址向MC地址的轉換過程。
8.頻分多路復用(FDM):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帶寬超過單個原始信號所需要帶寬的情況下,可將改物理信號的總帶寬分割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或略寬)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傳輸一路信號,這就是頻分多路復用。
9.網關(Gateway):能夠提供運輸層及運輸層以上各層協議轉換的網路互連設備。
10.不歸零碼NR2:在一個碼元的全部時間內發生或不發出電流(單極性),以及發出正電流或負電流(雙極性)。每一位編碼佔用了全部碼元的寬度。這種編碼方式稱為不歸零碼NRZ。
11.信道容量: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是信道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單位為位/秒(bps)。
12.奇偶校驗碼:奇偶校驗碼是一種通過增加1位冗餘位使得碼字中「1」的個數恆為奇數或偶數的編碼方法。這是一種檢錯碼。19六、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⑻ 計算機數學基礎第二版第5章答案
是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第6版嗎?供你參考:2-02規程與協議有什麼區別?答:規程專指物理層協議2-03試給出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並說明其主要組成構建的作用。答:源點:源點設備產生要傳輸的數據。源點又稱為源站。發送器:通常源點生成的數據要通過發送器編碼後才能在傳輸系統中進行傳輸。接收器:接收傳輸系統傳送過來的信號,並將其轉換為能夠被目的設備處理的信息。終點:終點設備從接收器獲取傳送過來的信息。終點又稱為目的站傳輸系統:信號物理通道2-04試解釋以下名詞:數據,信號,模擬數據,模擬信號,基帶信號,帶通信號,數字數據,數字信號,碼元,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全雙工通信,串列傳輸,並行傳輸。答:數據:是運送信息的實體。信號:則是數據的電氣的或電磁的表現。模擬數據:運送信息的模擬信號。模擬信號:連續變化的信號。數字信號:取值為有限的幾個離散值的信號。數字數據:取值為不連續數值的數據。碼元(code):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單工通信:即只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半雙工通信:即通信和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不能同時接收)。這種通信方式是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過一段時間再反過來。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基帶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像文件的數據信號都屬於基帶信號。帶通信號——把基帶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把信號的頻率范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以便在信道中傳輸(即僅在一段頻率范圍內能夠通過信道)。2-05物理層的介面有哪幾個方面的特性?個包含些什麼內容?答:(1)機械特性明介面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2)電氣特性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3)功能特性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4)規程特性說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2-06數據在信道重的傳輸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農公式在數據通信中的意義是什麼?「比特/每秒」和「碼元/每秒」有何區別?答:碼元傳輸速率受奈氏准則的限制,信息傳輸速率受香農公式的限制香農公式在數據通信中的意義是: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於信道的極限傳信率,就可實現無差傳輸。比特/s是信息傳輸速率的單位碼元傳輸速率也稱為調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號速率。一個碼元不一定對應於一個比特。2-0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則限制的最高碼元速率為20000碼元/秒。如果採用振幅調制,把碼元的振幅劃分為16個不同等級來傳送,那麼可以獲得多高的數據率(b/s)?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2-08假定要用3KHz帶寬的電話信道傳送64kb/s的數據(無差錯傳輸),試問這個信道應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別用比值和分貝來表示?這個結果說明什麼問題?)答:C=Wlog2(1+S/N)(b/s)W=3khz,C=64khz----àS/N=64.2dB是個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2-09用香農公式計算一下,假定信道帶寬為為3100Hz,最大信道傳輸速率為35Kb/s,那麼若想使最大信道傳輸速率增加60%,問信噪比S/N應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剛才計算出的基礎上將信噪比S/N應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剛才計算出的基礎上將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問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答:C=Wlog2(1+S/N)b/s-àSN1=2*(C1/W)-1=2*(35000/3100)-1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SN2/SN1=100信噪比應增大到約100倍。C3=Wlong2(1+SN3)=Wlog2(1+10*SN2)C3/C2=18.5%如果在此基礎上將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2-11假定有一種雙絞線的衰減是0.7dB/km(在1kHz時),若容許有20dB的衰減,試問使用這種雙絞線的鏈路的工作距離有多長?如果要雙絞線的工作距離增大到100公里,試應當使衰減降低到多少?解:使用這種雙絞線的鏈路的工作距離為=20/0.7=28.6km衰減應降低到20/100=0.2db2-12試計算工作在1200nm到1400nm之間以及工作在1400nm到1600nm之間的光波的頻帶寬度。假定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速率為2*10e8m/s.解:V=L*F-àF=V/L--àB=F2-F1=V/L1-V/L21200nm到1400nm:帶寬=23.8THZ1400nm到1600nm:帶寬=17.86THZ2-13為什麼要使用信道復用技術?常用的信道復用技術有哪些?答:為了通過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頻分、時分、碼分、波分。2-15碼分多址CDMA為什麼可以使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而不會互相干擾?這種復用方法有何優缺點?答:各用戶使用經過特殊挑選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碼型,因此彼此不會造成干擾。這種系統發送的信號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其頻譜類似於白雜訊,不易被敵人發現。佔用較大的帶寬。2-16共有4個站進行碼分多址通信。4個站的碼片序列為A:(-1-1-1+1+1-1+1+1)B:(-1-1+1-1+1+1+1-1)C:(-1+1-1+1+1+1-1-1)D:(-1+1-1-1-1-1+1-1)現收到這樣的碼片序列S:(-1+1-3+1-1-3+1+1)。問哪個站發送數據了?發送數據的站發送的是0還是1?解:S·A=(+1-1+3+1-1+3+1+1)/8=1,A發送1S·B=(+1-1-3-1-1-3+1-1)/8=-1,B發送0S·C=(+1+1+3+1-1-3-1-1)/8=0,C無發送S·D=(+1+1+3-1+1+3+1-1)/8=1,D發送1
⑼ 碼分多址(CDMA)通信的計算題
將A、B、C、D四個碼片序列分別與收到的碼片序列正交,例如:A:{(-1)*(-1)+(-1)*1+(-1)*(-3)+1*1+1*(-1)+(-1)*(-3)+1*1+1*1}/8=1,所以,A(D同A)發送的數據是1,而B算出來的是-1,慣例是將碼片中的0用-1表示,所以B發送的是0;C算出來的是0,所以沒發送。
答案:A:1 B:0 D:1,C未發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