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

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

發布時間:2022-10-31 19:24:16

❶ 組成計算機cpu的兩大部件是什麼

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也就是你所說的兩大部件。CPU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 並包含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並具有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等功能。

❷ 在cpu 中,用來暫時存放數據、指令等各種信息的部件是什麼

L1,L2緩存

❸ CPU執行方式

CPU的工作分為 5 個階段:取指令階段、指令解碼階段、執行指令階段、訪存取數和結果寫回。

1、取指令(IF,instruction fetch),即將一條指令從主存儲器中取到指令寄存器的過程。

2、指令解碼階段(ID,instruction decode),取出指令後,指令解碼器按照預定的指令格式,對取回的指令進行拆分和解釋,識別區分出不同的指令類 別以及各種獲取操作數的方法。

3、執行指令階段(EX,execute),具體實現指令的功能。CPU的不同部分被連接起來,以執行所需的操作。

4、訪存取數階段(MEM,memory),根據指令需要訪問主存、讀取操作數,CPU得到操作數在主存中的地址,並從主存中讀取該操作數用於運算。

5、結果寫回階段(WB,write back),作為最後一個階段,結果寫回階段把執行指令階段的運行結果數據「寫回」到某種存儲形式。

(3)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擴展閱讀:

CPU的根本任務就是執行指令,對計算機來說最終都是一串由「0」和「1」組成的序列。CPU從邏輯上可以劃分成3個模塊,分別是控制單元、運算單元和存儲單元,這三部分由CPU內部匯流排連接起來。

1、控制單元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解碼器ID(Instruction Decoder)和 操作控制器 OC(Operation Controller)等,對協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

2、運算單元,是運算器的核心。可以執行算術運算(包括加減乘數等基本運算及其附加運算)和邏輯運算(包括移位、邏輯測試或兩個值比較)。

3、存儲單元,包括CPU片內緩存和寄存器組,是CPU中暫時存放數據的地方,裡面保存著那些等待處理的數據,或已經處理過的數據,CPU訪問寄存器所用的時間要比訪問內存的時間短。

一  CPU的原始工作模式

在了解CPU工作原理之前,我們先簡單談談CPU是如何生產出來的。CPU是在特別純凈的硅材料上製造的。一個CPU晶元包含上百萬個精巧的晶體管。人們在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矽片上,用化學的方法蝕刻或光刻出晶體管。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CPU正是由晶體管組合而成的。簡單而言,晶體管就是微型電子開關,它們是構建CPU的基石,你可以把一個晶體管當作一個電燈開關,它們有個操作位,分別代表兩種狀態:ON(開)和OFF(關)。這一開一關就相當於晶體管的連通與斷開,而這兩種狀態正好與二進制中的基礎狀態「0」和「1」對應!這樣,計算機就具備了處理信息的能力。

但你不要以為,只有簡單的「0」和「1」兩種狀態的晶體管的原理很簡單,其實它們的發展是經過科學家們多年的辛苦研究得來的。在晶體管之前,計算機依靠速度緩慢、低效率的真空電子管和機械開關來處理信息。後來,科研人員把兩個晶體管放置到一個硅晶體中,這樣便創作出第一個集成電路,再後來才有了微處理器。

看到這里,你一定想知道,晶體管是如何利用「0」和「1」這兩種電子信號來執行指令和處理數據的呢?其實,所有電子設備都有自己的電路和開關,電子在電路中流動或斷開,完全由開關來控制,如果你將開關設置為OFF,電子將停止流動,如果你再將其設置為ON,電子又會繼續流動。晶體管的這種ON與OFF的切換只由電子信號控制,我們可以將晶體管稱之為二進制設備。這樣,晶體管的ON狀態用「1」來表示,而OFF狀態則用「0」來表示,就可以組成最簡單的二進制數。眾多晶體管產生的多個「1」與「0」的特殊次序和模式能代表不同的情況,將其定義為字母、數字、顏色和圖形。舉個例子,十進位中的1在二進位模式時也是「1」,2在二進位模式時是「10」,3是「11」,4是「100」,5是「101」,6是「110」等等,依此類推,這就組成了計算機工作採用的二進制語言和數據。成組的晶體管聯合起來可以存儲數值,也可以進行邏輯運算和數字運算。加上石英時鍾的控制,晶體管組就像一部復雜的機器那樣同步地執行它們的功能。

CPU的內部結構

現在我們已經大概知道CPU是負責些什麼事情,但是具體由哪些部件負責處理數據和 執行程序 呢?

1.算術邏輯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是運算器的核心。它是以全加器為基礎,輔之以 移位寄存器 及相應控制邏輯組合而成的電路,在控制信號的作用下可完成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各種邏輯運算。就像剛才提到的,這里就相當於工廠中的生產線,負責運算數據。

2.寄存器組 RS(Register Set或Registers)

RS實質上是CPU中暫時存放數據的地方,裡面保存著那些等待處理的數據,或已經處理過的數據,CPU訪問寄存器所用的時間要比訪問內存的時間短。採用寄存器,可以減少CPU訪問內存的次數,從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但因為受到晶元面積和集成度所限,寄存器組的容量不可能很大。寄存器組可分為專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專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別寄存相應的數據。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廣泛並可由程序員規定其用途。通用寄存器的數目因微處理器而異

您在瀏覽本頁面時使用的計算機便通過微處理器來完成其工作。微處理器是所有標准計算機的心臟,無論該計算機是桌面計算機、伺服器還是筆記本電腦。您正在使用的微處理器可能是奔騰、K6、PowerPC、Sparc或者其他任何品牌和類型的微處理器,但是它們的作用大體相同,工作方式也基本類似。

3.控制單元(Control Unit)

正如工廠的物流分配部門,控制單元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解碼器ID(Instruction Decoder)和 操作控制器 0C(Operation Controller)三個部件組成,對協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它根據用戶預先編好的程序,依次從存儲器中取出各條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過指令解碼(分析)確定應該進行什麼操作,然後通過 操作控制器 OC,按確定的時序,向相應的部件發出微操作控制信號。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節拍 脈沖發生器 、控制矩陣、 時鍾脈沖 發生器、 復位電路 和啟停電路等控制邏輯。

4.匯流排(Bus)

就像工廠中各部位之間的聯系渠道,匯流排實際上是一組導線,是各種公共信號線的集合,用於作為電腦中所有各組成部分傳輸信息共同使用的「公路」。直接和CPU相連的匯流排可稱為局部匯流排。其中包括: 數據匯流排DB(Data Bus)、地址匯流排AB(Address Bus) 、控制匯流排CB(Control Bus)。其中,數據匯流排用來傳輸數據信息;地址匯流排用於傳送CPU發出的地址信息;控制匯流排用來傳送控制信號、時序信號和狀態信息等。

CPU的工作流程

由晶體管組成的CPU是作為處理數據和 執行程序 的核心,其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首先,CPU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控制單元,邏輯運算單元和存儲單元(包括內部匯流排及緩沖器)三大部分。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程序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單元)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從控制單元開始,CPU就開始了正式的工作,中間的過程是通過邏輯運算單元來進行運算處理,交到存儲單元代表工作的結束。

數據與指令在CPU中的運行

剛才已經為大家介紹了CPU的部件及基本原理情況,現在,我們來看看數據是怎樣在CPU中運行的。我們知道,數據從輸入設備流經內存,等待CPU的處理,這些將要處理的信息是按位元組存儲的,也就是以8位二進制數或8比特為1個單元存儲,這些信息可以是數據或指令。數據可以是二進製表示的字元、數字或顏色等等。而指令告訴CPU對數據執行哪些操作,比如完成加法、減法或移位運算。

我們假設在內存中的數據是最簡單的原始數據。首先,指令指針(Instruction Pointer)會通知CPU,將要執行的指令放置在內存中的存儲位置。因為內存中的每個存儲單元都有編號(稱為地址),可以根據這些地址把數據取出,通過地址匯流排送到控制單元中,指令解碼器從指令寄存器IR中拿來指令,翻譯成CPU可以執行的形式,然後決定完成該指令需要哪些必要的操作,它將告訴算術邏輯單元(ALU)什麼時候計算,告訴指令讀取器什麼時候獲取數值,告訴指令解碼器什麼時候翻譯指令等等。

假如數據被送往算術邏輯單元,數據將會執行指令中規定的算術運算和其他各種運算。當數據處理完畢後,將回到寄存器中,通過不同的指令將數據繼續運行或者通過DB匯流排送到數據緩存器中。

基本上,CPU就是這樣去執行讀出數據、處理數據和往內存寫數據3項基本工作。但在通常情況下,一條指令可以包含按明確順序執行的許多操作,CPU的工作就是執行這些指令,完成一條指令後,CPU的控制單元又將告訴指令讀取器從內存中讀取下一條指令來執行。這個過程不斷快速地重復,快速地執行一條又一條指令,產生你在顯示器上所看到的結果。我們很容易想到,在處理這么多指令和數據的同時,由於數據轉移時差和CPU處理時差,肯定會出現混亂處理的情況。為了保證每個操作準時發生,CPU需要一個時鍾,時鍾控制著CPU所執行的每一個動作。時鍾就像一個節拍器,它不停地發出脈沖,決定CPU的步調和處理時間,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CPU的標稱速度,也稱為主頻。主頻數值越高,表明CPU的工作速度越快。

如何提高CPU工作效率

既然CPU的主要工作是執行指令和處理數據,那麼工作效率將成為CPU的最主要內容,因此,各CPU廠商也盡力使CPU處理數據的速度更快。

根據CPU的內部運算結構,一些製造廠商在CPU內增加了另一個算術邏輯單元(ALU),或者是另外再設置一個處理非常 大和 非常小的數據浮點運算單元(Floating Point Unit,FPU),這樣就大大加快了數據運算的速度。

而在執行效率方面,一些廠商通過流水線方式或以幾乎並行工作的方式執行指令的方法來提高指令的執行速度。剛才我們提到,指令的執行需要許多獨立的操作,諸如取指令和解碼等。最初CPU在執行下一條指令之前必須全部執行完上一條指令,而現在則由分布式的電路各自執行操作。也就是說,當這部分的電路完成了一件工作後,第二件工作立即占據了該電路,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執行方面的效率。

另外,為了讓指令與指令之間的連接更加准確,現在的CPU通常會採用多種預測方式來控制指令更高效率地執行。

❹ cpu主要用來儲存程序和數據

如果學過計算機的都知道,CPU主要的功能是計算並處理數據,一般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計算機所有的文件和指令文件全部存放在電腦硬碟中,當計算機需要處理文件或運行軟體的時候,CPU會發出指令通過系統匯流排傳輸給硬碟,硬碟通過磁頭掃描磁軌將對應的文件和指令讀取出來,傳輸給內存,放入內存中,然後內存將指令傳輸給CPU外圍一個叫做高速緩存的地方,然後在進入CPU,由CPU計算後給出輸出指令集,這樣計算機的處理結果就出來了。

計算機存儲文件並不在CPU內,斷電或關機後,CPU正在處理的東西將會丟失。計算機存儲的文件全部放在內存中。另外,CPU是一個硬體,只要主板可以兼容某個CPU,那麼CPU是可以移植到其他電腦上繼續使用的。
內存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功能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內存條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內存顆粒、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硬碟是用來儲存平時安裝的軟體、電影、游戲、音樂等的一個數據容器.在一台電腦中,硬碟的作用僅次於CPU和內存。主要功能是存儲操作系統、程序以及數據。

CPU用來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中的數據

CPI 用於衡量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在科學計算中,顯卡被稱為顯示加速卡。主要功能用於數模信號轉換、圖像處理、提高CPU運行速度。

❺ CPU所執行的指令和處理的數據

錯誤的原因:CPU所執行的指令和處理的數據都是直接從磁碟或光碟中取出,處理結果也直接存入磁碟。

CPU和IO設備的速度不匹配。CPU不會直接從磁碟或CD-ROM執行指令,為了提高CPU效率,也不可能將數據直接保存到磁碟。

當計算機工作時,由中央處理器執行的程序和被處理的數據直接從主存儲器而不是磁碟或CD-ROM中獲得。

讀取數據的順序是:CPU——CPU緩存——內存——磁碟緩存——磁碟(CD-ROM)。

(5)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擴展閱讀:

CPU的結構大致可分為操作邏輯單元、寄存器單元和控制單元。所謂運算邏輯單元,主要是能進行相關的邏輯運算,如:能執行移位運算和邏輯運算,除了還能執行定點或浮點運算和地址運算和轉換命令外,是一種多功能的運算單元。

寄存器是用來臨時存儲指令、數據和地址的。控制單元主要用於對指令進行分析並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而計算機的存儲器又可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❻ 組成中央處理器(cpu)的主要部件是

中央處理器也就是CPU,它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CPU 包括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邏輯部件

英文Logic components;運算邏輯部件。可以執行定點或浮點算術運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邏輯操作,也可執行地址運算和轉換。

寄存器

寄存器部件,包括寄存器、專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點數和浮點數兩類,它們用來保存指令執行過程中臨時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數和中間(或最終)的操作結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處理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控制部件

英文Control unit;控制部件,主要是負責對指令解碼,並且發出為完成每條指令所要執行的各個操作的控制信號。

其結構有兩種:一種是以微存儲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種是以邏輯硬布線結構為主的控制方式。

微存儲中保持微碼,每一個微碼對應於一個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稱微指令;各條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碼組成,這種微碼序列構成微程序。中央處理器在對指令解碼以後,即發出一定時序的控制信號,按給定序列的順序以微周期為節拍執行由這些微碼確定的若干個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條指令的執行。

簡單指令是由(3~5)個微操作組成,復雜指令則要由幾十個微操作甚至幾百個微操作組成。

(6)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擴展閱讀

CPU 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並對指令解碼。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後發出各種控制命令,執行微操作系列,從而完成一條指令的執行。指令是計算機規定執行操作的類型和操作數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個位元組或者多個位元組組成,其中包括操作碼欄位、一個或多個有關操作數地址的欄位以及一些表徵機器狀態的狀態字以及特徵碼。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數本身。

❼ 構成CPU的主要部件是什麼

構成CPU的主要部件是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組。

運算器的處理對象是數據,所以數據長度和計算機數據表示方法,對運算器的性能影響極大。70年代微處理器常以1個、4個、8個、16個二進制位作為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大多數通用計算機則以16、32、64位作為運算器處理數據的長度。

能對一個數據的所有位同時進行處理的運算器稱為並行運算器。如果一次只處理一位,則稱為串列運算器。有的運算器一次可處理幾位 (通常為6或8位),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成若干段進行計算,稱為串/並行運算器。運算器往往只處理一種長度的數據。

有的也能處理幾種不同長度的數據,如半字長運算、雙倍字長運算、四倍字長運算等。有的數據長度可以在運算過程中指定。

(7)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擴展閱讀

中央處理器強大的數據處理功有效提升了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在數據加工操作時,並不僅僅只是一項簡單的操作,中央處理器的操作是建立在計算機使用人員下達的指令任務基礎上,在執行指令任務過程中,實現用戶輸入的控制指令與CPU的相對應。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在人們生活、工作 以及企業辦公自動化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作為一種主控設備,為促進電子商務網路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使 CPU 控制性能的升級進程得到很大提高。

指令控制、實際控制、操作控制等就是計算機 CPU 技術應用作用表現。

集中處理模式的操作,建立在具體程序指令的基礎上實施,以此滿足計算機使用者的需求,CPU 在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滿足用戶的數據流程需求。 指令控制技術發揮的重要作用。根據用戶的需求來擬定運算方式,使數據指令動作的有序制定得到良好維持。

CPU在執行當中,程序各指令的實施是按照順利完成,只有使其遵循一定順序,才能保證計算機使用效果。CPU 主要是展開數據集自動化處理,其 是實現集中控制的關鍵,其核心就是指令控制操作。

❽ 運算器和控制器即CPU是計算機的什麼部件

我認為是路由器得大腦,cpu在電腦的部件裡面起到了分析數據,處理數據的作用,統籌整個電腦的運行,對於數據的處理不是大腦是什麼

❾ 構成CPU的主要部件是

CPU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組和內部匯流排等構成。

相關介紹:

CPU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控制器、運算器,其中還包括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的匯流排。

運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比較和傳送等操作,亦稱算術邏輯部件(ALU)。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產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組成,它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完成協調和指揮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操作。

(9)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擴展閱讀

CPU出現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處理器架構設計的迭代更新以及集成電路工藝的不斷提升促使其不斷發展完善。

從最初專用於數學計算到廣泛應用於通用計算,從4位到8位、16位、32位處理器,最後到64位處理器。現代處理器進一步引入了諸如並行化、多核化、虛擬化以及遠程管理系統等功能,不斷推動著上層信息系統向前發展。

❿ 組成中央處理器(CPU)的主要部件是什麼

CPU內部結構大概可以分為控制單元、運算單元、存儲單元和時鍾等幾個主要部分。

運算器是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中心,它主要由算術邏輯部件(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寄存器組和狀態寄存器組成。ALU主要完成對二進制信息的定點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各種移位操作。通用寄存器組是用來保存參加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的中間結果。狀態寄存器在不同的機器中有不同的規定,程序中,狀態位通常作為轉移指令的判斷條件。

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控制中心,它決定了計算機運行過程的自動化。它不僅要保證程序的正確執行,而且要能夠處理異常事件。控制器一般包括指令控制邏輯、時序控制邏輯、匯流排控制邏輯、中斷控制邏輯等幾個部分。

指令控制邏輯要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執行指令的操作。時序控制邏輯要為每條指令按時間順序提供應有的控制信號。一般時鍾脈沖就是最基本的時序信號,是整個機器的時間基準,稱為機器的主頻。執行一條指令所需要的時間叫做一個指令周期,不同指令的周期有可能不同。一般為便於控制,根據指令的操作性質和控制性質不同,會把指令周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就是一個CPU周期。早期CPU同內存在速度上的差異不大,所以CPU周期通常和存儲器存取周期相同,後來,隨著CPU的發展現在速度上已經比存儲器快很多了,於是常常將CPU周期定義為存儲器存取周期的幾分之一。

匯流排邏輯是為多個功能部件服務的信息通路的控制電路。就CPU而言一般分為內部匯流排和CPU對外聯系的外部匯流排,外部匯流排有時候又叫做系統匯流排、前端匯流排(FSB)等。

中斷是指計算機由於異常事件,或者一些隨機發生需要馬上處理的事件,引起CPU暫時停止現在程序的執行,轉向另一服務程序去處理這一事件,處理完畢再返回原程序的過程。由機器內部產生的中斷,我們把它叫做陷阱(內部中斷),由外部設備引起的中斷叫外部中斷。

(10)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擴展閱讀

購買CPU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首先根據你的實際用途確定CPU的種類和系列。比如你需要處理器性能較強特別是單核心性能強,那就關注intel的I5和I7系列,如果追求性價比和多核整體性能,可以考慮AMD的推土機FX系列和羿龍II系列,如果僅僅是家庭一般使用和影音娛樂,建議考慮AMD的APU系列,如果只要求最基本的性能,intel的I3和奔騰以及AMD的速龍II系列;

2.然後根據你的預算選擇裡面最合適的。如果你是配置全新的主機,首先選擇好處理器是最好的。如果你是更換升級處理器,那就要對原先主機的主板和電源功率比較清楚。因為主板決定了那些介面和系列的處理器可以支持更替,電源功率特別是5V和3.3V聯合輸出功率決定了最大的CPU的TDP,即處理器的供電功率值;

3.具體CPU的物理和性能參數不必深究,因為CPU的系列分類基本就決定了其性能規格的強弱,而且與價位基本成正相關。一個系列下的價位區別往往是主頻的區別;

4.對於電腦發燒友特別是想要進行處理器超頻的用戶來說,CPU的購買還要關注其型號下末尾有沒有帶K的細分款型,K代表不鎖頻,主板支持下可以在BIOS里設置超頻參數;

5.最後的購買注意事項是購買渠道的問題。建議在京東這樣的大型專業電腦配件類商城購買,正品保障和價位都是合理的。如果非要去實體櫃台買,建議先自己看好此款的參數避免被掉包,而且帶上檢測軟體當場檢驗是否屬實,這樣可以避開處理器表面修改型號編碼的貓膩發生。

閱讀全文

與cpu用哪個部件處理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幫人加工產品怎麼入賬 瀏覽:63
產品責任險怎麼投保 瀏覽:577
代理記賬怎麼樣 瀏覽:87
用什麼地方可以查到房產信息 瀏覽:377
網上的兼職代理是怎麼做的 瀏覽:319
奢侈品是怎麼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瀏覽:173
首套房交易多少稅 瀏覽:797
商丘哪裡有小家電批發市場 瀏覽:873
資料庫如何計算負數 瀏覽:61
開車技術不行怎麼考科三 瀏覽:950
拍產品圖片攝影棚怎麼調節 瀏覽:115
美團風控怎麼檢測異常數據 瀏覽:123
在期貨交易平台上取錢要多久 瀏覽:610
散戶債券怎麼交易 瀏覽:146
技術大比武怎麼練 瀏覽:740
eq在數控程序里什麼意思 瀏覽:130
小程序怎麼新建 瀏覽:354
今年5月上海有什麼交易會 瀏覽:687
恆生電子數據運營怎麼樣 瀏覽:818
中西信息時代的差異有哪些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