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是什麼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面向工業4.0、適應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而升級優化的裝備製造業熱門專業。主要依託德陽「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產業優勢及西門子在智能製造領域領先的技術、軟體與專家資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文化、職業道德、創新精神等,掌握3D數字建模、逆向工程、工業產品設計、精密數控加工及智能製造裝備集成應用技術,適應機械製造、模具、工業產品設計等職業及相關工種和崗位群工作,有良好的責任心、質量意識、安全意識以及管理協調能力的高素質高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本專業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融入了西門子工業軟體及智能製造技術的教學,改變授課模式,以「理實結合」、「項目式教學」為主線,學生深度參與智能製造實踐項目,培養行業企業所需的,適應現代化智能製造的高端人才。
主幹課程
數字化設計基礎、機械制圖及CAD、數控加工技術及CAM、PLC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智能製造技術、機電概念設計與虛擬調試、數字化檢測技術、逆向工程、增材製造技術、數字化產線模擬與驗證。
B. 數字化設計是什麼意思(機械專業的)
你是學機械設計的吧! 其實就是學一些模擬軟體什麼的!
1、機械繫統數字化設計
1)機械繫統方案設計的狀態空間方法
理論方法:提取基本機構的運動功能特徵,以特徵狀態變換方程、矩陣的形式實現基本機構的功能表達。構建運動變換的特徵狀態空間,通過建立設計元素與空間元素的映射關系,把機械繫統運動方案設計問題轉化為特徵狀態空間內的路徑軌跡規劃問題。構建特徵狀態空間理論體系,為串、並、混聯機械繫統運動方案設計提供新理論與新方法。
2)復雜零件的數字化設計
理論方法:提出將復雜機械零件結構設計分解為幾何建模與功能約束、概念設計、剛度強度設計、工藝與造型設計四部分,其中概念模型是以材料分布在需要之處為目標,從而為復雜機械零件的結構設計提供概念模型和理論依據。
3)機械繫統創新設計
理論方法:構建復雜機械產品創新方案設計,實現功能原理方案選型、尺度性能綜合與結構布局設計三階段工作的集成設計方法,為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多車翻車機、焦煤搗固機、滾切式定尺剪、電動平移板坯夾鉗等產品提供技術方案並得到應用。
4)液壓系統的數字化設計
理論方法:從液壓系統的功能本質及內部元件間的組成機理出發,定性提取液壓元件、子迴路以及系統的功能特徵,建立抽象的能量特徵狀態空間模型予以表達。將傳統的液壓系統方案設計問題轉化為模型空間內的能量特徵狀態分析與綜合過程,進而通過矩陣方程求解與連通關系圖匹配來實現液壓系統的自動方案設計。
2、高檔數控機床數字化設計理論方法
機床熱變形誤差補償方法與實驗技術
通過機床熱變形實驗和有限元模擬,以及多點位移感測器測量方法採集主軸位移誤差,建立機床的溫度場分布和熱變形規律,應用微分流形理論對機床溫度場進行降維,實現感測器測點布局優化;利用多元回歸理論建立熱誤差補償數學模型實現對機床熱變形引起的誤差進行補償,提高機床加工精度。
3、風力發電裝備數字化設計理論與方法
1)復雜曲面數字化設計
理論方法:應用微分流形方法建立齒輪修形前後曲面的映射關系,採用ANSYS數值求解,建立求解最佳齒輪齒面的新方法,研究出特有的齒輪接觸區域細化方法,細化單元精度能達到0.01mm。同時結合資料庫技術,以Visual Basic為平台,開發出面向工作載荷的齒輪修形應用軟體。
工程應用:該研究成果在工程實際中得到應用,如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通用減速機廠兆瓦級風力發電增速器齒輪修形技術,大連橡塑機股份有限公司20萬噸混煉擠壓造粒機組減速器齒輪修形技術等。
2)諧波齒輪傳動數字化設計
理論方法:基於板殼理論和諧波齒輪傳動的工作原理研究輸入輸出運動、柔輪結構和負載與柔輪變形關系,建立柔輪變形函數;基於柔輪變形函數建立了諧波齒輪傳動輪齒運動學模型,瞬心線理論;以瞬心線的特性研究輪齒共軛嚙合特性,建立彈性共軛理論;以優化模型代替共軛關系模型,優化求解工藝可行的最佳齒廓;運用有限元模擬方法對柔輪齒廓的性能進一步優化,提高承載能力。
3) 風電設備實驗技術
研究內容:以流形學習理論為基礎,建立從高維流形向低維流形的同胚映射,實現數據特徵的提取與分類,解決振動場和溫度場特徵分類、環境雜訊分離以及多感測器測點優化等問題。為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齒輪增速器、偏航減速器、變槳減速器、制動器等關鍵部件的振動、雜訊、溫度、磨損、可靠性與壽命等實驗提供支持
C. 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是個什麼東西還有先進製造理論及技術、CIMS和網路化製造這又是什麼
1、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
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是一門綜合了CAD/CAM技術、三維設計、人機工程技術、工業設計技術、圖形顯示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的系列電腦設計。
2、數字化製造是數控、數顯自動化機床加工技術。
產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的優點縮短了產品的加工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及質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3、網路化製造是指通過採用先進的網路技術、製造技術及其其它相關技術, 構建面向企業特定需求的基於網路的製造系統, 並在系統的支持下, 突破空間對企業生產經營范圍和方式的約束, 開展覆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部或部分環節的企業業務活動(如產品設計、製造、銷售、采購、管理等) , 實現企業間的協同和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與集成, 高速度、高質量、低成本地為市場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4、CIMS
CIMS是英文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或contemporary的縮寫,直譯就是計算機/現代集成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CIM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哈林頓博士提出的。
5、先進製造理論及技術
綜上所述的理論技術均為先進製造理論及技術。
D. 什麼叫做數字化系統設計理論及應用
你好,數字化設計與製造
這個方向,是以研究數控機床的控制系統為主,開發演算法、軟體、硬體、控制方法等,但實際上國內的高校和企業一般是購買國外的數控系統,再設計數控機床裝配起來,所以也離不開設計;現代設計理論及應用
這個方向
E. 參數化設計與數字化設計有什麼區別
參數化設計」這個說法比較早,後來被人用爛了,喪失了裝逼的功效,其次計算機技術和工業數控製造技術進一步滲透建築及相關學科後,人們發現這東西還真挺好使的,於是就用它們做了些逼格高的項目,改了個新名字叫「數字化設計」。我覺得大體上沒有差別,可能「數字化設計」涵蓋的范圍稍稍大於「參數化設計」,畢竟這些先進技術還是滲透的更多了,能分析的數據更多了、分析數據的能力更大了、能落地建造出來的能力也提升了,所以數字化設計>參數化設計。關於「數字化」,2015年8月的時候還有好多在這個領域的先鋒大師聚在一起開會,提出了「數字化2.0」的口號,定義以前的階段(也就是稱為「參數化設計」的那些日子)是「數字化1.0」,認為「1.0時代」是更多關注於形式的,就是在電腦裡面做出好漂亮的模型,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建出來,而「2.0時代」就是關注建造的,關注「物質性」的,關注「性能」的,要想辦法把東西造出來,而且要環保。他們在大力吹鼓3D列印技術和機械臂數控技術的同時,還在研究新型的建造材料。其實您可以從這個事件看出來,那些先鋒自己還在定義自己在干什麼,所以不管是參數化還是數字化,這種新生的玩意兒目前還真不好怎麼定義。15年12月的武漢設計雙聯展中開了一個參數化論壇會,有幾位演講者介紹自己的參數化項目是用GH做了表皮,然後REVIT做了建築分析和之後的施工圖。建築還是建築、設計還是設計,就是加入了些新的、電腦方面的技術在各個方面上方便自己做項目。
F. 什麼是數字設計
「數字設計」(也稱「數碼設計」)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設計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設計方式,它跨越「藝術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一級學科,涉及到包裝、廣告、印刷、出版、影視、游戲、互聯網、建築、室內裝飾、工業設計、紡織、服裝等絕大部分相關視覺設計的行業。 目前各大網站和各大游戲公司紛紛都在招聘數字設計師,而各大高校也紛紛開設電子游戲設計專業,傳統的美術系也逐漸染指CG領域(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繪圖);市場和教育界對CG都充滿了需求這一現象充分說明CG已經逐漸成為2D,3D設計界的主流力量。《數字設計:原理與實踐》(第4版影印版)第1章給出了《數字設計》中的一些基本定義和基礎規則,無論它們是否重要。第2章介紹了二進制數制系統和編碼。第3章描述了數字電路的操作,重點描述了邏輯器件的外部電氣特性。第4章講解了組合邏輯的設計原理,包括開關代數與組合電路分析、綜合和最小化。第5章給出了基於硬體描述語言的設計的基本介紹,接下來提供了三種基本硬體描述語言ABEL、VHDL和 Verilog的學習指導。第6章首先討論了數字系統的文檔標准,這通常是開始真正的電路設計時最重要的部分。第7章講述的是時序邏輯設計原理,從介紹鎖存器和觸發器開始。第8章的內容是介紹同步時序電路的設計實踐。第9 章介紹了存儲器件、CPLD和FPGA的有關知識。《數字設計》的大部分章節都包括了參考文獻、練習題和習題。
G. .資料庫設計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任務是什麼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資料庫物理設計、資料庫的實施、資料庫運行與維護六個階段:
各階段的任務如下: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資料庫設計(Database Design)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資料庫模式,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在資料庫領域內,常常把使用資料庫的各類系統統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
資料庫設計是建立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的技術,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中的核心技術。由於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復雜性,為了支持相關程序運行,資料庫設計就變得異常復雜,因此最佳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種"反復探尋,逐步求精"的過程,也就是規劃和結構化資料庫中的數據對象以及這些數據對象之間關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