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待遇
我先前就是一名事業單位的 編外人員 ,而且從2015年開始整整做了5年。
因為工作的關系,身邊基本上都是編內的同事,可以說這5年來 親身經歷 了自己和編內人員的區別。
這種區別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這些會讓你時刻感覺 自己是個「異類」 ,永遠和別人都無法相提並論。
要說兩者最大的區別,那就是 工資待遇 方面了,我想這也是最最明顯的差距,也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就是自己來說,我現在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是 2600元 ,基本上是我們當地的 最低工資 ,節假日有禮品,生日有蛋糕卡,年底還有8000元左右的獎金(今年剛開始實行),其他就沒有任何補貼了。
如果是編內,每個月拿到手裡的工資大概在五六千,其他的獎金、補貼等會分時間、情況發放,綜合下來一年拿到手裡的錢大概在 15萬左右 ,足足是我的3倍還多。
這種區別,還體現在 權利和資格 方面。我們單位偏向基層執法,如果外出執法需要有相應的執法證,但是我們編外人員是沒有資格取得執法證的,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其他例如錄入案件、和當事人談話,甚至連一些重要會議,我們編外人員都 沒有機會參加 。
所以,在工作時,我們編外人員頂多 充當輔助角色 ,幫助編內人員開展相應工作,自己一個人是無法也不能勝任的。
編外人員,速稱 「臨時工」「臨聘人員」 ,這個詞非常的刺眼,我們經常而會在新聞媒體上看見關於編外人員的報道,拿著最低的工資,干著最累的活,出了事還也隨時題正式工背鍋。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單位中有部分同事,會 戴著有色眼鏡 看待編外人員,認為他們「低人一等」,是卑微、低下的代名詞,有他們沒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區別。我想,這在任何地區、任何部門、任何單位都無法避免的。
和編內人員相比,我們編外人員的確是這樣的「可有可無」,地位應該算是 最底層 的了。我們雖然對此打抱不平,但是奈何也無法改變這樣的情況,只能默默忍受了。
事業單位編內人員和編外人員有以下兩點區別:1、事業單位編內人員是正式工,不用簽合同,可享受職稱工資,職稱越高工資越高,可交納公積金,可升職,還可享受政府發放的各項福利。而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屬臨時工,工資標准低,不享受職稱工資,有職稱也沒有用,一般不交納工積金,不享受政府發放的各項福利。2、穩定性不一樣,事業單位編內人員,如果在一個崗位考核不稱職,沒有犯下特別大的錯誤,不能辭退,可另外調崗位,而且事業單位辭退人員正規,需要上報上級部門備案。而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是單位臨時僱用,工作需要時就用你,不需要時可隨時辭退你。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按財政供養分為全額、差額和自收自支編制。現在自收自支編製取消,差額編制范圍極小,也就衛生部門及部分有收入的公益類事業單位使用,其他大多數事業單位,使用的都是公益一類編制。
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暫時性非在編人員」,這類人員是正式職工,因為工作調動、機構改革、編制縮減等原因,暫時處於超編狀態,不能使用編制。但隨著單位在編人員因為調動、退休、死亡等自然減員,騰退出編制後,就可以使用,成為在編人員。這類暫時性非在編人員的工資待遇和晉升、發展等,都和正式職工是一樣的,只是有些和編制掛鉤的福利、補貼、獎金,以及社保費用繳納等,可能會受到影響。
另一類編外人員,是事實上的編外人員,指臨時工、合同工、勞務派遣工、人事代理等非正式人員。這類人和單位屬於聘用關系,永遠不能使用編制。其工資待遇,也遠遠低於正式職工,更不用說什麼提拔晉升、前途發展了。除了合同規定的工資收入以外,正式職工所能享受的福利、補貼、獎金等,這類編外人員也無法使用。而且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精簡機構、人員,第一個被清理的,就是這類人員。正式職工的「鐵飯碗」,都隨著機構改革變成了「瓷飯碗」,更不用說臨時聘用人員了。目前,最不明顯的,就是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已經有文件要求全面清退臨時工合同工等編外人員了。其他單位也有相同的壓力,清理也是時間問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事業單位包含的部門的很多,涉及的崗位也不計其數,那麼到底什麼是事業單位編制?事業單位編制有什麼好處?在編與不在編有什麼區別?又有哪些崗位和單位呢?對此,為解答各位考生的疑問,湖北事業單位考試網整理如下:
編制概念及分類
從「在編人員」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你已經納入了該單位的人事編制,也就相當於正式員工。一般我們經常見到的一些事業單位和銀行,員工可能會有在編和非在編的區別。而在編人員說白了就是正式員工,非在編人員是非正式工或者是臨時工。同時,他們的福利待遇也就有所差別,工資基數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退休待遇。為使大家能更完善的了解事業單位編制問題(以下內容僅供參考),那麼現在就由管家來細細的給大家分析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
什麼是事業單位編制?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非編制人員就是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像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所以,非編制人員的待遇不一定比編制人員差。目前多數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對新進的人員,包括事業編制的人員在審查檔案後,交給人才中心保管。另外也在積極推行事業單位人員僱傭制,這將逐漸改變事業單位編與企業編的差距。
2. 在高校里人事代理和正式編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定義不同
人事代理,是一種人力資源外包形式,是企業根據需求將一項或多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或職能外包出去,由專業的第三方代理。
正式編,就是你已經納入了該單位的人事編制,就相當於正式員工。在編人員,就是指有編制的人員。
二、接收檔案不同
人事代理的,不接收檔案或者檔案託管在當地的人才服務中心,戶口也掛在人才服務中心。
正式編制的,可以接收檔案以及遷移戶口。
三、工資不同
人事代理的工資相對較少,因為高校要為他們購買五險一金,為了減少開支,相應工資減少,工資由高校發放。
正式編制的工資由政府發放,而且包括五險一金,工資較高。
四、招錄方式不同
人事代理招錄方式是指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受單位或個人委託,運用社會化服務方式和現代科技手段,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政策規定,進入單位工作。
編制人員就是具有國家(人事部門)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其基本工資和地方性補助都是財政撥款的,要進入編制都要經過公開招考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事代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在編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