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招商 代理 加盟 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1、產權關系不同。加盟連鎖(特許連鎖)是獨立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各個特許加盟店的資本是相互獨立的,與總部之間沒有資產紐帶;而直營連鎖店都屬於同一資本所有,各個連鎖店由總部所有並直接運營、集中管理。這是加盟連鎖與直營連鎖最本質的區別。特許經營總部由於利用他人的資金迅速擴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所需資金較少。相比之下,直營連鎖的發展更易受到資金和人員的限制。
2、法律關系不同。加盟連鎖(特許連鎖)中特許人(總部)和被特許人(加盟店)之間的關系是合同關系,雙方通過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建立起關系,並通過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而直營連鎖中總部與分店之間的關系則由內部管理制度進行調整。
3、管理模式不同。加盟連鎖(特許連鎖)的核心是特許經營權的轉讓,特許人(總部)是轉讓方,被特許人(加盟店)是接受方,特許經營體系是通過特許者與被特許者簽訂特許經營合同形成的。各個加盟店的人事和財務關系相互獨立,特許人無權進行干涉。而在直營連鎖經營中,總部對各分店擁有所有權,對分店經營中的各項具體事務均有決定權,分店經理作為總部的一名雇員,完全按總部意志行事。
4、涉及的經營領域不完全相同。直營連鎖的范圍一般限於商業和服務業,而加盟連鎖(特許連鎖)的范圍則寬廣得多,除商業、零售業、服務業、餐飲業、製造業、高科技信息產業等領域外,在製造業也被廣泛應用。
Ⅱ 保險代理人是否就是以前的傳銷組織,聽說很多搞信息發財了的,就是指
傳銷組織把新人騙進傳銷行業,大致分為:列名單、電話或書信邀約、攤牌、跟進、直至脅迫加盟。步驟一:揣摩心理列名單所謂列名單,也就是盤算一下,哪些人是可以騙來的對象,主要包括這樣幾類對象,親戚類: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類:五同——同學、同事、同鄉、同宗、同好;鄰居類:前後左右鄰居;其他認識的人,如師徒、戰友等等。總之,那些急於改變現狀的人,都是傳銷組織網羅的主要人選。一旦選定目標,他們會對這些人的心理作充分的分析。步驟二:巧言邀約設騙局電話邀約是最主要的方式,一般分三次完成。一、問候。主要為了打探對方當前的狀況及心態,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葯,確定下一次邀約的借口:如幫忙找工作、承包工程、外出遊玩等等。該過程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90秒以內,以便製造懸念。二、誘惑。在第一個電話打出後兩天左右,打第二個電話。這個電話至關重要,對是否能邀約到新朋友將起到關鍵性作用。一般為了讓對方深信不疑,這時需要安排一場情景假戲。好比在打電話時,會給對方營造,打電話的人正春風得意、美女盈懷,實際上這些都是假的。他們有一個公式,就是神秘+懸念=吸引。三、正式邀約。在前兩個電話打出以後,認為時機成熟,開始正式向對方提出邀請。當然,這些都是在監視下完在上述種種游說和謊言的欺騙下,如果對方被說動了心,願意加入,下一步就是接站。接站的整個程序乃至接站人的神態和衣著也有明確要求:接站人一進車站與對方見面的時候,應該是熱情地跑上去幾步,要先握手。同時,一定要衣著光鮮,比如打著領帶,人家就會感覺你肯定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目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催對方上路,並囑咐,路上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帶錢。步驟三:心理測試對症下套為了避免新朋友亂打電話,推薦人要想辦法先把新朋友的手機費耗光。然後,盡量與新朋友拉關系,談理想、談社會、談人生,使對方產生信任。並瞅機會,完成傳銷行業里的兩個心理測試。第一個測試:「本地人經常掉錢,而且本地人看見地上掉的錢都不會去撿,因為他們彎腰的時間會掙更多的錢。你若看見地上掉的錢會不會撿?」新朋友若回答「撿」,說明他對金錢有慾望,可以繼續提第二個問題。「我有個朋友,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前不久,她的父母帶她到醫院體檢,結果查出了癌症。醫生只告訴了她父母。你說,她的父母該告訴她嗎?」如果回答「告訴」,證明對方為人坦率,適合全抖。所謂全抖,就是在聽課後直接告訴對方:之前說的一切都是假的,要你來這兒就是要你從事傳銷的。對方如果回答「不告訴」,說明他為人很深沉,只對他半抖,即告訴他之前所說的那些(如介紹工作、聯系業務等)都是真的,不過由於特殊原因需要等幾天。而在這幾天里,他們會要新朋友抽空好好了解這個行業。並以看望朋友的名義將他帶到一些資深的傳銷人士那裡,對他進行初步洗腦。步驟四:無微不至、無時無刻、全面灌輸除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照之外,傳銷人員無時無刻不在准備著對新朋友進行全面灌輸。先是舉各種例子來說明這個行業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恐怖,而且一點兒不犯法。這些例子根本就無法得知是真的還是他們臨時編造的。然後再解釋他們當初為什麼沒直說,而是採取欺騙的手段把人邀約過來。他們的理由無非是——為了新朋友好!並且他們那不叫騙,美其名曰「善意的謊言」,目的是為了避免家人不必要的擔心,以及為新朋友保護一個完美的市場。對於欺騙親友的血汗錢這種罪惡行徑,他們這樣開脫:這些錢畢竟是自己的親友掏出來的,那麼這個錢該不該賺呢?我看是該賺。因為錢本來就是叫人賺的,具體誰賺本就無多大區別。如果錢印出來都埋入地下,不讓人賺,豈不都成了廢紙。他們會向新朋友灌輸:謊言並不一定就是壞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應該說:這個世界因為謊言而美麗。然後會在合適的時間,讓已經上線的人員挨個講述自己的受騙經歷,以及後來他們又是怎樣一一接受的,讓新來的朋友產生共鳴。如果還有堅持要走的,則想盡各種辦法,進行挽留。給新朋友下跪是常見招式。步驟五:提升激情以暴利相誘惑:傳銷可以縮短成功的歷程,可以使人一兩年內,掙到幾十年掙不到的錢。如果新朋友說沒錢,他們就會說就是因為你沒錢,所以才讓你想辦法賺。如果新朋友推託說沒時間,他們就會說正是因為你沒有時間,所以才讓你在很短時間賺到錢,然後濃縮你的生命,擁有更多的時間。他們還會極力渲染從事這個職業之後的風光與榮耀,從而激發新朋友的激情。好比他們說:在你升B的那天,公司會用五輛賓士或者寶馬把你的親戚以及家人接來,看著你上去。到那時候,所有的人都會把羨慕的目光投向你,對你高聲尖叫,像明星一樣崇拜。然後,你就可以站在台上對一千多號人宣布:從此我與貧窮告別了,我們家族的命運也因我而改變……此外,他們還會說,他們走路、吃飯、睡覺都在掙錢,只要新朋友加入這個行業,錢就在路上等他了。他們不時向新朋友灌輸他們的分配製度、工資方式、行業規則等等,十分強調紀律性,以讓人覺得他們是正規的,是按規矩辦事的,有組織有紀律。他們還暗示新朋友:你可以對某個人不信任,但整個集體絕對不會騙你。步驟六:最後的吸引傳銷人員通過各種現身說法來說明這是一個百分之百成功的行業。而這些現身說法大多以B級別成員下團隊發工資、找各種由頭舉辦聯誼會等方式呈現。除了自身營造的說服力,他們還會以國家大義為重,對你「曉之以理」。例如他們通常說的三個有利一、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國家不出一分場地,一個管理人員,就可以獲得龐大的稅收。二、有利於搞活市場經濟。不僅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還拉動了消費和貨幣流通。三、有利於提高全民文化素質。這里不允許男女混居,不允許打架罵人,不允許喝酒、吸毒、賭博,進娛樂場所,提倡節約,反對浪費。而且許多人在這里鍛煉出口才、溝通、演講、社交等能力。要了解其中的奧秘就必須了解傳銷組織所採用的的心理學招術。樹立信念——告訴參與者所從事的是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偉大「事業」,是不可多得的創業機會。把握這個機會對自己、家庭、對他人都是有利的,可以得到利已與利他的雙贏效果。你去「拉人」,說服別人參加,是在為別人提供賺錢的機會,即使手段上可能有欺騙,但目的是良好的,這是種善意的欺騙。鼓吹精神——宣傳創業是艱苦的,艱苦的生活是對精神的磨練,並能豐富人生的經歷。凡成大業者必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傳銷組織中的所有人,除了行業內的等級不同之外,不分以前的職業高低,都一起滾地鋪、吃沒有油的白菜土豆。組織者們強調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參與者的意志,而且為將來的事業打好人際網路,無形中強化了個人對團隊的歸屬感。製造氛圍——一是感情氛圍,讓每一個參加者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得到的情感互動,用溫情去打動、融化,使參與者忽視了溫情背後的自私目的;二是相互激勵的氛圍,不論個人的實際能力如何,所有的人都給予他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他的自信心,使他產生情緒的亢奮和自我評價的錯覺;三是共同努力和參與的情緒氛圍,每一個人都無比熱愛這一事業,讓參與者在群體氣氛中體驗到奮斗的快樂。建立機制——表現為懲罰與獎勵的運用。對拉來下線的,及時兌現獎金,對懷疑動搖的,實施各種制約。通過群體效應,實現相互之間的監督和鼓勵。拉人入傳銷組織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並不是靠單一的手法就能實現的。單純的灌輸、說教、制約並不能足以使人產生觀念的轉變,精神控制的實現是多種手法綜合運用的結果,在這整個過程中又抓住了諸多的人性弱點。財富的誘惑。任何的陷阱都是針對人們內心的貪念而設。王浩的內心深處渴望一夜暴富、出人頭地,這就使得傳銷有機可趁,所以當許久沒有聯系的朋友宋建明以發財為誘餌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上鉤了。隔離。異地的邀約使得新參與者陷入隔離的境地。傳銷的地點遠離參與者原來工作、生活、學習的地方,這樣,他就與自己熟悉的環境相隔離。如此既方便了組織者控制,同時也切斷了參與者求援的途徑。傳銷的組織者們會叮囑「新朋友」不要帶多錢,而且不準看電視、看報紙、上網,這是把參與者與社會信息相隔離。這樣一來,在一個相對孤立的境地,他所能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都只是和傳銷有關的東西,而且所有的人和事都給你一個信息:傳銷是對的,你應該參與。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參與者就會產生動搖,漸漸懷疑自己最初的定論。「首因」效應。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難想像一個人受朋友邀請去做客,晚上睡覺前,朋友還會給他洗腳。但在一些傳銷組織里,這是「行規」。當新朋友來到一個陌生的團隊,受到熱情到過分的接待,被欺騙的想法會被降到最低限度,想與這個集體融為一體的願望促使他們與那些人互動,於是,找出諒解他們把自己騙來的理由是容易的。這即是非法傳銷組織在新人身上所實現的「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群體暗示和從眾效應。傳銷的組織者們充分運用了心理學中的從眾原理,亦即利用群體效應打消參加者對安全與否的疑慮。獲得安全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會有一個起碼的思考:這件事對不對,這樣做行不行,做了值不值,有沒有什麼風險。但是,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參加某個活動時,參加的人數越多,大家的熱情越高,就會越相信活動本身的可行性。在進入傳銷組織後,王浩看到的是一群鬥志昂揚、雄心勃勃的「淘金者」,他們不厭其煩地向他灌輸前人成功的秘訣,以群體意志動搖、迷惑他原本的認知,甚至通過一些游戲中眾人的一致性的行為讓他對自己的判斷進行反思。相應地,群體的「鼓勵與關愛」使他對參加該組織和活動產生起碼的安全感。消除罪惡感。傳銷的組織者們還需要突破參與者的罪責感。罪責感是制約我們做出違反道德和法律等規范行為的心理防線,特別是當參加者要採用騙人的方式去拉下線時有無罪責感就尤為重要。在傳銷組織中,組織者往往通過系統的方法消除參與者的罪責感。一是宣揚活動的合法性和利他性。如混淆傳銷與直銷的界線,將傳銷活動誇大為前途光明的合法事業,強調拉下線的行為是在幫助對方,是善意的欺騙;二是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讓每一個參加者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得到的情感互動,用溫情去打動、融化,使參加者通過對「家」的信任發展為對組織和事業的信任;三是採用信息隔絕的方式創造利於洗腦的條件,在傳銷組織中參加者只能聽到一種聲音,那就是我們的事業合理合法、前途無量。造神。非法傳銷組織也很會利用大家先入為主的心理進行「造神」,塑造榜樣的力量。一些非法傳銷組織會捧出某位中國傳銷界「理論權威」的靈位扯虎皮拉大旗。人們往往會因為對「權威」的信任推翻自己正確的直覺,而服從錯誤的意志。在非法傳銷組織里,很多人不了解國家對直銷業的政策與規定,甚至不知道那個「權威」是誰。但是只要他們證實那個人的確在直銷舞台上扮演過「神之使者」的角色,他們就會對國家「支持」他們所從事的這個「行業」這一點篤信不疑。破窗效應。一間房子如果有扇窗戶破掉,沒人去修補,不久,別的窗戶也會被人打破。這種「破窗效應」發生的臨界點,在非法傳銷組織里的表現是在說第一個謊言的時候。一旦開始說謊,人就失去了廉恥,只要說了第一個謊言,說第二個時就不會不好意思了。只要開始說謊,無論是邀約還是問家裡要錢,或者是跟新朋友溝通,說起謊來都會覺得心安理得。渴望「扳本」的心理。當參與者們進入傳銷組織後,慢慢地,甚至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騙局,所有之前美好的許諾,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但是大部分的人卻不願就此收手,他們在這一行已經投入了許許多多他們認定他們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找一個下線,把本扳回來,以此來轉嫁自己的損失。綜觀上述,我們不難發現,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非法傳銷的「洗腦」手法就是根據不同對象,把他們的心理慾望挑起來,然後再加以催眠和控制。非法傳銷的受害者之所以很難跳出這個圈套,是因為他面臨著一個人們最不願意麵對的事情——自我否定。而且加入傳銷時付出的成本越高,退出的過程就越緩慢越困難。這個成本是綜合的,不僅包括投入的錢財,還包括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寄託在這個事業上的夢想等等。脫離開傳銷組織的人員,往往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現實。所以說,傳銷人員深陷其中,已經屬於背水一戰,但現實就是如此,但無法自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