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代理服務 > 什麼叫職務代理行為

什麼叫職務代理行為

發布時間:2024-06-22 13:28:50

A. 職務代理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第170條規定:「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對於職務代理的法律概念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其實職務代理在生活當中的運用非常的普遍,比如公司當中有些時候總經理因為各種原因請假,在此期間就可能會將自己的相關權利交給副總經理來代理。這樣一解釋的話大家就會覺得非常的淺顯易懂了,而且民法總則職務代理的這個問題專門進行了規定。
一、《民法典衡缺》(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職務代理的規定是什麼?
第170條規定:「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二、什麼是職務代理
職務代理確有不同於委託代理的某些特徵,如職務代理的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工作人員;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與其說是受民事法律關系的約束,不如說更多地受勞動法律關系或行政法律關系的約束,職務代理相對穩定,氏行除非代理人職務變動,其代理權一般不能剝奪等。
但職務代理又具有委託代理的本質特點,即都是被代理人單方授權行為的結果,盡管其授權形式各有特點,代理人都只能在授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活動等。因此,職務代理實質上是委託代理的特殊形式。
三、我國《民法典》規定:「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託代理
委託代理是指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而發生代理權的代理,由於它是依據本人意思而產生代理權的代理,本人意思表示是發生委託代理的前提條件,因此又稱為意定代理。委託授權行為是被代理人以委託的意思表示將代理權授予代理人的行為。它是委託代理產生的根據。
一般認為代理權的授予,並不是一種契約關系,而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它不必取得代理人的同意,僅憑被代殲攔嘩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發生授權的效力。
通常情況下,在本人完成授權行為之時,本人與代理人之間往往已設定一種合同關系作為代理權賴以產生的基本法律關系。所以,委託合同是產生委託代理授權的原因或基礎,委託代理權就成為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的一種手段。但是,委託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並不當然產生代理權,只有委託人作出委託授權的單方行為,代理權才發生。此外,勞動合同關系、合夥關系、職務關系,並不存在委託合同關系,也能產生委託代理授權。
委託代理授權,一般為不要式行為。在法律規定必須用書面形式時,口頭形式為無效。
2、法定代理
法定代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發生代理權的代理。這種法律規定,即法定授權行為,是國家立法機關基於保護公民和維護交易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於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取得法定代理人的資格既不需要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需要人民法院的指定,這是法定代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法定代理通常適用於被代理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民法典》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實施;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民法典》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因此,具有監護人資格的人,依法享有法定代理權。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實施代理行為時,應遵循法律規定的行為准則,本著有利於被監護人利益的精神而為之。監護人實施代理行為違反監護職責的要求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不利後果;若因此致被監護人受有損失,應負賠償責任。
3、指定代理
依據人民法院或者有關單位的指定行為而發生的代理,稱為指定代理。這里所謂的「有關單位」,是指依法對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組織。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處理自己事務,又不能通過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處理其事務的公民指定代理人。如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指定訴訟代理人。在不能由法院指定代理人的情況下,應由依法對他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單位為其指定代理人。
綜上所述,《民法典》職務代理的規定是在第170條當中,職務代理人應該正確的行使自己在代理期間的相關權利,與其說是職務代理,其實也能夠看成相關人員將自己的權力委託給其他人行駛,所以也可以將職務代理看成為委託代理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職務代理的期限和原因都是特定的。

B. 職務代理和表見代理的區別

法律分析:實質不同。職務行為實質上是有權代理行為,表見代理實質為無權代理行為。職務行為中,除了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職務代錶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必須在許可權之內,其他職務代理行為的認定則要求行為人必須在其職務許可權之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C. 代理是什麼職位,做什麼的

職務代理(
agency
in
ty),即根據其所擔任的職務而產生的代理。
職務代理確有不同於委託代理的某些特徵,如職務代理的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工作人員;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與其說是受民事法律關系的約束,不如說更多地受勞動法律關系或行政法律關系的約束,職務代理相對穩定,除非代理人職務變動,其代理權一般不能剝奪等。
但職務代理又具有委託代理的本質特點,即都是被代理人單方授權行為的結果,盡管其授權形式各有特點,代理人都只能在授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活動等。因此,職務代理實質上是委託代理的特殊形式

D. 民法典職務代理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答含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就是職務代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二條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和法攜薯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第一百七十條 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清隱笑相對人。

E. 在行政職務任命中,代理和兼任有什麼區別

1、解釋不同。

代理是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

兼任,一個漢語詞彙,基本意思:先後擔任幾個職務;不是專門的任職。

2、職務不同。

代理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

兼任是有自己的職務,同時還可以管理其他職務,臨時擔任管理事務。

3、權利不同。

代理並沒有實際權力,可以上級委任如:代理市長,簡稱代市長,意指暫時代理市長行使市長基本權利,而尚未經人大正式選舉任命的領導。

兼任有實際權利。如:不是專任的。黨支部書記兼任車間主任。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昨得手札,屬治心學,敬悉一是。今年更得兼任,至為歡忻!」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職務代理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使用烏班圖的vim寫c程序 瀏覽:416
平涼美食市場在哪裡 瀏覽:974
什麼情況可以凍結房產交易 瀏覽:506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男女比例多少 瀏覽:638
新三板怎麼交易的 瀏覽:419
深圳農村菜市場在哪裡 瀏覽:391
林文正姿護眼筆賺錢嗎怎麼代理 瀏覽:717
資料庫系統為什麼要並發 瀏覽:958
枸杞哥為什麼被交易了呀 瀏覽:727
批發市場的菜冬天怎麼保新鮮 瀏覽:179
本科論文實驗數據不好怎麼辦 瀏覽:331
什麼是泄露公司信息 瀏覽:911
比較寬的插頭是什麼數據線 瀏覽:965
分形交易怎麼選股 瀏覽:159
北京成立證券交易所釋放什麼信號 瀏覽:607
哪裡看我國碳排放數據 瀏覽:609
如何在金融交易中套利 瀏覽:307
記者如何積累經濟大數據 瀏覽:104
個人信息報告包括什麼內容 瀏覽:856
一號除油劑一箱能代理什麼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