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代理服務 > 保險代理經紀公估如何融合發展

保險代理經紀公估如何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19 15:18:43

㈠ 專業保險中介的發展方向在哪兒

全國保費收入中保險中介佔比高 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

現代保險業中,保險中介包括:保險專業中介、保險兼業代理、保險營銷員;而保險專業中介又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㈡ 保險公估前景如何


國內保險公估人制度發展問題


保險公估人,對於我國保險市場業務與行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保險公估人制度由於發展時間較短,缺乏相應技術、管理經驗力量,在實務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缺陷。


缺乏社會認知,市場業務受阻


我國保險公估人制度,由於發展時間較短,在國內保險業務市場發展尚不成熟。相較於保險代理人制度、保險經紀人制度,缺乏足夠的社會認知,由此也導致其市場業務的展開受到局限。這里所說的認知缺乏包括兩方面:

大眾對於保險公估人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屬於保險公司體系下的業務結構,因此對其獨立於公平屬性特點產生錯誤認知;

保險公司沒有充分認識到理賠評估業務的專業分工好處。由於保險公司自有勘察定損業務,主觀上排斥保險公估人的市場業務。


缺乏技術、人才力量積累

由於客觀的業務操作要求,首先,保險公估人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背景與較成熟的業務經驗能力;其次,保險公估機構則必須擁有領域范圍較廣的專業技術人才。但目前國內保險公估市場明顯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力量積累。


保險公估制度管理問題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備案的保險公估公司共有353家。相較於最初發展階段的幾家,在數量上有著巨大的突破,但相應的管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如2019年5月,上海銀保監局對六家保險公估公司開出13份罰單,這在保險公估監管領域還是很較為少見。罰單問題主要集中在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這對素以「公平」「權威」著稱的保險公估機構,是一個沉重的信譽打擊。

此外,保險公估從業人員在實務操作上,也屢屢出現不規范操作,甚至存在利用信息不對稱違規操作的現象。這都是目前國內保險公估制度存在的管理問題。

綜上,保險公估人制度發展,對於規范保險市場秩序,促進保險市場業務與行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對保險公估人制度的重視,探索解決其暴露的缺陷問題,完善保險公估人制度,無疑將是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又一個重點問題。

保險公估人這一特殊的保險市場角色,其市場業務包括對保險標的的查勘、鑒定、估值、風險評估與理賠認定,與保險市場業務有著密切關系,能夠影響保險行業的整體發展。因此,其制度完善與發展有著重要的行業意義。

㈢ 保險中介行業的內容及發展概況

保險中介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保險代理人受保險人的委託,代表保險公司的利益,在保險公司授權的范圍內從事保險活動。保險經紀人分直接保險經紀和再保險經紀人。直接保險經紀人基於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再保險經紀人基於原保險公司的利益,為原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業務提供中介服務。保險公估人站在獨立的立場上,對委託事項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保險當事人提供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快速提高,隨著中國保險業的不斷改革、市場化趨勢不斷深入,可保資源不斷豐富以及保險需求大幅增長。2005年,全國保險業務收入4928.4億元,保險密度379元保險深度為2.7%。預計到2010年,全國保險業務收入.將比2005年翻一番保費收入突破1萬億大關同時保險深度達到4%,保險密度達到750元。但隨著人們對保險認頌野識逐步深入.並對自身生活品質提高以及對未來的保障有較高期望,依靠單一的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產品已滯後於人們需求,迫切需要採用方便、快捷、無憂的綜合配套保險服務體系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採取新的商業模式來整合整個保險行業資源,將行業內各大保險公野雹司的保險產品予以優化組合,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網路平台,用最方便最個性化的服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說這將是未來對用戶提供保險服務的最佳解決方案。
時野脊喊下,因為各大保險公司各自的利益點不同,很難讓這些大鱷們放下包袱協同作戰,也許這種現狀給保險中介機構帶來了新的機會。中國保監會有意扶持有實力的中介機構,提出「要規范發展保險中介市場,鼓勵和促進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創新經營模式」,並在2006年推動保險中介業的整合,扶持有實力的公司,打造出集保險經紀、公估、代理於一體的行業旗艦。這些政策和行動為中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釋放了巨大空間。
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政府和保監會為中國保險行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監管,將促進中國保險行業的迅速騰飛。有理由信相,中國保險中介將會有很大的發展。

㈣ 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幹嘛?要考試了啊???
告訴你定義和簡單的東東其他的自己搞定吧,我把在學校學的基本上也還給老師了啊!!
保險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在保險人授權的范讓姿答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並冊耐依法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費的單位或者個人.
保險經紀人指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被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傭金的人。
保險公估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設立,受保險公司、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委託辦理保險標的的查勘、鑒定、估損以及賠款的理算,並向委託人收取酬金的公司。
不同點很多的:代理人是接受坦慧保險人的委託,也就是說他是和保險公司是一種委託合同的關系,在他合同的范圍之內行使代理權。
經紀人他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也就是為投保人服務,他的合同是與被保險人簽訂的合同。
而公估人他可以接受被保險人和保險人雙方的委託,更傾向於中間人的概念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如何開展保險公估業務

2015年,保險公估、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三類從業人員(以下稱「保險中介從業人員」)的資格核准取消後,全轄保險中介從業人員數量快速增長,為推進行業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近期我局發現,部分公司在保險中介從業人員管理上出現了新增人員培訓不到位、執業登記數戚乎據不準確、所屬從業人員經營行為不規范等問題。為加強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執業管理,根據相關規定,我局擬進一步規范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執業登記管理和執業行為,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稱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包括保險代理人(指與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簽訂委託代理合同,從事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員),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的從業人員。
二、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保險法》相關規定做好所屬從業人員准入管理,認真進行甄選,加強專業培訓,確保品行良好,具有從事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所需的專業能力。
三、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當在中國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上為所屬從業人員進行執業登記,並向其發放悔稿執業證書,不得扣留或變相扣留其執業證書。
四、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只限於通過與其簽署代理協議的一家保險公司或者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進行執業登記。保險中介從業人員所屬保險公司或者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變更的,新所屬保險公司或者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當為其變更執業登記。
五、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不得委託碧仔孝未持有本機構發放執業證書的人員從事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業務。
六、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切實規范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展業行為,要求其在開展保險業務活動中主動出示執業證書。保險專業中介從業人員應當在執業證書記載的所屬保險公司或者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的授權范圍內從事業務活動。
七、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因保險中介從業人員離職或者其他原因需回收執業證書的,除及時回收執業證書外,還應在中國保監會中介監管信息系統中注銷執業登記。
八、本通知下發後,各公司應抓緊時間梳理和排查本公司所屬從業人員的執業管理情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規范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執業管理工作,並於2016年5月5日前將執業管理情況排查報告上報我局。我局將不定期對各公司所屬從業人員的執業管理情況開展抽查,對於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保險公司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我局將依法嚴肅處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保險公估人的前景

3、加強保險理賠管理,重視保險公估監管

國內保險公估人存在的角色立場問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想要改變這種市場現狀也需要多方市場活動主體的共同參與。尤其在保險公估市場秩序失衡的當下,被保險人的主動維權意識與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對於規范保險公估市場秩序,重塑保險公估角色立場有著重要意義。

主動維權——重視保險理賠管理

基於目前保險公估業務市場的現狀,被保險人在保險理賠環節中,應通過成立專項理賠小組、委派專人,主動參與並加強保險理賠管理。管理內容應包括:1.事故材料收集、審查、核對;2.保險合同條款研究;3.保險理賠溝通、協商、談判(保險公司或保險公估機構);4.採取司法手段立案起訴。

公估監管——加強保險公估監管

目前,國內保險公估人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尚待進一步完善,監管部門對於保險公估機構業務經營的規范性管理處罰力度也有待加強,如建立更加明確、嚴格的公估人責任處罰制度,明確保險公估人在執業過程存在的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以及所應當承擔的嚴厲法律後果。通過強監管,規范保險公估人市場經營,重塑保險公估人客觀、中立、公正的第三方角色立場。

我國保險公估人制度,由於發展時間較晚,發展程度尚不完善,目前無法保證保持絕對的第三方中立立場。實務保險理賠中,被保險人應加強主動維權,重視保險理賠管理;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市場監管,共同重塑保險公估人角色立場,有效發揮其重要中介角色作用。

㈦ 保險經紀公司創新發展

未來五年中國保險市場發展趨勢
保險業仍是高速成長的經濟行業
過去的5年間,中國保險市場年平均增長率為22%,為同期GDP增長率的2.66倍。入世後的5年,保守地推算,可望保持15%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
入世以後,我國財產保險市場不合理的業務結構將得到調整。傳統業務加上責任保險、家庭財產保險和農業保險及其他圍繞高技術產業所設計的保險項目,將使我國財產保險市場保險費總量穩中略升。人身保險業務在未來5年仍然可以保持枯棗悉較高的增長規模,而且可望超過過去5年年均近40%的增長率。
民族保險業仍然控制市場的絕對份額
目前,外國獨資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占總保險費的1%,即使在上海市場,外資保險公司也僅僅控制了10%左右的市場份額。盡管外資和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數量在絕對數上大大超過民族保險公司,但由於歷史、網路及業務范圍限制等原因,加上入世頭幾年我們將實行不同程度的市場保護措施,境外保險資本的業務擴張規模仍將受到限制。
入世3—4年全面取消對境外保險資本在中國市場的各項限制措施後,外資對於中國保險市場的影響力肯定將日益擴大,但在中國這個特定的社會土壤所形成的保險市場上,民族保險業仍將是左右市場大局的決定力量。
保險中介市場將出現批發與零售並舉的局面
今後,在代理人群體中,除了營銷員之外,保險代理公司將成為市場代理業務的主流,兼業代理將被逐漸削弱或限制發展。在面向自然人提供的保險經紀及保險公估服務方面,目前存在的空白將被彌補。可以預料,在不遠的將來,專門為社區服務的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公估公司將會形成,已經形成規模的保險中介機構也將介入零售市場,批發與零售並舉的保險中介市場格局在入世後的2~3年內將逐漸形成。
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將成為市場競爭的主流
保險產品的創新,如通過約束責任免除項目的技術手段擴大保險責任范圍,將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與投資、理財和金融服務相鏈接。又如將標的性質接近或相同的產品設計在同一張綜合保險單上等。總之,保險產品的創新將在圍繞如何將保險產品的設計、管理和控制的難題留給自己,將方便和效率留給客戶上做文章。
服務創新是保險服務的一個永遠的主題。入世之後,外資公司將帶給我們各種服務理念,其中無縫隙或無斷層保障服務將是我們可能面臨的—個重要沖擊。未來的保險市場上,市場競爭的主流並非保險費率和佣岩梁金折扣,相反,那些注沒乎重市場品牌形象的外資保險公司很有可能採取費率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傭金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經營策略,從而使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成為保險公司之間開展競爭的主要方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中國保險公估業的發展研究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本文已作為國際經濟學作業上交至導師處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摘要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李拍友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賀殲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哪槐,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參考文獻:1.喬桂明:《中國保險業發展戰略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012.3.魏華林、俞自由、郭楊:中國保險市場的開放及其監管。《保險研究》,1998(7)、(8)、(9)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㈨ 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是什麼

保險經紀人敏型、保險代理人和保險公估人的聯系: 1、推動了保險業的發展,使保險供需雙方更加合理、迅速地結合,減少了供需雙方的輾轉勞動,既滿足了被保險人的需求,方便了投保人投保,又降低了保險企業的經營成本。 2、解決了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保險專業知識缺乏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獲得最適合自身需要的保險商品。 3、使保險經營者從搭茄繁重的展業、檢驗等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致力於市場調研、險種開發、償付能力管理、保險資金運用以及住處傳遞迅速、系統運轉高效的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 4、能夠提供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的知拿察資證,供保險雙方或法院裁決時參考,有利於矛盾的化解和消除。 5、 他們都是依法獲取傭金或手續費的單位或個人。

㈩ 如何理解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和公估人的市場功能

保險代理人是代理保險人(公司)的產品,通常個人壽險、家財險、一般的團體險等都是通過這一渠道進行銷售的;保險經紀人是代表投保人,受雇於投保人,通常大型集團企業需要一攬子綜合保障計劃,包括企業資產、員工福利、退休年金等,尤其是跨國企業,需要專業的保險經紀人為其規劃並尋求具有競爭力的,能為其服務的保險人。在出險後的定損過程,經紀肢坦人同樣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滲襪;保險歷喊桐公估人是中立方,一般在保險理賠定損時,特別是有爭議時,司法機關需要公估人出具權威報告作為參考。

閱讀全文

與保險代理經紀公估如何融合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乒乓球如何判斷對手技術 瀏覽:975
數據採集如何執行 瀏覽:22
二手房交易的保險是什麼 瀏覽:298
房子未滿二年如何交易 瀏覽:936
本地資料庫如何實時備份 瀏覽:40
如何投訴伊利代理商 瀏覽:7
無錫技術裝飾裝潢工程包括什麼 瀏覽:71
怎麼樣快速統計表格信息 瀏覽:273
股市下跌多少自動停止交易 瀏覽:205
浙江荷花池批發市場哪些品牌好 瀏覽:509
測控儀器與技術學什麼 瀏覽:727
為什麼入賬價值要加交易費 瀏覽:550
美爾信產品質量怎麼樣 瀏覽:459
公司代理費用多少 瀏覽:421
女人跑美容養生市場穿什麼衣服好 瀏覽:646
信息技術公司推廣費怎麼入賬 瀏覽:198
沈陽如何找工作信息中心 瀏覽:853
延遲程序怎麼寫 瀏覽:934
網上數據標識工作要哪些能力 瀏覽:770
光輝迪迦的數據是多少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