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代理服務 > 與外資銀行建立代理關系有哪些優勢

與外資銀行建立代理關系有哪些優勢

發布時間:2022-02-10 13:29:34

⑴ 外資銀行在存款業務方面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優勢:
1)存款門檻高。最低人民幣7萬或1萬美金等值,都是優質客戶,利於帳戶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容易吸引潛在的公司客戶。小額賬戶收取高額管理費,避免了在大量小額賬戶以及睡眠賬戶上面消耗過多成本。
2)存款產品多。從普通活期存款,到1天/7天通知存款,最後到結構性存款;根據客人不同的流動性偏好以及周一預期制定不同的個性化產品。
3)存取款便捷。到櫃台存取款不需要帶卡,只要報名字和身份證號或者帳號就可以。通過預留簽字印鑒的核對操作存取款。我每次都去櫃台直接報名字,簽了字就取款。當然日取款超過2萬的時候會被要求出示證件。
4)服務專業。有一次我帶卡去工商銀行取錢,我說先幫我看看卡上還有多少錢,工行的櫃員在電腦裡面操作了一下,轉頭用喇叭跟我喊,卡上還有3000塊,你要取多少?同樣的我在外資銀行查帳戶余額,人家櫃員就用個小計算器幫我按數字,然後隔著玻璃給我看。不透露我隱私,這才叫服務專業嘛。而且外資銀行都是一對一的面對面談服務,如果你願意去喝咖啡聊天也可以。
5)系統優秀費用低廉。我用的外資銀行卡異地存取款不收手續費的,跨行轉帳支取只要超過2000塊也不收手續費,呵呵。而且不用煩惱如果因為銀行系統原因賬戶上一夜之間多出來1萬塊、像中資銀行的儲戶那樣因為「儲戶有責」被判刑。
6)國際品牌。資產國際通行,熟悉國際市場,精通國際慣例;而中資銀行對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和國際市場信息知之較少,在競爭激烈的外幣存款業務方面不如外資銀行。

劣勢:
1)網點少。滿大街都是建行,工行,中行和農行,外資銀行只有在幾個重要城市有手指頭都數得清的網點規模。網點少不利於個人存款業務的開展。
2)業務量少。外資銀行剛剛開始做人民幣業務,由於網點少,業務量就少;而且外資銀行的主要業務是代理清算、結算,以及匯兌,存款業務很難說有多少發展。外資銀行有很多國外資本結匯注入的人民幣資本,不需要存款。
3)經驗不足。外資銀行管理層都是外國人,中層管理人員多少都有國外留學背景,那些從中資銀行挖過來的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管理層的意見。因此,從部門構架和資金營運上來說都是國外構架在中國的改良,這也許是一種特色的管理方式,但我認為這更是一種劣勢。

⑵ 與外國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有什麼優勢

一、外資銀行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外資銀行在中國有三大發展機遇:一是加入WTO後,我國履行承諾,逐步放鬆對客戶、業務和地域的限制;二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到來和金融管制的進一步放鬆,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上通過非傳統信貸業務增加收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大增加;三是中國鼓勵外資銀行向中資銀行參股。伴隨著這三大機遇,外資銀行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具體現狀如下:

1.數量持續增加、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狀況持續轉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了204家營業性機構。以上海市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資銀行資產總額為3423.4億元,同比增長了38.4%,占市場總額的12.8%,上升了2.2個百分點;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1659億元,同比增速達到50% 以上,占上海市貸款市場總額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資銀行實現經營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了46.8%。

2.入股中資銀行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在過去一年間,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相繼啟動股份制改造,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機制更為靈活的股份制銀行,開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近165億美元。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的股份,已經佔到中資銀行總資產的15%。

3.進入范圍由京滬深向內地逐步擴散。目前,以京滬深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仍是外資銀行進入我國的首要選擇地域,並且以京滬深為中心不斷向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延伸。隨著鼓勵外資金融機構為西部大開放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斷深入,我國金融服務的對外開放區域將不斷擴大,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後的地域分布也將不斷向中西部延伸。

4.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數量逐漸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資銀行機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其中61家獲准經營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從12月1日開始,中國將進一步按時開放昆明、北京、廈門三個城市的人民幣業務,並提前一年開放西安、沈陽兩個城市的人民幣業務,使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增加到18個。

5.人民幣業務主要集中於存貸款。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主要集中在存款與貸款上,結算方面也趨向活躍,其人民幣的來源不僅依靠外商投資企業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業借款等市場機制來籌集,基本上滿足了信貸資產上的需求。據業內人士預計,外資銀行在大陸的貸款額將以每年40%速度增長,到2010年,外資銀行佔大陸總貸款的比例將達8%。

二、外資銀行的優勢分析

第一、資金實力雄厚。這些銀行巨艦的資產規模和利潤規模都是國內銀行難以望其項背的,比如花旗銀行的總資產就超過我國4家國有商業銀行總和,其稅前利潤超過我國4家國有商業銀行總和近10倍。

第二、資產質量優良,獲利能力較強。我國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相當高,大約在28%左右,這樣高的不良貸款率世界罕見。

第三、具有組織管理優勢,抗風險能力強。外資銀行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多年,有著豐富的經營經驗,提供的金融服務花樣多,能較快地適應市場需要。

第四、軟硬體設備優良,產品的科技化程度高。

第五、在不少領域享受超國民待遇。在上繳利稅方面,中資銀行的總負擔超過70%,而外資銀行的綜合稅率只有30%左右;在購置設備方面,中資銀行費用需從稅後利潤中支出且需上級部門審查批堆,而外資銀行卻很靈活;在業務范圍,外資銀行可做外幣投資業務。

第六、經營管理機制靈活,富有生機,比較適應市場經濟日益靈活多變的現實。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體制不健全,沒有形成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符合市場需要的管理制度正在形成與完善之中。

第七、全能銀行,即一般都實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混業經營,而國內銀行由於國家政策限制,不能夠全面參與證券和保險業務。

第八、能為客戶提供品種多元的金融產品,有占優勢的金融創新能力。所有這些優勢都是因為外國銀行有悠久的經營歷史、深厚的市場化運作經驗和高素質的金融管理人才。

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資產規模、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管理經驗、經營方式、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這些差距只有通過我國銀行業自身的改革來逐漸彌補。

三、外資銀行的進入對我國金融業所帶來的沖擊和問題

不可否認,外資銀行的進入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帶來了現代化的運行機制和先進的管理模式;能夠帶來先進的金融產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務;有助於深化金融改革和提高中國金融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有利於中國金融企業國際化進程和引進外資,但這不是短期內所能達到的。但是,外國資本的進入必然會對國內金融業造成更大的沖擊,盡管國內銀行業不可能潰不成軍,但面臨的挑戰是相當大的,主要表現在:

第一、中國銀行業將越來越多地喪失自己的優勢客戶資源,從而對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嚴重影響。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於優質客戶,外國銀行盯住的是那些優質客戶資源。而那些優秀的客戶資源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由於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沒有多少利潤可挖,因此不是他們的重點考慮對象。最近發生的數起大企業「倒戈」轉向外國銀行的事件就充分說明了這點。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外資銀行吃了「肥肉」,留給國有銀行只有「骨頭」。

第二、外資銀行的進入會引起存款分流。如果這種存款分流超過了中國居民的心理警戒線,將不可避免地使國內儲蓄者對國內銀行信用構成威脅。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提示我們:即使有國家信用作後盾,當居民心理防線崩潰後,也會引發大規模的貨幣危機。

第三、外資銀行的進入帶來了方方面面的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會使國內銀行業中具有較高的金融專業技能、優秀的客戶資源和人際關系網的優秀人力資源外流,從而造成中資銀行優秀人才短缺的局面。其次是客戶的競爭,外資銀行在中國爭取的客戶主要包括公司客戶、機構客戶和個人客戶。專業人士指出:銀行的20%的客戶往往能帶給銀行80%的利潤或市場份額。還有就是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外資銀行的進入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國銀行業中間業務、國際結算業務和外匯業務的大量流失。最後是市場的競爭。資本市場、貨幣市場、資金市場、外匯市場、銀團貸款市場、電子商貿市場和沿海市場等都是外資銀行力爭佔領的市場。

第四、加大我國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外資銀行本幣和外幣的業務限制放開後,將增加中央銀行准確界定貨幣與信貸總量的難度,因為外資銀行可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來抵消貨幣政策效果,從而減弱中央銀行制定與測定貨幣政策目標的能力,使貨幣政策效果弱化。而且外資銀行的進入還會加大對外商投資的產業調控的難度,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外資集中的某些產業失控。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及外資銀行的進入,我國金融體系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沖擊,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在本國的外資金融機構都可能增加金融體系的經營風險,如果我國的金融監管當局監管不善,將會增加我國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因素。

第五、為我國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難題。一方面,隨著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的飛速發展及國際銀行業綜合化、全能化趨勢的加強,中國現有的銀行監管體制、方法和手段將難以適應,許多監管真空將會出現在銀行,監管的有效性也有可能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外資銀行的進入會帶來許多我們不熟悉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如何對這些尚不熟悉的業務實施有效監管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此外,由於在華外資銀行的總部注冊在境外,單靠我國中央銀行的監管有時難以奏效,這就涉及到如何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等新問題。外資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地存在營運資金不到位、將境內的資金調入國外套利、少繳或漏繳存款准備金和轉移利潤逃避稅收超范圍違規經營等問題,外資銀行的進入也會把國外的金融風險帶入國內金融市場,這就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傳導和加大了金融風險的防範難度。

四、幾點思考和建議

從世界各國金融業開放的歷程來看,東道主對外資銀行的進入都較為慎重。但從總體上看,又都是以鼓勵外資銀行合法進入為主,在穩健、謹慎的原則下對金融業進行有效監管和開放搞活。這對我國金融業也有一定的啟示:

1.強化市場監管,建立業務管理監測體系,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我國還沒形成對外資銀行管理的一套有效監管體系和運營機制。隨著外資銀行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過去的一些外資銀行管理法規已難以適應新的形勢,一些漏洞也就成了外資銀行利用的工具,這對國內的商業銀行和我國金融業顯然是不利的。所以應該強化市場監管,建立業務管理監測體系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一系列的金融法律法規應在實施過程中應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以便更好地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康發展並與國際規則接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跨國界資金流動實施定點、定時和全程監測,增強銀行監管部門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建立相應的金融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

2.完善金融監管、確保金融監管的有效性。為了適應我國金融對外開放和推動金融發展,應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體制。以金融整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為契機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體制,建立覆蓋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及其它金融業務的統一金融監管機構,對現有分散的金融監管資源進行有效配置,逐步解決監管重疊與監管缺位並存等問題,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推進金融業務的創新與發展,促進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重點加強和完善對跨國銀行、對資本充足性、對金融衍生工具和對利率風險的監管。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業的資金融通也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機史證明:目前我國金融業的分業監管體制既不可能在整個金融業受到沖擊時能獨善其身,也不會在自身危機時對其他金融部門不產生影響。因此,為解決我國在協調不同監管主體面臨的諸多挑戰,銀行監管者必須和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分工協作、適度借力,以減少監管成本、確保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3.提高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控水平,維護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無論在業務范圍、管理創新、經營機制,還是兼並收購,與前期調控的微觀金融基礎相比,都有很大不同,因而就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在監管原則上,既要充分利用外資銀行給我們帶來的外部改革動力,提高我國銀行業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又要防止由於外資銀行的進入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過度競爭;在監管內容上必須將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與違規經營區分開來;在監管方式上,以合規性監管和非現場檢查為主;在監管效率上,應有明確的時限要求;在監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國民待遇原則,對中、外資銀行一視同仁。

4.大力開展中間業務和國際市場業務。從目前我國四家國有獨資銀行的總收入構成來看,絕大部分的收入是利息收入,中間業務和國際業務中的收入所佔比重非常小。但外資大銀行往往非常重視這兩項業務的開展。因此,我們要認識到中間業務和國際業務的重要性,並建立一套嚴格、科學、行之有效的中間業務和國際業務管理考核體系,以促進中間業務和國際業務的發展。

5.實施人才發展戰略。金融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因此,要加強對金融業人才的培養,更重要的則是留住人才;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增強凝聚力、歸宿感;要建立起符合市場競爭規則的人才開發和激勵機制,建立起較為穩定和可持續的人力資源,有效開發和配置制度體系;同時還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測度和績效評估的技術指標和科學管理體系。

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國銀行業的改革提供了外部激勵和發展動力,外資銀行的進入也給中國銀行業帶來額外的競爭,或許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金融風險,但從長期來看,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銀行業產權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將產生積極作用,為我國銀行業提供了難得的參照體系和競爭對象,起到示範、激勵和交流的作用。它將進一步促使和加強我國銀行業與國外銀行的聯系和合作,通過市場互補,共同繁榮我國的金融市場。為此,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揚長避短,發揮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和貨幣政策的促進作用,避免和減少其對我國銀行業和貨幣政策的沖擊,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健康地發展。

⑶ 在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四大銀行的優勢是什麼

錯了,
四大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他們網點分布廣,基礎深。

1。網點廣, 外資銀行進來後, 由於網點的限制, 只能在大城市開辦業務, 主要是對公存貸款業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 沒有必要坐上1小時公共汽車去存款。

2、基礎深。 絕大多數企業已經在四大銀行有貸款, 長期關系良好, 所以外資銀行並不容易開展業務。 現在的外資銀行的業務對象主要是外資企業。

⑷ 外資銀行設立條件與投資入股的條件的比較

外資銀行設立的條件

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設立獨資銀行或者合資銀行,除最低注冊資本額應滿足3億元人民幣的自由兌換貨幣外(其注冊資本為實繳資本),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一、申請人為金融機構;
二、申請人在中國內已經設立了代表機構(獨資銀行設立代表機構應滿二年以上);
三、申請人提出設立外資銀行申請前一年年末總資產不少於100億美元;
四、申請人所在國家或者地區有完善的金融監督管理制度,並且申請人受到所在國家或者所在地區有關主管當局的有效監督;
五、申請人所在國家或者地區有關主管當局同意其在中國境內設立銀行的申請;
六、申請人符合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入股中國銀行業的可行投資模式分析

○ 巴曙松

投資入股中國銀行業狀態與特點

雖然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成立外資獨資銀行和合資建立新銀行等形式進入中國的銀行業市場,但是通過購買並持有中國國內銀行機構的股份進入逐漸得到外資金融機構的青睞。
2003年12月,中國銀監會宣布將單個外資機構入股的比例由原來規定的15%提高到20%,合計外資投資比例低於25%,被入股機構的性質和業務范圍不發生改變。
另外,還有眾多商業銀行以及信用社的交易已明確意向,如:濟南市商業銀行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渤海銀行和渣打銀行,德國復興開發銀行集團與南充市商業銀行,澳洲聯邦銀行、荷蘭合作銀行與杭州市農村信用社的合資等;上海農信社、光大銀行、蘇州商業銀行、杭州市商業銀行、哈爾濱商業銀行以及四大國有銀行的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談判之中。

就現實狀況來看,投資入股方式參與中國金融業的優勢在於:

較低的進入成本。與獨資和合資方式比較起來,參股方式避開了眾多的法規和政策限制,繞開了各種壁壘。另外,在投資入股一些中小金融機構時,外資金融機構可以較小的資金成本取得較大的權益。

在業務拓展和經營管理上發揮較大的作用,能將新產品的開發、創新和中資銀行的分銷網路、人民幣業務規模相結合以更有針對性地對目標和產品領域進行滲透,擴大其在本地市場的業務份額。

在時間上避開了中國開放人民幣業務的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提前全面進入國內銀行市場,利用國內銀行分支網路和廣泛的客戶基礎,推廣外資銀行的產品和服務。

外商投資中國銀行的過程中,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管制的放鬆,外資的角色也在不斷演變:從一開始以財務投資者身份試探,逐漸轉化成戰略投資人角色;從最初僅謀求在董事會發言的權力,發展到在業務層面嘗試多種合作。

從目前來看,投資入股的方式呈現出以下特點:

外資參股的方向出現分化。入股中國金融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中,真正有實力以大比例參股目前中資銀行第一陣營的,還是以花旗、匯豐為代表的外資銀行第一團隊;其他銀行在規模上遜色於上述銀行、但中國業務特色明顯的這類外資銀行,則將目光盯在了股份制商業銀行身上;此外第三、四梯隊的外資則瞄準了他們能夠拿下的目標。「門當戶對」原則在互補型參股的案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小銀行,特別是城市商業銀行,是外資金融機構參股下一步的熱點。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內的中小金融機構,同時得到所有外資金融機構的青睞。原因在於:

中小金融機構的現實需求。中國目前正在對全國112家城市商業銀行以及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和重組,這是目前差異化程度最大的一類銀行機構。除了一批較差的機構必須退出市場以外,相當一部分急需補充資本金,提高資產質量和經營水平,引入外資是這些機構的首選。

監管當局的政策支持。隨著外資參股中國中小金融機構的正面效應的凸現和監管當局監管理念和監管水平的提升,對於外資入股中小金融機構,政府已採取支持姿態,並屢屢出現「撮合」的實例。銀監會2004年9月7日表示,鼓勵和支持城市商業銀行積極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上市和城市商業銀行之間的聯合與重組等項工作。

投資入股模式優勢、難點與風險

從中長期來看,外資金融機構不太可能滿足於僅僅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持有被參股銀行的少數股份,而是會盡力爭取絕對或相對控股地位。即使暫時無法實現控股,外資銀行也會通過派駐董事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等方式對被參股銀行施加更大的影響,從而更好地為其在華整體戰略目標服務。從已有外資銀行投資入股的策略來看,粗略劃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持有相對控股比例,控制董事會,實施流程再造

案例 新橋投資——深圳發展銀行

新橋入主深發展的過程一波三折,最終新橋的入股比例為17.89%,成為首家外資控股中國的商業銀行,而且還是控股一家上市的全國股份制銀行。在深發展召開的2004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出了新的董事會成員共15人,其中10名非獨立執行董事當中,來自外方投資者新橋的董事成員有5位。這 5位獨立董事中,還有兩位是外國銀行家。很明顯,新橋在新董事會中占優勢。

新橋入主深發展後,已經開始了對銀行的改造:一是優化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新橋掌握控制權後,即以重金請來國際咨詢公司對各家分行行長進行調研,並實施了中高層的變動。在適當保留部分適用人員後,新橋很可能還要在全球范圍內重新聘請職業經理人。二是強化風險決策。深發展面向全國招聘一名總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4名總行風險審查委員會專職委員及若干名分行或業務線信貸執行官。招聘的核心正是建立一條從總行信貸風險執行總監,到分行或業務線高級信貸主管的授信業務垂直控制鏈。銀行的風險控制部門將得以相對獨立,新橋藉此形成對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從事的業務活動的風險控制和相互制約,最終建立起信貸執行官和各分行行長之間的有效制約機制。

優勢分析 這是眾多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銀行業最為企盼的方式。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在董事會和經營層的有利地位,貫徹自身的經營理念,對銀行進行徹底的改造,使之真正成為具有國際先進管理水平的銀行。

難點分析

a.被參股銀行的要求條件較為苛刻。被參股對象股權必須較為分散,且可能必須從不止一個股東手中購入股權,談判成本較高。

b.必須得到政府支持。金融行業一向被認為是政府應當控制的領域,控股權的出讓顯然是十分謹慎的。

c.應該附加有持續經營的規定。對於不完善的中國金融市場來說,投機性的短期經營行為一向不受歡迎。

d.股權的定價以及准確掌握不良資產狀況等真實情況是一個挑戰。

風險分析

a.可能招致中方管理層最強烈的反彈。在深發展交易的整個過程中,董事會原高管人員與轉讓方關系均十分緊張,導致談判屢屢陷入僵局。

b.受到當局嚴格的監管。

2.入主銀行的董事會謀求發言權,輸出先進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對銀行進行再造,從而增強控制力

案例 匯豐銀行——上海銀行

匯豐銀行2001年12月以6260萬美元的價格購入上海銀行8%的股權,成為僅次於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在此之前,IFC 已經以匯豐選擇的全面進入、多層次滲透方式,給上海銀行帶來了實質性影響。

匯豐銀行派駐一名董事進董事會(另一位參股股東IFC同樣派駐一名董事),經常在董事會上投出反對票,反對銀行不顧資本金的約束盲目擴大資產規模,使得上海銀行較早接受了資本管理的理念,實現了穩健發展。匯豐還同上海銀行在銀行治理、組織架構、市場營銷及服務和品牌建設方面開展了全面合作。參照匯豐的做法,上海銀行成立了「Call Center」(電話服務中心)。目前,上海銀行正在進行組織體系及業務流程的徹底改造,將形成一個扁平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矩陣式的組織架構。總行將同時面對200多個網點,這些分支機構將成為提供一致服務及單純銷售和櫃面服務的網點,同時通過成立多個營銷中心和建立客戶經理制來開拓業務和產品營銷。 2003年底,上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到10.6%,不良貸款率僅為3%。

優勢分析

大多數外資金融機構入主城市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時,在股權上並沒有取得控股地位,都採取了這種策略。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

a.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對公司施加影響,較好地貫徹自身的經營理念,使銀行迅速轉換經營機制和提高管理水平。

b.在雙方磨合良好的情況下,能對銀行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掌控,慢慢地把自己的基因植入銀行體內,利用自身在管理、技術和全球網路的優勢,逐步掌握主控權, 並在適當時機通過增資擴股實現控股。

難點分析

a.要取得被參股方的充分支持與配合。雖然大多數銀行在引入外商投資者時都表示希望外資金融機構帶來先進經驗,但當外資機構對公司實施全方位介入時,必然會受到不同阻力,這時必須要取得參股對象的充分支持與配合。

b.要求外資金融機構本身具有充足的管理經驗。中國的銀行是植根於中國企業文化的土壤而生成的,在股權不佔優勢的情況之下,外資金融機構想通過介入從而對銀行施加全方位的影響,必須要求其自身有令人信服的經驗。

c.要求派駐到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和高管具有較強的控制力。個人能力往往在關鍵的場合體現出分量。例如,IFC派駐上海銀行和南京市商業銀行的董事藍德彰就是一位中國通,從不忌諱與董事會開展激烈的辯論,所以能夠給銀行的高層帶來較大的沖擊。

風險分析

a.與參股對象在經營理念和文化上可能產生沖突。外來參股者的深度介入必然影響銀行與參股對象深層次的沖突與紛爭。這種沖突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導致參股對象的邊緣化。

b.與當地政府關系的處理。對於城市商業銀行的定位、發展方向,地方政府的意見往往有著較大的話語權重。如果與地方政府關系處理不當,銀行的發展就可能會受到影響。另外,國內銀行的重大人事任免權仍然在政府手裡。

3.深度介入並控制銀行某項業務,逐步延展到銀行的其他層面

案例 花旗銀行——浦發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2002年底與花旗銀行達成結為「具有排他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協議。協議包括入股、信用卡業務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在入股方面,花旗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入股5%;第二步、第三步是在2008前,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花旗可增持至14.9%,最終不超過24.9%。

但對花旗來說,合作的全部重心幾乎都放在了信用卡業務上。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名義上設在浦發銀行下,實則為按公司化運作的半獨立運營中心。一旦政策允許,信用卡中心肯定會走向獨立,成立合資公司。而在此之前,雙方承擔對等的風險、權利和義務。根據協議,花旗提供技術和管理。目前所有工作人員的工資在信用卡中心支付,計入浦發銀行的成本。信用卡中心的首席執行官和四個部門的正職均來自花旗,副職則全由浦發銀行的人擔任,首席執行官向一個由花旗和浦發銀行各三人組成的「信用卡中心管理委員會」匯報。另外,花旗還提供了集團內最新版本的業務系統,所有的數據處理則集中到花旗在新加坡的亞太數據處理中心進行。在管理上,花旗也輸出了一支比較有經驗的團隊。

與在信用卡方面的實質性參與不同,花旗暫時對浦發銀行其他方面的合作並未投入太大力量,只是提供一些技術援助。在花旗擅長的個人業務方面,花旗並未在產品開發方面有任何的合作和參與。

優勢分析

花旗與浦發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的合作是外資銀行參股戰略考慮的一個典型案例。這種參與模式的優勢在於:

a.投資者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模式直接進入某項具體業務的市場。有著技術、產品優勢的外資銀行,利用合資中方夥伴的優勢完全有可能後來居上。如花旗集團利用自身的經驗優勢,結合浦發銀行的本土優勢,雙方深度合作後可以迅速在內地中資銀行也剛剛起步的這個新領域取得優勢地位。

b.可以在政策形勢突破時迅速切換為合資公司開展業務,而無需經過過渡期。花旗雖然表面放棄了在中國內地獨立發卡的地位,但花旗成功取得在浦發信用卡中心的控制地位,未來政策一旦突破後肯定會轉換為合資公司。

c.避免了在公司層面與原先股東方的利益沖突。這種模式往往只是將合作與控制限定在一些剛剛起步的新領域,在這個局部范圍內通過一系列的制度約束,外方能夠較為有利地取得控制地位,從而避免與中方股東的沖突。

難點分析

a.要求投資方在該項業務上較為權威: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必須要求外方在該業務的經驗、風險控制能力、操作方式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優勢,才能讓中方信服。

b.要求該項業務具有新的業務增長點和較大的發展潛力,並與銀行的各項業務可以具有一定技術上的獨立性,可以進行較為確定的區分。

風險評估

a.該項業務市場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一旦該項具體業務開展失敗,則很難繼續對銀行實施其他進一步的滲透和控制。

b.通過控制該項業務從而滲透至整個銀行存在一定難度。由於中國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不完善,即使外資機構在該項具體業務上取得成功,也可能很難介入其他業務。

c.對於一些本地性的商業銀行,如城市商業銀行,由於它們存在業務的范圍限制,如果選擇這種方式介入則往往也受到限制。

投資入股過程中

可能遇到的其他問題

1.定價分歧

中國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轉讓的重要參考指標是每股凈資產,對於銀行股權轉讓的溢價沒有成熟的參考標准,另外,諸多銀行一般只按照貸款余額的1% 提取一般准備金,對不良資產的撥備遠低於國際標准。

在深發展、上海銀行、西安商行的入資過程中,都曾因為價格問題引起過重大分歧。如外資在西安商行入股的談判中,由於按照國際會計准則,西安商行的每股凈資產大大低於1元——2003年底是0.30元,2004年底高於0.50元,但中方堅持要以每股1元的水平出售。經過曲折談判後,最終採取「漸進式入股」,按照入股協議,外資在首次入股後4年內可將認購比例提高到24.9%——這也是外資銀行入股的上限,其中豐業銀行持股12.5%,IFC持股 12.4%。外方對何時行使認購權有充分的選擇權,且認購價格為每股1元;直到西安商行按照國際會計准則審計的每股凈資產達到1元時,外方才須認購。

2.法律管轄權

合作過程中出現糾紛後的法律管轄權問題,也是入股的爭執點之一。如在花旗入股浦發的過程中,花旗堅持要適用美國的法律,中方要適用中國法律,最後決定適用注冊地法律——中國法律,一旦有糾紛用第三方法律——新加坡法律。在西安商業銀行與加拿大豐業銀行的合資項目中也同樣出現了糾紛,後者最終接受了適用中國法律的要求。

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途徑及應注意的問題

1.短期內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途徑

合格的境外金融機構參股中國銀行業受到積極鼓勵,其主要政策目標:一是推動銀行業的產權結構調整,二是尋求新的資本金補充渠道。

2003年12月8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鼓勵境外金融機構中長期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該《辦法》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按照自願和商業的原則,參與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與改造,並對投資入股的條件與程序加以適當的規范,改變了以往外資入股需要逐個請示上報的做法,減少了個案之間的差別與不確定性。

因此,在參股、合資、獨資這三項外國銀行可能選擇的模式中,近期以參股和合資為主最受政府認可。參股和合資可使外國銀行與東道國優勢互補,達到 「雙贏」目的。當前,中國正在對全國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以及一批城市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進行改革,中間的機會不言而喻。

與大型傳統國企合作,是進入中國保險業的捷徑。現有的合資保險公司絕大多數選擇了中國非金融行業巨頭作為合作夥伴,依託國內特大壟斷企業的財務資本和市場網路,並掌控經營權。對於這些超大型國企而言,進入金融領域,並且將對外購買金融產品的支出內部化,當然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這些特大企業的上下游產業夥伴帶給外方出資人的巨額團體業務市場,難以估量。

合資基金業發展前景廣闊,同時也會面臨中資基金管理公司強勁的市場競爭。不過,在我國資本項目管制逐漸放鬆後,如果允許合格的國內投資者用外匯買賣境外的投資品種,合資基金公司由於擁有熟悉境外市場的外資機構,將會很有優勢。

2.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應當注意的問題

從中國金融市場體系發展中最為急需的環節著手。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也應當對自身的競爭優勢進行客觀的評估,同時分析自身具備的業務優勢是否是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所急需的。例如,農業保險是世貿框架下替代直接補貼來扶持農業的通行做法,中國目前缺乏在該領域有經驗的公司,因而優秀的農業保險公司自然會受到青睞。

充分發揮混業經營的體制優勢。目前,中國正處於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轉換過程中,中國層出不窮的金融控股公司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平台。在這個方面,外資金融機構通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果能夠充分發揮混業經營體制的優勢,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不僅能夠推動中國金融體制的轉換,而且對於中國的金融創新、對於外資金融機構拓展生存空間也有積極意義。

慎重選擇合作夥伴。目前看來,外資選擇的中方合作夥伴均具有三個背景:政治背景,國際背景,資本背景。外資認為選擇這樣的中方企業可以使合資公司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獲得某種直接或間接的利益。由於具有國際合作和國際市場經驗,同時這些企業在中國都是屬於最具經濟實力的企業,容易在管理理念上進行溝通。但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同時具備這三個背景的企業很少,使得外資在選擇可以與其相匹配的合作夥伴上發生困難。

盡快實現人才、金融產品和金融技術的本土化。由於金融產品是一種社會產品,並非簡單的技術產品,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一定的社會和市場的土壤,必須適應於這種土壤本身特有的文化、法律、資本市場等環境。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後,必須要投入較長的時間來了解本地市場,收集數據,設計產品,建造產品銷售網路,培訓銷售人員等。特別是保險公司,本土化的程度高低更是直接影響其能否在中國順利發展的重要進展。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⑸ 辦理「外資銀行」的銀行卡,有哪些好處

有很大的而且唯一的區別,花旗渣打可以拿來裝逼,
因為很多人也知道花旗銀行,然後在中國也就幾個城市有網點,
別的城市沒辦法辦理,這就是實力裝逼。
我也申請了,我純粹裝逼!!

⑹ 外資銀行相對於國有銀行有啥優勢具體

就我自己對外資銀行的了解,該類銀行較之中資銀行有以下幾點優勢:

1、風險把握與控制的能力。由於銀行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對風險的把控是最基本的要素,在這方面,外資銀行的工作做的非常細致、到位,因此不良率較中資銀行更低,從而提高了自身的資本回報率;
2、工作流程。由於中資銀行一般體積龐大、分支機構眾多、程序復雜、繁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以及各種工作的審批時效,導致市場競爭力減弱;
3、薪酬、激勵制度。在很多的中資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雖然平均收入比較高,但大鍋飯現象依然很嚴重,並不能體現出多勞多得。而反觀外資銀行,薪酬制度圍繞一個永恆的中心:業績。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另外,我想說的是,外資銀行也有不如中資銀行的地方,沒有絕對好的銀行,也沒有絕對差的銀行:)

⑺ 外資銀行有什麼優勢

一、產品和品牌優勢

1有明確的市場定位,重視產品的創新和引進在科學分析客戶和細分市場基礎上,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多樣化產品,爭做市場第一,搶占市場先機。
2重視品牌形象的建設,注重產品的標准化和一致性,實施品牌戰略,增強品牌產品在社會公眾中的吸引力。

二、營銷優勢
1針對特定客戶群體需要,推出銀行產品包裝、組合新意念,實行理念營銷,更能捕捉客戶的心理。如:「儲蓄計劃」——蓄細待發;「松柏存款」——耕耘多年植根深,松柏存款表您心。

2採取多種營銷方式,在客戶分析系統基礎之上,根據客戶貢獻度不同,提供各種優惠服務,吸引留住客戶,包括利率優惠、服務費用優惠、贈送禮品、減免年費、特約商戶打折等。實行差異化營銷,貢獻越大,優惠越多。

三、服務優勢

1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注重服務,以服務質量吸引客戶,逐步建立依託理財中心的一站式服務方式

2差別化服務

通過客戶信息管理系統鑒別客戶價值,確定重點服務的客戶群體,採取各種營銷方式吸引優質客戶。
四、信息技術優勢

外資銀行普遍應用先進的電子和網路技術,大量採用電腦設備和自助終端,如ATM機、存款機、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無人銀行、1人銀行等,自助式服務佔了銀行服務很大的比例,使客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都得到銀行服務。
五、人才優勢

銀行產品日趨同質化,銀行競爭差別體現在服務上,誰能為客戶提供親情化、個性化、一站式、全天候的理財服務,誰就將贏得市場。銀行的營銷走向知識化營銷,同質化的理財服務競爭因素之中,人的因素擺在第一位。人力資源的培育和維系機制將成為加入WTO後國內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經營機制優勢

目前在國內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大部分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他們不僅具有高度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且其經營管理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各外資銀行經營策略明確,管理機制靈活,所從事的業務活動商業動機強,不存在困擾國內商業銀行的各種頑疾。同時跨國銀行的全球化經營方式,也為其優勢資源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廣闊的伸展空間。

七、風險評估和內控優勢

作為從事跨國經營的商業銀行,各外資銀行擁有成熟,完整,高效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機制,並能確保各外資銀行在高風險和信息化的經營環境中,防範各種金融風險,實現其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經營目標。加上長期市場風雨的沖擊和悠久的跨國經營歷史,為其高層管理部門積累了豐富和有效的風險控制經驗。

八、創新能力優勢

混業經營是當代各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潮流,它不僅能有效地增強商業銀行對客戶的服務能力,同時可大大提高銀行的資本回報率。在中國開業經營的外資銀行中,大部分不僅具有混業經營的經驗和專門技術,同時也建立了一整套防止和化解混業經營而引發之潛在風險的內部控制機制。此外,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意識強,在有效防止風險的前提下,鼓勵金融創新,並將金融創新能力的高低,作為衡量銀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各銀行在這方面的優勢,必然會提高其在華分支機構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競爭力。

⑻ 銀行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或者類似業務關系應當經什麼批准

銀行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或者類似業務關系應當經董事會或者高級管理層的批准。

《細則》明確,外國銀行分行應當按照規定持有一定比例的生息資產,是指外國銀行分行應按不低於公眾負債額的5%持有銀保監會指定的生息資產。

所謂公眾負債,指的是外國銀行分行的各項存款、同業存放(不含境外金融機構存放)、同業拆入(不含從境外金融機構拆入),以及銀保監會指定的其他負債。

當外國銀行分行持有的銀保監會指定的生息資產余額達到營運資金的30%時可以不再增持,但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根據外國銀行分行風險狀況另有要求的除外。

其實,銀保監會上述規定是為了統一內外資銀行的監管規則。在此之前,銀保監會要求外國銀行分行把運營資金的30%以國務院認可的高質量資產方式來保有,其實是對外國銀行提出了更高的風險監管要求。

(8)與外資銀行建立代理關系有哪些優勢擴展閱讀

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

1、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

2、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

3、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4、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資全資設立或參股貨幣經紀公司。

6、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於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

8、放寬外資保險公司准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

⑼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對國有銀行最大的沖擊力是佔領高端消費市場,形象點說,只為富人服務。

⑽ 外資銀行有哪些優勢

國內現在主要有以下幾家外資銀行:

·花旗銀行
花旗銀行作為第一家美資銀行於1902年來到中國上海,開立了在華的第一家分行,也是花旗銀行開始在亞洲營運的第一家海外分行。今天,花旗銀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銀行之一,面向最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多樣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東亞銀行
東亞銀行自從1918年以來,一直致力服務於香港客戶,並於內地及海外提供企業及個人銀行服務。七間內地分行獲准為外國人、內地和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人民幣銀行服務。

·恆生銀行
1985年,恆生銀行在深圳設立首間代表處。1997年香港回歸,恆生是首家獲批將上海代表處升格為分行的香港銀行。1998年底,恆生在北京成立代表處。2004年5月,恆生銀行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恆生擁有豐富經驗和財務實力,加上優質的專業服務,是你進軍內地市場的理想顧問。

·渣打銀行
渣打銀行1858年在上海成立第一間分行,近150年來從未間斷營業。今天,渣打銀行中國區總部座落上海,下轄十家分行,一家支行,四家代表處和770多名員工。渣打銀行對中國有著長期的承諾,並致力於更強有力的發展。

·美國銀行
美國銀行源自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廣東銀行,由華籍商人創辦。1998年,美國銀行集團與眾國銀行集團合並成為新的美國銀行。現在,本行在香港及澳門共有十六間分行。內地的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提供廣泛的商業及個人銀行服務,包括人民幣及外幣存款、人民幣、港幣及美元房地產抵押貸款、財富管理、電子銀行、商業信貸及融資等服務。

·匯豐銀行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2000年5月,匯豐將其中國業務總部移至上海的浦東,成立「匯豐駐中國總代表處」,統籌業務發展。目前, 我們在中國內地的10間分行設於: 北京、大連、廣州、青島、上海、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和廈門,在北京、廣州和上海設有四間支行,在成都和重慶設有代表處。作為在中國內地最大的一家外資銀行,匯豐通過其不斷擴展的業務網路為中國內地提供廣泛的銀行和金融服務。

·華僑銀行
自1925年在廈門成立分行以來,成為首家在中國開展銀行業務的新加坡銀行。其中國大陸經營網路目前包括四個分行、1個支行和2個代表處,分別位於上海、北京、成都、青島、天津和廈門。華僑銀行提供度身定製的一整套人民幣和外幣產品,我們廣泛的全球網路遍及1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110家以上的分行和代表處。

·滿地可銀行
BMO滿地可銀行是加拿大的第一家特許銀行,於1817年11月3日開業。BMO滿地可銀行為加拿大提供了首批健全而充裕的流通貨幣,並在加拿大的發展中不斷擔當重要角色。BMO滿地可銀行是首間在海外開設分行的加拿大銀行,而且一直活躍在歐洲、拉美、東亞以及美國等市場。今天,BMO滿地可銀行繼續發展成為加拿大最卓越的財務機構之一,而且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這些銀行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開設分行及與國內銀行進行項目合作

閱讀全文

與與外資銀行建立代理關系有哪些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烏皮革市場有哪些 瀏覽:175
北京聯系代理記賬財務多少錢 瀏覽:558
車位交易要交多少稅費計算公式 瀏覽:699
網易什麼時候上市交易 瀏覽:934
信託產品如何網上發行 瀏覽:154
現在市場上的甘藍多少錢一斤 瀏覽:326
長沙哪裡可以代理記賬 瀏覽:697
綠葉產品超市國慶節怎麼宣傳產品 瀏覽:846
青島有哪些船舶代理 瀏覽:362
怎麼推薦產品賣點 瀏覽:185
怎麼用產品淡斑不掉了 瀏覽:536
生殖科有什麼葯可以代理 瀏覽:232
如何讓小程序下滑不顯示 瀏覽:456
抖音城市代理怎麼拿 瀏覽:879
微信上和偶像聊天的小程序叫什麼 瀏覽:5
核電什麼時候進入碳交易 瀏覽:787
保險代理具備哪些條件 瀏覽:12
飽倍兒餅干代理賣多少 瀏覽:364
喜芬芳怎麼代理 瀏覽:988
權證開通交易要什麼條件 瀏覽:91